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消费信贷研究进展

2018-01-24 14:19周婷
绿色科技 2018年4期
关键词:消费信贷研究综述

周婷

摘要:指出了消费信贷是转变居民消费观念、扩大内需、改善消费环境的一个重要拳措。旅游业快速发展,使旅游收入不断增加,但旅游消费信贷与住房购车消费信贷相比,却呈现出规模小、发展缓慢的现状,学术界对于这种现状的研究也一直没有停止过。通过对国内外旅游消费信贷进行文献综述,探讨了国内外旅游消费信贷的研究角度与方向,为未来学者对旅游消费信贷的深刻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方向。同时,总结出了国内研究主要从旅游消费信贷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对策、目标群体研究、居民消费意愿影响因素研究、旅游消费信贷模式这四个角度出发,而国外,研究思路和角度发散,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消费信贷;旅游消费信贷;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8)4-0247-03

1 旅游消费信贷的概念

世界旅游组织对旅游消费的定义是:旅游消费是指由旅游单位游客使用或为他们而生产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谢彦君指出,旅游消费实际上等价于旅游者对核心旅游产品的消费,核心旅游产品是旅游产品的原始形式,具有满足旅游者审美需要和愉悦需要的效用和价值。旅游消费信贷是消费信贷的一种,指银行对有借款消费需求的旅游者提供信贷资金,用于其旅游消费。旅游消费信贷是消费信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消费信贷中一项成熟的金融业务产品。我国银行业已经开展了消费信贷业务,比如住房按揭贷款、汽车及其他耐用消费品贷款业务,但是,目前我国开展旅游消费信贷业务的银行却不多,即使有些银行开办了这一业务,也是问津者寥寥,旅游消费信贷在我国步履跋姗,呈现出规模小,发展缓慢的现状。

2 國内外旅游消费信贷研究

2.1 国内旅游消费信贷研究

我国于1999年开始出现旅游信贷消费业务,伴随着旅游信贷消费的兴起,有关旅游信贷消费的研究也越来越多。我国对旅游消费信贷的研究主要分为这四个方面:旅游消费信贷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对策、目标群体研究、居民消费意愿影响因素研究以及旅游消费信贷模式研究。

2.1.1 旅游消费信贷发展的制约因素和对策研究

史灵歌认为居民对旅游信用消费认知度低,银行对开展旅游消费信贷业务宣传少、积极性不高是制约旅游消费信贷的主要因素,他建议居民方面要树立个人信用意识,转变传统消费观念;政府方面要加快制定信用消费的法律法规,营造有利于旅游信用消费发展的政策环境;银行方面要采取积极措施,支持旅游信用消费的健康发展。范方志、麻勇爱认为旅游消费信贷缺乏健全的个人信用制度和抵押担保保险制度,不仅手续繁琐、产品单一、运作模式呆板而且银行缺乏动力、贷款业务覆盖面窄对发展假日经济的金融支持力度也远远不够。为了实现旅游消费信贷的健康向上发展,他们提出要建立健全的个人资信评估体系和旅游消费信贷担保体系;营造良好的旅游金融环境,加大贷记卡业务推广力度,开发出多样化的旅游产品;最后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动旅游消费信贷主体的多元化发展。何海波对旅游消费信贷规模较小,发展缓慢的现状进行探讨,认为造成这样现状的原因主要是传统消费观念的约束、旅游消费信贷平台的不完善、收入差距明显以及社会保障制度尚未完全建立等,并提出要大力发展经济,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制以及信用评级体制,完善信用卡业务,简化信贷手续,促进旅游消费信贷的发展。刘家骏分别从旅游消费者、旅游企业、银行、政府四个方面进行探讨,分析了旅游消费信贷发展的制约因素,从参与主体的角度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郭晓康从主客观方面对制约旅游消费信贷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政府、旅游企业、商业银行、以及社会各界要统一认识,共同努力,采取相应的综合措施,转变传统的消费观念,建立健全的消费信贷担保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创造良好的信贷环境。此外,对旅游消费信贷的影响因素和对策建议的研究还有很多,如黄海珠、颜庭干、向旭的研究等。

