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德育的形与魂

2018-01-23 16:08李艳
读写算 2018年14期
关键词:新时期方法教育

李艳

摘 要 采取个性化、生活化的道德实践教育模式,把学习传统文化和了解世界发展多元化相结合,整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发挥互联网的优势,推动青少年德育多渠道进行,催发人之初的真善美,让它破土而出,成为参天大树。

关键词 新时期;教育;方法

中图分类号:7,B0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14-0034-01

中国的未来就在今天的校园里,中国梦靠孩子们去实现,实现中国梦离不开挖掘潜能、张扬个性。善为根,志为魂。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激发爱国情怀、人格修养,倡导理想和信念教育,通过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与人、实践育人、环境育人……将德育工作落实到日常生活,有意识地开发活动的德育功能,以德育引领教育活动,做到时时有德育,事事能育德。以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康的心理素质为基础,培养学生终生受用的必备品格,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一、活动体验出好品格

活动是儿童最喜欢的德育方式,把静态的说理式的德育文字资源活动化,把德育课程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组织开展主题明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德育实践活动,比如,志愿者服务,辩论赛,办我的《中国梦》手抄报、励志书法比赛、《尖端武器知多少》等活动,一次有意义的活动经历,可能会刻骨铭心、终身难忘。通过学生亲历感悟、实践体验,增强他们的自我教育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帮助孩子们从小树立服务他人的意识,树立国家兴旺,匹夫有责的一种担当。

有人说知识容易获得,也容易失去,但情怀不同,它难以培养。可一旦养成,便是深化在内心流淌在血液,生生不息。这份情怀,是不是艾青的“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情”。而这份爱国情怀,正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终极体现!

二、讲做累积成好观念

小学生日渐成长,学生的生活范围不断扩大,面临的道德关系、交往关系日渐复杂,成长需要和道德需要日益丰富多样。他们的认识能力、体验能力和实践能力在不断发展变化,道德自主性在不断增强,由他律到自律、由被动到主动,又顺从听话到反思建构,他们是不断成长的道德主题。而我们的德育目标如诚信、友善、公平等不可能在成长的某一个阶段一蹴而就,它需要天长日久得浸润,天天讲、时时做、事事体验,你讲什么、做什么、倡导什么。孩子日日追问:我是谁?我在做什么?我将来能做什么?日积月累就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当今小学生大都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生来无忧,然而坐享其成、养尊处优惯了,就会怕吃苦,也不思考我今天该做什么,明天我能做什么。好多孩子都认为玩比学舒服,如果在学习阶段,他们每天只享受快乐,没有为目标而努力奋斗的过程,他们长大后,就不可能为了人生目标去努力拼搏,又何谈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志则国志?新时代德育要有新理念、新思路、新形式。我们老师可以打破传统的教育束缚,借助互联网+以及大数据时代的优势,帮助学生感知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明白只有靠科技兴国、军事强国才能真正實现中华名族的伟大复兴。培养孩子从小努力向上,培养孩子们一种有付出才有收获的价值观。让他们知道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肩负着重要的使命,为了这个使命,必须付出努力!

三、环境激发出好心灵

环境造就人。正如人们所说的,墙壁能励志、小草能怡情。如:

奇迹有时候是会发生的,但是你得为之拼命的努力。

一个人可以失败多次,但是只要他没有开始责怪旁人,他还不是一个失败者。

忍耐是痛苦的,但它的果实是甜蜜的。

人生应该树立目标,否则你的精力会白白浪费。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善是精神世界的阳光。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

这些名言、谚语出现在我们的校园,出现在我们的教室。环境育人虽然是静默,但是但是它的作用是一种无声地鞭策,天长日久,根植于心。它能把人的本质中美好的一面激发出来,激发人光明的一面,向善的一面,使人不断地成为新人,感觉今天比昨天好,明天一定会比今天好,然后达到一种至善的境界,实现生命的自我成长。人人都有爱的本能和对被爱的向往,让尊重和爱把生命本质中善的一面激发出来,有了友善,社会就会和谐,环境激发美好,美好传递美好,慢慢地,这盏灯点亮了,那盏灯也亮了,所有的灯都亮了,这个大环境就光明一片,充满了正能量。

四、国学润泽出好传统

德育不是一蹴而就,它有阶段性和延续性,需要天长日久得浸润。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就是我们的精神之根,把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德育,就会发现他是以生命为中心,以人为根本的,《论语》、《三字经》、《弟子规》等就是做人的教育,教育孩子从小修身立志,尊敬长辈、孝敬父母、不忤逆,懂礼貌,知礼仪,有教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吸收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的营养,离开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满校园的标语口号一定不是德育,但一个学校一个教师一个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践行是必须的。至于诵读经典,我们该吸取什么、提倡什么、弘扬什么、发展什么,这是学校德育课程应该思考的问题。采取个性化、生活化的道德实践教育模式,把学习传统文化和了解世界发展多元化相结合,整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发挥互联网的优势,推动青少年德育多渠道进行,催发人之初的真善美,让它破土而出,成为参天大树。

参考文献:

[1]全球教育展望.

猜你喜欢
新时期方法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新时期农村气象观测及防灾服务探索分析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创新研究
用对方法才能瘦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
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