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奋斗 不青春

2018-01-22 07:20薄国显,杨乐,方厚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榜样理想青春

本期嘉宾:

巨鹿县贾庄校区薄庄小学教育处主任 薄国显

秦皇岛市第一中学班主任 杨 乐

石家庄市第六中学班主任 方 厚

邢台县皇台底中学年级主任 刘彦军

奋斗的岁月无悔的人生

○薄国显

“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此刻,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作为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进行正确引导,让他们坚定信念,不忘初心,砥砺奋斗,无悔青春。

一、榜样激励,让学生树立为理想而奋斗的信念

我们学校随时随处利用榜样的力量,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奋斗精神。让他们认识到,是崇高的理想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热血青年奋发向上,为民族兴旺、国家富强而奋斗。“志存高远”是三国时期杰出政治家诸葛亮的理想;“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青年周恩来的理想……引导同学们以著名英雄、模范人物,或现实生活中接触到的所崇敬的人,或课本教材中的某一人物作为自己追求的理想目标,这些榜样不但形象具体,而且易于接受。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兴趣特长来选定自己的榜样,树立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激发斗志实现理想。如可以引导爱好唱歌跳舞的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歌唱家、舞蹈家作榜样;引导爱好数学的学生选择工程师、科学家作榜样。经常给他们讲名人及身边现实生活中榜样的立志故事,树立远大目标并为之奋斗。

同时我们为树立奋斗目标创造良好的环境。在学校、班级、家里悬挂名人榜样的图片,诸如“志当存高远”、“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等励志名言字画,以激发学生的奋斗精神。学校还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将典型人物的成长历程做成系列讨论主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处事态度。告诉他们除了仰望榜样的光芒,更应该看到的是榜样们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努力。

二、活动激发,调动学生奋斗进取的主动性

我们学校经常开展各种活动,如勇攀高峰、穿越雷区、野营拉练等,寓理想奋斗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使学生通过活动,既激发兴趣、树立自信,又培养能力、激发斗志。在活动中,我们充分发挥各学科教师的引导作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理想奋斗教育,并结合学校和社会实际,加强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我们还充分利用活动课及课余时间召开“理想奋斗教育”课,如在讲述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轶事时,教师因势利导问同学们:你们为什么而读书呢?你们的理想是什么?针对学生不同的回答——为自己、为父母、为老师,想做老师、想当医生、想参军入伍……让学生明白:只有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并坚持不懈地为之而奋斗,理想才有可能实现。

薄国显

杨 乐

方 厚

刘彦军

三、克服惰性,用奋斗搭起通往成功的阶梯

课堂上经常有学生提笔就抱怨手累,一阅读就嫌字多,更有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目的产生质疑。有学生将叛逆的疯狂误做是青春在荡漾,幻想自己有朝一日能立于万人之上;也有学生宣扬读书无用论,动辄以没有上过大学照样成功的人做榜样。针对上述惰性情况,我们学校充分利用有纪念意义的节日、纪念日,开展参观革命纪念馆、历史古迹、名山大川、科技馆、博物馆等社会活动,及时对学生进行奋斗励志教育。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祖国、社会,使他们明确学习目的和奋斗目标。引导学生克服惰性心理,让他们懂得“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警告他们如果盲目地提前预支了不合时宜的叛逆与疯狂,时光终究会让你为虚度青春“买单”。

奋斗是成功的密码,对谁都一样。我经常给同学们分享96黄金一代科比的故事,他35岁便获得了21世纪NBA头十年最佳NBA球员、两次奥运会冠军、5次NBA总冠军、7次NBA西部冠军……有人问科比为什么能如此成功?他的回答是“我知道每天凌晨4点洛杉矶的样子。”

理想信念转化为现实,需要经过努力与奋斗,否则理想信念永远只是空想。理想的实现不会一帆风顺,会遇到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挫折,只有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去面对困难和挫折,以顽强的毅力去冲破艰难险阻,才会拥有一个亮丽的青春,才会达到理想的彼岸。

唤醒奋斗之心

○杨乐

奋斗是为一个目标长期去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奋斗易说不易做,跨过沟壑则大川入海,半途而废则功败垂成。成功的教师要做的就是将学生托出“井底”,还他们一片天高地阔。优秀的教师就要倾心尽力,唤醒学生的奋斗之心,为学生的希望之船护航!

今年是我站在讲台上的第11个年头,作为高中语文老师和班主任,我和我亲爱的学生们努力学习,努力生活,以下主要从三大方面谈谈我们的“奋斗”。

“我就是奋斗”——身教重于言传。教师是学生思想和行为的风向标。陶行知先生说:“唯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老师自己率先垂范、砥砺前行,远远胜过不厌其烦的劝导和长篇大论的说教。做一名有“奋斗感”的青年教师是我一直秉承的信念。自身职业发展上,我积极参加各种比赛活动磨练自己;教育教学中,我会在点滴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比如语文课上,同学们朗读课文我背诵;自习课上,同学们认真复习我备课;课间跑操,同学们大汗淋漓我陪跑……要想让学生持续地保持奋斗的旺盛斗志,就要和学生共同努力,与他们一起克服困难。这样才能在他们上坡时,用力推他一把。

