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语言学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2018-01-22 09:51田园诗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2017年12期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对外汉语教学词汇教学

田园诗

摘 要:词汇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認知语言学理论的引入,将以往孤立零散的解释加以系统化,为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和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理论入手,探讨了如何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提高学生词汇学习的效率。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 词汇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

一、引言

认知语言学作为语言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成型于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引入中国已有二十余年。中国认知语言学的研究发展十分迅速,目前已成为语言学界研究的热点与重心。21世纪是认知的时代,人类的语言活动即是认知活动,认知语言学是以人们对世界的经验及对世界的感知和概念化为基础,从人类的认知出发,来研究语言的形式、意义及其规律的学科。

作为功能语言学派的一个分支,认知语言学认为人的认知能力及经验在语言的运用和理解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语言的建构、学习、运用都必须通过认知来加以理解。语言能力不是独立于其他认知能力的模块,而是人的认知能力的一部分,人的语言能力在本质上就是认知能力。认知语言学的兴起,为过去尚未解释的语言现象提供了新的理论和方法,也为第二语言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第二语言习得中,从学生的词汇学习到教师的教与学都在解释汉语词汇与一般认知能力的规律。我们在教学中经常发现,学生在学习了词汇后并不能很好地表达。其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的词汇量有限,而词汇量的增加的过程是学生对汉语词汇认知结构不断完善的过程。另一个原因则是学生对词汇的使用条件及场合不够清晰,造成表达不当。因此,如何帮助学生有效扩大词汇量、辨析近义词以及明确词汇使用场合,是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认知语言学理论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一)意象图式理论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意象图式是一种认知模式,以人类的身体经验为认知基础,为语言结构提供充分的认知心理上的依据。认知语言学中的意象有不同的意义,这些意义互不相干,指称互不相干的现象。我们的认知能力是人脑通过意象建立一个与外部世界相关的投射世界,形成基本范畴、系统概念,并将这些概念建立起逻辑联系。而图式则是结构化了的意象,用具体的意象来隐喻抽象的概念,这个过程就是图式化,图式化是连接抽象与具体的结构,通过人类的认知和经验形成。也就是说,人们对世界各种复杂抽象事物的认识都来源于自己的生活经验。

研究表明,汉语里的很多方位词都起源于人的“身体部位”,汉语方位词“左”和“右”原本就是指人类的左手和右手。作为认知语言学的重要概念,意象图式理论多用于汉语方位词的分析,如张金生、刘云红(2008)对方位词“里”“中”“内”空间意义的认知语言学考察;蔡永强(2010)从方位词“上/下”看认知域刻画的三组构件;缑瑞隆(2002)探讨了认知语言学意象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其中在词汇教学部分有较高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比如,在方位词用法差异上,留学生常迷惑于为什么可以说“飞机上”“车上”而不能说“教室上”“房间上”,用意象来解释就非常容易了。虽然“飞机”“车”“教室”“房间”都是可以容纳人和物体的空间,但其突出的功能有所不同。“飞机”“车”突出的功能是将人和物体从一处运输到另一处,强调其“承载”功能,人和物体均位于机舱、车厢底部平面上方,因此,我们使用方位词“上”,而“教室”“房间”的突出功能是用墙围成的空间立方体,与人的互动方式是人在这个空间里工作生活学习,遮风避雨,在这个空间里使用某个物体,因此,我们用方位词“里”。

在量词教学方面,意向理论也有突出的作用。文中比较了“一张纸”和“一片纸”的不同,意象理论可以解释传统理论不易解释的原因。“张”用于边缘光滑、边界清晰的平面,而“片”用于毛糙、边界模糊的平面。“一张纸”通常是四方整齐的,而“一片纸”则是被撕破的、边缘不规则的纸片。

意象图式是基于人类身体经验的前概念框架,是一种抽象结构,这种抽象结构具有动态性、体验性、抽象性等特点,人们通过意象图式可以把具体的身体体验投射到抽象概念中,从而建立起人类的抽象概念。

(二)原型范畴理论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范畴化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人类认知的一种过程,也是认知语言学中一个动态概念。张敏(1998)认为,范畴化“指的是人类在歧异的现实中看到相似性,并据以将可辨的不同事物处理为相同的,由此对世界万物进行分类,进而形成概念的过程和能力。”“原型”指“范畴中最好的样本”“最典型成员”,在词汇教学中,我们把词的基本义看作“原型”,词的引申义、比喻义都与词的本义紧密相连。认知语言学家将范畴分为三个主要层次,分别为“上位层次”“基本层次”和“下位层次”,比如“运动”“游泳”“花样游泳”。在认知过程中,“基本层次”比其他两个层次实用性更强。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抓住词的基本义进行讲解,在基本义讲解的基础上进行扩展、辨析,是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形成词汇网络的有效途径。

1.以基本层次为中心,建立词汇网络

基本层次词具有使用频度高、形式简短、易于掌握等特点,是连接上位层次和下位层次的关键点,在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教师可以从基本层次词出发,辐射与之相关的其他层次词汇,帮助学生建立词汇网络。以“游泳”为例,在讲授“游泳”时,可同时给出游泳的上位层此词“运动”及下位层次词,如“花样游泳”;在基本层次词的基础上,可以概括出一些与“运动”有关的词或短语,如“打篮球”“踢足球”“跑步”“跳绳”等,同时,可以将动词与宾语进行分类,如“打”“踢”“滑”“跳”“划”等,组织学生归纳词语搭配,简化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率。针对水平高一点的学生,还可以将下位层次词也进行简单举例,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比如“跑步”可分为“短跑”“中长跑”“接力”“马拉松”等。

2.运用范畴理论将词汇进行分类

将词汇进行分类整理记忆,将同属一个范畴的词汇归类集合,集中记忆,不仅适用于汉语学习,也适用于所有语言的学习。在教学中,我们把同属一个范畴的词汇集中讲授,比如“数字词汇”“运动词汇”“交通词汇”“颜色词汇”“旅游词汇”等,不仅方便学生记忆,提高学习效率,而且使得词汇学习更为系统化,增加了学习的乐趣。

猜你喜欢
认知语言学对外汉语教学词汇教学
基于图形一背景理论的英语简单句的认知分析
基于认知语言学“事态把握”的视角分析日语学习者授受表达的使用
浅谈组织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认知语言学在日语惯用语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现状与改进策略
对外汉语课堂游戏教学设计
对外汉语听力教学初探
英语虚拟语气的认知研究综述
小英语词汇教学问题及解决方法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