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利用综合年鉴资源的途径新探

2018-01-23 21:47李光普
广西地方志 2018年5期
关键词:年鉴资料资源

李光普

(河北省邢台市政府地方志办公室,河北 邢台 054001)

开发利用年鉴资源作为年鉴工作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要深刻认识综合年鉴的时代内涵及其重要作用,深入探究年鉴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和问题,深化对开发利用年鉴资源新理念的认知深度,紧随时代发展,围绕中心及重点工作,结合方志工作实际,努力在开发利用年鉴资源方面,做出更深层次、更广层面、更多渠道的积极尝试和途径探索。

一、做好地方综合年鉴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重要性

地方综合年鉴是以全面、系统、准确地记述和反映一个地区上年度各项事物发展、运动和变化为主要内容,按年度连续出版的资料性工具书。它博采众长,集辞典、手册、年表、图录、统计资料、指南功能等于一身,具有资料权威、反应及时、功能齐全的特点,蕴含着一个地区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的信息资料,是一座巨大的地情信息资源宝库。

连续不断地编纂出高质量的地方综合年鉴,不仅能为编修当前的二轮志书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还能为即将开始的第三轮修志工作奠定扎实的资料基础;不仅能连续不断地保存每年度的重要资料,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为机关开展工作提供参考,还可以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提供文献数据、为社会公众提供信息资讯;不仅在对外宣传和交流中具有很好的宣传教育作用,还可以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鲜活教材,功能强大,作用重要。

做好年鉴资源开发利用工作是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的法定职责。《地方志工作条例》中明确规定:“地方志工作应当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服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地方志工作的机构应当积极开拓社会用志途径,可以通过建设资料库、网站等方式,加强地方志工作的信息化建设。”但受地方志工作“一本书主义”问题的影响,很多综合年鉴编纂出版后,就机械地被当作“任务完成了”而被束之高阁。近年来,随着一系列重要政策性文件的出台,为年鉴事业发展改革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开发利用年鉴资源工作越来越被重视。如,《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提出要“坚持修志为用原则,进一步提高地方志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加强对地方志资源的深加工,拓宽服务渠道,增强服务功能,创新服务手段,更好地贴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贴近人民群众需要;要利用各类媒体广泛宣传地方志成果,推动方志文化进机关、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军营,推动城乡方志文化建设,培育地方历史记忆”。《全国年鉴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要“坚持编鉴为用理念,发挥年鉴资源优势,全面提升开发利用水平;拓宽用鉴领域,增强服务大局能力,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服务;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年鉴的社会影响力”。这些都是年鉴工作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和时代担当。

由此可见,在当前年鉴事业发展步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亟需我们大力挖掘开发和充分利用蕴含在地方综合年鉴中的宝贵资源,努力将其转化为巨大的经济财富、文化财富和社会财富,促进经济社会文化科学发展,为年鉴事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新动能,使得年鉴事业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二、地方综合年鉴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和问题

(一)年鉴事业快速发展,为开发利用年鉴资源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年来,全国地方志事业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作为地方志事业重要组成部分,年鉴事业也得到了迅速、全面发展。目前,年鉴事业正处在科学发展、高位运行的态势。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年鉴种类数量快速增加。目前,我国已编纂出版32种、770多部省级综合年鉴,338种、4350多部地市级综合年鉴,2000多种、1万多部县区级综合年鉴,并且出版了1000多种、7000多部的专业年鉴,一些地区还编纂出版乡镇(街道)、村(社区)年鉴,配合国家和地方发展战略编纂出版区域性年鉴,可谓是数量多,层次全,成果丰硕。二是年鉴编纂出版质量不断提高。《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出版规定》为提高年鉴出版质量提供了有力支撑,在年鉴编纂体例、资料搜集、内容记述、编校质量等方面提供了严格的业务规范,有效地提升了年鉴总体编纂质量。同时,近年来,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不断通过开展队伍培训、举办质量评比、开展年鉴工作试点、实施中国年鉴精品工程等措施,引领年鉴编纂方向,推动年鉴质量不断迈上新的台阶。各地也结合地方工作实际,勇于创新、狠下功夫,打造了不少的品牌年鉴、特色年鉴。这些都为开发利用年鉴资源提供了坚实基础。

(二)开发利用年鉴资源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开发利用年鉴资源的广度、深度不断提高

