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的心理特征及教学对策

2018-01-23 16:08李景禄
读写算 2018年14期
关键词:教学对策

摘 要 学习困难是教育领域备受关注的问题。笔者对河池市都安县安阳中学初一188班、190班两个班级进行班主任访谈和学生访谈,前后收集了15名学困生的详细资料,通过对访谈内容的整理和分析,发现初中语文学困生的心理问题大体表现在自卑和失落感明显、学习动机受损、心理发展落后于生理成熟发展等方面,而这些问题的产生大致可分为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对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 语文学困生;心理特征及成因;教学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14-0041-01

一、语文学困生的概念界定

学困生是学校教育中客观存在的一个群体。对于这一概念,笔者收集了以下观点:国外的经典提法有学习低能儿童、发展落后儿童、学习困难儿童、困難儿童、智力发展落后儿童;国内的提法有问题儿童、学习差生、厌学学生、学习不良儿童、学业成绩不足学生、差生、学习困难学生、学业不良学生等。本文采用的概念是业内较为公认的“学困生”提法,即智力属于正常范畴,但学习效率低下,达不到国家教育大纲要求的学生,但这是可以转化的。

二、初中语文学困生的心理特征及成因

(一)初中语文学困生的心理特征

在安阳中学实习期间,笔者留心观察了两个班级的学生语文课堂学习情况,课后做了一定的学生访谈工作,发现农村初中“学困生”的心理特征表现有以下几种情况。

1.有较明显的自卑情绪和失落感。综合两个班的学生上课、下课的学习表现,以及向其他年级的语文教师了解,发现在初中的语文学习中,学生很在乎自己与同学之间的语文学习成绩高低,而学习成绩靠后的同学理所当然的就是老师与同学眼中的差生,由此,他们就会产生自卑情绪和深深的失落感,会产生消极的自我暗示,开始不愿意和人交流,语文学习困难学生长期处于这样的一个状况之下就会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和失落感。

2.心理发展落后于生理成熟产生行为失衡。生理上的成熟使得初中生在心理上产生成人感,他们希望获得承认的某些权利,找到新的行为标准并渴望变换社会角色,他们渴望得到老师的重视,周围同学的赞扬和羡慕,来自家长的肯定,但是因为他们的心理水平有限,许多渴望在经过努力后都得不到实现,从而产生挫折感。

3.意志力和自控能力低。意志是有意识地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学生意志力差主要指的是学生在克服学习困难的过程中坚持性、自觉性差,控制能力低。

(二)初中语文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1.语文学困生自身因素的影响

(1)元认知能力不足。语文学习,就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元认知在此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2)语文学习动机差并且语文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机的有无和强弱对学生语文学习的影响至关重要。

(3)不正确的语文学习方法及不良的语文学习习惯。语文学困生的学习一般只有记忆水平,碰到死记硬背能够解决的的问题尚且能够应付,当需要灵活运用知识才能解决问题时,他们就感到束手无策了。

2.语文学困生成因的外部因素

(1)家庭因素。父母离异、单亲导致家庭残缺,会直接让学困生产生心理问题,家庭的破碎对孩子的打击是巨大的,家庭是否完整直接影响孩子有无安全感,不完整的家庭会让孩子孤独感加强,使孩子产生痛苦的体验,从而影响孩子的语文学习以及产生语文学习困难心理。

(2)学校因素。就语文课程而言,内容的“难、繁、偏、旧”和过于重视课本知识,势必会造成学生的语文学习障碍。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就会造成学生语文学习的效率低下。

三、针对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转化的对策

(一)元认知理论对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的转化。学生往往会通过教师的评价来认识自己,而农村初中的孩子更是如此。教师期待效应告诉我们,要充分肯定学生的潜力。语文教师应该相信学生潜藏着巨大的发展能量,毕竟,不管是语文学优生还是语文学困生都是在发展中的人。新课程也提倡教师用积极乐观的眼光和态度欣赏学生的天性。语文教师需要在鼓励或者表扬学生的时候讲究科学的正确的方法,走进语文学困生的内心世界,从而引导语文学困生的转化。

(二)帮助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树立自信心。自信心是一个人不断前进的动力源泉。激发语文学困生的自信心就是强化语文学困生的成功心理,让他们在一次次体验成功给他们带来的愉悦感中,增加语文学困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语文教师应该针对语文学困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因材施教,向不同的语文学困生提出不同的具体语文学习要求,让语文学困生在课堂上也有发挥余地,使他们有更强大的自信心去面对和克服语文学习上的困难。

(三)依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引导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的转化。教学与发展是一种社会和合作活动,教师在这一活动中扮演“促进者”和“帮助者”的角色,指导、激励、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所以语文教师不仅要了解每个语文学困生的实际发展水平,而且更应该了解这些学生潜在的发展水平,寻找其最近发展区,在实际语文教学活动中,确定每个学生特别是语文学困生的两种发展水平:一是他们能够独立完成作业的水平,二是他们在指导下能够有效完成作业的水平。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差生心理与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6):4.

作者简介:李景禄(1990-),男,壮族,贺州市,职称:全日制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育(语文)。

猜你喜欢
教学对策
职业学校体育足球教学方法探讨
论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承与民间舞蹈的教学
如何让边远农村学生爱上化学
洗去浮华,回归本真
小学高段语文写作教学
生物工程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中学化学课堂有效性分析与对策
试论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师生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