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考
——杜甫《江村》诗尾联释疑

2018-01-23 15:39宇野直人著李寅生译
唐都学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江村用法首诗

(日)宇野直人著, 李寅生译

(1.日本共立女子大学 国际学部,日本 东京; 2.广西大学 文学院,南宁 530004)

一、问题之所在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多病所须唯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

这首《江村》是杜甫在成都居住时所作,为上元元年(760)、杜甫49岁在浣花溪畔的草堂定居三个月左右时的作品。

首联从浣花溪周边的大环境写起,颔联是对鸟儿的描述,颈联把目光投向了家人,而尾联则透露了自己的感慨*如众所周知,尾联的第七句有的传本作“但有故人供禄米”。《文苑英华》(“禄”作“缘”)、《杜诗详注》中的这一句与本文相同,而《宋本杜工部集》《钱注杜诗》《全唐诗》则按“但有故人供禄米”之词的版本。。从整首诗的内容来看,是表达了作者的感情,表现个人的现状,同时也说出了自己的心境。成都时期的杜甫诗风在他的整个诗风中是比较引人注目的,这首诗便是其中的一个例子*关于这首诗的解释,参见宇野直人、江原正士所著《杜甫——伟大的忧郁诗人》(平凡社2009年版)第302~305页、宇野直人《汉诗名作集成》中华篇(明德出版社2016版)第556~558页。。关于尾联二句,通览诸家的解释,仍然感到有些不能释然。现按年代的古今顺序来看一下相关的例证:

现在由于自身有病,需要的只是药品,至于其他的东西并没有什么需求。(铃木虎雄《国译·杜少陵诗集》中,民国文库刊行会1929年出版)

老友能够给我提供禄米的话,让我的身体慢慢得到康复,我还有什么奢求呢?(下定雅弘·松原朗编《杜甫全诗译著》(二),狩野雄执笔,讲谈社学术文库2016年出版)

历来的解释应该是按照这个说法的*关于这个解释,还有其他的几个说法,见目加田城《杜甫》,《汉诗大系》第9卷,集英社1965年版;前野直彬编《唐诗鉴赏辞典》高桥稔执笔,东京堂1970年版;中岛敏夫《中国名诗鉴赏》5【盛唐】,明治书院1978年出版;石川忠久《汉诗鉴赏事典》,讲谈社学术文库2009年版;张仲纲注释《新译杜甫诗选》,台北三民书局2009年版。。也就是说,这首诗表明“现在最需要的只有药(一本作‘禄米’。以下的异同之处,其注记原则上省略)。对作者虚弱的身体而言,除了药物之外已别无所求”。为了维护自己的身体健康,必要的物品是最重要的,尾联二句总体上以强调这方面的内容作结。

这个解释的问题是对“对必需品执着”的情感,前面三联已从大的方面进行了表述,其中便有“对安定生活的感谢”之意,但最后却是出现了有些意想不到的结果。

药品可以给作者自身以体力,并带来安定的生活,但却不一定是他向往的心境。在前面三联的描述中,村中的自然环境与小鸟一类的小动物共存,由于家人的一起努力,一些生活上的问题初步解决了。对当时的杜甫而言,最重要、最渴望的并不是这些东西,而如尾联所说:“自己需要的唯有药物”,诗的本意不正是这样吗?

值得注意的是尾联,解决这个疑问的关键是要从“须”“此外”二字入手进行分析。首先,“须”字作为动词有“必须”“应当”“应该”之意,其含义是:无条件、必须的。

这便是作者对此做的说明(长泽规矩也《新明解汉和辞典》第四版第39页,“可·当·应·宜·须”的语法说明,三省堂1990年出版)。由这个说明来看第七句“多病所须唯药物”,这里的“须”是指必须的“药物”,属于再次强调的内容,亦即是最重要的东西。在这首诗中,所说的“更为重要的”内容如前所述,“来成都可以过上安稳日子”并不是“此外”的东西。“此外”的“此”是指什么呢?如果检索一下的话,发现“此外”一词包含着一些值得注目的问题,下面将就这个问题进行考察。

