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轮志书如何记述广播电影电视

2018-01-23 21:47詹跃华
广西地方志 2018年5期
关键词:类目志书广播电视

詹跃华

(江西省地方志办公室,江西 南昌 330006)

目前,第二轮志书编纂工作接近尾声,第三轮志书编修工程即将启动。古人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第三轮志书开修之前,有必要总结第二轮志书编纂之得失,为编修第三轮志书做好理论准备。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广播电影电视事业发生巨大变化,成为第三轮志书记述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就第三轮志书如何记述广播电影电视,谈点浅陋之见,供编纂人员参考。

一、谋划第三轮志书广播电影电视的归类层次

第三轮志书记述广播电影电视,首先要谋划好它的归类和所处的层次。从已出版的第二轮志书篇目看,广播电影电视的归类与层次设置形式多样,有的科学合理,有的有失妥当。编纂第三轮志书广播电影电视,需要对第二轮志书的做法进行扬弃,并结合当地实际,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使之归类合理、层次设置恰当。

(一)广播电影电视归类要合理

从已出版的第二轮志书篇目看,广播电影电视有四种归类形式。一是归入文化类目。如江西省《高安市志(1986—2006)》卷二十五文化设第一章文化体制改革、第二章群众文化、第三章文艺创作、第四章高安采茶戏、第五章图书、第六章文物博物、第七章电影、第八章广播、第九章电视、第十章档案、第十一章社科编研、第十二章文化管理。二是广播电视归入新闻类目,电影放入文化类目。如江西省《南昌市志(1986—2004)》第三十篇文化设第一章文学艺术,下设第四节电影;第三十一篇新闻出版设第一章广播电视、第二章报刊、第三章出版。三是与文化并列设为类目。如河南省《新野县志》(1986—1995)卷二十文化广播电视设第一章文化、第二章广播、第三章电视、第四章档案。四是广播电视与报纸并列设为类目,电影放入文化类目。如黑龙江省《肇东市志》(1982—2000)第十六编文化体育卫生设第一章文化,下设第二节电影放映与发行;第十七编广播电视报纸设第一章广播、第二章电视、第三章肇东报。

第二轮志书把广播电影电视归入文化类目或把广播电视归入新闻类目,都有一定的合理因素。按照《现代汉语规范词典》(2010年5月第二版)解释,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教育、科学、文艺等”,新闻是指“媒体所报道的新近发生事件的各种信息”,广播是指“利用无线电或有线电向外播送声音、图像”,电视是指“用无线电波传送音像的一种广播、通讯装置”。 听广播、观电影、看电视是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文化范畴。从广播电视的定义和作用看,具有新闻媒体的功能。因此,广播电视归入文化类目和新闻类目均可。但是,电影放映的内容是文学作品,只能归入文化类目,不宜放入新闻类目。文化与广播电影电视是一种包含关系,把广播电影电视与文化并列为类目,似乎多此一举。把广播电视与报纸并列为类目,从新闻媒体的角度说,是合理的。第三轮志书可以借鉴第二轮志书的成功做法,把广播电影电视归入文化类目或把广播电视归入新闻类目。

(二)广播电影电视设层要恰当

从已出版的第二轮志书篇目看,广播电影电视有两种设层形式。一是设在第二个层次,可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分设广播、电影、电视章,如《高安市志(1986—2006)》卷二十五文化设第七章电影、第八章广播、第九章电视;第二种共设广播电视章,如黑龙江省《大庆市志》(1986—2000)第十六篇文化·体育·卫生设第五章广播电视,安徽省《濉溪县志续编》(1986—1996)卷十四文化体育设第三章广播电视。二是设在第三个层次。如江西省《南昌县志(1986—2004)》第二十二篇文化事业设第一章文化新闻旅游,下设第六节电影发行与放映、第七节新闻、第八节广播电视网络建设;四川省《大邑县志续编》(1986—1992)第二十篇文化体育设第一章文化,下设第四节影视。

第二轮志书把广播电影电视设在第二个层次的偏多,设在第三个层次的极少。广播电影电视设在第三个层次不可取,因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广播电影电视事业发展迅猛,并取得辉煌成就,如设广播电影电视节,其广播、电影、电视就处在目的层次,即第四个层次,难以囊括广播、电影、电视发展变化的丰富内容。第三轮志书要把广播电影电视设在第二个层次,至于分设广播、电影、电视章,还是共设广播电影电视章,应视各地具体情况而定。一般而言,分设广播、电影、电视章比共设广播电影电视章的容量大,经济发达地区的志书宜设广播、电影、电视三章。

二、把握第三轮志书广播电影电视的记述重点

从已出版的第二轮志书内容看,有的对广播电视的机构、设施、网络建设记述比较详细,而对广播电视宣传写得简略,篇幅偏少。在这较少的篇幅中,主要记述播出时间、节目设置、用稿数量和稿件评选的获奖情况。第三轮志书记述广播电影电视,不仅要详记广播电视的机构、设施、网络建设,还要加大记述广播电视宣传的力度,把握广播电影电视的记述重点。