近年来,各级地方志机构不断加强了对开发利用年鉴资源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程度,在研究、编纂和出版年鉴的同时,不断探索和实施了具体措施,大力挖掘和开发利用年鉴资源,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利用地方综合年鉴资源,编纂出版了形式多样的地情资料书籍和地域文化著述,如出版年鉴简本,编写地情手册、地情概览或实用指南等地情资料书籍;二是利用地方综合年鉴资源,配合国家发展战略和地方发展战略,编纂出版区域性年鉴;三是加强了年鉴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制作年鉴光盘,建立年鉴数据库或年鉴网站;四是积极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信息参考,为社会各界提供咨询服务,并将年鉴资料免费提供给社会公众使用,推动年鉴成果惠及更广大的人民群众。

(三)年鉴资源开发利用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

目前,年鉴资源开发利用工作在年鉴总体工作中,仍处于相对薄弱的环节,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重编纂出版、轻开发利用现象仍然存在;二是年鉴质量参差不齐,导致年鉴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不够;三是开发利用形式比较简单,年鉴信息化建设较为滞后,数字化、网络化程度较低,年鉴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四是年鉴教育培训和理论研究不足,致使年鉴服务能力和水平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三、开发利用综合年鉴资源应树立三种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决定着行动的速度、工作的力度和发展的高度。做好综合年鉴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应当树立质量第一、编鉴为用和研究创新理念,以此三种理念指导年鉴编纂工作,推动年鉴资源开发利用不断向纵深发展。

(一)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理念

质量是年鉴生命线。只有编纂出高质量的年鉴,才能为开发利用年鉴资源打下坚实基础,创造必要条件。质量不高、水平一般的年鉴,也直接影响和限制开发利用工作的水平和程度。因此,在开展年鉴编纂出版工作中,必须把编纂质量当作年鉴的灵魂和生命,把质量第一理念贯穿于年鉴编纂出版工作全过程,真正使年鉴成为翔实可靠的地情资料文献。这就要求我们注重在以下三方面下功夫:一是在年鉴资料搜集方面,要坚持客观、真实、全面、新鲜的原则,大力拓宽年鉴资料搜集渠道,高质量地搜集和编辑年鉴资料,努力提高年鉴资料存史、资政、育人的价值,保证年鉴资料的全面性、权威性和有效性。二是在年鉴资料编纂方面,要严格遵循年鉴编纂业务规范,积极对照精品年鉴标准,在框架设计、条目编写、编纂创新等方面严格质量操作和控制,确保年鉴资料的政治坚定性、框架科学性、资料实用性、体裁灵活性,夯实年鉴资料整体质量。三是在年鉴编纂出版方面,要充分发挥好年鉴总纂在年鉴统稿中的重要作用,建立健全专家审读、审核和校对制度,在编校质量、版式设计、装帧印刷、检索手段等方面,严格把好关口,确保年鉴编纂工作的编校严谨性、印制精美性、出版时效性,提高年鉴整体质量。

(二)牢固树立编鉴为用理念

章学诚提出:“非示观美,将求其实用也。”只有通过广泛的读鉴、用鉴,才能体现年鉴的价值,提升年鉴的生命力。因此,在年鉴编纂出版工作中,要以编鉴为用理念为指引,着力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方志工作者要带头宣传年鉴工作、推广年鉴,普及年鉴知识,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年鉴,提高年鉴的社会知名度,引导全社会自觉使用年鉴,努力营造全社会读鉴、用鉴的浓厚氛围。二是进一步提高年鉴的信息含量,增加年鉴实用性信息资料,使年鉴融资料性、科学性、著述性、可读性于一体,并且积极推动年鉴走进机关、走进企业,走进千家万户,进一步增强其服务社会的能力,充分发挥其社会功效。三是要充分发挥年鉴的“城市窗口”作用,大力挖掘、整理本地人民勤劳善良、不屈不挠、自强不息、开拓创新的基因,提炼、展示地方深厚历史文化底蕴、优美自然景观和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成果、新变化、新面貌,突出彰显本地的“美”“靓”“能”“行”,把本地人民骨子里蕴含的自强不息、迎难而上的信心和力量汇集到一起,激发广大人民群众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汇聚地方发展“正能量”,形成推进地方发展的强大思想合力。通过编鉴为用,显示年鉴资源的无穷魅力,提高全社会对年鉴事业的关注度和认可度,促进年鉴事业的蓬勃发展。

(三)牢固树立研究创新理念

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做好年鉴资源开发利用工作,必须以科学的开发利用理论为指导。目前,全国年鉴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现状还比较薄弱,尤其需要进一步深化和加强理论研究。因此,在年鉴资源开发利用工作中,要切实加强理论研究,不断创新工作实践,在以下三个方面做突破:一是要运用战略思维来打破“千鉴一面”的格局,用创新理念进行谋篇布局以及向深度、向前瞻拓展,破解零散、单一、低层次的成果开发模式,努力增加与现实结合度高、得到社会关注的创新及开发成果。二是要结合开发利用工作实践,召开系列的专题学术研讨会,就开发利用工作的意义、方式以及在服务大局中的定位等问题进行深入讨论,从而进一步提高认识,明晰思路,拓宽视野,科学谋划年鉴资源开发利用工作。三是要探索设立年鉴资源开发研究的专项课题,积极协调将其纳入本地区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之中,推动全社会关注和研究年鉴工作。同时,积极组织编写个人著作和专门教材,普及相关知识,提炼创新经验,提高研究水平,形成系统理论。