二、指示词“此”的用法及特色

首先对“此外”的“此”做一个考察。

“此”一般是作为近称的指示词而使用的,有“这里”“这儿”“这个”“这”等意思,从日语近称指示词的联想来看,似指“前文中的事情”。但《说文解字》第二篇·上对“此”字的解释是:“此,止也。匕,相比次也”。

此外,长泽规矩也编著的《新明解汉和辞典》第四版“语法”栏“此·彼”项(第842页)对此的解释是:“日语中所谓的近称和远称。稍稍加以说明的是:……‘此’的用法比较广泛,并非一定是指‘这里’,亦包括上述之事。”

从这些记载可以看出,这个词语在使用时需要谨慎。实际上,在传统的领域内,这个词语应该怎样使用?其中又有哪些特色?看以下例子:

(一)《诗经》与《楚辞》——强调特征与泛称特征

指示词“此”在《诗经》中就已经出现了,按《十三经注疏》的记载可找到八十六例*其根据是燕京大学图书馆引得编纂处编《毛诗引得》(哈佛燕京学社引得特刊9,1934年版)。本文语句的检索是据书籍版的检索而成,为表示本人的感谢,今在这里一一标注出来。。这些用法多具有一定的倾向性,并不一定表现单纯的事物,是冠以作品主题的重要内容,以此起到重要的作用。举几个例子来看一下:

……我生之后,逢此百罹,尚寐无吪。(《王风·兔爰》第一章。第二、三章亦为同样句式的反复)

……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唐风·绸缪》第一章。第二、三章亦为同样句式的反复)

……大任有身,生此文王。维此文王,小心翼翼。……有命自天,命此文王。(《文王之什·大明》)

……维此惠君,民人所瞻。……维此圣人,瞻言百里。……维此良人,弗求弗迪。……(《荡之什·桑柔》)

在这一类的歌谣中,“此”是指实体的“百罹”“良人”“文王”“惠君”“圣人”。最初的“百罹”是指“种种不幸的遭遇”,后指“能够经受种种不幸才会成为伟大的人物”。在这里,“此”起到了一种强调的作用。在许多情况下,这些词语是《诗经》特有的“叠咏”反复之词。除了指示人物和事象之外,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此”字以下的用法,为了方便冠以“强调特征”之名。《楚辞》使用的指示词“此”,按南宋洪兴祖《楚辞补注》(四部备要本)的统计有51例*其根据源于竹治贞夫编辑《楚辞索引》(中文出版社1979年版)。。与《诗经》同样的表示强调的用法,在这里又得到了确认。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离骚》)

在这篇作品的开头,屈原夸耀自己的才华,认为自己有“与生俱来的美质和卓越的才能”。

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九章·涉江》)

“我自幼就喜欢这奇伟的服饰啊,年纪老了爱好仍然没有减退。”这是在这篇作品的开头,作者为了表现高洁的志向而说的一句。

皇天平分四时兮,窃独悲此廪秋。(《九辩》)

“老天平分春夏秋冬四季,独有这凄冷的秋天让我悲伤。”这是作者感叹秋天的季节,为自身所处的逆境而忧伤。作品中的“此”是对中心主题“秋”的强调。

在这一类的《楚辞》用例中,给人留下印象的指示词“此”具有“既……”“独……”“何不……”“不忍……”“惟……”等的用法,起到的是强调的作用。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离骚》)

惩于羹而吹齑兮,何不变此志也?欲释阶而登天兮,犹有曩之态也。(《九章·惜诵》)

这些词语从作为表现《楚辞》热情特点的句法来看,应该说是属于故事之类的例子,由于定型表现的数次反复,“此”的强调特征越来越被固定化了。还应该注意的是,《楚辞》中“此”的指示事项“度”“态”“志”“心”“时”等,具有一定程度的扩展性,亦即“此”在这些场合中限定指的是事物、现象之类,有一种稍稍不同的感觉。这种用法以下称为“泛称的特征”。

