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学风的现状与对策

2018-01-22 10:25陈蓓周先进
文教资料 2018年28期
关键词:学习目标学风建设学习动机

陈蓓 周先进

摘 要: 为研究大学生学风现状,本文以湖南农业大学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访谈交流发现:大学生学风整体状况较好,但存在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机不纯、学习方法不科学、学习态度不端正、存在学术不端行为等问题。为此,必须从思想政治教育、师德师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班级文化建设、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学生党建等方面进行探究,提出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 大学生 学风现状 学习动机 学习目标 学风建设

2001年,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优良的学风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是保证教育质量的重要前提。高等学校要将学风建设作为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2006年,教育部成立学风建设委员会,专门对全国高校学风进行指导和规划。为了有效遏制学术不端行为,2009年教育部成立学风建设协调领导小组。2010年7月,国家颁布《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严格教学管理,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改进高校教学评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增强诚信意识,养成良好学风。”2011年12月,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指出:“要充分认识高校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构建学风建设工作体系,强化高校的主体责任,建立学术规范教育制度。”2017年,《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学校管理和课堂教学管理,严格课堂纪律、考试纪律、生活纪律,树立良好学风校纪。”由此可见,党和政府对高等教育和高校学风建设是非常重视的。

一、学风的基本内涵及其价值

大学生学风指大学生在学习、研究等学术活动中的基本态度和作风,即在完成课程作业、课程论文、学位论文、参加考试等学术活动中的基本态度和作风。大学学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引导学生保持正确的学习态度,养成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同时使学生塑造良好的人格。

学风问题是一个国际性话语,世界各国无不引起高度重视。主要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國,主要是通过其特有的管理制度保障大学学风的发展。如美国采用自由的“课程学分制”提倡学生个性发展;采用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导师引导学生处理实际问题,交流和探讨学术问题,培养师生共同学习的氛围。著名心理学家Duguid P.和Brown J. S.(1991)通过多年研究共同指出,高校的学习环境是学风建设的首要目标,学生通过学校这个丰富而具有创造性的方式,参与真实的社会实践,学生“窃取”他们想要的知识[1]。Robert L.Sols(1991)认为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对良好学习风气的形成具有推动作用[2]。而Levy, Daniel(2003)则认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同样是学生对未知知识的建构过程。知识的获取需要人们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再创造。促进学生知识获取能力的增强和自主认知能力的发展随之成为增强学生学习效果、树立良好学习风气的关键所在[3]。

国内学者普遍认为优良的学风对于学校和师生具有非常重要的导向和作用:

一是优良学风是学校的治校之风。如胡宝国(2013)提出了构建学风维度的概念,他认为高校学风建设是每个职能部门共同的责任与工作,各部门应当在各自的学风建设工作中突出自身的“职”与“能”,从分散管理到合力凝聚,从环节内容到系统建设,进行学风的维度建设,从而形成与高校内涵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相匹配的优良学风[4]。

二是优良学风是教师的治教之风。全胜奇(2015)认为高校教师学风存在问题是我国高校学风不良的重要原因之一,教风出现问题是由于我国高等教育制度不完善。为了改善教风,他认为以政府为主体的教师评价体系必须逐步转变为以学校为主体,对教师学术水平的评价组织专家系统实施,同时建立并完善教师人力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行机制和学校本位制度[5]。

三是优良学风是学生的治学之风。如黄锐波(2014)指出,高校学风建设必须立足于大学生的成长规律,立足于个体成长的案例事实,以准确把握学风问题的显性及深层原因,从而构建系统、科学的学风管理与运行体系[6]。武妮娜、方雷(2012)则认为建构学生党员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发挥机制是建设优良学风的关键[7]。

二、基于湖南农业大学学生学风现状的分析

湖南农业大学作为一所具有115年办学历史的老牌大学,历来重视学风建设,周震麟、黄兴、徐特立、毛泽东等老一辈教育家、政治家、思想家的治学之风深深影响着这所大学,凝练成了“朴诚、奋勉、求实、创新”的治学理念和校训。2016年新学期伊始,学校组织开展学风建设大讨论,校、院职能部门领导直至全体师生都极其重视,在充分学习国家有关政策的基础上,结合学校推进“双一流”的战略决策,制定《湖南农业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实施方案》,并在学校上下围绕学风建设进行全民动员,掀起学风建设热潮。根据学校官方网站发布的学风数据,以早自习出勤率、课堂到课率等学风指标为例形成以下对比图,如图1-3。

