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2018-01-22 00:16温彦彬
学周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计算能力小学生小学数学

温彦彬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良好的计算能力更是学生今后生活、学习和参加社会活动所必备的基本素养之一,所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但是在教学实际中,学生的计算能力却存在很多问题。因此,教师要想法设法,灵活采用各种教学方式,提升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为其今后更好地学习数学奠定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生;小学数学;计算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05-009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05.056

著名教育学家赫尔巴特说过一句话:“所有比较确定的知识,都必须从计算开始。”计算教学是小学阶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小学生在实际的学习中却是问题多多,无论是计算结果的正确率,还是计算的速度都不盡如人意。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遵循教学大纲,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各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计算能力。

一、注重算理和法则的教学

算理和法则是计算的依据。要使学生会算,首先必须使学生明确怎样算。学生掌握计算法则关键在于理解,既要懂得怎样算,更要懂为什么要这样算。教学也就是加强法则及算理的理解。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阶段,习惯于接收一些具体的形象的内容。因此,教师可以将相关的算理知识通过情境创设等方式表现出来,让学生在具体的熟悉的情境中学得知识,巩固记忆。例如,在学习竖式计算的时候,学生往往由于不习惯这一形式,错误百出。教师可让他们用摆小棍的方式学习,比如24+35。先让学生在上边摆上35根小棍,下面摆上24根小棍,整捆的要和整捆的小棍对齐,零散的和零散的对齐,让他们计算一共有多少根,并说出自己的办法。学生们经过思考和讨论,认为先算整捆的,整捆的都是十根的,所以一共是50。再算零散的,一共9根,所以这个结果就是59。这样的形式让学生们明白,用竖式的方式计算,更为方便、直观,不容易出错。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很多小学生计算出现不是没有掌握算理或者算法,而是没有形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比如在抄写算式的时候,将数字写错或者运算符号写措,计算的时候不愿意笔算,无论大小都喜欢口算,有的虽然有草稿,但是写得毫无章法,乱七八糟,自己都看不明白。还有很多学生不习惯检查,以致错误多多。针对这些情况和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教师可以按以下方式来做。

1.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列竖式时要进行对照原题,看看自己所写的数字符号等是否一致,在计算的时候要检查加减进位和退位是否正确。

2.让学生准备专门的草稿本,并定期进行检查。教师检查作业的时候也要抽查草稿本,草稿本要清晰,有条理,以此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他们计算的正确率。

3.引导和督促学生进行检查。认真检查可以查漏补缺,通过检查学生能够查出自己在计算过程中的失误或者遗漏的部分,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检查的重要性,将检查作为计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教师可以开展作业互查的活动,让学生们检查自己同桌的作业,看谁检查得最认真,最仔细,并给予奖励。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逐步养成自觉检查作业的习惯。

三、加强基本的口算训练

口算是小学生重点训练的技能,也是计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因此提升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口算训练是教师必须抓的重点。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给学生出一些口算题,形式要多样化。例如:“开火车”快速听算,看卡片说结果。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出题,班级上的每个同学都参与进去,轮流进行。每次上课前,让出题的学生出20道口算题,其余学生在下边口算,教师还可以在学生口算的时候穿插一些学生们容易错,易混淆的习题进行听算和看算训练,这种紧张而有序的训练,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

四、“算”“用”结合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例如,在教学“小括号”时,教材呈现给我们是“面包房里的数学问题”这一素材。虽然这也是生活中常遇到的情境,但对于二年级的小学生而言,还是显得有些难以理解,激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教学时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题材入手,创设一个贴近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情境——买午饭,并采取“角色扮演法”,请一位学生扮演售货员,一位学生扮演顾客。在这个动态化的模拟场景里,学生找到了要解决的数学问题:一个汉堡14元,一杯可乐8元,他付了30元,应该找回多少元?问题很简单,学生也想到了好几种算法。有的用30-14-8=8(元),也有的用30-8-14=8(元)。当有学生说可以先算一共用去多少钱的算式是14+8=22(元),再用30-22=8(元)时,教师可鼓励学生列成综合算式。此时,出现了算式30-14+8=8(元)。这样就出现了矛盾,学生发现这样的算式不对。应该是先算14+8,然后再用30减去这个得数,那么,怎样就能够先算14+8,有什么方式将它给表现出来呢?教师没有先给出答案,而是让学生们自己考虑,有的学生说在14+8加上重点号,有的说用圆圈给14+8圈起来,有的说在14+8下边画上横线等。无疑,这个生活化的探究活动,启迪了学生的思维,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与探究寻找各种各样的办法来解决问题。这样以用促算,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小括号的作用。

综上所述,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技能,是重要的,但是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过程。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如何使小学计算教学取得高效,提升小学生计算能力,是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小学数学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切实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真正掌握计算的知识和技能,并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促进数学思考,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徐延梅.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1(11) .

[2] 郑天凤.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J].小学教学参考,2010(35).

[3] 郭泽民.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J].学苑教育,2015(7).endprint

猜你喜欢
计算能力小学生小学数学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浅谈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