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

2018-01-23 07:36■陈
上海农村经济 2018年7期
关键词:美丽农民建设

■陈 韵

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让人耳目一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新时代农业如何强、农民如何富、农村如何美赋予了新的内涵和要求。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美丽乡村建设可以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

一、坚持农民主体地位乡村振兴方能行稳致远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要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调动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体现,只有全面实现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受益主体、建设主体和治理主体地位,才能更好地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使乡村振兴战略行稳致远。农村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主场,农民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人翁。换言之,建设美丽乡村,政府是主导,农民是主体。农民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直接受益者,更是主要建设者。

二、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的具体路径

笔者就美丽乡村建设实地走访调研了上海、浙江和江苏三地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成效显著的吕桥村、存古村、蔡家浜村、三里桥村、璜土村、红豆村等11个乡村,并与村书记、村主任座谈交流。总结发现,他们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一个共性特点,那就是通过各种方式、搭建各种平台,切实发挥农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规划怎么做、资金怎么用、环境怎么搞、产业怎么弄?都要充分尊重农民的意见,充分了解农民的需求,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一)“党建+美丽乡村建设”,先锋引领作示范

农村基层党建是“美丽乡村之魂”。建设美丽乡村,关键是要做好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要塑好党建之魂:一要选好带头人、配强村班子,持续推进“班长工程”,把好的干部、强的干部放到农村干部队伍中,让基层党组织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二要发挥老党员、老干部、农民组长的骨干作用,通过“党建微家”等阵地,凝聚人心、引导农民;三要让广大党员以身作则,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调研发现,事实证明,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对美丽乡村建设助益巨大。无论是上海庄行的吕桥村、存古村,还是江苏江阴的红豆村、璜土村,抑或是浙江嘉善的三里桥村,凡是美丽乡村建得好的,村干部一定是有想法、有能力、想做事、能做事的;村里的党建工作一定是开展得有声有色的、如火如荼的。

比如浙江嘉善的三里桥村,村党支部结合党员教育管理活动,推出“三包五岗”制度。“三包”即党员干部包河、包路、包区域;“五岗”即治水先锋岗、扮美家园岗、巡检督查岗、民情服务岗和政策宣讲岗。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岗位,就是一份责任。通过“三包五岗”这一长效机制,推动基层党建责任落实,以堡垒指数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以先锋指数狠抓农村党员作用发挥,“党建+美丽农村建设”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延伸到了村庄的每个角落,覆盖到了每一天,成为激发美丽建设的动力源泉。

(二)让农民享受到美丽乡村建设的最大红利

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就要以农民愿望为第一取向、以农民利益为第一目标、以农民满意为第一标准来建设美丽乡村。要充分调动起农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首先要让农民得实惠。

1.在建设内容上,坚持“问计于民”。美丽乡村要建成什么样?首先要了解农民的意愿。坚持“问计于民”,尊重农民的意见和想法,以多数农民的需求为导向,让农民感受到“我的家园我做主”,如此才能有效激发农民的主体意识和主人翁精神,从而主动参与美丽乡村的建设。比如,上海的庄行吕桥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根据农民需求,利用原有资源,因地制宜改造了绿化带、小景观、健身场所等,小巧精致却不失大气美丽,广受农民欢迎。又如,上海的奉贤海湾镇针对住宅小区绿化项目,改变原先由镇规划部门做方案的传统做法,由居民区自治家园理事会牵头,发动居民参与,自主设计方案,居民由“观察员”转变为“战斗员”,项目实施后满意度显著提升。

2.在项目建设上,坚持“农民优先”。把农民能做的项目,同等条件下,优先交给农民做。目前,农村的建设项目大多是由属地镇或者委办局通过招投标方式或直接发包给施工队,施工队在村里施工,直接向发包单位汇报,几乎不会听取村民的意见,造成施工队和村民之间的摩擦并不在少数。因此,如果能把农民能做的项目,优先交给农民自己做,不仅效果会更好,费用也更低。比如,璜土村所有项目都不发包,由村委会自己设计,再组织本村工匠施工建设。一方面节省了工程设计费等两类费用;另一方面将项目交给本村人自己建设,大家都尽心尽力,工程质量有保障,农民自己也得实惠。对于农民不能做的项目,要让农民参与监管,包括项目的招投标、原材料采购和建设过程中,聘请村里处事公道有威望的农民代表担任监督员,起到“消疑虑、聚人心”的效果;此外,不管以何种方式进行项目建设,都要做到财务公开。让农民知道“钱花在哪儿,花了多少,怎么花的”,从而保障农民主体地位。

