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洛替尼与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与经济优势对比

2018-01-23 11:25武乐刘震天叶华姝
中国医学创新 2018年32期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

武乐 刘震天 叶华姝

【摘要】 目的:研究厄洛替尼與吉非替尼两种靶向药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与经济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17年2月在本院接受靶向药物厄洛替尼治疗的4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设为厄洛替尼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接受靶向药物吉非替尼治疗的4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设为吉非替尼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无进展生存期情况。并通过疾病控制率予以成本-效果分析,通过质量调整生命年予以成本-效用分析。结果:厄洛替尼组与吉非替尼组的疾病控制率分别为75.00%(30/40)、62.50%(25/40),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厄洛替尼组与吉非替尼组的皮疹、肝损伤、腹泻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厄洛替尼组与吉非替尼组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378.4±150.1)、(353.2±143.3)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厄洛替尼与吉非替尼的总成本分别为70 552元、84 975元;厄洛替尼与吉非替尼的成本-效果比分别为941、1 360;厄洛替尼与吉非替尼的成本-效用比分别为65 326、87 874,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洛替尼与吉非替尼两种靶向药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无进展生存期相似,但厄洛替尼方案具有更加显著的经济优势。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厄洛替尼; 吉非替尼; 经济优势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effects and economic advantages of two targeted drugs,Erlotinib and Gefitinib,in the treatment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Method:The clinical data of 40 patients with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treated with targeted drug Erlotinib in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5 to February 2017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and they were set as Erlotinib group.In addition,40 patients with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who received Gefitinib as a targeted drug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Gefitinib group.The clinical efficacy,the occurr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and the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Cost-effect analysis was performed by disease control rate and cost-utility analysis by quality adjusted life years.Result:The disease control rates of Erlotinib group and Gefitinib group were 75.00%(30/40) and 62.50%(25/40),respectively,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Erlotinib group and Gefitinib group in the incidence of skin rash,liver injury and diarrhea(P>0.05).The 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 time of Erlotinib group and Gefitinib group were(378.4±150.1)d and (353.2±143.3)d respectively,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The total cost of Erlotinib group and Gefitinib group was 70 552 yuan and 84 975 yuan;the cost-effect ratios of Erlotinib group and Gefitinib group were 941 and 1 360 respectively;the cost to utility ratio of Erlotinib group and Gefitinib group was 65 326 and 87 874 respectively,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Efficacy of two targeted drugs Erlotinib and Gefitinib in the treatment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adverse reactions and 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 were similar,but Erlotinib has economic advantages.

【Key words】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Erlotinib; Gefitinib; Economic advantage

First-authors address:Jiangxi Tumor Hospital,Nanchang 330029,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8.32.036

我国肺癌的发病率正呈逐年升高趋势[1]。而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病率在所有肺癌中约占80%,具有极强的隐匿性[2],绝大部分患者一经确诊便已是中晚期,丧失了手术根治的时机[3]。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广泛存在于多种恶性肿瘤疾病中,且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约有10%的白人存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敏感性突变,约有50%的亚洲人群存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增敏突变[3]。针对此类患者,采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络氨酸激酶抑制剂类药物治疗效果显著,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且患者普遍耐受性较佳[4]。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络氨酸激酶抑制剂类药物包括厄洛替尼以及吉非替尼等[5]。虽然国内外已有不少关于上述两种药物应用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相关研究,但对于以上两种药物的疗效与经济优势尚且存在一定的争议[6]。本文对比厄洛替尼與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与经济优势,旨在为临床选择更加安全、有效、经济的靶向药物提供数据参考,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17年2月在本院接受靶向药物厄洛替尼治疗的4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设为厄洛替尼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接受靶向药物吉非替尼治疗的4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设为吉非替尼组。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经影像学检查以及手术病理活检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2)ECOG评分均为0~1分;(3)均接受靶向药物治疗;(4)临床病例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者;

