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鹏展生卒年考辨

2018-01-23 21:47廖善维
广西地方志 2018年5期
关键词:上林县张鹏嘉庆

廖善维

(广西大学文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4)

张鹏展,字从中,号惺斋,又号南崧①《广西通志》《三管英灵集》等文献均误“南崧”为其字,实为其号。见成瓘、冷烜《济南府志》卷29,《中国方志集成》第1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828页。,广西上林人,壮族,清嘉庆年间著名大臣、学者、诗人。著有《女范》《读鉴释义》《离骚经注》《宾州志》《谷贻堂稿》《芝音山房诗存》《山左诗续钞》《峤西诗钞》等。《高宗纯皇帝实录》修纂官,负责协修汉文;官山东学政、通政使司通政使,诰授通奉大夫;与汪廷珍、姚文田、辛从益、游光绎等交往甚密。《清实录》《清史稿》对其事迹均有记载。

目前学界开始关注张鹏展的研究,特别是将其作为壮族文学家族一个核心人物来研究。但现存文献中对于张鹏展生卒年的记载多语焉不详,甚至有不同程度的讹误。通过梳理张鹏展墓葬碑记及其今存著述、时人诗文或与其时代接近的方志等相关文献,经考辨相关讹误,我们认为张鹏展当生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卒于道光七年(1827)。兹略作考辨,并就正于方家。

一、张鹏展生年考辨

据张鹏展《谷贻堂稿》载:“壬辰,予年十三,已学拈笔作文。”②黄诚沅.上林县志[M].中国方志丛书.台北:成文出版社,1968.“壬辰”为乾隆三十七年,即1772年,据此推算张鹏展的生年为1759年。

又据门生韦天宝在张鹏展六十岁生日时所写祝寿诗《祝南崧师寿》,其序云:

“南崧先生为天宝受业师,其里居世德及生平志事,居官大略,天宝以从游日久,故知之最详。乙卯九月三十日为先生六十寿辰。凡前后及门之士皆欲制锦称觞。先生以祝寿为近世滥套,亟谕不可。然天宝惟先生虽行不求饰,而以亲炙之久如天宝者,终不可以无言。特言无过,实不敢以累先生盛德云尔。”③黄诚沅.上林县志[M].中国方志丛书.台北:成文出版社,1968.

序中所述“乙卯”为嘉庆乙卯年,即嘉庆二十四年(1819),该年九月三十日为张鹏展六十岁生日,据此可知张鹏展生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九月三十日。

二、张鹏展卒年考辨

考察生卒年,最直接、可信度最高的是通过墓葬碑记文献。笔者曾于2018年4月考察过张鹏展墓葬,但墓碑记并没有张鹏展生卒的相关记载。张鹏展墓葬位于广西上林县澄泰乡下江村云屯庄后背山东约450米,占地面积约350平方米。墓葬于咸丰元年(1851)三月,为张鹏展与妻子卢氏的双人合葬墓,坐东向西,封土堆呈圆形,冢高2.5米,边长12.5米,墓前立“皇清诰授通奉大夫通政使司通政使显孝南崧张府君暨显妣卢太夫人之墓”碑,墓碑高1.5米,宽1米,左面无文,中书墓名,右勒儿孙名及立碑年款①数据参考广西上林县文物管理所档案。。

有关张鹏展传记的文献,目前所见最早的是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徐衡绅修、周世德纂的《上林县志》,其中卷七“选举”条载:

“张鹏展,字南崧(笔者注:“南崧”应为其号),巷贤乡留仙屯人。乾隆戊申(1788)拔贡,是秋举于乡,己酉(1789)科联捷进士,翰林院检讨、武英殿纂修。乾隆壬子(1792)科云南副主考,掌福建道监察御史,巡视南城,擢工科给事中,转光禄寺少卿、太常寺少卿、奉天府府丞、提督奉天学政,补太仆寺正卿、太常寺正卿,嘉庆庚午(1810)科山东正考,提督山东学政。甲戌(1814)科会试知贡举,擢通政使司通政使。晚年主讲秀峰书院、澄江书院。”

在卷八“人物”条进一步记载:

“……乾隆己酉(1789)翰林,屡主文衡,皆以端士习、树人才为己任。晚岁主讲秀峰书院,得士尤多。官御史时,巡视南城,值大水,沟涂莫辨。民皆露宿不得食,令善泅者絙路为识,引桴渡之,俾得就食,全活三万余人。有豪胥乘轩,与礼部司员争道,嗾御者陵司员。闻于展,按律惩之。陷以千金,不为动。擢工科给事中。条奏侃侃,如‘练乡勇’‘裁塘夫’‘论采买’流弊诸疏均蒙谕旨。迁光禄寺卿,上《正人心疏》,凡数千言,皆有关治本。迁太常寺卿。提督山东学政。擢通政使司通政使。嘉庆十八年(1813),值滑县之狱,上《分别难民》一疏,由是良民得释者不可胜计。二十五年(1820)冬,假假归省墓,遂引疾。著有《女范》《读鉴释义》《离骚经注》《宾州志》《谷贻堂稿》《芝音山房诗存》《山左诗续钞》《峤西诗钞》诸书。”②(清)周世德.上林县志[M].国家图书馆藏,1899.