3.基础设施管养,坚持“农民参与”。村里的卫生保洁、绿化养护甚至河道治理,能交给农民管养的都可以交给农民,不仅能激发他们的责任心,还可以给与一定经济补贴,让他们真正得实惠。比如嘉善三里桥村的绿化养护全部交由农民打理,并按每日60元的标准支付酬劳,村内一片绿意盎然;比如江阴璜土村,让每户农民负责门前的河道清洁,通过互相监督打分,年终进行表彰;又如,青浦的蔡家浜村,鼓励农民认养村里的树木,并挂上名牌,有效激发农民爱护树木的热情。

4.建设资金筹措,坚持“农民共担”。美丽乡村建设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改善等方方面面,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光靠财政补助远远不够,因此,建立多元优化的资金筹措机制非常有必要。在村集体投入为主的前提下,要积极鼓励农民自愿捐款并且想方设法吸引乡贤骨干、驻地企业等社会资金投入。比如璜土村村内道路的建设完全由农民捐款和社会友好人士无私捐助完成,多的5000元,少的50元,无论多少,都立“功德碑”一一记载,有效调动农民保护基础设施的积极性、责任心和荣誉感。

(三)守护乡村文化,重燃爱乡情怀

如果说让农民得实惠是浅层次的动力,那么守护乡村文化、重燃爱乡情怀就是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的内生动力。对故乡的情感和乡愁是所有人的共同情感,这正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原动力。

1.重燃爱乡情怀,首先要美化村貌,增强农民的幸福感。如果村里房屋破旧、道路泥泞,农民在亲戚朋友面前说话底气就不足,更不会邀请他们经常到村里去看看。相反,如果村容村貌优雅、经济收入领先,农民说话就“硬气”,精气神十足。因此,只有让农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生活得更有尊严、更加自豪,美丽乡村建设才能得到更多人的拥护。比如上海奉贤的青村李窑村,原来宅前屋后普遍乱堆物、杂草丛生,河道发黑发臭,看上去乱糟糟。在“生态村组-和美宅基”创建后,粉刷过的农房更靓丽了,疏浚过的河道更清澈了,整修过的道路更平整了,农民沈老伯逢人便说这几天村里的变化。69岁的农民吴阿姨跟周围几户邻居已经商量好,等绿化全部种完,就责任包干,轮流养护花田。原来村里种菜大户杨勤芳的生活也打开一扇崭新的门。近半个月里,她每天都跑去跳广场舞,或去宅基睦邻点做健康操。杨勤芳说,一旦口袋公园造好,她还准备带头成立健身队。正是在乡村从脏乱差到“世外桃源”的华丽变身中,农民过上了别样生活,幸福指数大大提升,过上了连城里人都羡慕的田园生活。

2.重燃爱乡情怀,同时要传递乡音,增强农民归属感。听到浓浓乡音,最能勾起故乡情。听到浓浓乡音,原住民有共鸣、异乡客有触动。比如金山建农村,建设了消失很久的农村喇叭,每天早、晚由村干部和农民代表用方言播报新闻。再如庄行杨楼村的“乡贤故事会”,将说书场移到了农家会所、宅基课堂;一把椅子,一张桌子,坐在椅子上的人一开口,便是一番故事的天地。说的是方言土语,平易近人、通俗易懂;故事内容选材来自身边人的身边事,贴近群众,最接地气。村前的马路怎么拓宽?为什么要整治河道?经过乡贤用故事形式讲解后,村里发现,这样的形式更容易为农民接受。杨楼村负责人说:“群众欢迎,成效显著,成功开辟农村思想文化的新阵地。”

3.重燃爱乡情怀,最重要的是要留住乡愁,增强农民责任感。“乡愁”,是中国人的一种永恒情结,它饱含着对过去岁月的怀念、对故乡深沉的爱,是一种美的积淀,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讲,都是深厚、美好的情愫。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曾强调,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美丽乡村”,是要给乡亲们造福,不要把钱花在不必要的事情上,不能大拆大建,特别是要保护好古村落。农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而是要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比如,浙江黄岩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充分利用村落中原有的资源,坚持不扒房、只修复,就地取材,留下村庄的时间痕迹;坚持大树不砍、河塘不填,适度调整,敬畏村庄的原有肌理。比如,青浦蔡浜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始终尊重农民的文化习俗,原地保留并修缮村里的祠堂,使得农民拜祖等传统活动能继续在这里举行。又比如,江阴璜土村在农民活动中心开辟了一个民俗馆,挨家挨户上门征收农民闲置的老物件,包括农机具,锄头、草鞋、老式日常生活用品、老照片、土地证等,不少农民拿出自己珍藏的“旧货”供民俗馆收藏和展示。村里将这些具有时代意义的民俗物品一一归类、有序陈列,并且统一标注名字和捐赠者,无条件开放农民参观。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记录时代变迁,让农村的历史可以看得见摸得着,另一方面成为农民向前来做客的亲朋好友分享自家“宝贝”的展示场所。

猜你喜欢
美丽农民建设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我们创造美丽
平凡又美丽
谁是最美丽的虫(三)
不可错过的美丽配饰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