(2)存在本研究相关靶向药物禁忌证者;(3)伴有精神疾病或交流沟通障碍者;(4)正参与其他研究者。本研究已经医院伦理学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厄洛替尼组予以厄洛替尼治疗,即口服厄洛替尼150 mg/次,1次/d。吉非替尼组患者予以吉非替尼治疗,即口服吉非替尼250 mg/次,1次/d。各组患者持续用药,直至出现疾病进展或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为止。两种靶向药物的基本信息见表1。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无进展生存期情况。并通过疾病控制率予以成本-效果分析,通过质量调整生命年予以成本-效用分析。其中临床疗效主要是参照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进行评估,(1)完全缓解(CR):治疗后患者病灶完全消失,且无新病灶出现,肿瘤标志物水平恢复正常,且持续时间≥4周;(2)部分缓解(PR):治疗后患者病灶最大径之和缩小超过30%,且持续时间≥4周;(3)疾病稳定(SD):治疗后患者病灶最大径之和缩小低于30%,且增加低于20%,无新病灶出现;(4)疾病进展(PD):治疗后患者病灶最大径之和增加超过20%,或出现新病灶[7]。CR例数与PR例数之和占总例数的百分比为疾病控制率。药物经济学评价:成本主要包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以及隐性成本[8]。由于两组患者均接受靶向药物治疗,除了治疗药物以及药物相关性不良反应存在差异外,其余因素均相似,因此仅计算直接成本中药品费用以及治疗不良反应相关费用。(1)本文直接成本包括药物费用、各种检查费、挂号费,由于药物不良反应而进行治疗的费用及住院患者的全部费用等。(2)使用患者获得的调整质量生命年(qulity-adjusted life year,QALY)生命年作为效果指标。(3)成本-效果比=成本(元)/QALY。对患者进行随访,统计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厄洛替尼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41~68岁,平均(60.42±6.23)岁;受教育年限9~15年,平均(12.52±3.25)年。吉非替尼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42~69岁,平均(60.51±6.25)岁;受教育年限9~15年,平均(12.55±3.27)年。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厄洛替尼组与吉非替尼组疾病控制率分别为75.00%(30/40)、62.50%(25/40),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的不良反应对比 厄洛替尼组与吉非替尼组的皮疹、肝损伤、腹泻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 根据随访结果,厄洛替尼组与吉非替尼组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378.4±150.1)、(353.2±143.3)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5 两种药物的成本-效果分析与成本-效用分析 厄洛替尼与吉非替尼的总成本分别为70 552元、84 975元;厄洛替尼与吉非替尼的成本-效果比分别为1 010、1 282;厄洛替尼与吉非替尼的成本-效用比分别为65 412、87 874,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我国晚期原发性肺癌诊治专家共识表明,对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敏感突变且不存在耐药基因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推荐采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络氨酸激酶抑制剂类药物一线治疗[9-10]。然而,在一线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络氨酸激酶抑制剂类药物中选择一种最合适的药物是临床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诊疗过程中研究的热点。厄洛替尼与吉非替尼含有类似的结构母核[11],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两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络氨酸激酶抑制剂类药物[12]。其中厄洛替尼由于存在不同的侧链,因此具有极强的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作用[13]。吉非替尼主要是通过将细胞周期阻滞于G1期,从而发挥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以来的肿瘤细胞的抗增殖作用[14]。

本研究结果显示上述两种靶向药物应用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疗效相当。分析原因,笔者认为上述药物均可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细胞内的ATP结合位点上的三磷酸腺苷竞争,从而阻断其络氨酸激酶活性,进一步抑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信号传导通路,最终达到抑制肿瘤生长、转移以及血管生成的目的[15]。文献[16-17]报道显示,厄洛替尼比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疾病控制率相似,与本研究结论相同。此外,本研究显示,厄洛替尼组与吉非替尼组的皮疹、肝损伤、腹泻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厄洛替尼组与吉非替尼组无进展生存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了上述两种靶向药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效果相当。另有报道显示,厄洛替尼与吉非替尼存在相似的不良反应[18],但厄洛替尼的严重皮疹以及腹泻发生风险相比吉非替尼较高[19-20]。导致与本文结果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在于本文所纳入的对象均为40~70岁人群有关,具有较强的免疫力以及抵抗力,从而降低了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另外,厄洛替尼与吉非替尼的总成本分别为70 552元、84 975元;厄洛替尼与吉非替尼的成本-效果比分別为1 010、1 282;厄洛替尼与吉非替尼的成本-效用比分别为65 412、87 874。这提示了厄洛替尼具有更加显著的成本-效果以及成本-效用优势,其中主要原因可能在于最近医保目录经过调整后,厄洛替尼经由国家谈判成功降价,且由于国内医院的改革,各级公立医院已将药品加成全部取消,促使药价得以进一步的降低,从而提高了厄洛替尼的经济优势。

