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学生“五学”具体实践举隅

2018-01-20 14:46朱红侠
新课程·小学 2018年11期
关键词:五学学讲计划学生主体

朱红侠

摘 要:徐州市推行的“学讲方式”,在学生的层面上主要提出了“五学”,即自学、互学、问学、“教”学和悟学,这是对学生主体行为的关注,从学生行为的角度提出了具体的施行办法。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分析了“五学”的实践办法以及意义,力争从细节的角度践行“学讲计划”。

关键词:“五学”;“学讲计划”;学生主体;措施;意义

徐州教育改革推行的“学讲方式”,重点是学生为活动主体的落实上,主要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乐于学习、学会学习,要让学生从听众、观众变为“领衔主演”,不但要强调学生“学进去”,还要能够“讲出来”,进而不仅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更要提高学生构建知识的能力。

“学讲计划”中明确要想实现教学改革的预期,学生必须做到“五学”,即自学、互学、问学、“教”学、悟学。下面笔者结合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谈谈引导学生实践“五学”的具体措施。

一、自学——相信自己

这里的自学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个是没有老师的督促和布置,学生主动抽出时间完成一些教学任务;二是在老师的引导下,比如导学案或者布置具体的学习任务,学生独立完成教学任务。自主学习,既包括课前,也包括课堂中。自主学习,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习惯、训练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进而让学生充满自信精神,相信自己具备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学习《燕子》一课,可以提前一天布置学生自学,语文老师明确具体的自学清单:①自读课文,做到有感情且流畅;②通过网络或者书籍了解燕子的生活習性;③提前会读会写课文后的生字;④借助词典,解释“聚拢”“烂漫”“荡漾”“映衬”等词语的意思。这种明确的自学清单让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任务,锻炼了学生自主控制能力,节省了课堂时间,有利于对重点难点知识进行充分思考与讨论。

二、互学——集体智慧

互学是学生互助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也是通常所说的小组合作学习,这是“学讲方式”下最主要的学习组织形式。学生通过对疑难问题的讨论,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获得疑难问题的答案,在思想的交流甚至碰撞中,让学生的思维薄弱环节得到补充,让思维变得更为灵活多元。这是集体智慧的展现,也是合作精神的来源。

比如《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课,文章中樟树的特征,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得到答案,这种问题相对容易不需要进行互学。但“人们对于宋庆龄的崇敬,借助于瞻仰她的故居来表达,但文章为什么写了樟树,又提到人们总爱在樟树前留影作永久纪念呢?樟树与宋庆龄有何联系?”这个问题是文章的难点,需要学生提前了解宋庆龄的人格和一生的贡献,学生通过讨论借助集体的力量基本可以完成这道问题。

三、问学——质疑拓展

古语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我们常说不要迷信权威。这就是要有怀疑的精神。但我们的课堂上,往往唯答案是从,唯教参是听,唯课本是依,这无疑会让我们亦步亦趋,更难以教出敢于怀疑的学生。语文教学答案往往是丰富多彩的,我们也要允许学生有个性的见解,只要是合理的,就要敢于做出客观的肯定评价。教学中,要给学生质疑的空间,要鼓励学生发问,提出自己不同的观点,发出不一样的声音,教师引导学生拓展问题,举一反三,更深入地思考问题。

仍然以《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为例,我鼓励学生对课文提出自己的疑惑,为了减少难度,我让学生先在小组讨论一番。有的学生问:“既然文章是写樟树来赞扬宋庆龄也具有如此的形象与可贵的品质,为什么又写了石榴树?”这个问题的提出,说明了这个同学读书读得非常仔细,我就引导学生从对比反衬的角度,明白石榴树只是凸显樟树具有“永久香气”的可贵品质。趁机我又把写作中对比反衬的手法应用加以拓展延伸。

四、“教”学——深化巩固

这里所谓的“教”学,不是指教师的教学,而是指学生之间的“教”学。这是这次“学讲方式”第一次提出的新概念,就是所谓的“讲出来”。“学进去”的结果决定了“讲出来”的效果,不能“学进去”,“讲出来”就成为奢谈。学生“讲出来”可以是一对一的个体学生之间的“教”学,也可以是小组内群体中的“教”学,甚至可以是教师让出讲台,学生一对全班的“教”学。这种形式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产生被需要的自豪感,在“学进去”并“讲出来”的过程中,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巩固了对知识的掌握。

比如学习《鸟语》一课,我问:“这篇文章作者重点写了听懂了哪些鸟的语言?”生答:“布谷鸟和喜鹊。”我又问:“作者真的能听懂鸟语?”生答:“不能。”我接着追问:“那作者这不是明显说假话吗?这可与我们写作要求相反啊!大家怎么理解这种说谎呢?”学生在一起交流,我看到有的同学正在进行一对一“教”学,有的同学正在小组展开集体“教”学,学生一板一眼地教学,教者与听者都不亦乐乎。

五、悟学——感悟成果

通常而言,一节课结束,要么随时终止没有总结,要么就是由老师进行总结课堂。让学生感悟学习成果,几乎没有过。其实,感悟的过程也是回顾总结的过程,临下课留两分钟让学生悟一悟,教师不要担心,更不要代劳,学生也会收获很多,要相信给予永远比不上亲自劳动获得更令人印象深刻。

比如学习完《云雀的心愿》,我没有自己总结,而是让学生思考一下,总结一下这节课自己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个学生总结道:“我掌握了乱砍滥伐、贫瘠、泛滥、枯枝败叶等几个词的运用,了解了森林对环境的巨大作用:可以保护土壤、蓄水,理解了文章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听听!总结感悟的不是很好吗?

“学讲计划”明确的学生“五学”行为,并不是空洞的口号,“五学”贯穿整个课堂,是让被动强制的行为在慢慢引导中不断演变为主动自觉的行为,这是对学生主体作用的关注,也是对学生构建知识的践行。相信学生吧,他们会出乎我们预料,还我们以惊喜的。

编辑 赵飞飞

猜你喜欢
五学学讲计划学生主体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基于智慧教学平台的“五学+四位”混合式教学创新路径
山西夏县瑶峰镇:“五学”全会精神
实施学讲计划,构建学讲课堂
浅谈学生主体在高职《经济数学》中教学改革
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五学《愚公移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