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心追求梦想真爱诠释师德—河北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师德风采演讲活动侧记

2018-01-22 07:20左秀芳宋国珍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风采师德老师

本刊记者 左秀芳 宋国珍

2017年的第33个教师节,对围场县哈里哈乡莫里莫幼儿园的李广老师来说,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李老师还有8个月就要退休了,作为我省第八届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师德论坛征文比赛一等奖获得者,9月初,他专程从围场县来到石家庄市,参加第二届师德风采演讲大赛,在这里度过一个令人难忘的教师节。

和李广老师一起获得一等奖的,还有刘丽亚、连娜等30名教师,他们是从全省各地2万多名参赛教师中,经过层层选拔脱颖而出的。在9月5日的师德风采演讲比赛之后,评选出的前10名最佳风采奖获得者于9月8日进行了汇报演讲。

师德论坛暨教师风采演讲活动,由省教育厅主办,省教育厅师范教育处、省教育宣传中心承办,《河北教育》编辑部精心组织。征文活动自2009年至今已举办了八届,得到全省各市、县教育部门的广泛重视和积极响应,成为展示河北学校德育成果的重要平台。

今年的师德风采演讲活动,较以往参与面更广。在30名一等奖获得者中,有初出茅庐的教坛新秀,有即将退休的杏坛老兵,有崭露头角的学科名师。他们没有昂贵的服装,也没有惊人的头衔,但是一个个真实朴素的教育故事,却自带光环,胜过一切华丽的辞藻。

追问师德的涵义

“师德是什么?是初登讲台时板起脸装酷,是站稳讲台后的从容自如,还是与学生打成一片时的倾心相对?我不断追寻着最贴切的答案。”来自武邑中学的曹月峰老师在演讲中这样叩问。十几年间,从“曹老师”到“曹老大”,从“峰爷”到“老曹”,孩子们为他起了一个又一个特别的称谓,每个称谓背后都有数不清的美丽定格。每一个和学生在一起的日子,他都觉得无比幸福。他说,师德就是一种不断的追寻和求索。

来自衡水中学的刘景明老师这样诠释教育工作,他说,教师的职业很单纯,教书育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不是一场只为终点的赛跑,而是一次在意沿途风景的旅行,一次有温度、有热度、有高度的旅行。温度是青春的体验,生活理想有温度,是对这种体验最好的诠释。热度是青春的燃烧,职业理想有热度,是对这种燃烧最好的解读。高度是青春的升华,人生理想有高度,是对这种升华最好的证明。

刘老师常常问自己:要做一个什么样的教师?在青春的燃烧中他终于找到了答案:做名师。带着这一职业理想,他激情投入,执着奋进,以自身的专业素养促进学生成才,以自身的师德教育学生成人。他觉得,这就是师德的真正内涵。

来自盐山县联合小学的齐艳老师,是唯一一个第二次参加师德演讲比赛的获奖者。她力争让每个学生都觉得自己弥足珍贵,希望自己的关注与爱能成为他们生命中一段温暖的回忆。她用诗一般的语言对师德做出诠释:师德,就是用爱一次次叩击孩子们心灵的回音壁,直到听到最美的回响。

一次征文比赛,一次师德演讲,却引发了广大教师对师德涵义的大讨论,促使教育工作者不断反思,不断求索,从反复的总结和提升中找寻自己的答案。

践行师德的楷模

在获奖教师中,白发苍苍的李广老师特别引人注目。他看上去普普通通,甚至演讲时普通话也说得不太标准,然而就是这位老人,2014年获得了“全国十大教书育人楷模”的荣誉称号,40年间,他整整培育了三代人。

他一人多能,扮演着园长、教师、园林工、清洁工、维修工等多重角色。搬石、推土、砌墙,他用自己的双手,不断改善落后的办学条件:采树苗,觅花籽,巧妙布局,用心打造多彩的世外桃源;刨坑挖土,种树栽花,将百亩荒地变成校山;想方设法为学校购置办公和教学器材,利用废弃材料自制教具。他还创造性地实施了“室内外交替”“以大带小”助手帮教”等独特的教学方式。扎根在这个贫瘠的小山村,他从年少直到白头。