综上所述,厄洛替尼与吉非替尼两种靶向药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无进展生存期相似,但厄洛替尼方案具有更加显著的经济优势。

参考文献

[1]蔡文慧,魏凯,林小琼.血浆D-二聚体检测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医学创新,2017,14(2):128-133.

[2]丛日楠,谷芳,王冰,等.吉非替尼、厄洛替尼与埃克替尼治疗EGFR基因敏感突变晚期NSCLC患者的疗效观察[J].现代肿瘤医学,2018,26(2):216-219.

[3]林洲,蔡绍环,张哲明.胸腔镜治疗Ⅰ、Ⅱ期NSCLC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7):55-58.

[4]温泳涛,赵一菊,王兆邦,等.靶向治疗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生存质量的队列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16):9-12.

[5]郭芷汛,刘欢,李艳,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方面的研究进展[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8,15(1):208-210.

[6]林钦雄,张秋团,郑锐年,等.吉非替尼与厄洛替尼二线治疗EGFR基因敏感突变晚期NSCLC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癌症防治杂志,2016,8(3):171-173.

[7]张洁霞,蔡迪,李时悦,等.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厄洛替尼和吉非替尼治疗临床比较[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5,22(4):285-288.

[8]王立红,付秀华,高俊珍,等.EGFR-TKIs治疗进展后停药与继续原药维持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比较[J].肿瘤学杂志,2018,24(3):278-280.

[9]申洁,李怡蓉,高院,等.吉非替尼与厄洛替尼治疗EGFR19/21外显子突变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比较[J].国际肿瘤学杂志,2016,43(9):659-663.

[10]曾军,黄强,李跃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诱导吉非替尼获得性耐药机制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7,37(4):397-401.

[11]别志欣,丁丽吉.非替尼与厄洛替尼致间质性肺病的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药物警戒,2017,14(5):309-312.

[12]刘雷,丁琛琛,胡胜,等.非小细胞肺癌免疫功能与TKI治疗疗效的关系[J].中国肿瘤,2016,25(10):811-815.

[13]康马飞,李碧惠,董翠梅,等.延长吉非替尼或厄洛替尼给药间隔时间治疗肺腺癌12例[J].中国现代医生,2016,54(31):57-59.

[14]翁秀连.吉非替尼与厄洛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比较及药物经济学评价[J].中国医药科学,2015,5(1):100-102.

[15]陈荣辉,彭玉龙,曹永新,等.分子靶向药物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2018,25(1):59-60.

[16]龚星.对比厄洛替尼和吉非替尼靶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临床效果[J].实用癌症杂志,2017,32(5):779-782.

[17]白皓,熊丽纹,韩宝惠,等.吉非替尼与厄洛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临床观察[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5,20(11):1028-1031.

[18]张雅军,李红兵,李现东,等.吉非替尼与厄洛替尼二线治疗晚期肺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5,32(11):899-901.

[19]董娅,赵钰玲,范亚莉,等.吉非替尼与厄洛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Meta分析[J].现代肿瘤医学,2017,25(17):2732-2737.

[20]金烨,戴莉莉,陈晓红.厄洛替尼与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的疗效比较研究[J].癌症进展,2016,14(5):458-460.

猜你喜欢
非小细胞肺癌
培美曲塞联合顺铂与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CT引导下射频消融联合靶向治疗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培美曲塞联合卡铂治疗复发转移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评价
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3DCRT联合同步化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PET—CT影像引导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价值探析
非小细胞肺癌肥胖患者手术后近期预后指标变化观察
全胸腔镜肺段切除术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
非小细胞肺癌中E—cadherin、β—catenin和CXCR4蛋白表达及意义
84例非小细胞肺癌外科手术治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