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菲康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2018-01-21 09:24孙刚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8年32期
关键词:培菲康临床应用

孙刚

【摘要】目的 回顾分析尤其是研究生物学信息的相关证候研究,在临床治疗上来看HP与慢性胃炎之间的有密切关系。本研究为探讨培菲康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调查对象收集收治我院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00例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患者,收集相关人口学资料、手术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录入,比较采用t检验,收集的患者资料各50例资料的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以进行对比。对照组采用常规性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培菲康进行治疗。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0%;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总有效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相比常规治疗,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患者采用培菲康治疗后的效果显著,安全性更高。

【关键词】培菲康;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57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32..02

近年来,随着医学研究治疗胃炎的的不断深入,回顾分析尤其是研究生物学信息的相关证候的已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本研究在采用病证结合的模式下为研究培菲康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效果,统计学分析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查对象收集收治我院2016年7月~2017年9月在该院妇产科(产科)住院手术的患者876例。收集相关人口学资料、手术资料

将100例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19~62岁,平均年龄(42.3±8.1)岁;病程0.9~2.7年,平均病程(1.5±0.7)年;观察组男24例,女26例,年龄20~64岁,平均年龄(40.8±7.5)岁;病程0.9~2.2年,平均病程(1.4±0.6)年。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性治疗方案,服用左氧氟沙星每次0.2 g,每天2次;雷贝拉唑每次10 mg,每天两次;阿莫西林每次1.0 g,每天2次。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培菲康,患者服用左氧氟沙星、雷贝拉唑以及阿莫西林一周后,开始服用培菲康,每次2粒,每天3次。

两组患者均进行为期2周的治疗。

1.3 观察指标

患者的临床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三个标准。显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病情症状得到明显的改善。有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病情症状相比较于治疗前有所改善。无效:达不到上述标准。每例患者入院均予以胃镜检查,或者至少进行快速尿素酶、或者其他病理检查如,呼气试验。以确诊是否存在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结果显示,观察组50例患者,治愈30例,好转1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50例患者,治愈19例,好转19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76.0%;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总有效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观察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44例(88.0%),对照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37例(74.0%),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例(20.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例(24.0%),经统计学分析,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3 讨 论

在了解分析了幽门螺旋杆菌和胃炎的相关症候关系的基础上[5],采用培菲康药物治疗后,患者的胃炎临床症状改善明显,诊候积分均有显著下降,观察组的降幅更大大,功能明显改善,改善总有效率高。也希望本次对于培菲康药物的研究可以对临床用药或者推动药物研究进展提供一些思路。

慢性胃炎可能与机体应激反应及能量代谢障碍有关[5],培菲康治疗作用机制可能与通过调节胃黏膜相关内环境。可以看到培菲康主要由嗜酸乳杆菌、粪肠球菌、长型双岐杆菌等益生菌构成,研究显示培菲康具有强耐酸性和强抵抗力等特点[3]。临床数据显示[4],该药物能有效平衡患者体内的微环境,提高患者耐药性。通过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总有效率和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綜上所述,相比常规治疗,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患者采用培菲康治疗后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较高,总有效率也更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练火军.胃腺癌病理组织分型和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分析[J].当代医学,2015,21(36):45-46.

[2] 陈彩香与黄水英,加强健康教育指导对慢性盆腔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6(12):185-187.

[3] 周 岳,培菲康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所致慢性胃炎的效果探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7(20):138-139.

[4] 刘西洋,高翠英与程宏申,标准三联联合臭氧对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的临床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03):251-252.

[5] 廖圣银,曾俊,王爱瑶,陈建勇.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大鼠胃黏膜蛋白质组与三仁汤治疗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33(01):76-80.

本文编辑:李 豆

猜你喜欢
培菲康临床应用
浅析涌泉穴
渭南地区道地药材沙苑子应用研究
思密达联合培菲康治疗新生儿腹泻60例临床观察
消旋卡多曲联合培菲康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的疗效观察
培菲康联合葡萄糖酸锌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胃溃疡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