李老师太忙了,没有更多时间精心准备讲稿,因为怕忘词,上台时还带着纸稿。演讲时,他最初有些紧张,但慢慢就进入了状态,因为他讲的那些事,每件都是亲力亲为的,在他心里无比清晰。餐桌上,本刊编辑有幸与他坐在一起,他自豪地把手机里保存的幼儿园照片给大家看。一幅一幅,果红菜绿,花团锦簇,翠艳欲滴,如世外桃源,又如山野园林。尽管他和孩子们生活在深山,却享受着另一种“奢侈”。他的手机相册里,还保留着因当选“全国十大教书育人楷模”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接见时的合影,他就站在第二排,离习总书记很近。

“演讲,我跟年轻老师、市里的老师们没法比,但我愿意讲一讲,让人们多关注山里的幼儿园,关注山里的孩子们。”演讲比赛中,李广老师和另外三位老师并列第10名,经过评委合议,一致同意把这份殊荣授予他。发表获奖感言时,他憨憨地说:“感谢几位老师把这个机会让给了我。”40年的坚守,一人一园一世界,他配得上这份荣誉。

定洲市叮咛店镇初级职业中学的庞娟老师,在9月5日的比赛中原本获得了一个较高的分数,却因为演讲超时而遗憾“出局”。评委们都觉得可惜,破例给她一个参加最终汇报演讲的机会。

在9月8日的汇报演讲中,庞娟的故事打动了在场的所有观众。人们仿佛看到,她骑着自行车奔走在崎岖的山路上,一次次去家访;看到她想方设法开展德育活动,鼓励山里的孩子自信自强;看到她摔伤了颈椎后,顶住针扎似的疼痛坚持工作……她的班里,27名学生有26名考入阜平中学,她终于兑现了对大山的承诺。

张欣、冯东海、祝岩……一个个师德楷模,向我们诠释了什么是当代“四有”好老师,诠释了一位普通教师所能达到的高度。他们不仅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更是广大教师的引路人。

弘扬师德正能量

省教育厅副巡视员董友出席活动并为最佳风采奖获得者颁奖。颁奖仪式中,他一度哽咽,动情地说:“‘百善孝为先,万美德为首’,这些老师是全省70多万教师的优秀代表,他们的教育故事,很好地诠释了什么是真善美。对正在成长的孩子们,他们付出了大爱、博爱、深深的爱。希望老师们按照习总书记提出的‘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四有教师的要求,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评委会主任、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潘新民认为,师德论坛暨教师风采演讲活动很好地回答了一个问题:师德究竟是什么。老师们的精彩演讲就是答案。这次活动,就是要大力弘扬教师队伍爱岗敬业、坚守信念、砥砺情操的正能量,带动整个社会尊重教师、尊重教育事业。

省教育宣传中心主任李连云认真聆听了每一位老师的演讲。他激动地说,这些老师都是师德楷模,他们有的热爱学生、为人师表,有的扎根一线、辛勤耕耘,有的甘为人梯、无私奉献。大力宣传师德典型,充分展示新时期人民教师的新形象、新风貌,是我们的职责,更是我们的骄傲。

作为此次活动的承办单位,省教育宣传中心精心策划,细致筹备。刘红健副主任担纲活动总指挥,几次召开策划会,布置任务,细化分工。从演讲的艺术提升到形体指导,从展牌的内容提炼到形式设计,从会场的整体布局到背景音乐,都一一周密部署。

与其说这是一场师德演讲,不如说是一场洗涤心灵的盛会。掌声一次次响起,泪水一次次落下。加上中国“金话筒”奖获得者、河北电台著名播音员纪青云满怀深情的主持,一场两个多小时的汇报演讲令人荡气回肠。

省教育宣传中心宗树兴副主任感慨地说:“在广阔的教育一线,还隐藏着无数个这样的师德典型,他们都在等着我们的发现,等着我们的呼唤。我们深知,这是媒体人最神圣的职责。我们期待着下一个教师节,必定又是一路芬芳。”

猜你喜欢
风采师德老师
学人风采
学人风采
学人风采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德的实践思考
庆丰收 展风采
吕狂飙:师德建设需警惕从崇高师德简单转向底线师德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