四、开发利用地市级综合年鉴资源的新途径

进入新时代,就要有新视野、新方向、新举措、新作为。做好新时代的年鉴资源开发利用工作,就必须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用全新的视野、全新的方向指导工作,用全新的举措开展工作,大力探索开发利用年鉴资源的新途径,努力在新征程中展现新作为。

(一)广泛搜集高质量、高价值的年鉴资料与信息,夯实开发利用基石

具体来说,就是要在年鉴资料搜集整理中做到“全”“实”“严”“新”。一是年鉴资料要全,即全面搜集全市上年度的各种资料与信息,要涵盖全市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所有领域,既要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也要有人民生活、民俗民情,并对资料进行分类、梳理和汇总,从中找到最有价值的资料与信息。二是年鉴资料要详实、真实、朴实。要贴近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贴近社会大众,围绕全市经济社会文化各方面发展焦点和发展大局,全面、系统地记载各行业、各部门、各系统的发展情况,反映社会各阶层的生产生活状况以及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三是资料要严肃。年鉴是政治性很强的工作,综合年鉴扮演着市委、市政府年度公报的重要角色,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反映历史发展中的曲折和问题,绝不能有反对宪法、危害主权、泄露秘密、破坏团结、危害公德等内容,确保资料的政治严肃性,确保不因出现政治错误而被“一票否决”。四是资料要新鲜,用鲜活的语言记叙新鲜的事物。当前一个时期,尤其是要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部署,客观记述本地区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进程中,取得的新成绩、新经验,以及存在的新困难、新问题,及时收录各类新事物、新观点和新知识等新鲜动态。

(二)着力提升地方综合年鉴的地域特色与品牌,打造开发利用品牌

只有准确地、客观地反映这些地方特色,才能提高年鉴的使用和开发用价值。年鉴“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必然会对开发利用工作造成很大的局限和被动。一是要抓住地域特色。在年鉴编纂过程中,要从本地区独有的事物、独具的优势、特别的影响和作用等方面,如本地区的自然与人文地理,当前经济、政治、社会、军事、文化的发展,特有的物产,独特的风俗民情等方面,挖掘本地区与其他地区相比所特有、特优、特新、特别的事物,从而牢牢抓住本地区的特色。二是要凸显地域特色。要挑选具有广博知识、丰富阅历的专家以及地方知情人士参加资料的搜集、整理和筛选,对搜集到的特色资料利用纵比与横比的方式,进行科学的分类与使用,按照“本质特色”和“一般特色”,“主题特色”和“行业特色”,“外部特色”和“潜在特色”等,科学合理地进行框架设计、条目编写,从而最直接、直观地凸显出本地域特色。三是打造地方品牌。“取法乎上,仅得为中,取法乎中,故为其下。”要以中国年鉴精品工程为指引,在指导思想、框架结构、内在质量、文字水平、版式设计、印刷装帧、外观形象等方面,规范严谨、精益求精,真正使地方综合年鉴成为城市“形象名片”和“精神名片”,通过开发利用年鉴资源,展现好地方形象,讲述好地方故事,彰显出地方气魄与风格。

(三)创新地方综合年鉴编纂与开发工作,提升开发利用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开展好新时期的年鉴工作,要树立勇于创新、不断创新的精气神,努力做到思想上不断有新突破,理论上不断有新发展,工作上不断有新举措,不断推动年鉴编纂理论创新、内容创新和体例创新。一是要积极捕捉各类事物的变化,并运用新的视角、新的方法把这种变化全面准确地表现出来。如在打造“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今天,可增添创设传统村落类目,选取列入省级以上保护名录、古建筑、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比较完整规范的村落,突出村落的人文底蕴和内涵,同时介绍消亡的自然村,阐明了其消亡原因,使人们全面、准确地了解村落的变迁。二是结合时代和地域特点,不能拘泥于已有的框架和篇目,而要将一些新事物和新兴的行业、门类囊括其中,创设快递、家政服务、电子商务、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等个性化、时代性条目,把准时代脉搏,贴近百姓生活,服务社会大众。三是创新图表使用,努力使得年鉴图文并茂,生动鲜明,既起到了广告宣传效应,又避免明显的广告色彩。四是创新检索手段,编写分析索引、人名索引、地名索引和书名索等,以提高年鉴查阅功能,方便读鉴用鉴。

