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婴儿牛奶蛋白过敏发病情况调查

2018-01-20 19:44张泉山周涛龙晓玲谢广清梁展图付四毛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17期
关键词:过敏牛奶婴儿

张泉山 周涛 龙晓玲 谢广清 梁展图 付四毛

牛奶蛋白过敏 (cow’s milk protein allergy,CMPA)是指由免疫机制介导的例体对牛奶中的一种或几种蛋白质成分发生的不良反应,主要临床表现为反复出现湿疹、皮肤瘙痒、皮肤潮红、腹泻、呕吐、哭闹、咳嗽、喘息等,长期牛奶蛋白过敏还导致患儿营养不良,影响生长发育。本研究采用整体抽样方法对2015年8月31日~9月12日在中山市博爱医院儿童保健科体检的所有<1岁婴儿进行婴儿牛奶蛋白过敏发病情况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5年8月31日~9月12日在中山市博爱医院儿童保健科体检的所有<1岁婴儿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共计调查0~1岁婴儿732例,其中男395例,女337例,年龄分布 :新生儿 30 例 ,1~2 个月 193 例 ,2~3 个月 28 例 ,3~4个月70例,4~5个月67例,5~6个月57例,6~7个月71例,7~8 个月 44 例 ,8~9 个月 43 例 ,9~10 个月 47 例 ,10~11 个月28例 ,11~12个月 54例。籍贯方面 :广东省 487例 ,外省245例。

1.2 方法 对732例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由患儿父母填写《婴儿牛奶蛋白过敏临床调查表》,由接诊医生进行牛奶蛋白过敏相关临床症状评分,根据病史特点和临床症状评分确定可疑病例,可疑病例查血清总免疫球蛋白(Ig)E和牛奶蛋白sIgE水平,然后进行牛奶蛋白回避和牛奶蛋白激发试验,按激发试验结果确诊牛奶蛋白过敏。病史阴性且临床症状评分阴性则排除食物过敏;病史阳性或临床症状评分阳性者均进行牛奶蛋白回避试验,回避试验阴性者排除牛奶蛋白过敏,阳性者进行牛奶蛋白激发试验,阴性排除食物过敏,阳性确诊食物过敏。

1.2.1 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由受试婴儿家长在医务人员指导下填写,调查问卷由广东省医师协会制定,内容包括受试婴儿基本资料、孕周、分娩方式、喂养方式、辅食添加情况以及受试婴儿父母及同胞过敏情况。

1.2.2 牛奶蛋白回避试验 临床症状评分结果阳性者或根据病史、体检等怀疑牛奶蛋白过敏的1~12月龄婴幼儿进行牛奶蛋白回避试验。母乳喂养的母亲进行膳食回避并继续母乳喂养。膳食回避后继续过敏的以及正在使用母乳代用品喂养的婴儿,建议使用氨基酸或深度水解蛋白配方粉喂养,且至少坚持6个月或至9~12个月月龄。

1.2.3 开放性牛奶蛋白激发试验[1]回避试验阳性的受试者可考虑行开放性牛奶蛋白激发试验,皮肤点刺试验强阳性、sIgE> 95%阳性预测值、急慢性疾病、严重皮疹、中重度营养不良、先天性疾病、遗传代谢性疾病及免疫缺陷性疾病患者除外。同时停用抗过敏药、全身用激素、哮喘药1周。激发试验开始前做好急救药品和设备准备,建立静脉通路,告知家长和签知情同意书;重度过敏选择深度水解配方奶粉;轻-中度过敏选择去乳糖牛奶配方奶粉。婴儿最后一次进食后2 h开始,取1滴无乳糖婴儿配方滴于患儿的口唇,观察皮肤等反应。阴性判断:若没有发生过敏反应,婴儿可出院观察。随后2周每日至少进食试验配方250 ml,不添加其他新食物,家长记录饮食日记,并向医生汇报任何迟发反应。

2 结果

732 例婴儿均完成牛奶蛋白过敏临床调查表调查,21例在牛奶蛋白回避过程中失访,失访率2.87%,最终完成调查711例。732例接受调查者,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高度怀疑食物过敏者61例,占8.33%。总IgE阳性12例,占1.69%,牛奶蛋白sIgE阳性10例,占1.41%。61例高度怀疑食物过敏的受试者中40例行牛奶蛋白回避试验,阳性28例,占总完成调查例数的3.94%,牛奶蛋白激发试验阳性9例,婴儿牛奶蛋白过敏检出率为1.27%。

