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广播剧的商业化转型
——以“猫耳FM”为例

2018-01-24 15:14魏梦雪
视听界 2018年5期
关键词:广播剧弹幕听众

魏梦雪

近几年来,伴随着网络小说IP热潮的涌现,网络广播剧亦被视作IP营销与IP改编中重要的一部分:企鹅FM在电视剧《外科风云》热播之时推出了根据原小说改编的独家广播剧;蜻蜓FM在电视剧《海上牧云记》开播之际上线了独家出品的同名广播剧;氧气听书在电视剧《花千骨》播出时为满足粉丝的需求,推出了独家自制的同名广播剧……网络广播剧已经成为互联网音频分享平台中的固定板块。网络广播剧过去“非专业、无盈利、自娱自乐”的制作方针也发生了改变,开始商业化转型。

一、网络广播剧的发展

(一)传统广播剧的衰落

广播剧作为广播文艺中重要的艺术表达方式之一[1],在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1932年“1·28事变”期间亚美广播剧公司播出的《恐怖的回忆》是中国最早的广播剧。1950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了新中国第一部广播剧《一万块夹板》。传统广播剧在经历了20世纪50-60年代的发展成熟期,80-90年代的繁荣兴旺期之后,电视在90年代中后期的兴起使广播的听众陡然减少,传统广播剧开始进入发展瓶颈期。

(二)网络广播剧的兴起

新媒体的出现与互联网的发展赋予了广播剧第二次生命。在互联网上制作、传播的网络广播剧得以诞生。

迄今,网络广播剧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分别是2000-2005年的初创期和2006-2010年的社团活动期,以及2010年至今的转型期。

2000-2005年是网络广播剧的初创期。根据相关记载,中国的网络广播剧最早出现于2000年,e时代论坛的广播剧爱好组在2000-2004年之间创作了数十部网络广播剧,但由于时间久远和储存限制等原因,这批早期网络广播剧的音频在互联网上已无法搜寻到,仅留下主创在博客中对部分网络广播剧的简介。2004年,e时代论坛宣布关闭。[2]但e时代论坛的广播剧爱好组奠定了以社团为载体的网络广播剧制作模式。星之声中文配音组、声创联盟中文配音社团、影音同化配音社团等制作网络广播剧的知名社团分别于2005年前后成立。[3]晋江文学城论坛下的“优声由色”板块也是从2005年起成为网络广播剧的发布地和广播剧爱好者的聚集地。

2005-2010年是网络广播剧的社团活动期。此时期的网络广播剧大都出自各个网络广播剧社团之手。这些网络广播剧社团的社员主要由广播剧爱好者组成。每位广播剧爱好者根据自身能力在社团中担任策划、编剧、导演、后期、美工、CV[4]等职位,并自愿参与广播剧的制作。此时期的网络广播剧社团是完全非盈利性质的,创作者仅以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听众的反馈支持为动力来制作广播剧,并没有稳定的资金支持。所以网络广播剧在此时期的发展并不稳定,有许多优秀的网络广播剧在制作过程中由于制作成本、主创退出、社团解散等原因夭折。

2010年起,网络音频分享平台和移动APP的出现为网络广播剧提供了更多的发布平台;2015年之后,互联网音频分享平台开始意识到网络广播剧的价值,尝试与广播剧社团合作广播剧,推行广播剧付费模式。个别广播剧社团也开始从完全非盈利模式转型为商业化模式,并吸纳从事影视配音的专业人士加入社团活动,以提升社团的知名度和专业性。2017年5月,独家授权于喜马拉雅FM的网络广播剧《夜色深处》开始推出收费收听项目,这也是第一部需要付费收听的网络广播剧,正式开启了网络广播剧的转型之路。

(三)网络广播剧的特色与缺点

网络广播剧在传播渠道、传播形式、传播内容上都与传统广播剧有较大不同。在传播渠道上,互联网音频分享平台、网络社交平台和广播剧论坛给予网络广播剧诸多选择,不使其再像传统广播剧那样仅仅局限于电台传播。在传播形式上,除了音频传播之外,许多制作网络广播剧的社团在宣传阶段就会使用各式各样的精美海报来吸引受众。在传播内容上,网络广播剧大都改编自当下热门的网络小说,较之传统广播剧而言题材多样、内容丰富。

