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师书法课程作用于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2018-01-25 13:19丁国凯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18年7期
关键词:高师校园文化书法

丁国凯

校园文化内涵丰富,作为以校园教育活动为主,培养学生精神文明的文化方式,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艺术,不仅能够陶冶情操,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更能作用于学校管理,彰显学校特色。当前,如何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培养集技能性、专业性、职业性于一体,品格完善的高素质人才,成为高校建设的重中之重。而文化建设离不开艺术。艺术教育是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艺术教育的本质就在于以社会文化活动为载体,运用审美教育激发个人潜能,促进智力发展。高师书法课程正是高校艺术教育的重要显性课程,通过引领学生体悟书法艺术的文化之美,不断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力与审美情趣,加强人文素养教育,是当下独具特色的课程设置。自国务院与国家教委下发设置高师书法课程以来,颁发文件制定相关课程规划,旨在发挥书法教育的美育、德育、智育作用,营造浓郁的人文气息,促进学生的全面提升。因此,高师书法教育对构建校园文化、帮助学生素质成长有积极作用,将书法课程作为重要平台,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中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师校园文化建设对书法课程的迫切需求

随着新时期的到来,国内外形势迅速发展,高校建设逐渐深入,尤其是高师文化建设也步入快车道,愈加需要集中精力提高认识、正确部署、科学建设。高师是文化的传播地,也是社会文化深入人心的主阵地。校园文化是校园的文化现象,富有特色和个性的校园文化是师生精神风貌、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的综合体现,是学校内涵式发展的精髓。作为以传承知识、培育教育人才为主要任务的师范学校,做好教学工作、创造学术氛围是关键。如何在专业教育中阐发创新,从课堂教育外化到校园文化建设,有赖于充满浓郁人文气息的高师书法课程。

首先,校园文化的本质是对文化的继承。包容会通、求真务实等一系列校园文化,不仅仅是校园自身的文化特色,更是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的丰厚营养,它是一种选择后的继承。而高师书法课程中主要教授的书法,更是中华传统艺术的象征,其笔画中处处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显示出卓越的文化境界。从这一点上说,高师书法课程的文化传承性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文化传承性,一脉相承且息息相关。

其次,校园文化重在形成具有凝聚力的校园精神。充满知识与人才的学校,除了发挥育人功能外,还具有一种精神导向作用。科学、健康的校园文化,提供的正是充满爱国情怀与积极生活方式的价值取向。从这个意义上说,高师书法课程的终极目标,在于书法学习者精神上的和谐与开阔。而书法的审美艺术方式,浸润其背后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用一息文脉唤起精神的共鸣。因此,二者的终极目标都是作用于精神,尤其是使学生形成充满文化积淀的精神世界。

再者,校园文化建设的目的之一在于推动学生及学校的快速发展。而设置好高师书法课程,将书法教育的功能性和实用性充分吸收后,高校教育的特色必将凸显。随着校园课程设置的完备,学生的知识积累更为体系化,学校的发展也势在必行。由于中国书法艺术性的形象表现及其所寄寓的传统哲学内涵,书法教育被人称为国魂教育。可见,基于书法鉴赏基础上的高雅书法艺术课程,将带领学生体会文化精髓,构建博大精深的校园文化,正向促进校园的进步与发展。

二、高师书法课程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影响

艺术教育是高等师范专科学校重要的文化教育内容。“艺术教育是以艺术为媒介,培养人的艺术能力与艺术境界的自由有序的系统活动。”①高师的艺术教育面向全校学生,以培养学生专业艺术素养和人文素养、提升个体审美水平为主要目的。科学的高师书法课程,是在高师阶段进行的培养书法技能、强化书法审美的教育内容。高师作为专业的师范院校,对学生书写水平、文化素养具有更高要求。专业的高师书法课程,将对整个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产生有利影响。

1.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营造浓郁氛围

书法的直接表现是以毛笔为主要工具书写的汉字。漂亮隽秀、豪迈恣肆显示出书法风格的多样性。其实,书法最先是一种文化形态,其次才谈得上是艺术形式。书法是中国文化的载体与符号。美学家宗白华指出:“中国人这支笔,开始于一画,界破了虚实,留下了笔迹,既流出人心之美,也流出万象之美。罗丹说的这根通贯宇宙、遍及于万物的线,中国的先民极早就在书法里、在殷墟甲骨文、在商周钟鼎文、在汉隶八分及晋唐的真行草书里,做出极丰盛的创造性的反映了。”②高师书法课程的主要内容,就在于学习书法技艺之美,体悟书法文化之厚。优秀中华文化中与书法密切相关的,以传统的儒、道、释等哲学思想观念为主。随着不同哲学思想的盛行,自古至今的任何年代,对书法的理解、审美也不尽相同。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到天人合一,从是非曲直到刚正不阿,由书法的人文精神浸透的,是华夏子女不可磨灭的东方韵味。在此基础上,充满墨香的校园文化也更将大放文化光彩。

2.培养独特审美情趣,打造个性校园

不同时期的书法艺术风格不同,呈现出清雅秀丽、简远豁达等各样特色。高师书法课程的独特性还在于其能够培养独特的审美情趣。不同于绘画、音乐等艺术教育的是,高师书法课程的起步重在临摹,式样归于线条。当学生在课堂中、课堂外学习纷繁多样、气韵不同的古代书法作品时,必须静心养神,心神合一,方能超然物外,写出佳作。这就是书法艺术所强调的“韵致”。古语有言,寿从毫端来。书法的提笔、运笔,是由内至外,心气的放松与舒畅,学习书法的过程就是抵制浮躁、修身养性的过程。其动静有致,不在于人身,而付诸笔端,泼墨于尺寸间。当繁重的课业压力背负在身,高师书法课程能够使学生抛却轻浮,走进一笔一画的世界,感受铁画银钩的美丽,抒发雅致情怀的肆意,享受艺术世界带来的极致享受。这种动静结合、充满哲思的书法之美,将打造出宁静致远的独特校园文化氛围。

