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过程 发展空间观念

2018-01-23 16:08戴菊芬
读写算 2018年14期
关键词:矫正策略空间与图形学习障碍

戴菊芬

摘 要 “空间与图形”主要研究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和几何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换,它能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空间与图形”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人类的生存空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助于学生获得必须的知识和必要的技能,并学会推理;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关键词 空间与图形;学习障碍;矫正策略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14-0240-01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而几何概念本身较为抽象,因而小学生在理解抽象的几何知识与形成空间观念时,由于受心理因素的影响而形成了一些学习障碍,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辨认困难。表现在:“形”、“体”不分,像正方形和正方体、长方形和长方体、圆和球的概念模糊;对变式图形识别有困难,像讲了正方形后让学生辨别时,一旦变化图形的方位,学生就识别不了。第二,缺乏空间想象力。现实空间和几何空间的沟通有困难,像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时,学生举日常生活中见到的长方形和正方形例子时,他们会说出好多的实物,“门、方桌、窗玻璃、课本……”,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概念缺乏精确的认识;二维和三维空间的转换有困难,像给学生一幅实物图,再给学生一幅平面图,说一说这幅平面图是从哪个位置看到的,正确的结果是要基于图形从二维空间到三维空间的转换。但这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讲有相当大的困难。第三,测量能力欠缺。像估测“两幢楼之间的距离大约有多少”、“教室的面积大约有多大”等活动学生觉得很困难。

针对这些困难和障碍,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根据学生认识空间与图形的心理特点,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以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建立。

一、引導观察

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对图形性质的理解、空间观念的形成都与他们对图形的直观经验密切相关,而对图形的直观经验的获得,最直接的途径就是观察。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尽可能为学生创造和提供机会,引导学生参与实际观察,从而让他们积累感性的认识,逐步获得有关几何形体的表象。在指导学生观察时要精心选择观察的对象。

(一)学生的空间知识来自于丰富的现实原型,这是他们理解和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所以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尽量选择学生熟悉的事物让他们观察,激活他们已有的经验

(二)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离不开表象的支撑,所以要选择一些特征比较明显的的物体作为观察对象。如教学“观察物体”时,选择带尾巴的动物玩具、汽车、有壶嘴和壶把的茶壶等给学生观察。这样,不仅便于学生比较并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而且便于学生交流作出判断时的思考过程。

(三)在教学中我们还要有意识地选择一些变式图形让学生观察,以排除标准图形的消极影响,让学生能有效地区分图形的本质特征和非本质特征。这样通过实际的观察,才能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学生的空间观念可得到有效地发展。

二、重视操作

皮亚杰曾说过:“思维从动作开始,切断动作和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人的手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要解决几何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仅靠观察是不够的,教师还必须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操作活动,让学生的视觉、触觉、听觉等多种器官共同活动,使空间观念得以形成和巩固。如:教学“角的认识”时,让学生动手触摸课本的角,发现角是“尖尖的”,摸一摸课本角的两条边,知道角的两条边是“直直的”。再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硬纸板,剪出一个角,触一触、摸一摸角的顶点和两条边,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切身感知到了角的特点。

三、开展实践

有目的地开展实践活动可以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更重要的是可以进一步的沟通生活和数学中“空间与图形”知识的联系。如苏教版第三册“量长度”这个单元中,有一个教学环节是“想办法量篮球架的高度”,把学生关在教室里是解决不了这个问题的,只有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综合运用量长度的知识,灵活运用各种技能,才能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

四、丰富想象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想象,可以直接和有效地发展图形的表象。几何学习中的想象要有实际依据。例如,在教学“平移和旋转”时,我们让学生闭着眼睛想象金鱼的游动,引导学生想象金鱼的头向右移动一格,那么金鱼的整个身体也就向右移动一格,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充分体验部分的移动带动整体的移动这一较难理解的道理。

五、经历推理

学生在经历了观察、操作、实践、想象之后会获得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而这个过程也可以说是经历推理的过程。小学几何的推理不是符号的推理,而主要是直观推理。关注学生直观推理能力的培养也是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如:“照相”,情景是教室,然后给出几张拍的照片,提出问题:这些照片分别是从什么位置拍的?这里面就有推理。照片是平面的,想象是空间的,这个推理借助直观和想象进行,解决的还是空间与平面的关系问题。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努力排除学生在学习中的障碍,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为学生将来进一步深入学习平面几何、立体几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矫正策略空间与图形学习障碍
探究转化思想在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中的运用
谈学生学习不作为的正向引导
浅谈小学数学图形教学
心理视角下英语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
探究性学习在几何图形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
小学生错别字成因及矫正策略
函数学习障碍成因分析及自学方法研究
用白板优化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的尝试
学困生“习得性无助”现象的案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