图1 2015年4月与2016年4月早自习出勤率条形对比图

图2 2016年3月与4月课堂到课率条形对比图

图3 2016年3月与4月早自习出勤率条形对比图

图1-3所示,学校学风建设开展初见成效,从2016年大力加强学风建设开始,学生到课率、早自习、寝室内务等学风指数整体呈现较好趋势。但各学院间、各时间段对比依旧不稳定,如图4-5。

图4 2016年下学期第1-9周到课率趋势图

如图4所示,2016年10月全校到课率在新学期第三周明显下降,并在第五周出现最低值,随后情况好转,持续上升在第八周出现小高峰,在第九周又出现小幅下降。

图5 2016年下学期第1-9周请假率趋势图

从图5请假趋势情况分析看,10月份全校请假率在第三周明显上升,并在第三周到第五周保持平稳的状态,在第八周达到最低值,在第九周出现小幅上升。除正常比例的事假、病假外,经分析出现大幅波动的原因如下:由于新生军训期间担任军训教官及新生助理班主任的大批学生有请假需求,难以正常到课,因此新学期开学后的第三、四周请假率大幅上升。其次,第五周前后请假比例依旧居高不下以及到课率低,主要是因国庆假期前,部分来自外省份的学生在假期前提前购票回家,以及学生提前外出游玩比例上升。

三、大学生学风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根据本研究需要,本文设计了“大学生学风现状调查问卷”,于2018年4月以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63份,有效回收率为81.5%,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年级的学生分别占总人数的25.4%、17.46%、22.22%、34.92%。问卷内容包括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学术行为等。结果表明:湖南农业大学学生的总体学风呈现较好趋势,大部分学生学习上积极向上、谦逊好学、态度端正,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1.学习目标不明确

问卷统计结果显示,在学习过程中,具有明确学习目标的大学生只有37%,尚有9%的人根本没有学习目标。主要表现为:大学生缺乏明确的中、短期学习目标,成长时期处于迷茫状态;部分大三、大四学生的短期学习目标为考研和就业,但部分仍处于迷茫状态。如表1所示。

表1 关于学习目标的调查

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父母过度保护下的盲目。一些父母疼爱子女,习惯把子女的学习、事业、婚姻都按自己的经验、想法“妥善安排”,成为大学生不能独立、依赖性强、盲目空虚、被动“堕落”的原因之一;第二,盲目从众心理。美国社会心理学家S.E.Asch(2011)通过以大学生为测验对象进行的从众的经典性实验的结果表明:在群体中由于群体压力的存在,个体极易顺从群体压力而做出与群体一致的判断和行为[8]。中学考上大学是所有学生和家长的共同梦想,考上大学,部分学生会感到迷茫、缺乏动力、无所适从,甚至昏天黑地地玩。因此,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对大学生学风的发展非常重要。

2.学习动机不纯

学习动机是指能够驱使人去学习的内部主观原因,学习目的是人通过活动所要达到的结果动机。学习动机的功能作用在学习行为上主要指对行为的引发与维持,是使行为指向目标的动力倾向,是大学生學习活动得以发动、维持、进行直至完成的内在动力[9]。根据调研结果,部分学生存在功利性的学习动机。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及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外先进思想、技术传入的同时,传入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这些不良思想难免影响到某些大学生,成为影响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社会环境因素。如表2所示,以“将来找份好工作”为动机的学生占72%,还有14%的学生表示是为了奖学金。大学生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取得一定的物质报酬,这是一种合乎情理的学习动机,但是这种学习动机的基本定位是以个人功利为核心,此类学生对社会、集体的责任意识有些淡化,容易造成以自我需要为中心,缺乏大局意识、责任担当。所以这是一种即使合乎情理却不纯的学习动机。

表2 关于学习动机的调查

3.学习方法不科学

调查结果显示:能够做到经常在上课前对新内容进行预习的学生只有9%,82%的学生经常是零准备听新课,73%的学生选择“考前再突击复习”。由于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具备科学的学习方法,缺乏对知识的收获感、满足感,最终学习上采取消极应付态度。本文通过何种途径学习知识的问题与学生进行交流访谈,部分大学生坦言会选择课外多参加社会实践巩固学习、增加经验、赚取生活费,仍有部分学生只是依靠书本和课堂,排斥或恐惧社会实践。而在是否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比赛的回答中,有24.2%的学生觉得无聊,不愿参与;近40%的学生偶尔参加,基本上不是出于自愿,如表3所示。