“每一面墙都是奋斗”——教室文化创造良好学习环境。“孟母择邻处”,环境影响人。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环境更容易形成互相激励和促进的团队。我和同学们这样打造我们的“小家”:教室左面窗户中间的窄墙挂有同学书法作品两幅,写有“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右面整面墙壁是每位同学以各自心仪的大学为背景的单人照,和各自的高中勉励宣言,以小组为单位成太阳状粘贴;后墙黑板上面鲜红横幅是班训“立志成人,力求成才”及班集体奖状;前方悬挂班级公告同时每天更换一次勉励大家的名言警句。同学们只要抬头看,在教室的各个角落,都能获得暗示,每一面墙壁都在告诉大家:奋斗吧,我们一起努力。生命的绚烂,属于学无止境者。教会学生自强不息,就等于给了他们生命的茁壮和饱满。

“每一次活动都是奋斗”——激励策略调节情绪。向学校大型活动要激励。如运动会时,队列、竞技、投稿、服务,全班拧成一股绳,激励学生样样奋勇争先,也教导学生关注健康、珍爱体魄;校园心理剧大赛,充分授权给学生,选剧本、竞选导演组、甄选演员、排练,哪怕只是作为观众也真诚地提出宝贵的改进意见。作为班主任,对这些大型活动给予高度重视,积极参与,给学生自主权,多聆听、少禁止、多肯定、少批评,唤醒了同学们高涨的热情,让班级在奋进中充满活力。

向班级活动要激励。如我带领班干部策划了“十八而志梦想以行”主题班会,考试成绩分析专项班会,邀请已毕业同学做“我的大学生活”“无敌高中生攻略”等导学演讲,组织班内“我的青春我做主”朗诵比赛等。学习生活紧张枯燥,符合学生喜好的班级活动让学生自娱自乐,又在不知不觉中激励自己。

向语文课堂活动要激励。作为语文老师,每天两分钟“名人成功纪要”学生课前演讲,既是作文素材,又是人生激励;阅读课的著作、新闻、视频赏析,假期的“我眼中的城市印记”摄影美文作品展、“品读著作感悟人生”读书笔记交流活动,给学生不断添加新的“养料”,让他们在奋斗的路上走的更加铿锵有力。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奋斗不止,才能成就最骄傲地自己。学习不是轻松的事情,奋斗更是贵在坚持,最好的教育是凌波微步踏雪无痕,在不经意却处处精心的巧妙中燃烧自己的热情,让学生希望的火种生生不息。唤醒学生的奋斗之心,让年少的青春梦想,从我们老师的手中扬帆起航!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方厚

也许我只是这个少年人生中的短暂过客,但是这个少年却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使我在很多年后总是时不时的回想起那个身影。应该说他是我十几年教书生涯中所见的为数不多的优秀学子。正如他的某位同学说的:“他总是给人一种一身正气,奋发向上的感觉,站在他的旁边你会有一种不自觉的严格要求自己的想法。”。

他就是我的学生——高雪涛。1993年1月16日出生在石家庄市井陉县,自幼喜欢绘画,得其外祖父悉心教导,学习中国画和书法。2009年以井陉县中考绘画专业全县第一的成绩考入石家庄市第六中学。

我第一次见到这个少年是2009年的开学季。国字脸,小平头,皮肤有点黑,敦敦实实的个头,唇角有一抹淡淡的小胡子,给人一种淳朴、善良的感觉,这就是雪涛给我的第一印象。在我们这样一个艺术特色高中里,他竟然有着相当不错的文化课成绩,美术的专业成绩也非常突出,我当然很看重这个孩子。在之后的日子里,作为班主任我真的是越来越喜欢这个学生。因为不论是期中、期末考试,还是文化课或专业课考试他总是名列前茅,更主要的是作为班干部他总是能够想老师之所想,急同学之所急。并且他身上所展现出的那种奋发向上的气质更是对全体同学的一种激励。印象最深的是2010年暑假的外出写生,高一的孩子不过十五六岁而已,大多数同学都是第一次离开父母,独自在集体中生活十几天。雪涛同学看起来远比同龄的孩子要成熟,特别是那种刻苦学习的劲头,真的是让人佩服。我们写生的地点在井陉县测鱼镇测鱼村,七月的小山村也特别热。为了更好的抓紧时间完成画作,同学们选择了中午带饭(不用走回驻地再走回来),简单的吃几口干粮继续画画。时值正午,骄阳似火,大多数同学都躲进了有荫凉的地方继续画。可是雪涛依然在原来的位置继续画,没有任何的遮蔽,暴露在毒辣辣的阳光下,一直坚持了好几个小时,直到完成了那副画作。很多年后,似火的骄阳下,黝黑的少年,一手拿着画笔,一手拿着调色盘认真地画画的形象依然深深印刻在我的脑海中,并且成为我教导后来学生的经典案例。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三年刻苦努力的学习,雪涛同学以文化526分,专业全国第八,其中书法单科全国第一,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开始步入美术的殿堂,学习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从事严格的绘画艺术实践,涉猎山水、花鸟、人物、书法。在大学里,雪涛同学继续不断努力,获2014-2015学年中央美术学院国家励志奖学金,两次获中央美术学院综合奖学金,作品《三清》获2014——2015学年中央美术学院在校生优秀作品展三等奖,并于2017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刘荣老师山水工作室研究生,继续读研深造。

