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欠发达地区中小学教师教研能力提升策略

2018-01-21 09:24夏传仕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课题研究教育教学素质教育

夏传仕

[摘 要]实施21世纪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教师素养,教师素养的提升与自身科研密不可分。针对广东省欠发达地区教师教育科研能力落后的现状,通过认清形势,重视教育科研;立足教学,做教育科研课题;落实听评课,在常规教学中提升科研能力;总结经验,撰写教学论文;实地观摩,激发研究潜能,才能达到提升教师科研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课题研究;素质教育;教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33-0077-02

进入新时期,广东省教育事业发展取得辉煌成就,但毋庸讳言,在其欠发达地区教育教学研究上,却一直进展缓慢。以粤北山区清远市为例,其教育理论、理念已经落后于珠三角地区。由于课题研究的需要,笔者对清远市下属一些中小学教研情况进行调查,其调查结果与分析如下。

从表1中可以看出,广东省欠发达地区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淡薄,没有认识到科研是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从表2的数据中可以分析出该地区教师教育科研没有和本校的教育教学融合,为了科研而科研,科研选题偏离正确轨道,成了“假大空”。在表3中我们可以看出,清远地区的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急需提高。

笔者在课题组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发达地区的经验和自己作为一线教师的实践,针对广东省欠发达地区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实际问题,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认清形势,重视教育科研

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科研,不是一种可有可无的工作,是法律赋予教师的分内职责。《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十条明文规定:“国家支持、鼓励和组织教育科学研究,推广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促进教育质量提高”。《教师法》第七条也规定:教师享有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的权利。中央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转发的《中小学教师职务试行条例》中也明确规定了参加、承担、组织、指导教育教学研究工作的职责。可见,坚持教学与科研并举,是法律赋予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同时,国内外教育实践也证明,教师坚持教学与科研并重,对于教师本人百利无害。一方面,教师在科研展开中,对专业知识有更深的理解,从事教学的能力更强,自身综合素质显著提升。另一方面,教育科研也能够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师上课的吸引力,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立足教学,做教育科研課题

教师做教育科研课题一是“能够更好地理解教育规律,为教育教学服务,提高教育质量”;二是“作为学校教育的主体,其自身能力的提髙有助于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三是“通过课题研究提升自我,成为教育专家,达到真正的自我实现”。但是,在粤北,我们课题组在进行问卷调查和座谈访谈中发现,超过七成一线教师认为现在是“做课题的行为有了,却没有真正解决教学的问题;教师投入了研究阵营,却没有转变教学行为。为研究而研究,为课题而课题”。

超过九成的教师不知道如何搞教育科研,顽固地认为科研与日常教育教学没有关系,不能提高学生成绩,不能完成学校的教学质量目标,额外增加自己的负担。其实,围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条红线,教育科研课题大有可为。如教学方面,如何培优,如何转差,如何提高班级平均分,如何提高课堂效率等都是教师的难题。教师可以把它们分别作为教育科研课题的内容,进行专题研究。具体的研究步骤如下(具有一般性、可操作性、可复制性)。

第一步:根据调查问卷的数据,座谈求教信息,再加上自己的经验,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第二步:在教学实践中检验这些“假设”。运用马克思哲学的辩证否定原理,肯定积极的合理部分,修改完善不符合实际的措施,总结出新的“设想”,在原有“假设”的基础上制定新的“假设”,再运用于实践,检验并发展这些“假设”。第三步:多次反复,直至找到让自己满意且富有成效的答案,这就是教研成果。这一过程是教育科研的过程,也是做课题的过程。

在“假设—实践—反思—实践”的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也会潜移默化地提高。“做课题”是解决自己教育教学难题的过程,不是教师的额外负担,而是提高教学质量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绝不是为了“研究”而研究。

此外,做课题可以提升教师综合素质。课题研究的后期要撰写教学案例、叙述教育个案,从个案中提炼观点,阐述自身对教育教学规律的认识,书写论文使隐性知识显性化,提高书面表达能力。“教师通过对自己教育教学经验的反思和提炼所形成的对教育教学的认识;教师对其教育教学经历进行自我解释而形成经验,上升到反思层次,形成具有一般性指导作用的价值取向,并实际指导自己的惯例性教育教学行为”。课题提升教师的教育科研反思能力。“教育科研有助于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能培养勤学、好学的习惯,能使教育达到理想境界。”课题推进过程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