(二)汉代——南北朝

1.对前代的继承

《诗经》《楚辞》看到的“此”字的用法特色,具有“强调的特征”和“泛称的特征”,在其后的年代中这些用法被慢慢地接受了*在汉代——南北朝用例检索中,其检索类型的情况如下:松浦崇编《全汉诗索引》《全三国诗索引》《全晋诗索引》全二册、《全宋诗索引》《齐诗索引》《北魏汉诗索引》《北齐诗索引》(以上为櫂歌书房1984—1989年版),松浦崇编《北周诗索引》《陈诗索引》《隋诗索引》(以上为福冈大学中国文学会1989—1993年版),森野繁夫校阅《全梁诗索引》(白帝社2000年版),斯波六郎主编《文选索引》全二册(中文出版社1978年再版),小尾郊一、高志真夫编《玉台新咏索引》(山本书店1976年版)。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电台、电视相关节目的内容也被列入了检索范围,检索出的用例数量增加了很多。本文的检索以这些文献为据,来观察每位诗人及其年代的分布状况。。例如:

彼苍者何辜,乃遭此厄祸。……见此崩五内,恍惚生狂痴。(蔡琰《悲愤诗二首》其一)

吁嗟此转蓬,居世何独然。(曹植《吁嗟篇》)

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王粲《七哀诗三首》其一)

在这一类的词语中,都有“强调的特征”。

悠悠行迈远,戚戚忧思深。此思亦何思,思君徽与音。(陆机《拟古诗十二首》——《拟行行重行行》)

念此忧如何,夜长忧向多。(鲍照《杂诗九首》其六《拟古》)

悲哉游宦子,老此山川路。(颜延之《秋胡诗》)

在这些例子中,“此”字有“睹物思人”“不知何往”的联想,从“此思”“念此”“此山川路”的含义来看,强调的是“泛称的特征”。

2.总括用法的出现

从这些例子的内容来看,诗的终结部分使用了“此”字,表现了总体的内容受到了极大的阻碍,这种用法强调的是一种中心主题的印象。诗人们自觉地关注“此”字的强调性和泛称性,并能看到其中产生的效果。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古诗十九首》其九)

寄言摄生客,试用此道推。(谢灵运《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此土非吾土,慷慨当谁述。(鲍照《杂诗九首》其六《梦还诗》)

长夜缝罗衣,思君此何极。(谢脁《玉阶怨》)

这些用法到了陶渊明时期变得更为引人注目。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饮酒二十首》其五)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饮酒二十首》其七)

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责子》)

除此之外,还有《杂诗十二首》其二、《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饮酒二十首》其九等,可以看到同样的终结法在使用,由此也可以推测出陶渊明对这种表现手法的喜好。

如前所述,“此”字应用的两个形式还有一个被称为“概括的用法”。

3.“此外”之语的出现

在这一时期更为引人注目的是,杜甫《江村》诗中出现了“此外”之语的先例。在此之前晋诗中有一例,梁诗中有二例。下面对此做一个考察。

首先看谢混的《诫族子》,这是早于陶渊明《责子》的佳作,据《南史》本传记载:

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晦、曜、弘微以文义赏会。

……尝因酣燕之余,为韵语以奖劝灵运、瞻等。

按照这种说法,这首诗是在家族宴饮之际作者向同族子弟写的,同族中的四位子弟每人写了四句诗,作者对此做了一些点评。下面的四句是结尾:

数子勉之哉,风流由尔振。如不犯所知,此外无所慎。

作者是说:“按照我的训示,你们可以各有所得,今后家族的振兴就靠你们了。”在句中,“此外”的“此”是诗中作者对每个人的评论、训示之外的内容,是“此”的泛称性特征产生的表现。

下面是梁沈约《还园宅奉酬华阳先生》诗的开头四句:

