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感染检测在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治中的临床价值

2018-01-20 19:44田雨英王颖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17期
关键词:免疫性病毒感染螺杆菌

田雨英 王颖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以出血为表现的小儿自身免疫性疾病,常有病毒感染史,与病毒感染后引起的免疫机制有关。临床常规治疗后仍有部分患儿病情缓解不明显,或者治愈后复发。有研究认为,Hp感染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病有一定的相关性。本科于2013年1月~2017年1月对住院的住院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62例均进行Hp-IgG抗体检测,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7年1月在本院住院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62例(均符合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诊断标准[1])作为观察组,其中男33例,女29例;年龄7~12岁,平均年龄10.5岁。另选同期门诊健康儿童56例作为对照组 ,男 30例 ,女 26例 ;年龄 7~11岁 ,平均年龄9.5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检测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Hp抗体检测(胶体金法),Hp-IgG抗体阳性即判定为Hp感染阳性;尿素14C呼气试验,DPM>100为阳性,DPM≤100为阴性。两者均阳性,诊断为Hp感染。

1.2.2 治疗方法 将确诊血Hp感染的36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18例。A组采用常规治疗:予以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0.5 mg/(kg·d),连用3 d,症状缓解后改为强的松口服,疗程≤4周;丙种球蛋白0.5 g/(kg·d),连用5 d治疗。B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抗Hp治疗:克拉霉素胶囊(江苏黄河药业股份有限公司)15 mg/(kg·d),2次/d口服;阿莫西林胶囊(昆明贝克诺顿制药有限公司)50 mg/(kg·d),3次/d;奥美拉唑镁肠溶片(商品名:洛赛克 ,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 )0.6 mg /(kg·d),1 次 /d,晨服 ,疗程2周。随访6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Hp-IgG阳性率,A组和B组血Hp-IgG阳性患儿治疗效果,A组和B组治疗有效患儿随访结果。疗效判定标准符合张之南主编的《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2]。有效:血小板恢复正常或血小板升至50×109/L或较原水平上升>30×109/L,无出血症状或基本无出血症状,持续>3个月;好转:血小板有所上升,出血症状改善,持续>2周;无效:血小板计数及出血症状无改善或恶化。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和对照组Hp-IgG阳性率比较 观察组患儿血Hp-IgG阳性率为58.06%(36/62),对照组血Hp-IgG阳性率为37.50%(21/56),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4.98,P<0.05)。

2.2 A组和B组血Hp-IgG阳性患儿治疗效果比较 经过2 周的治疗 ,A 组 18 例患儿中 ,有效 12 例 ,好转 4 例 ,无效2例;B组18例患儿中,有效17例,好转0例,无效1例。B组治疗有效率94.4%(17/18)明显高于A组的66.7%(12/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4.43,P<0.05)。

2.3 A组和B组治疗有效患儿随访结果比较 随访6个月,A组12例治疗有效患儿中复发5例;B组17例治疗有效患儿效患儿中复发1例(1/17)。B组治疗组复发率5.88%(5/12)显著低于A组的41.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49,P<0.05)。

3 讨论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既往又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率约为(4~5)/10万[1].目前认为病毒感染不是导致血小板减少的直接原因,而是由于病毒感染后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这些抗体可与血小板膜发生交叉反应,使血小板受到损伤而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清除。此外,病毒感染后,体内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可附着于血小板表面,使血小板易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吞噬和破坏,使血小板的寿命缩短,导致血小板减少。研究证实,辅助性T细胞(T)和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的活化及相关细胞因子紊乱是导致本病慢性化过程的重要原因[3]。除了病毒感染因素外,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还与一些免疫性疾病有关。

Hp是一种单极、多鞭毛、末端钝圆、螺旋形弯曲的细菌,有动力的革兰阴性微需氧菌,主要存在于胃黏膜中,是消化道系统疾病如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的主要病因。据世界胃肠病学组织统计:全球Hp 感染率>50%,其中亚洲地区感染率为50%~80%[4]。中国是Hp 高感染国家,无症状人群中感染率高达50.5%~65.4%,而儿童和学龄期儿童是Hp 易感人群[5]。我国儿童 Hp 感染率为 20.6%~53.0%[6]。有报道 Hp感染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的发生率35%~63%[7-9]。本研究中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血Hp阳性率58.06%(36/62),与文献基本相符。

