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控式运动矫形器在单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康复中的效果研究

2018-01-24 08:53刘玉红
河南医学研究 2017年24期
关键词:矫形器自控置换术

刘玉红

(河南省中医院 河南 郑州 450000)

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疾病为临床普遍应用的外科整形术,膝关节结构复杂、对运动要求高,因此术后进行康复锻炼对恢复膝关节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常规康复训练包括关节屈伸、行走、站立等训练方式,但是不同患者日常运动量与负荷能力相差较大,下肢肌力差异明显,尚无明确运动标准[1]。患者在进行术后肢体活动及功能锻炼时因术后疼痛、惯性体位等原因较难坚持,膝关节恢复效果欠佳,为缓解膝关节疼痛,保障术后膝关节康复训练,临床研发了自控式运动矫形器,以主、被动模式持续活动患肢关节,促进关节软骨和关节周围组织损伤修复,具有较大优势。本研究旨在探讨自控式运动矫形器在单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康复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11月河南省中医院行单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76例,将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中男21例,女17例,年龄25~69岁,平均(48.18±10.29)岁,左膝19例,右膝19例;观察组中男22例,女16例,年龄26~68岁,平均(47.76±9.94)岁,左膝17例,右膝2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及排除标准①纳入标准:均知晓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河南省中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②排除标准:合并有其他限制活动的肌肉骨骼或神经系统疾病;短期内计划进行2次关节手术者;术后疼痛严重或功能受限明显,不能完成康复训练者。

1.3治疗方法予以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患者于单膝关节置换术后进行关节活动度、伸展、股四头肌长收缩训练等,通过床转移至轮椅、坐位站起、步行、上下楼梯等锻炼日常生活能力,30 min/次,2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自控式运动矫形器进行康复训练,使用前需进行增强肌力训练以改善关节活动范围和功能协调,按照说明书穿戴自控式运动矫形器,检查矫形器对线和舒适度,并调整动力装置,患者膝关节随自控式运动矫形器做缓慢、被动、持续屈伸运动,关节腔内容积和压力呈正弦曲线型变化,将积血、积液挤出关节腔,限制关节异常活动,固定病变肢体,防止肢体畸形,稳定关节。

1.4观察指标①使用HSS评分评估膝关节功能情况,包括疼痛、功能、活动度、肌力、屈曲畸形、稳定性等项目,分值越高提示膝功能越好[2];②于术前、术后2、6、12周进行疼痛程度评估,参照VAS评分,10分制,分值与疼痛程度呈正相关[3]。

2 结果

2.1HSS评分术前,两组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6、12周,两组HSS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HSS评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2VAS评分术前,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6、12周,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VAS评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bP<0.05。

3 讨论

膝关节置换术手术范围广,膝关节及其周围组织在术中会大量出血,而且手术创伤产生大量炎性因子,作用于关节周围毛细血管,刺激毛细血管扩张,增加血管通透性,导致血液大量渗出,因此术后膝关节及周围软组织易出现肿胀现象,加重患肢疼痛,降低关节周围软组织顺应性,进行康复锻炼时关节活动阻力较大,限制关节活动度[4]。

自控式运动矫形器采用模式运动系统,使用相关器械以保持关节缓慢、持续被动运动,将治疗与康复锻炼融合,患肢进行充分运动可避免关节粘连,促进关节内软骨再生与修复,促进肢体功能恢复。与常规康复训练相比,自控式运动矫形器可控制运动范围,在患者拒绝主动运动时,矫形器可代替患者完成康复训练,利用被动模式,模拟人体运动,确保患肢充分活动。在矫形器协助下,患肢各肌肉层充分滑动,梳理胶原蛋白,促进股四头肌肌力恢复,延展关节囊,有效避免股骨与肌肉粘连状况,缓解关节肿胀,加速静脉血液流动,防止形成血栓,降低静脉血栓发生率[5]。自控式运动矫形器使关节进行持续平稳运动,可刺激周围神经中粗纤维,具有镇痛作用。通过自控式运动矫形器可保证膝关节滑液正常流动,提高软骨生存环境,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膝关节营养代谢,促进软骨愈合。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前,两组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6、12周H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6、12周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单膝关节置换术后使用自控式运动矫形器可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减轻患者疼痛。

[1] 王昕,胡龙,王雄,等.同期或分期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双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5):1201-1203.

[2] 钱燕,王海燕,周玲.分阶段康复指导计划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的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2):101-104.

[3] 高华利,肖涟波,翟伟韬,等.多模式镇痛与静脉自控镇痛对类风湿关节炎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镇痛效果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骨伤,2017,30(4):356-359.

[4] 黄小玲,唐金树,李岩,等.骨科康复一体化模式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恢复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6,31(8):868-873.

[5] 张旻,陈博,江澜,等.两种不同矫形器对早期内侧间室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步态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4,29(1):26-30.

猜你喜欢
矫形器自控置换术
次氯酸钠消毒系统及其自控改造与应用
电气工程中自控设备电磁干扰问题探讨
成功来自于自控
防崴脚,佩戴踝矫形器管用吗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矫形器技术及发展展望
色努矫形器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应用进展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反肩置换术
自制矫形器纠正乳头内陷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