雪涛通过不断地努力奋斗,创造了属于自己的青春之歌。

希望这个案例能让更多的青少年学生感受到奋斗的力量,领悟奋斗的价值——无悔青春,不负我才。也希望老师们多以身边的事例鼓舞学生,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奋斗的身影时时在他们身边。

在漫漫人生道路上,青春虽然只是一小段,但是青春因追求而美丽,青春因奋斗而精彩,奋斗因激情而显出了青春的活力,有了奋斗,青春才会飞扬,有了拼搏,青春才会美丽。每个人都需要奋斗,用奋斗拥抱自己的未来,拥抱文明社会的未来。

奋斗铸就成功

○刘彦军

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多元文化深重影响下,许多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也发生急剧变化,不少人安于现状、贪图享乐,遇到一点挫折就知难而退,更不要谈担当和骨气了。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正确引领青少年学生树立为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决心,为实现民族复兴大业培养储备真正的英雄。

故事分享,引领学生树立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

青少年追求成功成名,是积极上进的表现,本无可厚非。但新媒体环境下许多时候成功的定义被异化为当官、发财和出名,让青少年的成功梦想变得飘忽、狭隘、不可捉摸。于是,有人幻想不付出、不奋斗就一夜成名、一夜暴富,许多人将出名要趁早”“出格才能上位”等观点时挂于口,甚至不择手段以各种违反道德的言行来吸人眼球。

针对以上现象,我们学校组织各班通过故事分享、主题班会等形式及时开展引导教育。让学生明白青春大好时期,学习是大家的主要任务,引导他们丰富学识,提高成绩,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一步一个脚印地去为之奋斗。让他们充分认识一切空想幻想都是不切实际的,实现理想目标的路径只有一条,那就是努力奋斗。

我经常给同学们分享霍金、诺贝尔、张海迪等人物故事,通过古今中外名人及身边普通人的案例,激励同学们从小树立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如美国总统林肯少年时生活在贫穷的山村,从小特别爱读书。他爸爸想让他当个普通农民,不愿意供他上学,但是他的继母非常支持他,送他去上学并鼓励他好好学习,他很珍惜这次机会,在学校里学习刻苦勤奋,后来终于实现了童年的梦想:做一个伟大的人。

中国历代有很多名人勤奋好学,胸怀大志,为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是不断克服困难去读书学习。刘绮燃荻读书,苏廷吹火夜读,匡衡凿壁偷光,顾炎武读破万卷书……虽然他们家境贫寒,但锲而不舍,手不释卷,终于学有所成,也被后世传颂。

通过故事分享,在名人奋斗事迹的激励下,学生各自树立了切实可行的目标,并互相监督是否足够努力,整个班级形成了团结奋斗、积极向上的良好局面。

实践活动,使学生深切体验奋斗后成功的喜悦

学校和一些综合性实践基地进行合作,定期组织学生进基地开展动手实践活动。例如在七里河生态农业园基地,我们让学生认识传统农具,亲手体验种植、耕耘、收获过程,在辛苦劳作中深切地体会到收获的快乐。我们还在传统文化基地设立一些长期课程,比如书法、中国画、京剧等课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课程,通过一定量的课时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习惯,到学期结束时再拿出第一次上课的课堂成果与学期末的课堂成果进行对比,从中看到坚持不懈奋斗的效果。

在前南峪抗日军政大学红色革命基地,让同学们通过瞻仰先烈们的战斗生活图片、实物展,让他们深刻体会革命前辈为创立新中国,赴汤蹈火,甚至牺牲生命,也在所不辞的求胜精神,让学生懂得要实现理想目标,需要经得起逆境,不断磨炼自己,持之以恒。

时刻反思,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在起初践行起来看似困难,一旦坚持下来,将其养成日常的行为习惯,也就不再是什么难事了。而习惯的养成,说得简单一些不过是对某一件事日复一日的循环,把它当做如吃饭喝水一样平常的事去做就好。

我们在新生入学初期,每天组织学生早晚反思,分享思得,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以后的日常教育生活中,定期组织学生开展自我分析反思。如此日久天长,学生形成了自我反思的良好习惯,学会了定期回顾自己的奋斗经历、成果,从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找到方法,从而有了再次上路的动力,让坚持不懈成为现实。

现在的青少年生活在和平年代,大多生活衣食无忧,环境舒适,难免因此而产生无目标意识。我们要引领他们放下懈怠和散漫,抛却浮躁和焦虑,带着敏而好学、见贤思齐的精神,重新认识自己,改变自己,超越自己,为自己的目标不懈奋斗。

猜你喜欢
榜样理想青春
理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2021款理想ONE
理想
你是我的理想型
埋线:1厘米提升的青春
青春献礼
青春不打烊
榜样
榜样
我的青春谁做主 爆笑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