除此之外,网络广播剧还拥有庞大的潜在受众、制作团队与粉丝效应。首先,移动音频的普及使网络广播剧打破时空的局限性,方便人们随时收听。第三方营销数据技术公司秒针系统联合喜马拉雅FM、蜻蜓FM、多听FM三个移动音频平台在京发布的国内首个《移动音频媒体价值白皮书》显示:在城市人口中,3人中就有1人经常收听移动音频。其次,网络广播剧的接受者和制作者之间可以相互转换。网络广播剧可以通过宽广的传播渠道,将新浪微博、百度贴吧、视频网站等互联网社交平台上原本不知道网络广播剧、对网络广播剧没兴趣的用户转变为广播剧爱好者。而网络广播剧的非专业性和低门槛制作则使部分广播剧爱好者也可以成为广播剧的制作者。其二,互联网技术的发达使网络广播剧爱好者能够在各个平台上以弹幕、评论等方式及时有效地与制作者展开互动。一些参与过优秀广播剧制作的配音人员被广播剧爱好者视为偶像,冠之以“大神”的称号,拥有粉丝号召力。

网络广播剧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在内容题材上,网络广播剧缺乏优秀的原创剧本,几乎都改编自网络小说。网络小说中的快餐文化也直接影响了网络广播剧,使广播剧内容虽然情节曲折动人,却过度娱乐化,缺乏对社会现实的反映,思想内涵薄弱。在版权问题上,许多网络广播剧制作团队的版权意识还比较匮乏,要么没征得原作者的同意就开始制作广播剧,要么大肆在广播剧中使用没有授权的音效和背景音乐。在互联网音频分享平台上,网络广播剧的发展空间仍然有限,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喜马拉雅FM、蜻蜓FM、荔枝FM等主流互联网音频分享平台仍把发展重心放在有声书、脱口秀、人气主播等板块上。网络广播剧想要完成商业化转型,当务之急是找到适合的平台发布、得到充分的资金支持。因此,猫耳FM的出现对网络广播剧的制作者而言,无异于雪中送炭。

二、猫耳FM的开发战略

猫耳FM的前身是2010年7月12日成立的MissEvan弹幕音图网,网站的主要内容是与动画、游戏相关的弹幕音频和图片,建站初衷是想为用户提供一个音频和图片的分享网站;2015年1月9日,MissEvan弹幕音图网APP正式上线,成为第一个弹幕音频分享APP;2017年9月7日,MissEvan弹幕音频网官方微博宣布将网站名称正式更换为“猫耳FM”。

与喜马拉雅FM、荔枝FM、蜻蜓FM等主流互联网音频分享平台不同,猫耳FM更加注重二次元声音的价值,即声音领域中有关游戏、动漫、网络小说等声音的价值。而这些二次元内容正是网络广播剧主要的改编来源。网络广播剧的核心受众也与二次元受众相重叠。因此,猫耳FM将网络广播剧视为平台的重点开发对象,采取了三个开发战略:

其一,猫耳FM主动寻找有潜力的IP作品,与之签约,确保平台拥有网络广播剧的独家版权。2017年6月,晋江文学城宣称与猫耳FM的前身MissEvan弹幕音频网达成广播剧突破性合作,版权总金额高达七位数;2017年9月,晋江文学城宣称与猫耳FM成功达成第二次广播剧版权合作,并表示第一批授权出去的作品已有四部作品开始启动制作;2018年2月,晋江文学城与猫耳FM又展开了第三次广播剧版权合作。在保持与晋江文学网站长期合作关系的同时,猫耳FM还主动与白熊阅读、长佩文学网站等网络文学网站的人气写手签约,购买其作品的广播剧独家版权。独家版权使猫耳FM与其他未获得独家版权的互联网音频分享平台相比拥有一定优势,提高了猫耳FM的核心竞争能力。

