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仪式化、制度化建设思考*

2018-01-25 09:10叶倩辉许贶南
山西青年 2018年20期
关键词:仪式化制度化爱国主义

马 俊 姚 遥 叶倩辉 许贶南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江苏 苏州 215104)

自古以来爱国主义教育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教育,中外各国都非常重视。随着世界全球化以及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我国的爱国主义教育也日益加强并逐步转型。当前作为爱国主义教育重要阵地的高校中,爱国主义教育尚未形成强大氛围,大学生对于爱国主义教育基本停留在书本和口头上,对于重大仪式活动缺乏足够的认识和参与,因此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爱国主义教育仪式化、制度化的建设方式既是内在需求更迫在眉睫。

一、中外爱国主义仪式化、制度化现状对比

2015年12月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明确提出:要充分利用我国改革发展的伟大成就、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活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华民族传统节庆、国家公祭仪式等来增强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意识。近年来,国内爱国主义教育的氛围和仪式化表现越来越受到重视,很多高校每周一次的升国旗仪式、党团日活动、国家层面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公祭仪式、阅兵仪式等都是典型的代表,国旗法国歌法等法规的建设更拉开了爱国主义制度化的大幕。

美国重视国旗作用,国旗在美国的爱国主义教育成为举足轻重的象征物。无论是美国独立日、“9·11”事件后的公祭仪式还是各项体育赛事中亦或是服饰等日常用品中,都可以见到星条旗的身影,国旗成为美国的形象符号,深刻地刻在每个公民的骨子里。另一方面,美国注重博物馆建设,通过博物馆展览将国家的伟大成就、历史文化展现给青少年,引起青少年的国家自豪感,隐性地向青少年灌输爱国主义思想。此外美国利用大量的节日庆典,如独立日、退伍军人节、阵亡将士纪念日,培养国民爱国精神,激发国民的爱国主义热情。

俄罗斯国民在苏联解体后爱国主义意识逐渐薄弱,因此进入21世纪后,俄罗斯政府每五年发布《公民爱国主义教育纲要》,不断提高爱国主义教育要求,并且通过颁布《俄罗斯公民道德教育构想》、《俄罗斯青年政策纲领》、《俄青少年公民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纲领》、《俄罗斯联邦兵役义务与服役法》等政策法规,让爱国主义教育重返俄罗斯课堂,让军训教育成为每位俄罗斯大学生的必修课。由此俄罗斯国民的爱国主义教育在政府政策的引导下复兴,仪式和制度化成效体现。

战败后的日本因为历史原因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回避“爱国主义”这一说法,谨防军国主义的复燃。然而爱国主义教育并没有停滞,日本文部省在《学习指导要领》中规定了:“关注地方传统文化,热爱乡土,注重我国传统文化,在有一颗爱国之心的同时关注其他国家的人与文化。”此外2006年修改的《教育基本法》中,在教育目标中也提到:“尊重传统文化,在爱国的同时培养尊重他国、为国际社会和平作出贡献的态度。”日本的爱国主义教育基本融入在学校的日常生活中,如课堂传统文化教育、课后社团活动等,学校在政府政策的引导下成为了日本爱国主义教育主阵地。

新加坡在上世纪脱离英国殖民统治后,注重培养国民“国”的意识,然后再培养国民爱国主义情怀。1988年以后新加坡每年开展一次“国家意识周”活动,旨在凝聚国民爱国主义意识。此外《我们是新加坡公民》等教育电视节目深入学生群体,培养新加坡学生国家认同感与爱国主义意识。

二、我国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仪式化、制度化建设思考

(一)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引导大学生理性爱国

在课题研究中根据调研显示,当代大学生大多愿意在祖国面临入侵危险时主动或服从征召入伍,更为祖国强大,如成功举办奥运会和世博会感到非常或比较自豪,然而爱国热情背后存在一些非理性判断,极易走向极端,因此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任务任重道远,需要国家、学校、社会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国家所存在的优势和问题,提高明辨是非能力,宣扬中国传统文化,增强国家认同感,以此凝聚大学生的爱国力量,为民族伟大复兴培养出优秀的接班人。