2.1.2 旅游消费信贷的目标群体研究

武邦涛认为旅游贷款的发放对象为属于工薪阶层的潜在旅游者,他们已经具有了旅游动机和空闲时间,但在经济上一时周转不开或希望以分期付款方式予以支付。熊礼明分析了大学生市场旅游消费信贷的可行性,认为大学生消费意识超前,有闲暇时间有旅游动机但缺乏空闲收入,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并针对可能存在的问题就大学生本身、银行和学校三方面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樊志勇、熊元斌提出旅游信贷消费的主力群体应为具有收入来源稳定但是属于中低收入的人群,这类人群积蓄有限、有一定还款能力并且拥有强烈的旅游意愿。向旭认为我国旅游信贷消费的主体应为中等收入阶层和有较高消费预期的青年消费群体。蒋丽芹、韩卫东认为旅游消费信贷的目标市场人群定位应为青年,出境旅游费用较高,因此旅游消费信贷应定位于境外旅游。通过以上研究,具有中低收入,来源稳定,并具有一定还款能力的青年是旅游消费信贷的主要目标人群。

2.1.3 居民旅游信贷消费意愿研究

余江、沈纪琼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大学生旅游贷款的巨大意愿及合理性,并从贷款金额、程序、期限等层面对青少年旅游信贷进行了初步的设计。朱卫卫通过因子分析、方差分析、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对旅游消费信贷进行了假设验证,建立了旅游消费信贷意愿模型。该模型通过变量之间11个假设,论证了直接影响消费者选择旅游消费信贷产品的因素为感知有用性、相容性、使用态度3个变量。得出决定旅游者进行旅游消费信贷业务最大的因素是旅游者的使用态度。莫家明研究长沙市居民对旅游消费信贷的态度与行为,从人口统计特征和金融产品依附度两个角度出发,分析其与旅游消费信贷的相关性与相关因子,得出旅游消费信贷的发展有利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居民对于旅游消费信贷的发展持认可态度;信用卡的开发和使用是旅游消费信贷发展的重要途径的结论。杨丽娟对旅游信贷消费者的感知特征进行分析,构建出旅游信贷消费意愿感知量表进行实证分析,得出消费者对旅游信贷消费的五个感知因子分别是:感知有用性、相容性、个人创新性、感知风险和感知易用性,并通过不同消费人群的差异分析高旅游信贷消费人群、一般旅游信贷消费人群、低旅游信贷消费人群在对旅游消费信贷感知有用性、相容性、个人创新性、感知风险和感知易用性方面所存在的显著差异,从而探知旅游信贷消费意愿。陈忠在其博士论文中谈到:消费者是否使用消费信贷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消费者的预期收入水平决定了其偿还贷款本息的能力,从而决定了其使用消费信贷的合理水平;二是消费者对于负债消费的态度,决定了其使用消费信贷的意愿。

2.1.4 有关旅游消费信贷模式的研究

王宁宁认为旅行信用卡模式是最典型的旅游信贷产品。目前市场上旅游信用卡主要包括3种方式:第一种是商业银行与旅游企业合作推出的联名旅行信用卡;第二种是商业银行与旅游局推出的旅行信用卡;第三种是商业银行自己发行的以旅游为主题的旅行信用卡。江文概括总结了传统商业银行旅游消费信贷存在的主要模式,认为旅游消费信贷模式主要分为4种模式:即代理旅游保险模式、旅游信用卡模式、旅游信贷模式和银行自建旅游服务平台模式。陆路提出旅游信用卡模式、旅游消费信贷(小额信贷)模式和商业银行自建电商平台分期模式是传统商业银行市场上存在的三种主要模式,并通过对比分析得出P2P消费信贷模式在旅游消费信贷中应用的创新点及存在的问题。以“宜分期”消费金融产品为例,分析其存在的优势及劣势,对P2P信贷在旅游消费信贷中的应用提出优化建议。

2.2 国外旅游消费信贷研究

相对国内相对传统的选题研究,国外研究思路更加发散。Xiao等测量大学生对信用卡的态度,结果表明大学生喜欢信用贷款。在这次调查中有的学生有82%好的情感态度,67%的学生有良好的认知态度。Hayhoe等研究大学生金钱态度、信用卡态度和信用卡持卡数量之间的关系,指出对持有多数信用卡有显著影响的9个因素按重要性排序为信用卡态度的情感维度、年龄、信用卡态度的认知维度、性别、参加过个人理财的相关课程、向亲戚朋友借钱、金钱态度的“保持”维度、把花钱作为一种奖励、购物前列出购物清单等。Eunyoung等提出消费信贷共包括分期付款和信用卡刷卡消费两种类型。而旅游消费信贷主要的表现形式是以信用卡来体现。Adam Waver探讨了信用卡与现代旅游的关系,指出:信用卡改变了旅游产品的生产与消费方式,使旅游生产与消费向更加合理化、系统化、协调化的方向发展。Neil Cair通过与大学生的深度访谈,发现大学生在度假旅游上的花费占他们总消费的很大比例。尽管大学生经济状况并不宽裕,但他们仍会通过个人积蓄、父母的钱及学生贷款等方式实现度假旅游,其旅游消费存在炫耀性消费的现象。此外,国外还有很多信用卡消费行为的研究,这可能与国外信用卡业的高度发展和普及有关。