早欲寻名山,期待婚嫁毕。二事虽云已,此外复非一。

这里的“此外”是指前面的“二事”之外,即“寻名山”和“婚嫁毕”之外的事情。

下面也是同为梁代的范云《古意赠王中书》诗,是作者为挚友王融升任中书监职务后的祝贺之词,诗中把王融比喻为凤凰。

遭逢圣明后,来栖桐树枝。竹花何莫莫,桐叶何离离。可栖复可食,此外亦何为。

“以凤凰比王融,与明君之世相符,因此王融担任了朝廷的高官。但凤凰食性高洁,也有它的不自由之处,这是它所不希望的。”“此外”在诗中是指叙述的整个内容。

在这三例中,谢混和范云诗中的“此”是指整个内容。沈约的例子是指之前的“二事”,但这个“此外”如果从“二事”的内容来看,是在某种程度上带有“限定的”意思了。

(三)唐代

1.对前代的继承

至南朝时确立“此”字的三种特征也被唐诗接受了下来,在各种名作中其用法已是一目了然。先看几个例句:

ァ,此翁白头真可怜,依稀当年美少年。(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ィ,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ゥ,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王维《相思》)

ェ,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ォ,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李白《长干行二首》其一)

カ,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李白《把酒问月》)

キ,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杜甫《房兵曹胡马诗》)

ク,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杜甫《贫交行》)

ケ,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杜甫《曲江二首》其一)

コ,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杜甫《赠卫八处士》)

サ,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シ,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崔护《题城南》)

ス,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

セ,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元稹《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ソ,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タ,愿君举棹东复东,咏此长歌献相公。(韦庄《秦妇吟》)

在以上使用的十六例中,“此”字分别有以下用法:A.强调性用法;B.泛称性用法;C.概括性用法。这些用法在这里得到了确认。在这些诗句中,“此”字具有强调“除此之外”“还有其他”意思之外,与上面A的用法是完全相当的。从A~C的特征是相互独立、且相互浸润的性质来看,例句中可以确认多重的用法特征也是当然的。

ァ=A ィ=AB ゥ=AC ェ=AC ォ=AB カ=AB

キ=ABC ク=ABC ケ=AC コ=A サ=AC シ=A

ス=ABC セ=A ソ=ABC タ=ABC

就这样,指示词“此”在唐诗中的特征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给作品增添了不少艺术色彩,提高了表现效果。

2.唐诗中看到的“此外”

进入唐代之后,“此外”使用的例子并不多,许多诗人没有这方面的用例。检索各种索引*唐诗的用例检索,所用的检索类工具书有:松冈荣志编《沈佺期诗索引》《宋之问诗索引》(以上为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附属东洋文献中心1978—1985年版),藤泽隆浩著《杜审言诗一字索引》(昆仑书房1986年版),芳村弘道编《王昌龄诗索引》(朋友书店1983年版),京都大学中国语学中国文学研究室编《王维诗索引》(采华书林1987年版),花房英树编《李白歌诗索引》(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1957年版),燕京大学贝公楼引得编纂处编《杜诗引得》(引得特刊第十四号,1966年版),新免惠子编《岑参歌诗索引》(中国中世文学研究会1978年版),加藤敏编《元结诗索引》(东方书店1993年版),田部井文雄编《钱起诗索引》(汲古书院1986年版)等,以及全唐诗索引编辑委员会编《全唐诗索引》【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卷】【高适卷】【刘禹锡卷】【陈子昂·张说卷】【张九龄卷】【刘长卿卷】【贾岛卷】【韩偓卷】【李益·卢纶卷】【元稹卷】【韦庄卷】。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日本、中国之外的内容也被列入了检索范围,检索出的用例得到了确认。,使用这个词语的诗人及其用例如下所示:

高适1 杜甫1 元结2 韩愈2 白居易13

元稹1 孟郊3 杜牧1 皮日休1

从这些内容来看,“此”字仍然是泛称性特征的用法。再举韩愈和元稹的例作来看一下:

此外内外官,琐细不足科。(韩愈《月蚀诗,效玉川子作》)

这是全诗九十八句中的第七十五、七十六句。这首诗可能作于夜间,时遇月蚀,作者认为这是虾蟆精所为。继之在第五十二句之后,作者眺望天上的群星,思考的是“哪颗星星应该退出呢?”按照列举青龙、朱雀、白虎、玄武的顺序,作者认为“它们好像没有起到什么作用”。

