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育人模式,提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2018-01-22 18:37张振斌
陕西教育·教学 2017年8期
关键词:活动学校学生

张振斌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指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学校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办学思想是提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关键所在。

西安高新一中初中校区,自1995年建校以来,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的办学理念,立足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深入开展国际交流,大胆进行课程改革,不断创新育人模式,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建校以来,学校培养出4名西安市中考状元,8名陕西省高考状元,3名新加坡中考状元,涌现出了大批优秀学子:新加坡高考状元米潇、鲁浩;考入牛津大学的林楠、马润森;考入剑桥大学的倪超、弟彤岩;任教于哈佛大学的周康;直博“麻省”的王若溪等。

一、以办学目标为导向,开阔学生国际视野

建校以来,学校以“创办教育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化、国际化示范学校”为目标,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国际交流活动,形成了鲜明的国际化办学特色。

1.建立国际交流联盟校。学校先后与美国、英国、新加坡、澳大利亚、加拿大等13所学校结为了姊妹学校,最长的姊妹学校已经有了17年的互派师生交流经历。

2.选派学生到国外进行短期学习、生活体验。七年级学生赴新加坡参加“国际青少年活动节”活动;八年级学生赴澳大利亚和美国斯坦福大学参加暑期游学活动;九年级选派优秀学生赴美国进行为期半年的学习交流活动,深入学校和家庭,体验异国文化。

3.每年选拔一批享受全额奖学金的优秀学生赴新加坡留学。到目前为止学校共选送了80多名学生。

4.创建“国际课程班”。与高中“国际课程班”对接,为有出国愿望的学生铺就直接通往世界著名学府的道路。

二、以特色活动为载体,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1.阳光体育,强健体魄,创设多样的体育教学。

为激发学生兴趣,彰显体育魅力,学校体育教师自编自创轻器械绳操、武术操,一改以往课间操的单一与枯燥,既将课间操内容变得十分丰富,趣味十足,又锻炼了身体。尤其是《少年行》武术操,风靡全校,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全体学生每天早上进校1000米晨跑的基础上,学校每年举办一届体育节。体育节历时三个月,有校运会、武术操比赛……丰富多彩。轮番上演的体育赛事,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展现着高新学子积极阳光的精神风貌。

2.张扬个性,发展特长,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

学校开设模联、交响乐、葫芦丝、合唱、舞蹈、陶艺等110多个社团。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张扬个性,乐在其中。学校还举办艺术节、校园好声音、英语文化周、学生书法大赛等大型活动,给各类有特长的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

3.疏导心理,拥抱梦想,培养身心健康的高新学子。

针对青春期学生的心理特点,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其中一个影响力较大的创新活动就是以培养“健壮刚毅、睿智清朗的高新男生”“温婉端庄、优雅脱俗的高新女生”作为活动目标的“男生节”和“女生节”。另一个创新活动——“校园心理剧展演”。这是学校对学生青春期教育的一次大胆尝试。让学生以自己真实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的困惑与烦恼为背景,自主创作剧本,自编自导自演,真实反映他们在青春期成长过程中产生的种种矛盾、困惑与烦恼,并找出解決问题的方法。在创作、排练和演出的过程中,促进了学生、老师和家长之间的互相沟通和相互理解,增加了彼此的信任,共同化解了生活中出现的各种矛盾。

三、以探究作业为突破,引导学生实践创新

从2003年起,学校在寒暑假、十一长假期间,不再布置传统类型的作业,而是为学生精心编制了一份“立足教材,关注生活,突出学科特点,侧重探究实践”的探究性作业。

探究作业突出了创新性、实践性和合作性,完成过程既动手又动脑,既模拟又创造。诸如制定有利于健康的食谱、撰写调查报告、搜集整理中国传统节日特色、小组合作测量声音速度、按照世界著名桥梁模型设计桥梁等。这样的作业与生活息息相关,没有现成的答案,没有统一的模式与标准,学生根据已有认知和经验,采取不同的方法创造性地完成,既发展了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一些作业已不再是个人能够独立完成的,而是需要与家庭、社区以及他人协同合作才能完成的,让学生在互帮互助的合作交流中学会合作,学会共处。