表3 关于学习方法的调查

4.学习态度不端正

学习态度消极或者积极,主要是由学生在学习认知的基础之上,建立学习判断、强化学习情感、坚定学习信念和学习意志的过程中形成的[10]。部分大学生学习上经常应付老师、应付作业、应付考试,只想轻松获取大学文凭,不能很好地利用大学学习环境积极主动地学习,存在厌学现象,经常逃课,更有学生为应付老师课堂考勤,而请其他同学代课的现象。本文就学习态度相关问题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交流,结果表明:在问到学生是否能够旷课的问题时,仅9%的学生认为学生任何情况绝对不能旷课,要好好学习,部分学生认为有事可以旷课,不想请假;在完成作业问题上,只有30%的学生能认真完成,小组作业中浑水摸鱼现象比较多;在关于上课状态的调查中,仅有3%的学生注意力集中,认真上课,50%以上的学生注意力偶尔出现分散,课堂上对老师的教授充耳不闻;有半数以上的学生一学期下来,书本干净如新,而从不做笔记的占到15%左右;有过作弊想法的学生占到近50%,有过作弊行为的占30%。除此外,部分学生沉迷上网,精神萎靡,男学生尤为突出。由此可见,学习态度不端正现象在部分大学生中占有一席之地。在学风建设中,需要各部门各尽其责、齐抓共管,引导学生以良好的姿态积极学习、主动学习。

5.存在学术不端行为

一般来说,学生的学术论文主要分为三类:一类是课程论文,一类是学位论文,一类是学术论文。课程论文主要是针对某一门课程教学与学习内容而完成的一种作业形式,比如以考查方式进行的专业课、选修课。学位论文是学生毕业前必须完成的学习任务,主要是对大学期间所学知识的总结和综合运用。学术论文是学生参与老师课题或科研工作过程中完成的学术型论文和研究报告。《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明确要求大学生在撰写论文时不应剽窃、抄袭。但部分学生完成论文时,直接从网上或书本上复制、粘贴文献,捏造实验数据等。

表4 关于学术行为的调查

根据学术规范,大学生在学习、研究等学术活动中必须像其他科技工作者那样,“要忠实于观察、记录实验中所获得的原始数据,禁止随意对原始数据进行删裁取舍;不得为得出某种主观期望的结论而提造、篡改、拼凑引用资料、研究结果或者实验数据”[11]。由表4可知,部分学生承认自己在撰写论文过程中有过抄袭、剽窃行为;在对其他同学的评估中,认为存在抄袭、剽窃或捏造数据的比例达到88%。

大学生之所以出现以上学风问题,不外乎以下原因:一是社会环境的影响。全球化时代和网络化社会环境相互交织,为大学生的学习成长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与机遇,却在思想品质、学习风气上提出新挑战。网络的高速发展改变了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传统环境,网络信息内容鱼龙混杂,一方面增多了选择信息和观念的机会,另一方面容易使部分大学生不知所措,迷失方向。二是师德师风的影响。部分教师理想信念淡化,爱心、责任心、使命感减少,重科研轻教学,重利益轻奉献,随意调停课,上课随意应付,不关注学生成长,缺乏育人意识等。三是家庭环境的影响。父母的人生观、价值观对子女极易产生影响,部分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与管理主要放在对其经济支持上,很少进行思想沟通,部分大学生追求物质享受,贪图享乐,学习兴趣不浓厚,缺乏进取精神。四是学生个人态度、价值观的影响。在选择专业、对待学业、就业问题上,部分大学生表现出急功近利的心态。同时存在心理孤僻,容易冲动、极端的倾向,以及部分大学生考上大学后,随性散漫,没有崇高追求等。

四、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对策

上面以湖南农业大学为例进行了大学生学风现状、问题及原因分析,总体来看,大学生学风欠佳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优化大学生学风是当务之急。

第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保障学风建设的正确方向。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目标是“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是学风建设的根本,改善学风要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入手。教务部门、学工部门、共青团组织和学生会干部需要定期研究学生在新时期下思想、学习上出现的新问题。比如开展学生思想状况和学习情况的抽查,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及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和学生不同特点,采取不同形式、内容的思想教育,针对学生不同层次、不同学习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工作等,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转变学习态度,自觉规范自身行为,使人才培养目标得到落实[12]。重点抓好制度建设,根据社会发展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要求,强化学生的行为规范,以此保证学风建设的制度化和规范化,以利于学风建设的顺利进行,构建优良的学风思想框架。

