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让生命不再残缺—记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张家口特殊教育学校校长苏富梅

2018-01-22 07:20周洪松通讯员周咨如潘晓林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特教学校孩子

本刊记者 周洪松 通讯员 周咨如潘晓林

从青葱少女到鬓染白霜,从普通教员到学校航船掌舵人,从偏居一隅的破旧校园到省内规模最大的特教高地,岁月腾挪,41载转瞬即逝。

年岁变了,身份变了,环境变了,但不变的是她矢志不渝的教育情怀、一以贯之的踏实作风。张家口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苏富梅,41年深情耕耘在特殊教育事业的热土上,用心中大爱浇灌培育了无数残缺花蕾在春风中绽放。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1976年,苏富梅来到张家口市盲聋哑学校当了一名代课教师。那年,她17岁。

第一天走进学校时,还是一个小姑娘的她惊呆了:破旧不堪的校园,形形色色的学生,有的孩子发音不清,有的孩子看不见东西,还有那些弱智孩子天生扭曲的五官……

然而,这群“特殊”的孩子却用自己“特别”的方式来欢迎这位小老师的到来:他们高兴地叫着、跳着、比划着,拉着她到校园参观……很多年后,苏富梅仍然记得当年的情景。“我丝毫弄不明白孩子们在说什么,但我看得出他们很高兴,我看得出他们喜欢我。一瞬间,我内心柔软处忽地被触动,突然觉得他们就像我自己的弟弟、妹妹,我有一些喜欢他们了,尽管那只是一种朦胧的感受……”

从此,苏富梅开始以特别的爱给这些特别的孩子。

为和聋哑孩子顺利交流,她苦练手语。为此,她义无反顾地把自己简单的行李搬进学校,和学生朝夕相处,和孩子们吃住在一起。她痴迷练习,无论和谁说话都下意识地比划,以至于不认识的路人都把她当成了一个聋哑姑娘。

功夫不负有心人。很快,娴熟的手语就架起了她和学生顺畅交流的桥梁。孩子们也都十分依赖这个大姐姐、小老师,有什么心里话都想和她说,有什么小秘密都愿意告诉她。

起初,学校聋哑生上课完全是“无声世界”,但苏富梅坚持口语教学。

课堂上,她大声讲课把嗓子都喊哑了;生活里,她要求孩子们必须要“正常”说话。在一种含混与清晰、嘶哑与喊叫的奇特情景中,她和她的孩子们沉浸在一个始终坚持、决不放弃的世界里。终于,当一个学生较为清楚地念出了“小猴子下山”,她的眼泪夺眶而出,一把把孩子搂进怀里……

虽然这些孩子是“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但苏富梅知道,他们今后也要成人,也要走进社会,开始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因此,苏富梅开始将培养孩子们自主生活能力和热爱生活的态度作为自己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她看来,这些特殊的孩子只有勇敢地走出校门,日后才能走进正常的生活,开始幸福的人生旅程。

春天,她带着自己的学生一起去郊外春游,回来后,为他们制作植物标本;节假日,她领孩子们去名胜古迹游玩,丰富学生的生活,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的信心……

就这样,苏富梅用温暖的双手为孩子们托起梦想的天空,用慈爱的目光为孩子们照亮成长的道路。她用特别的爱,慢慢推开了这些特殊孩子内心里一扇扇紧闭的门窗!

特教事业,一片值得深情耕耘的热土

特教事业是一个“特殊”的事业,在苏富梅心里,这是一片值得耕耘的热土,她也把自己全部的心血和汗水浇灌在这片热土上。

1990年,苏富梅被提拔为教导处主任;1991年,被任命为副校长;1998年,临危受命担起校长职务。此时特殊教育正处于“特殊”时期: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学校原有的办学体制、模式和培养方向已逐渐不能适应形势需要,学生流失率迅速上升。怎么办?“必须要改革、创新!”

为此,苏富梅与班子成员多方走访、深入研讨,确定了新的办学方向和目标:“全面提高残疾学生综合素质,重德、多智、强能,把残疾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残而不废、残而有为的人才,帮助他们实现平等参与社会、共享人类文明的目标。”

学校先后开设聋儿语训班、聋初高中班、盲中专班、培智学前班、职业初中班、省内第一个孤独症儿童康复教学班。还结合三类残疾儿童的特点,开展针对性的职业技术教育:盲生开设中医按摩职业中专班,聋生开设美容美发、烹调等专业,弱智学生开设家政等课程。

期间,学校中医按摩专业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口字派”按摩技法,中医康复保健专业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学校成为全国盲人医疗按摩规范化实训基地。不少省内外学生家长专程来到张家口,恳请苏富梅让孩子进校学习。

“张家口市特殊教育学校办出了自身特色,创出了国家品牌。”业界专家评价说。

上任以来,为了学校发展,苏富梅先后去天津理工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山东特殊教育学院、山西中医学院推拿专业学院等残疾人高等学府进行实地考察学习。她的足迹遍布40多个城市,100多所学校,累计几百万公里!