其二,猫耳FM大力推广网络广播剧付费模式,培养听众的付费习惯。在猫耳FM拥有独家版权的网络广播剧需要听众付费收听,其付费模式是按季收费。诸如某部广播剧第一季总共有十二期,听众可选择免费收听前两期。若想要继续收听,就需要在猫耳FM购买虚拟货币“钻石”来购买剩下的期数。一季长达十余期的网络广播剧的消费通常在200钻石(人民币20元)上下。为了使听众接受付费收听模式,猫耳FM不但联手知名广播剧社团和专业影视传播公司来制作广播剧,确保广播剧的质量,还大力打击无良商家翻录、盗版广播剧的行为,充分捍卫听众的利益。这是网络广播剧进行商业化转型的重要一步。

其三,猫耳FM积极寻求融资来扩展网络广播剧的线上营销与营销渠道,增加平台实力,确保平台的长期发展。猫耳FM于2014年11月获得了复励投资500万元人民币;2015年12月获得了B站和富春通信的Pre-A轮融资的1400万元人民币;2017年3月获得了IDG、零一资本与明势资本的A轮数千万元投资。[5]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重视声音在娱乐产业中的未来走势,看好二次元声音的价值。网络广播剧的发展潜力不容小觑。

三、网络广播剧未来的发展方向

猫耳FM的创始人邵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到目前为止,猫耳FM网站和APP的综合流量加起来每天有30-40万左右,今年的目标是将流量日活人数突破百万。他还表示会参考B站将流量变现的商业模式,使猫耳FM成为市场认同的音频分享平台。[6]作为互联网音频分享平台的猫耳FM与弹幕视频网站B站相比仍有诸多不同之处,不能盲目照搬商业模式。如果说B站的主要特色是弹幕视频,那么猫耳FM的“金字招牌”就是网络广播剧板块。因此,应该做到以下几点来确保网络广播剧的未来发展:

(一)坚持创作高品质的网络广播剧

尽管网络广播剧商业化转型已经起步,但许多听众仍难以转变自己的收听习惯,一时间不能接受网络广播剧的收费模式。为了使听众意识到广播剧的价值,培养起听众的付费意识,网络广播剧应在质量上严格把关,创作出被听众认同,愿意付费收听的高品质网络广播剧。

(二)积极寻求与其他行业的跨界合作

网络广播剧应主动寻求与游戏、影视、动漫等行业的跨界合作,达到提高知名度与影响力,被大众认识和接受的目的。一方面,网络广播剧能在与其他行业的跨界合作中进一步拓展传播渠道和传播市场,得到新的用户群体;另一方面,跨界合作还能为网络广播剧带来新的元素和卖点,刺激用户的消费动力。

(三)培养更多网络广播剧创作人才

互联网音频分享平台在寻求网络广播剧社团合作时,通常会优先选择已有一定人气积累的老牌社团。长久以来造成了网络广播剧中个别社团一家独大的现象。为避免创作团队的垄断现象产生,网络广播剧应当培养出更多的创作人才来积极参与制作,为行业注入新鲜血液。

注释:

[1]赵然.广播剧兴衰研究.黑龙江大学,2010.

[2]姚萌.中国网络广播剧发展研究.河南大学,2017.

[3]朱岑郁.网络广播剧VS传统广播剧.视听界,2013(5).

[4]CV,网络用词,是“Character Voice(配音演员)”的缩写。

[5]“二次元声音”M站获数千万元融资,IDG、零一资本、明势资本投资.投资界,[2017-05-09].http://pe.pedaily.cn/201705/20170509413108.shtml.

[6]M站创始人邵博:做二次元声音的B站.搜狐网,[2017-05-16].http://www.sohu.com/a/140963036_118622.

猜你喜欢
广播剧弹幕听众
HOLLOW COMFORT
“弹幕”防御大师
广播剧还有前途吗?
让听众“秒睡”的有声书
一大拨弹幕正在向你袭来……
浅析微广播剧有效传播的三大特质
好太太都是好听众
2018中国广播剧年会在辽宁丹东召开
听众
当四大名著遇上弹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