三、落实听评课,在常规教学中提升科研能力

为了完成学校教学任务,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教师应该也必须勇敢面对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难题。教师可通过听评课等常规教学工作的展开,吸收借鉴同行的智慧,归纳总结出问题的解决之道。这样做的好处如下。

1.从学校层面个上讲,领导会支持。教师外出听课,大多数是“专家”的表演课,不是水平太高就是矫揉造作,没有多少借鉴价值;听本校教师的原生态课,有利于教师之间交流借鉴,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2.从教师自身层面上讲,这样的途径可以让教育科研聚焦在自己的教学之中。教育科研不再是负担,而是教学的一部分,听评课活动也不再是应付差事,而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求教。通过自身的听评课,不断深化认识,运用扎根理论,提炼出最完善的方法,达到改进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

四、总结经验,撰写教学论文

在走访调查中,超过90%的中小学一线教师都有目的有意识地研究过某一教育问题,也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在访谈的过程中,他们阐述的思路清晰,有理有据。有的观点独特、有的方法实用、有的意识前卫……唯一可惜的是,“这些成果发表没有?”得到的答案永远是“没有”,就是没有写成论文。如果要写成论文,可以使这些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快速提高。美国哈佛大学著名化学家Whitesides 教授指出:“论文是研究的主要部分,如果一项研究不能产生论文,则意味着该研究什么工作也没做。”毫无疑问,撰写、发表论文将对提高教师的学术素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应积极将论文成果应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在应用、验证中发现理论优劣,再次形成新思路,再次书写成论文发表。如此循环往复,日积月累,教育科研能力势必会由量变到质变。

五、实地观摩,激发研究潜能

在对清远市中小学教师的问卷调查中,反对通过集中培训的方式提高教育科研能力的占69.2%。因为在现实中,专家的讲座与自身教育教学存在一定程度脱节,听一两次专家讲座就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是不可能的。笔者认为,实地观摩教育科研成果展是有效途径。西方教育理论家昆体良在《雄辩术原理》中,将学习过程概括为“模仿—理论—练习”三个阶段。提升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也是如此,尤其是清远地区的教师,首先需要的就是“模仿”。在课题研究中,实地观摩他人教育科研成果展,就是“模仿”别人的选题,研究、收集整理资料和结题。在论文写作中,“模仿”别人的选题角度、表述题目、论证和发表的论文。“模仿”之后,他们会根据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去申请课题、书写论文,形成自己的理论与实践。

所以笔者认为,提升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最佳途径是实地观摩。实地观摩别人是如何做课题的,实地听取当事人的经验介绍,亲自查阅过程性资料和成果性资料。这样的实地观摩活动,不仅仅提供科研模板,更让教师有“拐杖”可依,还可以激发他们进行教育科研的自信心,“做科研,其实没有什么难的”。

总之,广东省欠发达地区的中小学教师,应立足于自身的教育教学,直面教育教学难题,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积极探讨、反思总结,寻求最佳方案,循序渐进地提高教育科研能力,不仅仅是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是提升自己综合素养和业务水平的要求。

[ 参 考 文 献 ]

[1] 林崇德.教育科研:教师提髙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J].中国教育学刊,1999(1):4.

[2] 李方安.教师研究的重新审视[J].教育发展研巧,2006(24):41-46.

[3] 陈向明.对教师实践性知识构成要素的探讨[J].教育研究,2009(10):66-73.

[4] 顾颉.让教育科研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J].四川教育,2004(10):13-14.

[5] Whitesides G M. Writing a Paper[J]. AdvancedMaterials,2004(15):1375-1377.

(责任编辑 斯 陌)

猜你喜欢
课题研究教育教学素质教育
课题研究与答辩评价机制科学化研究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歌曲表演唱应用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思考
论将中医学纳入大学教育教学领域中的重要性
医学院校临床药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现状调查与思考
关于开展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网络教研,农村小学教师成长新途径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