Hp感染除了细菌定植及其产生的多种酶和毒素(如尿素酶、过氧化氢酶、空泡毒素、磷脂酶A2等)的直接损伤外,胃黏膜局部会发生强烈的免疫反应,产生多种炎性细胞因子和抗胃黏膜自身抗体,从而导致胃黏膜损害进一步加重,并导致机体免疫系统的异常改变[10]。Hp存在Lewis、CagA、UreB等抗原[11,12],其可以与血小板膜糖蛋白发生分子模拟和交叉抗原反应,进而产生免疫复合物,从而刺激机体分泌白细胞介素(IL)-4和γ-干扰素(IFN-γ),Th1能够募集及激活巨噬细胞,并增强巨噬细胞吞噬能力,放大免疫效应,造成免疫破坏。Gu等[13]研究显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血清中Th1细胞因子水平升高,Th2水平降低,Th1升/Th2比例失衡。De[14]研究显示,Hp感染者其细胞免疫反应表现为Th1细胞因子水平升高。蔡健玲等[15]研究显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血清中Th1升高,Th2降低,且Hp阳性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血清中Th1升高,Th2降低更明显。Hp感染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有共同的免疫基础,Hp介导在细胞因子特征方面改变,促进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的发生。

本研究中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常规进行Hp检测,对于确诊阳性者A组予以三联抗Hp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患儿,复发率较常规治疗患儿降低,说明抗Hp治疗对Hp检测阳性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的治疗是有效的。我国是Hp感染率较高的国家,而成人的感染往往始于儿童期,对常规抗免疫性治疗效果不佳者,或家族成员有Hp感染者,考虑有Hp感染的可能者进行Hp检测,阳性者予以正规抗Hp治疗,可为部分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及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复发病例提供新思路,也为临床中更加有效地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提供了理论依据。

[1]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血液学组. 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疗建议 . 中华儿科杂志 ,2013,51(5):382-384.

[2] 张之南. 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 第3版.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72-175.

[3] 王卫平 . 儿科学 . 第 8 版 .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366-369.

[4] Hunt RH,Xiao SD,Megraud F,等 . 世界胃肠病学组织 (WGO—OMGE)临床指南——发展中国家幽门螺杆菌感染. 胃肠病学,2007,12(1):40-52.

[5] 徐晓化,刘风霖,张书行,等.1442例儿童感染状况及相关疾病分析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2,21(2):100.

[6] 江米足. 儿童消化系统疾病临床研究进展.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9,24(5):342-346.

[7] 贾万英.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研究 . 医学综述 ,2005,11(6):526-527.

[8] Gasbarrini A,Francesehi F. Autoimmune diseases and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Biomed Pharmacother,1999,53(5/6):223-226.

[9] 詹其林,唐正贤. 幽门螺杆菌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关系 . 医学综述 ,2011,17(7):1020-1022.

[10] Semple JW. Aslam R,Kim M,et al. Platelet-bound lipopolysaccharide enhanees Fe receptormediated phagocytosis of IgG-opsonized platelets. Blood,2007,109(11):4803-4805.

[11] 孙晓晗 ,吕莹 ,姜伟 ,等 .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儿童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相关性分析. 现代医学生物进展,2012,12(36):7080-7082.

[12] 奎莉越 ,寸树兰 ,胥冀 ,等 . 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123例分析.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2011,7(2):114-116.

[13] Gu D,Chen Z,Zhao H,et al. Th1 (CXCL10) and Th2 (CCL2) chemokine exp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immune thrombocytopenia. Human Immunology,2010,71(6):586.

[14] De Bernard M,D'Elios MM. The immune modulating activity of the Helicobacter pylori HP-NAP: Friend or foe? Toxicon,2010,56(7):1186-1192.

[15] 蔡健玲,吴北燕. 幽门螺杆菌和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免疫紊乱性的关系 . 医学综述 ,2016,22(14):2837-2839.

猜你喜欢
免疫性病毒感染螺杆菌
预防诺如病毒感染
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
儿童自身免疫性脑炎的研究进展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骨质疏松症相关性研究进展
幽门螺杆菌生物膜的研究进展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
葛根素抑制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的作用
胸腺瘤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187例消化性溃疡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体会
老年自身免疫性肝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