(四)丰富地方综合年鉴读鉴与用鉴渠道,拓展开发利用方式方法

年鉴读者的多元性,决定了他们需求的多元性,也使得开发利用年鉴资源必须多元性。但年鉴对各类信息的介绍都是较为宏观的,不能满足读者深度了解的需求。因此,必须结合年鉴编纂和社会发展实际,丰富和拓展读鉴用鉴方式方法。一是积极构建“互联网+年鉴”模式,最大限度地改变以往传统的资料搜集、打印、编辑、印刷、传播和利用等方式方法,以附赠随书光盘为基础,积极参与国家年鉴网络化、信息化平台,进入中国年鉴全文数据库,进入地方政府网站和地情网站,加快年鉴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发展进程。二是大力提高年鉴可读性,努力形成地情资料系列产品。一方面要继续精心浓缩年鉴资源,编纂开本小、版式设计新颖、便于携带与阅读的诸如年鉴简本、袖珍本等“短、平、快”的实用性文化产品,更好地服务现实、服务社会,延续年鉴生命力;另一方面要针对百姓最关心的问题,编纂具有政策指导意义,方便日常生活的使用手册、简明读物,如根据年鉴资料编纂医疗卫生、教育信息类指南性质的书籍,就能够满足读者在医疗保健、子女求学等方面的需求等,并形成系列产品。三是整合年鉴信息资料,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要利用年鉴资源,编纂出有深度的行业部门发展报告或者地域发展报告,积极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信息参考,为社会各界提供咨询服务。四是开展年鉴资源开发系列活动,提高年鉴知名度美誉度。充分利用年鉴的载体作用,创新地情研究及地情宣传教育,创新优秀家训、家谱征集,建立专题资料库、专题数据库、专题图片库,举办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及地情图片展览,开展重大事件、优秀人物评选等活动,积极参与招商引资和对外交往,广泛发放年鉴宣传资料,提高年鉴使用率,使年鉴更加接地气。

(五)强化地方综合年鉴资源的开放与共享,形成开发利用合力

开发利用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仅仅依靠地方志机构和年鉴编纂单位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是不够的。同时,只有人民共享年鉴成果,年鉴工作的价值才能得以充分体现。因此,年鉴资源开发利用工作不能单打独斗,更不能“闭门造车”,要在开放与共享中形成合力、实现突破。一是要注重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档案与图书馆等机构、单位的交流与合作,借助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社会组织的人才优势弥补自身的不足,引导社会各界更加广泛地关注、参与和支持年鉴资源开发利用工作。二是要主动适应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开设年鉴工作微信公众号,创办年鉴工作刊物,与社会各界保持密切联系,注重资源共享、信息互通、成果互惠,积极导引社会力量参与具体开发利用工作,减少工作盲目性和重复劳动,在合作共享中实现双赢。三是要积极推进年鉴工作向基层延伸,鼓励、支持、指导镇、村、街道编鉴工作,以积极推介和申报中国精品年鉴工程等为契机,提升年鉴工作整体影响力,力求在传承和抢救乡土历史文化的同时,使更多的地方志成果惠及群众,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文化滋养。

(六)深化地方综合年鉴理论研究与队伍建设,形成开发利用队伍

开展好年鉴工作,离不开一支政治素养高、业务素质精、理论能力强的年鉴生力军。目前,各地缺乏年鉴资源开发利用工作人才的现象较为普遍,严重制约了开发利用工作的开展,急需我们把加强理论研究、培育人才队伍摆到重要位置。一是要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和部门的关注,积极争取方志机构的支持,克服年鉴工作在机构设置、人员配备、财力支持等方面困难,消除年鉴工作人员的畏难等靠、消极无为的不良倾向和负面影响。二是要建立健全“以会代训”培养模式,通过利用参加各类方志业务交流会、年鉴评审会、工作年会等,提高年鉴工作人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引导其准确把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高工作能力。三是要加强专题理论研究和研讨,建立有效的培训机制和学习机制,为年鉴撰稿人、组稿人、编辑队伍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促使其在理论研究、交流学习中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四是努力为年鉴工作者创造更好的工作条件,建立激励机制,让年鉴编纂人员感到工作有盼头、社会有位置,提高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而形成“人心齐、泰山移”的态势,不断推动年鉴事业转型升级,不断实现年鉴资源开发利用工作开花结果。

猜你喜欢
年鉴资料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特色·可读·扩展《江苏年鉴(2020)》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中国交通运输年鉴(2019)》征订单
《中国交通运输年鉴(2019)》征订单
《中国交通运输年鉴(2018)》征订单
资源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