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骨折三期治疗对肱骨近端骨折术后的临床效果

2018-01-20 19:44孙益成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17期
关键词:肱骨肩关节骨折

孙益成

肱骨近端是一类特殊的结构,其上端的解剖位置较为薄弱,发生骨折后固定的难度较大,因此很难达到较好的临床效果,临床影响其愈合效果的因素较多[1]。经研究发现,在骨折手术后应用中医药进行康复治疗取得较为明显的临床效果[2]。在骨折术后根据骨折部位的愈合程度进行分期,并给予中医辨证治疗,有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本次研究旨在探讨在肱骨近端骨折术后应用中医骨折三期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入选患者经病情诊断符合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诊断标准[3];均是新鲜闭合骨折;入选患者及其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且均同意配合研究;排除病理性骨折以及伴有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 18例 ,女 22 例;年龄 25~64 岁 ,平均年龄 (46.5±7.2)岁;其中车祸导致患者18例,跌倒受伤患者15例,打击伤患者5例,其他2例;左侧肱骨受伤17例,右侧肱骨受伤23例。研究组患者中男19例,女21例;年龄23~65岁,平均年龄(46.8±8.0)岁;其中车祸导致患者17例,跌倒受伤患者16例,打击伤患者5例,其他2例;左侧肱骨受伤16例,右侧肱骨受伤24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受伤1周内进行肱骨近端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适当给予止痛药物,应用抗生素进行感染防控。研究组术后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医骨折三期治疗。①第一期:在术后1~2周,主要进行止血理气,活血化瘀治疗,方剂包括当归10 g、赤芍 10 g、桃仁 10 g、黄芪 30 g、地龙 12 g、川芎 10 g、桑枝 10 g、三七粉 1.5 g,用水煎至 300 ml,分 2 次服用。②第二期:在术后3~4周,主要进行活血生新,接骨等治疗,给患者服用续骨活血汤,方剂包括鸡血藤12 g、续断10 g、骨碎补 12 g、当归 10 g、延胡索 10 g、泽兰叶 8 g、地鳖虫 10 g、白芍 8 g、陈皮 6 g,用水煎至 300 ml,分 2 次服用。③第三期:在术后5~6周,主要进行强筋健骨、固本治疗,给予患者补髓生血汤 ,方剂包括黄芪 10 g、桑枝 10 g、当归 10 g、牛膝10 g、狗脊 10 g、杜仲 9 g、白芍 12 g、熟地黄 10 g、生地黄8 g,用水煎至 300 ml,分 2 次服用。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肩关节评分以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分,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的疼痛越明显;应用Neer肩关节评分对患者的肩关节功能进行评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的肩关节功能较高。疗效判定标准[4]:优:经治疗后患者的骨折完全愈合,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患者能完全生活自理;良好:骨折部位基本愈合,基本恢复关节功能,但仍伴有轻微的疼痛,基本能生活自理;一般:经治疗后骨折愈合较好,关节活动改善,但仍有中度疼痛;差:经治疗后骨折愈合差或是出现畸形,肩关节不能正常活动,生活不能自理。治疗总有效率=(优+良好+一般)/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及肩关节评分比较 研究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分别为(6.52±0.35)分和(1.82±0.29)分,对照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分别为(6.58±0.38)分和(3.64±0.32)分;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肩关节评分分别为(65.25±4.65)分和(72.64±3.54)分,研究组治疗前后肩关节评分分别为(64.89±4.29)分和(86.51±5.32)分;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肩关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肩关节评分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肩关节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2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中优12例,良好15例,一般10例,差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中优 8例 ,良好 12例 ,一般 8例 ,差 12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70.00%;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肱骨近端骨折作为临床常见的一类骨折,具有极高的发生率。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各种交通工具的普遍化,由于意外导致骨折的事件越来越多。临床骨折治疗主要是将移位的骨骼复位,恢复肩关节功能,对于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术后康复时间较长,患肢功能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一定的影响,在术后的恢复过程中需耐心保护患肢[5-8]。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常见表现是筋脉损失、气滞血瘀,术后应用中医骨折三期治疗,选用活血化瘀、接骨续筋等药物进行治疗。在骨折早期,应用药物进行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药物治疗。在中期,骨折部位的血液循环逐渐恢复,局部部位新生较为活跃,临床选用接骨续筋、生血活血的药物,在骨折后期,骨痂逐渐形成,选用强筋健骨的药物,固本培元治疗[9-12]。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分别为(6.52±0.35)分和(1.82±0.29)分,对照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分别为(6.58±0.38)分和(3.64±0.32)分;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肩关节评分分别为(65.25±4.65)分和(72.64±3.54)分,研究组治疗前后肩关节评分分别为(64.89±4.29)分和(86.51±5.32)分;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肩关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肩关节评分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肩关节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肱骨近端骨折术后应用中医骨折三期治疗,有效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1] 李兴国.中医骨折三期治疗对肱骨近端骨折术后的临床效果分析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17(39):108-109.

[2] 王学庆,宋红波.中医骨折三期治疗对肱骨近端骨折术后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国临床研究 ,2016,8(30):96-97.

[3] 郑敦令.中医骨折三期治疗对肱骨近端骨折术后的临床效果分析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6,27(19):3542-3544.

[4] 何文全,苏进益,陆红日.中医骨折三期治疗对肱骨近端骨折术后的影响 .中国医院药学 ,2016,8(36):122-123.

[5] 于沛林,王元善,吉爱萍.中医骨折三期治疗对肱骨近端骨折术后的临床疗效观察.中国临床研究,2015,7(7):96-97.

[6] 孙洪林. 中医骨折三期治疗对肱骨近端骨折术后的临床疗效观察 . 中医临床研究 ,2014,6(7):135-136.

[7] 刘恩煦. 肱骨近端骨折术后中医骨折三期治疗疗效分析. 中国实用医药 ,2016,11(3):59-60.

[8] 刘颖,张义万,曾金国,等. 中医骨折3期治疗对肱骨近端骨折术后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国伤残医学,2014(7):49-50.

[9] 元启鸿,吴征杰. 肱骨近端骨折术后中医骨折三期治疗的效果分析 . 陕西中医 ,2016,37(8):999-1001.

[10] 高建萍. 中医骨折三期治疗对肱骨近端骨折术后的临床疗效观察 . 大家健康 (学术版 ),2014(15):9.

[11] 王宜栋. 中医骨折Ⅲ期治疗对肱骨近端骨折术后的临床疗效观察 . 中医临床研究 ,2016,8(30):23.

[12] 宋涛. 中医骨折三期治疗对肱骨近端骨折术后的临床疗效观察 .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3.

猜你喜欢
肱骨肩关节骨折
王阿姨骨折康复记
不可忽视的“一点点”骨折
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效果
肩关节外科新进展
如何预防习惯性肩关节脱位?
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选择:保守治疗,切开复位还是肱骨头置换?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
青壮年患者肱骨近端严重骨折脱位的内固定治疗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肩关节手术的神经保护
肱骨髁部骨不连的治疗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