3 结语

通过以上文献回顾,可以发现国内关于旅游消费信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制约因素和对策、目标市场定位、居民消费意愿和模式研究上,研究角度较传统,研究方法以定性研究为主,少数的定量研究主要针对消费者意愿,从旅游企业和银行角度考虑较少,且定量研究的问卷样本和题项设计有待进一步的深化,对策建议缺乏实际操作性。而国际研究则侧重信贷产品促进旅游生产与消费的发展、旅游企业和银行加强合作联盟取得共同发展等方面,对当前发展旅游消费信贷产品具有指导意义。可见,针对旅游消费信贷长期存在的切实问题,还有待寻找新的切入点从其他角度去解读,以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史灵歌.促进我国旅游信用消费的建议[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4(5):38~39.

[2]范方志,麻勇爱.旅游消费信贷初探[J].旅游学刊,2006,21(11):85~89.

[3]何海波.旅游消费信贷发展现状探讨[J].中国商界,2009 (12):41~42.

[4]刘家俊.我国旅游消费信贷发展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9(448):63~64.

[5]黄海珠.我国发展旅游消费信贷的困难及对策分析[J].沿海企業与技,2002(5):18~20.

[6]颜庭干.影响我国个人旅游消费信贷发展的因素和对策[J].商业研究,2004(19):171—173.

[7]向旭.我国旅游信用消费发展缓慢的原因与改善的对策[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2(1):122~125.

[8]武邦涛.论旅游贷款市场的拓展与风险防范[J].上海金融,1999(11).

[9]熊礼明.大学生旅游信贷消费开发浅析[J].广西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1(1):77~79.

[10]樊志勇,熊元斌.论如何拯救旅游信贷消费[J].商业时代,2004(29):35~36.

[11]蒋丽芹,韩卫东,我国旅游消费信贷的市场定位与拓展对策分析[J].集团经济研究,2007(3):94~95.

[12]余江,沈纪琼,大学生旅游消费贷款开发的探索[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4):86~88.

[13]朱卫卫.城市居民旅游信贷消费意愿影响因素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1.

[14]莫家明.长沙市居民旅游消费信贷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1.

[15]杨丽娟.基于聚类的旅游消费信贷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研究——以长沙市民为例[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

[16]陈忠.信用消费论[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2002:71.

[17]王宁宁.论我国商业银行旅行信用卡在旅游信贷中的作用[J].海南金融,2011,11(3):80~81.

[18]江文.旅游消费金融模式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3.

[19]陆路.P2P信贷在旅游消费领域的探析-Y公司”宜分期”消费金融产品的尝试为例[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6.PH am

[20]Xiao J J,Norning F E, Anderson J G.College Student-s Attitudes towards Credit Cards[J].Journal of Consumer Studies,1995(19):155~174.

[21]Hayhoe C R, Leach L.Discriminating the number of credit cardsheld by college students using credit and money attitudes [J].Journal of Economic Psychology,1999 ,20(6):643 ~656.

[22] Eunyoung Baek, Gong-Soog Hong. Effects of Family LifeCycle Stage son Con-sumer Debts [J].Journal of Family and Economic Issues,2004,25(3):359~385.

[23]Adam Weaver. Passports to pleasure: credit cards and contemporary travel[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2005,7(3)。

[24] Neil Carr. Poverty, debt and conspicuous consumption:university students tourism experiences[J] .Tourism Management,2005, 26(5):797~806.

[25]郭晓康.浅析我国的旅游消费信贷产业[J].商业文化,2011,5(100):134.

[26]丁忆.中国国内旅游消费理论与实证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27]林源源.我国区域旅游产业经济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

[28]唐晓云.中国旅游经济增长因素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7.

[29]郭亚军.旅游者决策行为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10.

[30]王蔚.山东省休闲旅游发展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0.

[31]何池康.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1.

猜你喜欢
消费信贷研究综述
商业银行消费贷款风险研究
儿童旅游研究综述
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文献综述
金融蓝海市场:2016中国消费金融发展探究
生态翻译学研究简述
对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的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探讨
英语虚拟语气的认知研究综述
关于重游意愿的研究综述
消费信贷市场风险研究
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分析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