3.提升个体综合素质,促进人才培养

高师书法课程在展示其陶养性情、传承文化的过程中,还于无形处,起到塑造学生性格、磨炼学生意志的作用。众所周知,没有一件艺术创作是一挥而就的。书法学习,重要的不是技艺,而是凸显在技艺背后的人的素养。从写字到书法的过程是漫长的,源于基础,行于坚持。高师书法课程设置是全面的,除了毛笔字,更涵盖了基础写字。当耐着性子一笔一画感知艺术,收起粗枝大叶的习惯,于笔尖处细心斟酌,把所有的精神集中,用一堂课乃至三堂课写一幅满意的书法作品,其显示的是学生的耐力、细心与强大的意志力。清代刘熙载认为:“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③学习书法的整个过程,就是锻造性格、修养品行的过程。书法所蕴含的做人之道,也通过学生的刻苦努力,成为一生珍藏的印记。因此,推行高师书法课程并充分进行应用实践的学校,其校园文化建设步伐稳健,学生素质也朝着综合全面不断发展。

三、以高师书法课程为载体的校园文化建设新路径

如今将书法课程应用于高师课程设置早已不是难事。但必须认识到的是,高师书法教育的内容及课程设置,依旧面临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以致其未能将教育功能淋漓尽致地体现。主要问题有:教育目标单一化,重课堂而不重实践;教育内容简约化,重审美而不重人文;教育方式教条化,重个别而不重体系。因此,要注重将高师书法课程纳入校园文化建设内容中去,以独立、特色的书法课程设置真正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1.开阔书法教育视野,提升校园文化建设思想境界

高师书法课程是区别于语数外等专业课程的艺术教育内容,其重点在于书法活动的实践。空有书法理论而不付诸实践,只满足课堂教学而忽视课下练习,将难以领悟书法艺术的真谛。尤其是在社会思想观念呈现纷繁多样的快速发展时期,面临复杂的社会条件,需要依托高校良好的校园环境,举办各类书法艺术活动。如书法专家讲座、书法研讨会、交流沙龙、学生作品展览等,加强书法艺术实践,开阔书法教育视野。基于校园书法活动之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也将得到丰富与完善,并能够不断提升校园文化建设思想境界,形成不骄不躁的校园文化氛围,将学生从功利性的学习知识的思维惯性中拉出来,把部分注意力转移到陶冶性情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去,从而使书法教育真正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上来。

2.充实高师书法课程内容,增加校园文化建设人文内涵

高师书法课程的内容要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高师书法课程的教学目标,不应仅仅着眼于对书法技法和书写形式的强化,更应使学生从内心了解书法背后的文化意蕴,自主发挥能动性消化书法知识,从深层次掌握书法精髓。就课程内容的具体设置而言,一方面着重把握书法技能的基本规律,充分利用课堂时间,以临摹为基本形式,全面分析比较各类字帖的个性与特色,掌握书写规范及审美变化,了解书法的章法所在。另一方面,要求教师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在课堂讲授书法艺术层面内容的同时,结合书法背后的儒、释、道等哲学思想,将其对应具体书法作品,品析介绍,融会贯通,更加注重书法文化内涵的品鉴与学习,以提升学生学习书法的文化内涵。从而从书法学习中传达出务实、稳重、平和,乃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文化意味,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日常生活。最终,在众多有利因素的影响下增加校园文化建设的人文内涵,开掘校园文化建设的新思路。

3.拓展高师书法课程体系,夯实校园文化建设教学基础

良好的体系是教育活动及文化建设得以稳步运行的基础。以学科建设推动高师书法课程体系的形成,营造优良书法环境,集合更多资源促进书法教学,是目前的重中之重。延展书法课程体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加强高师书法课程校本开发设计。针对不同专业学生,制定不同教学目标。以量化课程为参考,科学合理地设置本学校专业教学内容,强调与书法相关的诗文、名家典故等人文因素,打造独特校本内容,从而实现因材施教的可能。二是加强书法主题教育,不限于课堂批改的教育形式,增加课外书法练习时间,及时由专业教师负责带队检查,按照课堂内容安排合理布置课下练习作业,尤其是收集练习心得,形成学习-实践的良性循环。三是加强书法展示平台建设。当学生完成优秀的书法作品时,鼓励其走出班级、走入校园及社会进行风采展示,以实际行动鼓舞学生的学习热情,最大程度上体现校园文化建设中高师书法课程的重要作用。

总之,以高师书法课程为入手点探讨校园文化建设问题,是凸显学校课程教育、打造独特墨香校园的良好方式。校园文化的建设以及良好氛围的营造,不仅基于学校管理实践的良性循环,更在于教育教学活动的日渐熏陶。通过直观形象且日常性的书法学习,学生在课堂中、课堂外,均能够认识世界,充实知识,形成科学可感的形象思维。凭借形象思维的延伸,增强学生的感悟与对书法人文内涵的理解。丰富高师书法教育内容,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教育者要从实际出发,创新思路,不断探索,保护书法艺术瑰宝,以教育为基础彰显学校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向,用更加优秀的校园文化引领学生茁壮成长,更在二者的灵活互动中,提升教育内涵,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

注释:

①贺志朴、姜敏:《艺术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

②宗白华:《艺境》,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

③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院:《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年。

猜你喜欢
高师校园文化书法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对农村初中合作型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大学生党支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实现途径
安徽省巢湖市老年大学校园文化 硕果飘香
书法欣赏
高师声乐教学改革初探
地方高师钢琴专业课考试侧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