继上面的句子之后,作者又认为“朝廷内外的官位如同星星一样,有些过滥了”。这里的“此外”,有承接前面二十三句全部内容的意义包含于其中。

海楼翡翠闲相逐,镜水鸳鸯暖共游。我有主恩羞未报,君于此外更何求。(元稹《初除浙东,妻有阻色,因以四韵晓之》)

按这首诗的诗题所言,作者之妻对在新的地方工作有面露难色之意,于是便有了这首七言律诗后半部分二联的内容。诗中想起了从新婚到现在的生活,围绕着宦途中的自然环境和君主之恩的内容表现了个人的看法。最后一句的“此外”,便是指整个内容之外的东西。

三、白居易“此外”用法中的定型化——从对杜甫的接受谈起

在唐代诗人中,使用“此外”一词在数量、用法方面引人瞩目的当属白居易了。在多达十三例的作品中,给人留下强烈印象的是包含“此外”一词的十三首诗,是以吟咏“闲适生活”为主题的,其中有十首是表现“除了闲适的生活其余无求”的态度,使用“此外”一词其意即在于此。对白居易而言,使用“此外”一词是属于语言上的定型*关于这一类的定型,这里举下面三首诗为例:“先生去已久,纸墨有遗文。篇篇劝我饮,此外无所云。”(《效陶潜体诗十六首 并序》其十二)作者在追怀陶渊明的人生之路后,认为“陶渊明的诗除了篇篇劝酒之外,已没有什么其他的内容”。虽然有些夸张的成分在其中,但这里的“此”是指陶渊明诗中的内容。“苏州及彭泽,与我不同时。此外复谁爱,唯有元微之。”(《自吟拙什,因有所怀》)这首诗叙述的是自己的喜好,说的是“除了韦应物(苏州)和陶渊明(彭泽)之外,作者只喜欢元稹(微之)的诗了”。这里的 “此”,是指韦、陶二人(的诗)。“要语连夜语,须眠终日眠。除非奉朝谒,此外无别牵。”(《朝归书寄元八》)作者围绕着自然环境和人事关系叙述自己的近况,“除了朝谒之外,自己再没有其他的事情了”,他对此感到了一些欣喜之情。这里的“此”,是指之前的“朝谒”之事。在这三个例子中,“此外”的“此”之前的一句或二句为限定用法,属于例外的情况。在其他十例中,表现了“此”字的泛称性特点,本文的例子即是如此。。

(一)如果再进行详细考察的话,其定型的情况有两种

1.指之前三四句的情况

朝饥有蔬食,夜寒有布裘。幸免冻与馁,此外复何求。(《永崇里观居》)

“现在过着免于饥寒的生活,除此之外已别无所求。”这里的“此”,指前面三句的内容。

不分物黑白,但与时沉浮。朝餐夕安寝,用是为身谋。此外即闲放,时寻山水幽。(《咏意》)

这是作者在贬为江州司马第一年的某一天,吟咏自己的怀抱时写的一首诗。是说他“沉醉于庄子的思想中,对其精粹之处亦非常敬仰。其他的俗事不放在心上,只要能吃饱喝足就可以了,在此之外的事情一切随缘了……”。这里的“此”,是指前面的四句。

2.总括一首诗整体内容的情况

还有一种“此外”出现在作品结尾部分的情况,它把前面的大部分内容整体承接下来。请看下面的五例:

妻子在我前,琴书在我侧。此外吾不知,于焉心自得。(《自余杭归宿淮口作》)

这首诗共十八句,第十七句使用了“此外”一词。从诗的开头谈到“退职后的安闲心境,能够在家中与家人一起休息”,到最后以“能有这样的境遇已别无所求,已十分满足的心态”而作结。

平生所好物,今日多在此。此外更何思,市朝心已矣。(《七月一日作》)

这首诗共二十句,第十九句使用了“此外”一词。诗中描写了初秋履道里的景色,叙述了自己的感怀。“暑雨间歇,秋风渐起,双僮侍坐,一杖扶行,麻粥的香味也扑鼻而来……,有了这些东西还能有什么奢求呢?”作品以此作结。

