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初中数学课堂小组低效现象的应对措施

2018-01-22 00:10申宜灵
学周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低效应对措施初中数学

申宜灵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课堂小组学习模式已经成为一种常态。提倡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的课堂小组的学习模式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学习,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热爱,促进学生对知识渴求的潜能。但在小学中,因为分组不合理、合作内容不恰当,出现了小组合作低效的现象。采用多种分组合作形式、分层学习、课下分小组、小组汇报教师点评等措施,可有效解决小组合作低效的问题,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小组;低效;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05-006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05.039

初中生正是爱好表现自我,叛逆性较强的年龄。对于知识、教师的教诲处于不在意的状态,甚至有些学生对于教师讲解的知识与教诲存在厌烦的情绪。又由于受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课堂上出现了这样一种氛围,教师在讲台上口若悬河,不停地讲授知识,学生们在课堂下昏昏欲睡或是心不在焉,或是打打闹闹,导致课堂效率低下。而学习小组的方式则可以激发学生们对知识的探求欲。利用小组学习法,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效果。

一、初中课堂小组低效现象的原因

(一)教师对于学生情况不了解,分组不合理

学习小组的出现是为了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兴趣、性格不同,如果只是简单地按座位进行分组,或是直接按照成绩进行分组,都是不科学的。相邻座位的同学更熟悉,这样安排有可能使讨论学习演变为聊天。按学习成绩进行分组,会给学习好的同学带来优越感,造成自傲的心态;而学习不好的同学会认为教师的安排偏心,打击想学习但是成绩比较落后的同学的进取心;不想学习且成绩落后的同学会认为反正教师也不管他们,他们还学习干什么,这样他们就会在课堂上说话、捣乱,影响课堂纪律,最终造成整个课堂学习效率低下。与时同时,还会因为学生之间的不平等导致学生关系的失衡。

(二)合作内容不恰当,缺乏完善的评价方法

合作内容是小组合作的基础,有了合作内容,小组才有探讨的方向,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小组讨论的方式是比较常见的,然而这种不管教学内容的分组是错误的教学方式,很难引发学生们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勾股定理的时候,同学们以前没有接触过这一内容,这时教师如果让其讨论,同学们就会产生茫然,在没有内容的时候,讨论就会演变为一种聊天。除小组合作的内容外,教学评价也是不可或缺的,教学评价环节对小组合作学习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现阶段教学评价方面仍有缺失。教师的奖励一般都是奖励给成绩较好的同学,忽视了小组中其他同学所起的作用,更忽视了那些在小组学习中成绩有所提高同学的作用。另外评价的内容仅仅限于学习成效上,而忽略了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此种不够科学、不够全面的评价方式自然无法促进小组合作的开展[1]。

二、初中数学课堂小组低效现象的应对措施

(一)开展多种小组合作形式,激发学生合作热情

小组合作形式并不简单的只有讨论一种,课堂小组讨论有多种方式,例如小组辩论、小组竞赛、小组游戏等[2]。同学们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时间都是有期限的,单一的小组讨论形式会让学生产生倦怠。因此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提出小组合作形式。例如在学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就可以采取小组游戏的方式,几个学生围成一个圆,一个学生充当直线,这个学生想办法和这个圆形成位置关系,这一教学方法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好地提高课堂效果。

(二) 小组分层学习

在教师进行分组时可以穿插进行分组,就是前三名与十到十二名一组,编为最后一组;四到九名一组,编为倒数第二组;一直这样分,直到班里同学都已进行分组,这样他们的学习能力与水平都相差不大。这样就可以给第一组提出相对简单的问题,其他组依次越来越难。例如在学习“几何证明‘时就可以采取这样方式,就如下面这道题,已知∠3=90°,让第一组找∠1的互余角,第二组告知∠1=36°,求∠4为多少度,第三组给下面图形再加一条直线提出问题,一直到最后一组。

(三)课堂上小组与课下分小组相结合

在小组进行分组后,小组长要采用轮流方式担任,因为不仅课上的小组是重要的,课下小组的作用同样不容忽视,课上的小组训练已经让学生们的知识得到了基本的掌握与提升,课下就需要同学们巩固加深和预习第二天所需要学习的内容了,课下的小组要重新进行分,保证每个小组有两到三个成绩好的同学,只有这样课堂上不明白的地方才会使所有同学都学会,课下的预习也会得到有效提升,学生们整体的知识水平得到提高。

(四) 小组汇报,教师点评

在第二天的课堂上,让当天的小组长汇报昨天课堂小组学习与课下小组学习的方式与效果,然后教师让其他小组分析这个小组汇报的情况,最后教师进行评价。这种汇报的方式,有助于组内每个成员都有机会去承担组织、整理和报告整小组讨论结果的责任,锻炼团队精神,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3]。这样既培养了同学们团结协作的能力,也有利于同学们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得到提升。

虽然在合作小组的教学模式中学生起着主要的作用,但是教师也不能放任不管,而是要充分发挥引领者的作用,根据学生的特点与实际学习能力,有目的地设计小組学习的内容,培养学生团结合作意识。

参考文献:

[1] 邵涛.小组合作模式下的初中数学课堂互动有效性探讨[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11):205.

[2] 台勤英.如何解决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低效现象[J].新课程·上旬,2015(11):398.endprint

猜你喜欢
低效应对措施初中数学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