该志卷七“选举”条亦载:道光己酉(1849),周世德与张鹏展第三子张元铭同时考中拔贡,说明光绪二十五年《上林县志》编纂者周世德与张鹏展的时代较为接近,因而可信度较高。但在上述记载中,并没有张鹏展生卒年的相关信息,只有“(嘉庆)二十五年冬,假假归省墓,遂引疾”,“晚年主讲秀峰书院、澄江书院”以及“晚岁主讲秀峰书院,得士尤多”等诸语,提供的信息不多。

民国二十三年(1934)杨盟修、黄诚沅纂的《上林县志》卷十一始有其卒年的记载:“二十五年(1820)乞假旋里省墓,遂引疾不出。常主讲秀峰、澄江两书院,裁成后进不少。道光二十年(1840)卒。”③黄诚沅.上林县志[M].中国方志丛书.台北:成文出版社,1968.

从黄诚沅首次提出该观点始,1989年版《中国少数民族名人辞典》、1983年版《广西历史资料·广西历史人物传》第4辑、1989年版《上林县志》、1995年版《桂西文史录》第1辑、2009年版《广西通志·人物志》等皆从“黄说”,其余文献从之者不计其数,可见“黄说”影响深远。

然而,“黄说”并不可信。据姚文田《邃雅堂文集续编》收录的《祭张南崧文》可证明该观点不实。姚文田(1758—1827),字秋农,号梅漪,浙江归安人。清朝嘉庆四年(1799)状元,官至工部、礼部尚书,与张鹏展交好。当姚文田听到张鹏展去世的消息时,悲痛万分,声泪俱下,写下了《祭张南崧文》,悼念故友。其文曰:

“维年月日侍某等谨以清酌庶羞之仪,致祭于皇清诰授通奉大夫前通政使司通政使南崧张公之灵,曰:

于乎天胡不佑,丧我硕人,凶问猝至,洒涕沾巾。昔由里选,偕贡成均,公先领解,岁实在申。亦越作噩,联步木天,凡我同岑,俱慙后尘。既登玉堂,与修史事,壬子之秋,滇南典试。畿甸方州,齐年千计,帝心向用,实由公载。爰陟台谏,洊跻列卿,先后陈奏,动关民生。辛酉之夏,淫雨大行,京畿垫溺,沟堑皆盈。帝命公往,安宅是营,筏渡粟赈,民以复宁。历奉温纶,再典学校。首正人心,嘉谟辰告。豳岐旧疆,淳风式蹈,邹鲁大邦,圣言式导,士论翕然,罔不迪教。兴怀马鬛,瞻望里廛,征车遄反,寒暑屡迁。同谱日稀,如星晨悬,望公之来,饥渴连连。何图一旦,遽谢人间,悲来填膺,如何可言。有子克家,策名朝端,逝者有知,庶慰在天。兄弟偕来,有泪潸然,聊荐一尊,灵其鉴焉。尚飨。”①姚文田.邃雅堂文集续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该文较完整地回顾了张鹏展从乡试中举之后的大半生事迹。文中透露姚文田视张鹏展为“同谱”,且汪廷珍、游光绎等昔日同僚均在道光七年(1827)去世,由此而感叹“同谱日稀,如星晨悬”。姚文田又云:“望公之来,饥渴连连。”嘉庆二十五年(1820)张鹏展请假返里后,姚文田急切盼望张鹏展有朝一日返京再相见,但没有想到等来的却是噩耗。“兄弟偕来,有泪潸然”,由于长子张元鼎早年亡故,可见向姚文田报丧的应是张元衡、张元铭兄弟。考姚文田卒年为道光七年(1827)十月②张波,魏秀梅.《清季职官表》人物卒年补正[J].前沿,2015(1).,因此张鹏展卒年当不晚于姚文田,足见“黄说”之谬。

张鹏展嘉庆二十五年(1820)请假返里后,除了在书院讲学,还建有平山草堂,著书立学,如《峤西诗钞》《读鉴释义》等著作就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黄体正(1766—1845),字直,号云湄,广西桂平金田人,著有《带江园小草》,与张鹏展交好,曾为张鹏展《峤西诗钞》征集遗诗。黄体正诗《张南崧通政告假在籍,新筑平山草堂招同游憩,即事有赠》记录了张鹏展邀请黄体正同游平山草堂的事迹。其诗曰:

“忆昔京华路,征诗远寄书(甲戌南归,先生属带征诗启,采访峤西遗诗)。升沈万里隔,图画七千余(甲戌都中,写江村竹阁图,先生为余题叙)。手判兴亡局(所著《读鉴绎经》,断史卓然可传),情深草木居。我来和长啸,流籁满空虚。”③刘洋.带江园诗文集校注[D].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1.