第三轮志书应重点记述当地广播、电影、电视、录音、录像内容的制作、编导、主持、播出、放映等活动。(1)广播。记述当地广播电台(站)的设置和队伍,广播节目的制作、编排、播放、点播、交换等活动。要注意记述节目套数、平均每日播音时间、广播人口覆盖率、制作广播剧的部(套)数、获奖节目等。(2)电视。记述当地电视台、影视制作中心的设置和队伍,电视(含有线电视、卫星电视、互联网电视)节目的制作、编排、主持、播放、点播、交换等活动。要注意记述节目套数、平均每周播出时间、电视人口覆盖率、制作电视剧部(集)数、优秀节目等。(3)电影。记述当地电影片的制作、发行和放映活动。电影制作,包括电影制片厂(公司)、电影制作中心的设置和队伍,电影的编导、演出、摄影、音响、布景、道具、灯光以及后期制作等,每年生产的种类、数量,优秀、获奖影片等;电影发行和放映,包括发行机构和队伍,放映场所(电影院、礼堂、俱乐部、露天电影场)和队伍,历年观众人次、放映场数、发行收入、放映收入、利润等。(4)音像制作。记述当地从事录音、摄像、录像的制作单位(含音像公司、唱片公司)和队伍及其活动。

三、加强第三轮志书广播电影电视的记述深度

第二轮志书记述广播电影电视,内容参差不齐。有的比较简单,根本谈不上有深度;有的面面俱到,重点不突出。但有的写出深度,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形态和特点,事物的内在联系及与其他事物的联系,事物的因果关系和发展规律,可供第三轮志书借鉴。第三轮志书广播电影电视要避免流水账式的面面俱到,也不能简单地罗列资料,需要写出深度,展示事物深层次的内涵。第三轮志书加强广播电影电视的记述深度,可采取以下四种办法。

(一)运用点面结合资料

第三轮志书记述广播电影电视,要深入挖掘资料,选择能够反映广播电影电视事业整体面貌的资料,展示广播电影电视事业发展的特点,同时选择那些能够深刻反映广播电影电视事业本质、具有代表性和说服力的典型资料,展示广播电影电视事业深层次的内涵。如《高安市志(1986—2006)》卷二十五文化第九章电视第三节电视宣传记述:“1994—2006年,上级电视台采用市电视台制作的新闻共4224条,电视专题片49部。其中,央视采用新闻58条,电视专题片2部;省电视台采用新闻1182条,电视专题片20部;宜春电视台采用新闻2984条,电视专题片27部。”介绍高安市电视台制作的新闻、电视专题片被上级电视台采用的整体情况。然后记述:“2002年3月27日,在央视‘新闻联播’中头条播出《高安市基层干部争先为群众当九员》,时间3分33秒,实现宜春市、高安市在央视‘新闻联播’头条用稿零的突破。2003年6月30日,央视七套播出《农家女——陈赓娣,国道旁的光彩之星》,展示高安人善谋实干、诚实守信的新型劳动者形象。”列举两篇稿件在央视播出的具体细节。通过点和面上的资料,立体展示高安市1994—2006年对外发稿情况。

(二)运用背景衬托资料

反映事物面貌,主要依靠主体资料,而主体资料又需要背景资料的衬托与说明。第三轮志书记述广播电影电视,要选用背景资料,反映广播电影电视事业的因果关系。如《高安市志(1986—2006)》卷二十五文化第八章广播第二节广播网络记述:“1995年,各乡镇(场)建立广播电视站,有87%村委会建有广播放大站,入户喇叭102588只,广播覆盖率100%。1996年后,由于电视等媒体升温,广播事业出现滑坡。2001年,全市入户喇叭减至57883只,入户率39.30%。”其中,“1996年后,由于电视等媒体升温,广播事业出现滑坡”是背景资料。通过交代背景方式,阐释高安市入户喇叭减少的因果关系。

(三)运用纵横比较资料

第三轮志书记述广播电影电视,不仅要将当地的现状与历史进行比较,包括广播电影电视事业发展各个阶段的比较,反映广播电影电视事业的兴衰起伏,还要把当地广播电影电视事业与其他地区作比较,反映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彰显当地的地位与作用。如《高安市志(1986—2006)》卷二十五文化第九章电视第一节电视台记述:“2000年,有线电视用户增至1.80万户,其中农村用户5000户。2002年4月,城区主要宾招单位开通凤凰卫视中文台、资讯台、阳光台和凤凰卫视电影台、TVB8等境外节目。此后,发展光缆有线电视用户工作重点转向农村。2003年,全市有线电视用户增至2.30万户,其中农村用户6600户。”将高安市2003年有线电视用户与2000年进行比较,通过纵向比较,可以了解高安有线电视用户升降的过程,探索变化的内因,彰明因果。又如《高安市志(1986—2006)》卷二十五文化第九章电视第三节电视宣传记述:“2004年,高安广播电视在对外宣传综合考评中,得分居宜春10县(市、区)榜首。”把高安市广播电视对外宣传工作与宜春市所辖的其他9个县(市、区)进行比较,通过横向比较,显示高安市广播电视对外宣传工作在宜春市的地位。