(二)高校爱国主义教育需要仪式化、制度化

“仪式”一词由来已久,可追溯到《诗经》,其中有法、仪态等释义,而如今多指典礼秩序。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注重仪式,如红白喜事等有一系列复杂的仪式,传统节庆时地方举行的庆典仪式也广为民众接受和继承。仪式能构建、强化群体认同感,并且赋予事件正式感和权威感。当下大学生基本是“95”后群体,伴随着互联网时代一起成长,对于许多传统文化缺乏仪式认知,因此爱国主义教育需要仪式化、制度化,通过仪式化唤起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爱国共鸣,通过制度化为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提供法律保障。

(三)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仪式化、制度化建设仍在起步阶段

进入新时期由于外来文化的冲击、经济全球化、互联网发展等因素,我国爱国主义教育正在逐步转型,习近平提出充分利用纪念活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华民族传统节庆、国家公祭仪式等,旨在将爱国主义教育仪式化、制度化,然而该建设仍在起步阶段,认同和时间不足。因此当务之急就是借鉴他国爱国主义教育好的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和时代需求,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爱国主义教育仪式化、制度化的具体方法和模式。

(四)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仪式化、制度化建设需要多方配合

回顾过去几十年我国爱国主义教育的进程和经验,国家大多将爱国主义教育主阵地聚焦在学校教育。除了学校升旗仪式、团日活动、思想政治课以外,其他方式的爱国主义教育相对较少也不多样化。当今时代的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不应仅局限在校园内进行,还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社会资源的供给和家庭教育的补充,要尝试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方方面面中,在社会大环境中营造出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氛围,这迫切需要国家、学校、社会、家庭多方的配合与努力,正如社会核心价值观一样多层面,统一协调是必由之路。

三、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仪式化、制度化建设方向

(一)法律政策导向与保障

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仪式化、制度化建设需自身不断发展并需要强有力的法律政策层面引导和保障。1990年6月28日第七届全国人大第十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维护国旗尊严,弘扬爱国精神;2014年2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2017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草案)》已经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这些都是爱国主义教育制度化的逐渐进步。此外政府需及时更新爱国主义教育指导纲要,完善爱国主义教育制度,规范爱国主义教育仪式要求,这样在国家政策层面的推动下,势必激发高校乃至全社会对爱国主义教育仪式化、制度化的重视和具体实践。

(二)传统节日、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活动开展

我国传统节日习俗、仪式化氛围营造正在逐渐淡化,当代大学生对于清明、端午、中秋等节假日的认知已从文化传承、热爱中华淡化成为单纯的小长假和旅游高峰,因此重视传统节日、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活动的开展势在必行,以提升全民对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认知,增强爱国自信,形成良性氛围。可以在传统节日期间组织高校大学生深入社区、地方进行文化宣讲和民俗社会实践,让大学生和群众理解举行传统节日纪念的意义;更要在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时进行深入广泛的宣传纪念活动,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等。

(三)博物馆、纪念馆建设与推广

博物馆、纪念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其作用不可低估,可将爱国主义教育从课本有效地拓展到实践认知层面,在知识传播、氛围形成、教育感受的等方面直观而深刻。近年来我国博物馆、纪念馆建设如火如荼,但部分博物馆存在参观人数较少、吸引力不足的问题。因此如何引导大学生引导国民参观博物馆学习历史,体验传统文化、传播传统文化及我国改革发展的伟大成就,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应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一项主要任务。当前我国开始逐渐重视5月18日的国际博物馆日,很多博物馆全年免费开放,这是良好的开端,期待有国家更大的财政支持、媒体支持,让更多的博物馆、场馆基地全面免费开放并提升内涵和关注度,为爱国主义教育出力,在全社会营造爱国主义氛围。

(四)军事训练、阅兵仪式教育载体运用

与俄罗斯相似我国已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要求高等院校的学生在就学期间,必须接受基本军事训练。2017年7月30日,我国进行了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反响热烈。在军事训练、阅兵仪式等仪式活动的强大氛围下,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很容易被激发出来,因此高校应高度重视军事训练,运用好国家阅兵仪式教育载体,在大学生军事训练期间配合国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组织学生参加观看更多的仪式教育,培养大学生爱国意识和爱国自觉。

猜你喜欢
仪式化制度化爱国主义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推动以案促改工作常态化、制度化
关于高职学生管理制度化与人性化的探讨
推进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制度化的若干重要问题
仪式化传播对传播路径的科学建构
浅谈如何从少先队活动中促进队员习惯的养成
小学名著阅读教学活动策略研究
论作为仪式化行为的春晚“农村外地人”形象
爱国主义教育
从法庭走向街头——“大调解”何以将工人维权行动挤出制度化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