诗中提到的《读鉴绎经》即《读鉴释义》。这说明张鹏展返回广西后,就开始著《读鉴释义》,直到道光五年(1825)成书。道光六年(1826)春汪廷珍为《读鉴释义》作序。汪廷珍(1757—1827)),字玉粲,号瑟庵,江苏山阳人,乾隆己酉(1789)进士,与张鹏展、阮元、游光绎、伊秉绶等同年,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太保,赠太子太师,著有《实事求是斋遗稿》。他为张鹏展《读鉴释义》所作序提到:“道光丙戌(1826)春仲,先生之子以拔萃贡京师,邮书见示,且嘱为弁其简端。”同时张鹏展在《读鉴释义自序》中的落款曰:“道光五年小春,请假在籍,通政使司通政使张鹏展书于清远楼。”④(清)张鹏展.读鉴释义[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8.

依据夏历,“春仲”当为道光六年(1826)二月,“小春”当为道光五年(1825)十月。由此可知,张元衡于道光五年(1825)考取拔贡,该年十月左右张元衡携带《读鉴释义》书稿以及父亲张鹏展给同年汪廷珍的书信进京,行程约四个月,于道光六年(1826)二月到达国子监。而道光四年(1824)起汪廷珍任礼部尚书,管国子监事,张元衡以同年友人之子及监生的身份拜见汪廷珍,亦在情理之中。

行文至此,张鹏展卒年当在道光六年(1826)二月至道光七年(1827)十月之间,然而到底哪年哪月?据光绪二十五年《上林县志》卷七“选举”条载,“张元衡,乙酉拔贡,官刑部浙江清吏司”。清制,拔贡由各省学政从生员中考选,保送入国子监学习,经过朝考合格,可充任京官、知县或教职。再考姚文田《祭张南崧文》载“有子克家,策名朝端”,说明当时张元衡已经通过朝考,并获授刑部浙江清吏司。因此,张鹏展去世当在张元衡官刑部浙江清吏司之后。那么,确定张元衡在国子监学习的时间,就成为考察张鹏展去世时间的关键。“国子监生在监学习,被称作坐监。清代不同出身的监生坐监时间是不一样的,恩贡生6个月,岁贡生8个月,副贡生、廪膳生6个月,副贡增广生和附生为8个月,拔贡廪膳生14个月,拔贡增广生和附生16个月。”①申国昌.明清国子监生日常生活与学习活动[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4(5).因而以拔贡身份入学的张元衡至少要在国子监学习14个月时间,即从道光六年(1826)二月入学,道光七年(1827)四月左右毕业。所以,张鹏展去世的时间约在道光七年(1827)四月前后。

又据,咸丰七年(1857)门生李维垿有感于农民起义军烧毁张鹏展宅邸“太史宅”(即平山草堂),愤而作诗《吊业师张南崧先生》。李维垿,字雅亭,广西上林人,嘉庆二十一年(1816)举人,历任泗城、来宾、宜山教谕,著有《雅亭诗集》。其诗云:

“晚年先生解组归,高卧其中六七载,无何一梦到华胥,子亦骑鲸游碧海(世兄元衡先后弃世)。”②梁广模.张南崧特辑[N].南宁:广西日报,1948年5月24日第4版.

诗中证实张鹏展于嘉庆二十五年(1820)冬请假返里,居住在“太史宅”,约六七年就去世了,时人所述,当为可信。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张鹏展生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九月三十日,卒于道光七年(1827)。至于张鹏展卒于何月何日,现尚无法确定。

猜你喜欢
上林县张鹏嘉庆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main components in ceramic raw materials based on the desktop LIBS analyzer
清张志宁嘉庆丁卯科乡试硃卷档案
Competitive effect between roughness and mask pattern on charging phenomena during plasma etching
绘颜绘色
基于PLC控制的平移式自动门设计
从嘉庆元年继德堂观戏谈起
嘉庆时期味馀书室的功能与陈设
再也不怕了
广西民族地区文化设计发展研究
理发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