四、以科技创新为路径,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1.定期举办科技节。

学校每年举办校园科技节。科技节期间,学校邀请航天专家进校园给学生作科普报告,组织学生参加科技大赛、全国科学影像节、太空种子种植科学调查、“航模表演”,参观省自然博物馆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感受参与、体验、成长的快乐,唤醒每个孩子的科学潜能,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2.发挥科技类社团的带动引领作用。

学校结合生命奇迹社团、DI社团、定格动漫等科技类社团的实际,编写科技类社团校本教材,丰富活动资源与内容,记录学生们科学探究的过程,已有24部作品获奖,其中有6部作品荣获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全国一等奖。通过在全校范围内展播学生的科学微电影作品等活动,引导全体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崇尚科学。

3.加强与社会科普教育资源的合作。

学校不断拓宽科技创新渠道,积极与科技馆、博物馆等单位合作,带领学生参观自然博物馆、杨凌农业示范园,参与南极科考活动。在与陕西自然博物馆合作开展的“科普进校园”活动中,陕西自然博物馆向学生们展示了馆藏的部分动植物标本、地质标本、拳击机器人等展品,其工作人员表演了有趣的科学魔术,讲述了生动的自然故事,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的浓厚兴趣和对自然界的探求欲。在2015年《全国青少年天宫二号科学实验方案征集活动》中学校三位学生的方案荣获一等奖。endprint

五、以经典阅读为基础,丰厚学生人文底蕴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为了使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学校把读书活动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贯穿于日常教学的每一天。通过课堂教学和开展“校园读书节”等活动,引导学生“与经典同行,打好人生底色;和名著为伴,创造书香人生”,使学生热爱读书、学会读书、享受读书。

每年一届的“校园读书节”活动,历时百余天,形式多样,丰富多彩。通过隆重的启动仪式,让学生明确活动意义、形式、流程及评价机制,同时下发“致家长的一封信”“推荐书单”“读书自我督促卡”等资料,倡导亲子共读、师生同读、人人乐读,让校园书香四溢。在活动期间,老师们引领学生建立班级图书角、观看相关视频、设计读书活动方案,师生教学相长、获益匪浅。

六、以课程改革为契机,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高新一中初中校区的学生人数多,个体差异大。为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学校结合课程改革作出了有效尝试。

1.成立“特色教育中心”。

学校结合实际创建了“两年制创新教育实验班”和“国际课程班”,成立了“特色教育中心”,构建了适合创新实验班和国际课程班的课程体系。本着“关注学生心智成长、强健学生体魄、努力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力、重点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素养”等4个特色开展教育教学活动。2015年第一届两年制创新班35名学生首次参加高考,有7人被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录取。2016年第二届创新班35名学生在高考中有9人被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录取。其他学生分别被香港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名校录取。

2.探索新型教学方式。

(1)按照学生興趣与特长开设项目选修课程

向学生提供尽可能丰富的选修课程“菜单”是实施走班制教学的前提。学校围绕学生的需求,将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4门课程进行了改革,以一个年级组6个班为一个单元,根据教师专业特点,在上述4门课程中分别设置6个项目供学生选择,教师按照项目开展教学活动。

(2)围绕学生差异开设分层选修课程

对于语文、数学、英语、物理等学科,学校把每组6个班的学生分为A、B两个层次,学生根据自己的学科基础提出申请,年级教学部根据学生的学科成绩、能力和潜力确定学生选择层次。A、B两个层次之间每半学期可以进行适当流动。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实行分层教学。

实施以来,学生的兴趣、个性和潜能得到了充分的挖掘和张扬,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高涨。与此同时,教师参与教育教学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极大的发挥。

正是由于西安市高新一中初中校区在办学过程中立足学生发展,勇于进取,持之以恒,不断创新,才取得令全社会称赞的成绩。今后,学校将继续在“仰高笃行,知新致远”校训的激励下,沿着“创建现代化、国际化示范学校”的目标奋勇前行!endprint

猜你喜欢
活动学校学生
“活动随手拍”
赶不走的学生
第五届手操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学生写话
学校推介
“四会合一”活动安排一览表
聪明的学生等
该活动活动筋骨了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