学校迁址,苏富梅跑企业、跑项目,争取用于改造、维修校舍款达80万元;跑联谊学校、红十字会,筹资24万元,语训室、测听室、律动教室、按摩室等快速建起来。

资金来之不易,苏富梅带领师生利用课余时间平整操场,粉刷教学楼、宿舍楼100多个房间,省下近10万元。

“学校的每一步发展,每一次变化,每一项改革,都倾注了苏校长的心血和汗水。”宣传干事杨海荣老师说。

特教学校教师常年为学生奉献着爱心与耐心,也品尝着不为常人所知的酸甜苦辣。于是,关注教师专业成长、共建精神乐园又成了苏富梅着力思考和解决的课题。

每年,学校都会定期组织老师们赴全国各地先进学校考察学习,甚至到国外开阔视野、更新理念、提高专业素养。每年,苏富梅都会指导教师进行教改探索,很多教师因此脱颖而出。在第三届全国特殊教育信息技术综合应用能力大赛中,该校25人获奖。

她本人撰写的论文《聋童语言和语文教学探讨》《按摩医德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等在业界产生很大影响;主持完成的国家“九五”、“十五”规划科研项目课题《贫困地区盲人职业教育模式的探索》《聋生社会能力培养的教学与实践模式》,均获全国一等奖。

用爱浇灌残缺花蕾绽放,累并幸福着

41年里,苏富梅送走了一届届学生:2005年,高中班学生首次参加全国高考并被全部录取;2008年、2011年,实现全市听障生和视障生上本科“零”的突破;2012年,6名视障生全部被本科院校录取;2016年,听障生9人全部升入本科院校,视障生6人考入本科院校、2人考入专科院校……

走进张家口特教学校,人们会发现每个角落都流淌着快乐的音符,荡漾着美妙的琴音:舞蹈队《向往》《春》等大型舞蹈参加全国艺术汇演;盲生戏剧小品《和你一样》在全国特殊学校艺术汇演中获二等奖;篮球队参加全国首届“波音杯特奥融合篮球赛”取得亚军;2017年,7名学生代表国家在奥地利参加第11届世界冬季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收获5金、3银、4铜……

刚刚开学,加上学校部分工程项目尚在施工,眼前的苏富梅明显有些疲惫。但一提起自己的学生,她眼里马上放出光来。就在前不久,她的学生作为9支队伍中唯一的非专业艺术团体,在央视三套的“群英会”栏目比赛中一举夺魁。

“到现在,我还保存着当年上学时苏老师送我的一件棉衣,还记着苏老师对我说的‘不拼搏,就永远不会成功’的话。”荣获全国第五届自强模范称号的单海军语气里充满感激。

“没有苏妈妈,就没有我的今天。是苏妈妈培养我成才,是苏妈妈帮我介绍对象、成家立业。今后我不会让苏妈妈失望,会像当年苏妈妈对待我一样,教我现在的学生。”曾经的聋哑生、现已成为本校美术教师的张学红连比划带说,一连五个“苏妈妈”他说得既自然又清晰。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苏富梅也收获了爱的硕果:她先后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河北省劳动模范”“燕赵百名优秀女性”、“河北省十大女杰”等荣誉,并荣获“全国优秀校长特殊贡献奖”。

在“河北省十大女杰”评选中,人们这样评价苏富梅:“她是一个特殊的园丁,她用如山的爱耕耘着特殊教育这片沃土;她是一个特殊的母亲,用淳厚的情拂去残疾孩子生命中的阴霾。她像冬日的阳光,她如和煦的春风,温暖滋润着祖国大花园中那些特殊的花朵。”

“今后还有很多事要做,我们计划提高办学层次办大专,现在已经开始和有关高校进行接洽。”秋风渐起,丰收在即。苏富梅校长又开始了新规划、新征程。

猜你喜欢
特教学校孩子
“南京特教师范招待所”饭盆
一只普通的食堂饭盆与一段独特的特教历史
做好特教学校班主任工作的几点思考
同样的阳光雨露——特教教师践行者
学校推介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