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力集团:600万方背后的管理哲学

2018-01-25 01:29王腾
首席财务官 2017年17期
关键词:商业地产万科管理

文/本刊记者 王腾

商业地产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打造流畅的资金通道,而在融资和管理方面的不断创新,则成为保证资金通道畅通的不二法宝。

对于印力集团这个名字,很多人可能会觉得比较陌生,但是提起“印象城”、“印象汇”以及“印力中心”等商业项目,相信很多人都十分熟悉,尤其是在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目前印力管理资产项目逾80个,遍布全国39个城市,总建筑面积超过600万平方米。

印力集团的前身是深国投商置,于2003年4月在深圳成立,是国内领先的商业地产投资、开发和运营商。此前为沃尔玛中方股东,后华润重组深国投,成为了深国投商置控股方;2013年11月,黑石集

团与工银国际成为深国投商置的战略投资者。2015年2月,在完全卸下国资背景后,深国投商置更名为印力集团,同时对商业产品线进行了重新梳理,主打“印象”系列。2016年8月,万科成立投资基金,以128.7亿元收购印力集团96.55%的股权,成为印力的核心股东。

15年间,尽管历经外部形势变化和多次股东变更,印力仍保持稳健而快速的发展,这背后蕴含着怎样的管理哲学?

>> 丁为众在这12年中见证了集团的多次股东重大变更。事实上,在中国商业地产尤其是购物中心领域,印力一向被视为国际化程度相当高的企业之一。

融合与发展

12年前,丁为众就来到了印力,作为资金管理部的总经理,丁为众在这12年中见证了集团的多次股东重大变更。事实上,在中国商业地产尤其是购物中心领域,印力一向被视为国际化程度相当高的企业之一,合作伙伴有沃尔玛、凯德、美国西蒙、摩根士丹利、新加坡政府基金GIC、凯雷等,可谓是数量众多,“国际化”和“资本化”已为其打下深深的企业烙印。

丁为众告诉我们:“公司成立至今,我们经历的股东有外资国有、有中资国有,有内资民营;有外资基金、有国内民营基金;有境外上市公司、有境内上市公司;尽管股东背景各不相同,但对公司的内部管理还是充分认可,所以印力的核心管理层一直未发生重大变动。与此同时,在适应不同股东管理方式的过程中,印力自身管理的透明度、规范化都在不断提升、优化。

发生在2016年的万科收购事件,不仅是印力史上的重要变革,也成为万科“城市配套服务商”转型的最重要一环。可以说这是一场典型的1+1>2的商业并购,万科与印力将产生巨大的资源协同效应,通过资源互通共享,在提升对商户的议价能力、丰富目标客户的大数据、加速管理输出业务、优化财务成本等方面扩大业务协同空间。万科将继续以“城市配套服务商”为定位推进转型,印力则在拥有成熟商业开发管理与经营管理能力基础上,有望成为国内数一数二的商业地产巨头。

谈起这次和万科的结合,丁为众说:“万科三十余年的发展当中,商业地产并不是主角。2014年万科正式提出‘城市配套服务商’的转型后,就一直在寻找一个合适的商业地产合作企业。而印力在商业地产领域,从筹划用地、设计、招商、运营等都有非常专业的团队在运作。此外,在资本方面,如何对接业务、如何运作,已经形成一整套完整的产业链条,与万科能够形成有效互补。如今,万科已将42个商业地产项目逐步交予印力管理,管理面积将超过600万平方米,遍及39个城市。目前印力的定位是万科商业地产平台,未来目标是数一数二。”

两家重量级的企业进行合并,通常在企业文化、管理模式等很多方面会产生较多需要磨合的地方,对此,丁为众表示:在并入万科的这一年来,万科阳光健康的企业文化很有感染力,使得我们在融合中少了很多阻碍,让我们的融合比想象的更快、更顺畅;其次,万科的“事业合伙人”制度也为印力带来了新的变革,2017年希望承接万科集团的纲领制定印力自己的“合伙人制度”,在整个集团从上到下倡导一种“大道当然、合伙奋斗”的精神。大家都知道,万科在文化上很崇尚健康、运动,甚至有“万科运动员股份有限公司的”的别称,不仅在运动上,其透明阳光的企业文化体现在企业内部管理上,流程和运营的透明化运作方式提高了很多工作效率,防范了风险。

创新与学习

商业地产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打造流畅的资金通道,行业特性注定企业必然是重资产型,而作为资金管理总经理,丁为众不仅是负责整个集团的资金安全和调度,更要负责融资。 “事实上我们经常要进行金融创新,比如早在2010,印力就联合汉威基金发行了一支规模5亿美元的中国零售地产开发基金,打通与私募资本对接;现在我们在做的CMBS就是抵押型的资产证券化产品。而这种不断创新的能力,更多的是得益于我们这种学习型组织所带来的文化传承。金融政策经常有不同的政策的导向,而企业要如何应对这些政策导向,如何找到对我们最有利的时间窗口,做出最恰当的融资选择,则是我们需要随时跟进、不断学习的所在。”

而想要打造这样的学习型组织并非易事,丁为众有自己的一套管理模式和方法,她说:“资金管理部门的工作量挺大,而且我希望每个人能够不断提升,我们会不断创造一些学习的机会,尽量让每一个人可以轮岗。因为每个人都有细分的工作,而让大家轮换起来,则可以让员工更为全面地掌握更多工作技能,我们希望培养出来的是一个全才。此外,我也会输出我部门的人去其他部门,比如去投资部。而这些跨部门的业务就会让员工的眼界更加宽广,对员工的职业生涯提升会是一个很好的帮助。”

当然,想打造学习型组织首先,组织的领导人必须是一个善于学习和进步的人,丁为众正是这样的一个人。“我当年考ACCA的时候,英语说实话已经有些生疏了,第一页书读下来,光不认识的单词就有80多个,但是也就在这种情况下,我每天坚持学习两个小时,持续下来,依然顺利地完成了ACCA的考试和学习,而从这其中让我学到了持之以恒的精神,并且学会了有方法、分阶段地达成目标。”

对于丁为众来说,在一家公司工作12年甚至更久的时间并不会让她感到厌倦,在商业地产风起云涌的今天,在金融创新层出不断的当下,丁为众反而更加珍惜在这个行业多年的积累,持之以恒,对于丁为众来说,是工作的信条,更是人生的坚持。

猜你喜欢
商业地产万科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2021年中国商业地产行业十大热点
重庆万科璞园
天津万科·大都会1号
佛山万科金融中心
4月广州商业地产市场:供应大幅增加,成交同比上涨
万科:楼市进入深水区,万科这样做! 万科2020年经营策略披露
番禺时代E-PARK正式亮相,打造新一代商业地产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