(四)运用以事系人资料

第二轮志书记述广播电影电视,普遍未涉及人物的活动,实在是个缺憾。第三轮志书记述广播电影电视,要坚持以人为本,运用以事系人的方法,增加一些与人物有关的活动,让人物在志书里活起来,增强志书的生动性、可读性。如记述电影放映,可系全国优秀基层放映员坚守农村放映岗位,跋山涉水,肩挑背驮,踏遍辖区每个村落,为农民放电影的感人事迹。通过记述成绩显著、贡献突出的人物,强化志书的教育功能。

四、第三轮志书广播电影电视应妥善处理三个关系

第二轮志书记述广播电影电视,对共性与个性、宏观与微观的关系处理比较妥当,并取得较好成效。但在成绩与问题的关系上,大多未引起重视,只见成绩,不见问题,导致志书报喜不报忧。第三轮志书记述广播电影电视,要避免个性不突出、有点无面、史实不全等问题,妥善处理共性与个性、宏观与微观、成绩与问题的三个辩证关系。

(一)妥善处理共性与个性的记述关系

共性,是指事物在某一历史时期的共同属性、特征及各地事件的相同背景资料;个性,是指同一事物在各地(不同地理环境)的不同表现形式与差异。事物的历史进程不可能孤立地表现,而是与其所处的地理环境紧密相联,同一路线、方针、政策在各地贯彻落实时,各地又有自己的具体做法和特色。第三轮志书记述广播电影电视,既要反映共性,更要突出个性,做到相同的背景资料、职能工作尽量少写。如《南昌市志(1986—2004)》第三十一篇新闻出版第一章广播电视第三节有线网络记述:“1996年4月,南昌广播电视工程公司改名南昌广播电视网络传输中心(简称中心)。其主要职能为:负责市有线电视网络建设、维护与管理;向南昌地区有线电视用户传输广播电视节目;与市辖大型企事业单位、集团用户联网;经营网络业务及开发网上增值业务。”介绍南昌广播电视网络传输中心的主要职能,这是共性资料。接着记述:“1998年5月,中心开始对有线电视主干网进行光缆改造。2001年5月,开始实施全市大规模分配网改造工程……2003年5月,搭建南昌有线数字电视平台,8月开通数字电视信号,为南昌地区用户高质量地传送63套数字电视节目。”详细记述主要职能在南昌地区的实施情况,这是个性资料。以个性为主,共性为辅,展示地方特色。

(二)妥善处理宏观与微观的记述关系

宏观,是指事物整体的综合情况和基本规律、总的趋势;微观,是指事物整体面貌中的某个点,事物发展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具体情况、典型事例。宏观是对众多微观资料的概括、综合,微观则是宏观资料的具体说明。第三轮志书反映广播电影电视事业发展过程,既要有宏观的综合情况,又要有微观的具体内容,做到宏观与微观并行。如《南昌市志(1986—2004)》第三十一篇新闻出版第一章广播电视无题小序记述:“1986—2004年,是南昌广播电视事业成长壮大时期。南昌人民广播电台由1套节目发展为2套节目,南昌电视台由1个频道发展壮大为4个专业化频道。播出时间延长,至2004年,南昌人民广播电台每天播出节目44小时30分钟,其中自办节目22小时30分钟;南昌电视台每天播出节目近80小时,其中自办节目4小时10分钟……”从整体上对南昌市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情况作全面反映,随后在广播台站、电视台两节中,分别对南昌市广播、电视的台站建设、新闻节目、文艺节目、广告节目等细情变化作重点记述,它们交相辉映,全面深刻地反映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状况。

(三)妥善处理成绩与问题的记述关系

成绩,是指工作中取得的业绩、成效;问题,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有待加以解决的疑难事情、矛盾。成绩催人奋进,问题亟待解决。第三轮志书记述改革开放以来广播电影电视事业所取得的成绩,可以反映社会的重大进步,这一点毋庸置疑。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反映广播电影电视事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利党委和政府了解实情,解决问题。如江西省《新余市志(1983—2007)》第三十七篇文化新闻出版第一章文化第四节电影记述:“电影放映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期,由于受大环境和市场的冲击,开始慢慢下滑,至1996年后,更为突出,厂矿企业和农村影剧院有的关闭停业,有的挪作他用,放映单位基本解散,放映人员绝大多数改行。由此,给农民看电影带来很大困难,引起中央到地方政府的重视……”对待问题不回避,全面真实地反映新余市电影放映的历史面貌。

总之,第三轮志书记述广播电影电视,要做到归类合理、层次设置恰当,把握记述重点,运用点面结合、背景衬托、纵横比较、以事系人等方法,加强记述深度,并妥善处理共性与个性、宏观与微观、成绩与问题的三个辩证关系,确保质量上乘。

猜你喜欢
类目志书广播电视
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召开特色志书编纂专题会议
本期练习题类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CLC与LCC类目同现映射方法研究
——以图情领域为例*
试论地方志书质量与市场的关系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中图法》(5版)“K历史、地理”大类的修订
浅谈提高第二轮志书的可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