除了这两首诗之外,作者的《访二陈》《咏兴五首 并序》《对酒闲吟,赠同老者》也属于这一类型的诗。

(二)杜甫《江村》诗及其引申

在以上白居易十三首诗中所看到的“此外”用法中,“此”表示的是指示的范围,这是值得引人注意的。而关于这些特色,还有如下两点需要指出:

第一,除了举例的三首外,“此”不一定是指事物或限定,也可能是指示一定的内容,亦即发挥了《楚辞》以来的泛称性特征。

第二,可以看出这十首诗共同的风格。这些诗都是以闲适为主题的,在其后的每一天中发现了重要的、自己喜欢的事情,作者都记在诗中,除此之外,他并没有什么其他的奢求——白居易根据这样的想法来为自己的诗歌作结。

在白居易以前的闲适诗中也能看到类似的构思,在这里用“此外”一词显然是模仿了杜甫的《江村》诗。按照这种说法,白居易的创作风格是在学习杜甫的《江村》一诗了。白居易诗中使用的“此外”一词,具有非常性的特征,他认为杜甫的《江村》诗中的“此”,并非是指之前限定的“药物”,而是“杜甫来成都前的生活”,从整体而言具有泛称性的特征。阅读杜甫的《江村》诗就会发现,本文中的一些疑问便迎刃而解了。该诗第七句“此外”的“此”字之意,仍然是围绕着前面三联内容的。由于杜甫以“除此之外别无所求”作结,进而表明了他对当时的自然环境以及家人的感激之情。

四、《江村》诗中“药物”的作用——代结束语

在这首诗中,杜甫对周围的事物是按照“清江、燕、鸥、老妻、棋局、稚子、钓钩”的顺序描写的,最后才提到自己需要的“药物”,这其中有什么意义呢?

实际的情况是,在一首诗的结尾处,作者会把与自己相近的一些小物品、事象的焦点合在一起收束在整体的意境中,杜甫特别喜欢在律诗中经常使用这种方法。现按创作年代的顺序列举如下: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子细看。(《九日蓝田崔氏庄》=约为四十五岁时所作)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春望》=四十六岁时所作)

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空囊》=约四十八岁时所作)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旅夜书怀》=五十四岁时所作)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登高》=五十六岁时所作)

这些诗歌分别从“落在自己头上的茱萸之实和插在头上的簪子、囊中的一钱、眼前的沙鸥、手中的杯子”等身边的小物品写起,从而为一首诗作结。这种表现手法是在一首诗中留下一个鲜明的印象,同时让这些事物体现出诗歌的主题,以此来反衬其中的重要性。

这种表现手法也是杜甫作诗的一种癖好,词语使用和构成细腻的特征不时在诗中出现,形成了一种“舒缓”“游娱”的风格,这或许是他的诗歌的魅力吧。

《江村》诗中出现的“药物”一词,也是这种癖好的体现。这个“药物”的必要性有两种情况,本文的第一部分叙述了一种情况,这便是“必须”的意思。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即还有一部异本书中认为这个词为“禄米”,这也是需要考察的*如众所周知,尾联的第七句有的传本作“但有故人供禄米”。《文苑英华》(“禄”作“缘”)、《杜诗详注》中的这一句与本文相同,而《宋本杜工部集》《钱注杜诗》《全唐诗》则按“但有故人供禄米”之词的版本。。即“药物”不是绝对必要的,以“禄米”来代替并不影响诗歌的趣旨,这也是可以在诗中看到的。

也就是说,杜甫的心中已超越了“药物”的界限,能够得到安定的生活以及舒畅的心情,肯定是他内心所向往的事情。

猜你喜欢
江村用法首诗
《上课没人抢》
魅力南江村
address的高级用法你知道吗?
我想写首诗给你
越江村
“作”与“做”的用法
江村《吴镇 秋岭归云》
特殊用法
过得再粗糙,心里也要有首诗
两个女人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