3 讨论

牛奶蛋白是婴儿除母乳之外的最主要的营养素来源,也是小儿最常见的食物变应原[2]。在发达国家,牛奶过敏患病率在2%~5%之间[3]。国内针对牛奶蛋白过敏的调查较少,文献报道重庆市2~24月龄儿童、广州市学龄儿童、攀枝花市0~3岁儿童食物过敏发生率分别为6.1%、0.31%和7.58%[4,5]。陈静等[2]对重庆、珠海、杭州三个城市<2岁儿童食物过敏调查发现,牛奶蛋白过敏发生率为0.83%~3.5%,过敏发生率仅次于鸡蛋白。在本次中山市儿童的调查中,最终经口服激发试验确诊的牛奶蛋过敏发病率为1.27%,与国内同类研究结果相似。

虽然引起牛奶蛋白过敏的机制与诸多方面的因素有关,但临床病史采集仍然是诊断的重点[6],详细的病史不仅可以帮助判断患儿是否存在牛奶蛋白过敏可能,还可以初步判断过敏反应的类型。牛奶蛋白sIgE抗体检测在临床上已被常规应用于牛奶蛋白过敏的辅助诊断。本研究中,高度怀疑食物过敏的61例进行了牛奶蛋白sIgE检测,阳性10例,占1.41%,确诊的9例婴儿牛奶蛋白sIgE,在体内试验的辅助诊断中常用皮肤点刺试验(SPT),该检测方法灵敏度高(61%~83%),特异性低(51%~72%),尚不能作为食物过敏的确诊依据,但其阴性预测值在95%以上,常被用作排除IgE介导的过敏反应的筛查方法,目前对于SPT诊断牛奶蛋白过敏的准确性仍具有一定争议性,并且小婴儿体内的 IgE 水平较低,假阴性结果较年长儿童高[7]。因此本研究未进行牛奶蛋白的SPT,而是直接进行了牛奶蛋白回避试验和激发试验。在本研究结果中,临床高度怀疑食物过敏者61例,占8.33%,牛奶蛋白回避试验阳性28例,占3.94%,牛奶蛋白口服激发试验阳性9 例 ,占 1.27%。

影响婴儿发生牛奶蛋白过敏的因素很多。过敏性疾病有较明显的遗传倾向,对于无过敏的父母,其子女有20%有过敏风险,如果父亲一方有过敏史的,其子女40%有过敏风险,母亲一方过敏的,其子女风险为50%,父母双方过敏的,其子女过敏的风险达90%。

牛奶蛋白过敏是由于牛奶中的某些蛋白质分子在肠道中未经充分消化裂解,进入肠黏膜组织引起的免疫反应[8],主要表现为喂以牛奶后2~48 h出现呕吐、腹胀、腹泻,大便含有大量奶块、少量粘液,严重者大便中可有血丝甚至肠道出血或乳糜泻,可出现脱水、营养障碍、贫血等。

综上所述,牛奶蛋白过敏在婴儿时期并非见少,且临床表现多样化,婴儿家长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警觉性是非常必要的。

[1]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中国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诊治循证医学建议 .中华儿科杂志 ,2013,51(3):183-185.

[2] 陈静,廖艳,张红忠,等.三城市两岁以下儿童食物过敏现状调查 .中华儿科杂志 ,2012,50(1):5-9.

[3] 武庆斌,郑跃杰,黄永坤,等.儿童肠道菌群—基础与临床.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356-366.

[4] 鲜墨,李靖,冯木林,等.广州市学龄儿童食物过敏流行病学初步研究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 ,2013,7(23):10725-10730.

[5] 邹奕 ,徐永莲 ,沈笑梅 ,等 .攀枝花市 0~3 岁儿童食物过敏流行病学调查 .中国公共卫生 ,2013,29(12):1813-1815.

[6] 崔玉涛.儿童牛奶蛋白过敏的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的解读.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13,21(2):116-121.

[7] 黄秋香,金玉. 牛奶蛋白过敏诊断方法的研究现状.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6,13(8):1132-1134.

[8] 李在玲 . 婴儿牛奶蛋白过敏的诊断 .临床儿科杂志 ,2014,32(7):699-700.

猜你喜欢
过敏牛奶婴儿
艺术家婴儿推车
送牛奶
过敏8问
炫彩牛奶画
树上也能挤出“牛奶”吗?
远离季节性过敏
人为什么会过敏?
花粉过敏
神奇的牛奶树
婴儿为何会发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