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2018-01-23 23:09
文物季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文脉文物保护文物

文物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国家的“金色名片”,每一件文物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神意志,都是中国好故事的讲述者。

对于一个国家来讲,让文物活起来可以激发人民群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认同和热爱,坚定文化自信,汇聚发展力量。对于一个城市来讲,让文物活起来可以使市民找回老城记忆,体现城市精神,提升城市品位,展现城市魅力。对于一个乡村来讲,让文物活起来可以彰显地域特色,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所以,在这样一个新时代,只有让文物走近百姓、走进当代,才可能让中国文化走向未来、走向世界。

我们要致力于推动文物工作更好地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发挥文物资源的社会教育功能、扩大文物资源向公众开放、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开发文博创意产品等等,并且由此可以延伸到更广阔的领域。近年来,我国博物馆展览日趋活跃,展藏比例不断提高,博物馆的文化辐射力和社会关注度得到空前提高。各地博物馆盘活馆藏文物资源,用主题展览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积极推动文物保护成果创造性转化,比如,开展文物和展览精品的数字产品试点和智慧博物馆试点,让公众足不出户轻松游历主要博物馆,让文物蕴含的价值融入人们生活。

我们正处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发展伟大时代。从惠及万家的群众喜好到方兴未艾的城乡一体化、影响深远的国家战略,文物都能够成为“助推器”和正能量。但是,我们必须澄清一些模糊认识,比如有些地方把文物合理利用理解为用文物换取经济价值,认为文物闲置着是一种浪费,把文物利用直接变成了商业开发,对文物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把文保单位变成了别墅、餐馆乃至洗脚城,以出让古建筑换取经济收入,且以思想解放来大加赞赏,把文物合理利用变成了违法滥用,给文物保护与利用蒙上了阴影,让人心痛。其实,城市人文元素总是与文物保护传承相伴的。一个城市让文物活起来,可激发广大市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认同和热爱,也可丰富城市精神、激发正能量、增强软实力。而如果历史的记忆被破坏殆尽,那么城市的文脉也将断绝,一个失去了历史记忆的城市将不可避免地成为文化荒漠。

文物保护不是单项孤立的工作,而是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的系统工程。诚如总书记所说的那样,保护文物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这是文物保护的精髓,也是为了让文脉活起来,荫及子孙。因而,有远见的决策者,应该视文物为珍宝,加大投入来保护文物不受侵害,同时,还要利用好文物,让文物活起来,在保护中留下文化印迹,把其内在的精神传下去。如此,才能更好地书写社会进步与保护文物共同发展的美好画卷。

猜你喜欢
文脉文物保护文物
文物的栖息之地
二十四节气的历史文脉
鞍山地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的思考
设计的文脉 第一季
设计的文脉 第一季
设计的文脉 第1季
文物的逝去
地下文物保护首要举措考古勘探程序应前置
当前文物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分析
文物失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