新媒体时代青少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研究

2018-01-19 11:48陈发达
青年时代 2018年28期
关键词:认同感传统文化新媒体

陈发达

摘 要: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深入发展,社会主义建设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发展的主流,但由于全球化经济和外来文化的冲击,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存在社会道德滑坡的现象。鉴于此,课题组对青少年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学习的现状、必要性、策略进行了深刻剖析,对青少年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教育提出策略。

关键词:新媒体;青少年;传统文化;认同感

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五千年的文化历史具有很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它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特质和风貌,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它存在于中华儿女的价值观、思维方式、道德情操、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之内,又见于经典文献、规章制度之中。它世代传承,凝聚了民族的精华,对广大青少年进行传统文化的学习教育,对他们树立正确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现状

十八大以来,国家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21世纪的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人类进步一日千里,各种思潮汹涌澎湃,各种学说潮起潮落。此时此刻,人们更需要自己的精神寄托和共同的“精神家园”。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教育形式更加多样,各级党委政府、各学校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的传统文化教育更加深入,但,受外界影响,青少年对传统文化学习的氛围仍然没达到预期的效果,在一些学校,因教育理念等原因,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不同程度地被形式化和弱化;家庭传统文化教育也存在着虚化的状况。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受到严峻的挑战。

(一)外来文化的渗透

随着电子信息时代的到来,缩短了世界各国的距离,经济、文化逐步实现全球化,它带来了很多进步的东西,人们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一些西方腐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趁机闯入了青少年的世界,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部分青少年明辨是非的能力较差,形成错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崇洋媚外的心理逐渐加剧。崇尚国际名牌,对圣诞节、情人节、光棍节等西方节日趋之若鹜,对端午、中秋、清明、春节等民族传统的节日日趋淡漠。调查结果显示:当前青少年热衷过西方节日。过圣诞节、情人节的比例占到89.21%,过端午中秋的反而才占到41.32%,差别之大,令人担忧。

课题组通过新媒体手段对韶关市浈江区、武江区6所中小学生对中秋节的由来以及习俗进行了调查、访谈,调查结果显示67.61%,中小学生的回答是“就是吃月饼的节日”,这让我们这些思想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刻的反思。国家明确规定,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已经成为国家法定假日,充分表明了国家对弘扬传统文化的决心,但如何恢复传统节日的历史传统应当引起关注,不然则难免沦为“粽子节、月饼节”。

(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由于我国经济体制还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许多不良的社会风气也随之产生,如吸毒、打劫、赌博等。对未成年人尚未定型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产生了不良的影响。访谈结果显示,有9.21%中小学生有过打架的經历,甚至有访谈者谈到,中小学生存在个别吸毒现象,赌博在农村中学生中时有发生。

二、加强青少年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感教育的重要性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他庞大的知识系统为生命的成长与发育提供了优质的土壤与有效的营养。社会主义核心核心价值观的树立、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心性各个方面的培育,包括人格的塑造、才华的挖掘、情绪的认知与管理、意志力的锻造、自我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等等方面,都可以从中华优良传统文化中找到充沛的资源。

(一)为广大青少年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就是民族精神,就是要继承和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青少年由于思想尚未成熟,遇到问题的时候容易走极端,对他们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二)有利于塑造未成年人的道德人格

中国传统文化有道德中心的倾向,提倡仁爱,即要做到礼让、爱人、尊亲、团结、互助、谦虚、同情等,这些都是未成年人不可或缺的优良品质。传统文化中,褒善贬恶、追求崇高的思想品德,向往理想的道德人格,涵养美好的精神情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主导思想,是大多数思想家所一贯追求的。哲学家谈到: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爱人如己的博大胸怀,只有“与天地合其德”,才算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三)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人和人的相处中,一个人要有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创新精神,中国古人所崇尚的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和夸父追日的故事就是这种精神的生动体现。自强不息的精神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所以能够不断发展壮大的一个重要的精神支柱。创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核心之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学习的过程中要不断地进行思考和总结,这样才能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现代社会的发展非常快,只有善于学习的人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对青少年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有利于培养青少年明辨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

中国的传统文化强调理智和智慧的重要性,强调真理的追求和辨证的思考;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文学、艺术的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是全人类文化中最重要、最宝贵的瑰宝之一,有独特的审美意识和人文精神。中国先秦的儒、墨、道、法几个最著名的学派,都十分重视理智和智慧,强调人们对真理认识的重要性,以老子和庄子为首的道家学派尤其重视辨证思考。在老庄看来,一切事物都有其对立的一面,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一切事物都是能够相互转化的,一切事物都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在绝对中有相对,在相对中又有绝对,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看作一个统一的整体,并力求从整体的相对独立和相互联系上来观察和分析这些现象。《大学》上说:“古之欲平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齐家,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平天下。”

三、加强青少年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认同感的策略

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三者并立,共同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在家庭与学校之外的社会中获得教育,对现代全面发展的青少年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大力开展“我们的传统节日”纪念活动

利用传统节日,经常开展纪念教育活动,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七一”、“八一”、“十一”这样的节日,都蕴藏着传统教育资源,充分利用这些节日开展纪念性活动,调动青少年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对祖国、对生活的热爱。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中屡次谈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为“每个传统节日,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也可以成为民族文化教育的良好契机。如端午节,我们把眼光越过花样繁多的粽子,稍稍留意挖掘,就可以重寻节日的趣味和文化的味道。除了与孩子一起包粽子、吃粽子,全家一起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一起制作香囊,悬挂五彩绳,还可以举办一次‘家庭赛诗会等等,都会增加孩子对民族文化的亲切感和认同感。”。

(二)大力宣传身边的好人好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根据社会上涌现出来的善人善举,设立善行义举榜和身边好人榜、开展学雷锋志愿活动等形式,及时对青少年人进行榜样教育,使他们受到榜样精神的熏陶和激励,在学习和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行为。

(三)寓教于阵地活动中

校外教育阵地活动是整合所有教育资源、创新思想道德建设模式的有效途径,依托校外教育阵地举办各种类型的集会、讲座、培训、演出、展覽等等,吸引广大青少年积极参与,让他们在活动中受教育。

(四)寓教于培训活动中

培训活动是重要载体,可以系列的活动,在培训的过程中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行渗透,教师在培训过程中选择有代表性的知识进行传授,例如在声音培训中,老师可以选择歌颂祖国、歌颂党的歌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充分发挥文化、艺术的启迪思想、传授知识、鼓舞人心的作用。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他们从小树立对祖国、社会和他人的热爱,对社会和家庭的责任感,树立正确的荣辱观、社会观和价值观。

优秀传统文化以儒家文化为中心,在天人视域中透彻人性本善的道德人性论,确立内向超越的生命精神,注重知行合一的实践向度,其道德精髓既是信仰和本性,又是规范和实践。传统文化可以古为今用,更可以重树年轻一代的精神世界。加强青少年优良传统文化教育是学校、家庭及社会的共同责任,青少年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也是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传统文化认同感教育,将会对他们的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起到积极的作用,将道德规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彦妮.传统道德教育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启示[J].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17(3).

[2]孙培青.中国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3]刘世保.关于青少年责任感研究的定位[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8(4).

[4]周岩.我国传统文化的特征及其对教育的影响[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6).

猜你喜欢
认同感传统文化新媒体
浅析大学实习英语教师的身份认同感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职业认同感对新入职护士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
基于实证的高职教师组织认同感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护士职业认同感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