第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发挥教师在学风建设中的表率作用。教师是大学生提高知识技能和提升思想境界的引路人,教师的治学态度、言谈举止、为人处世等对学生有直接的影响。教师的教风影响学风的形成。荀子指出:“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这样才能真正为人师表[13]。一是重视和利用职能部门及各学院每周例会,组织教师学习学校规章制度,以此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二是通过评选优秀教师、教育工作者、教学名师等,激励教师树立崇高的师德。三是加强师资岗位培训,优化教风。四是尽力解决教师的实际困难,为教师专心教书育人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第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推进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校园文化建设要体现出求真、向善、创美的统一,要体现校园的良好文化形象,把有关的知识和技能渗透到校园环境当中,能有效地营造有利于学风建设的良好氛围。团委、学生会和各类学生社团可以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学校可充分调动学生干部的积极性,利用广播、微信公众号等载体吸引广大同学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中。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特别强调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让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地获取知识。使大学生科技文化节、创新创业大赛、模拟职场等成为学校开展学风建设的重要载体,通过开展大学生科研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帮助引导学生扎实地学习好专业知识,从而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的氛围,以此推动学风建设。

第四,加强班级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精神的基石。班级文化体现在一个班级内部价值观、思想、作风和行为表现上,也会体现在班级成员的日常行为中。班级文化能凝集、同化班级同学,使同学身上带有班级的文化气质。班级文化一旦形成,班级成员就会自觉地遵守它、维护它,学生自身的观念、行为和态度就会趋同周边同学良好的氛围,对优良学风的形成具有内在价值。树立良好班风是学风建设的基本内容。以湖南农业大学教育学院2015级教育学一班为例,作为2018年全校五四表彰优秀班团集体中的第一名,班级学风优良,学生表现突出,尤其是充分发挥好学生干部、学生党员在学风建设中的表率作用,班级充分利用各种平台,如微信公众号、微博,使班级成员唱响优良学风,高扬优良班风,达到更好的学风效果。

第五,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及学生党建,发挥同辈先锋模范作用。学生干部是学生管理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校、学院与学生之间沟通的重要渠道,起到“上传下达”的作用。一般而言,学生干部是从众多学生中选拨出来的,由于学生干部的特殊身份,在开展活动、召开会议及集体生活中与其他同学朝夕相处,其一言一行都会对身边学生形成影响,好的干部构成正面影响,反之造成不良影响。要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在学风建设中的模范作用和骨干作用,并作为干部评奖评优的重要依据,通过学生干部的模范作用,引导同学把兴趣及精力转移到学习上来。同时加强学生党建工作,让学生党员在学风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学生党员是学生中思想觉悟高、有党性修养的一个群体,通过学生党组织和学生党员去引导、带动学习风气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如以专业为单位的党小组,党员间加强对本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专业技能,优化学风环境和氛围。

学风建设,关系着大学生的培养质量,没有优良的校风学风,就不可能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学风建设。

参考文献:

[1]Brown,J.S.,Duguicl P. Robert L. Solso, M. Kimberly MacLin. Otto IL MacLin[J]. Cognitive Psychology Association,1991:63-82.

[2]Robert L. Solso, M. Kimberly MacLin, Otto H. MacLin. Cognitive Psychology[M]. Pek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ss,2004.

[3]Levy, Daniel. Private and Public: Analysis amid ambiguity in higher education[M]. Private Education: Studies in Choice and Polic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3.

[4]胡宝国.高校学风建设的维度思考[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4 (1): 108-111.

[5]全胜奇.从经济学视角看高校学风建设[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18(3):51-52.

[6]黄锐波.基于学生主体视角:开辟高校学风建设新躍径[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4,9 (5):127-129.

[7]武妮娜,方雷.高校学生党员在学风建设中作用发挥机制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12(8):76-77.

[8]赵银.论高校学生优良学风建设的途径分析[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

[9]胡岩.高校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6):55-56.

[10]徐可明.高校学风建设长效机制的构建与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4):112-114.

[11]吴俊阳.大学生学风的问题、原因及其解决对策[D].长沙:湖南大学,2013.

[12]梁月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价值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3.

[13]尚璐璐.当代大学生学风建设研究[J].决策探索(下半月),2016(7):35-37.

猜你喜欢
学习目标学风建设学习动机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实施高效课堂有感
旅游英语口语教学中任务学习法的探索
“从目标入手”,设计高效课堂任务单
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途径
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