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放课后习题的活力

2018-01-25 05:29居继云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8年4期
关键词:导学习题文本

居继云

课后习题是教材中一项重要的教学资源,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是编者依据学段目标与文本特点精心设计的,涵盖了积累、理解与运用。遗憾的是不少教师未能真正与编者对话,导致课后习题成了单纯的训练题目。对此笔者认为,教师应与编者主动对话,将其课后习题巧妙渗透在教学全过程中,让学生在学会学习的同时,为课堂精彩生成奠定基础。

一、发挥课后习题的导学作用,让学生学会预习

预习是自学的一种,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一般都要求学生课前预习。但就当前预习现状来看,要么学生不会预习,仅仅满足于读读课文,解决生字词;要么就是按部就班,根据教师的要求来做题。这种缺乏主动思考的预习,是形而上学的预习,其效果必然有限。研读教材后,笔者发现课后习题具有很好的预习导学功能,从朗读要求、生字词,再到重点词语、关键语句,乃至课后拓展等,以此为预习单,则能较好地发挥导学作用,引导学生学会预习。

比如《三顾茅庐》一课,其课后第1~3题,从背诵、生字词到重点词语,都有涉及,学生据此进行预习,不仅能较好掌握生字词,还能积累好词好句。再如《负荆请罪》一课,其课后习题第3题“联系课文内容,查阅相关资料,说说‘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意思和它的来源”,从其内容来看,一是包含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即查阅相关资料;二是包含了学习要求,即说说成语的意思和它的来源,而学生把意思理解到位了,那么对文本内容也能初步理解。

二、挖掘课后习题的潜在价值,串联课堂主问题

纵览课后习题,笔者发现其内容设计可视为一种导学图。对于学生而言,充分利用课后习题,则能较好地学会预习;对于教师而言,只要运用得当,则可以以此为骨架,支撑起整个课堂教学。毕竟对于好的阅读教学来说,需要的是一两个核心问题串联课堂各个环节。教材中有不少课后习题都具有这种高度概括、点拨引导的作用。在具体教学中,教师以课后习题中某一习题为主问题,不仅可以有效推促各个教学环节深入,还能较好地开展言语训练。

比如《黄河的主人》这一课,其课后第5题是:“默读课文,说说课文的‘黄河的主人’是谁,为什么说他是‘黄河的主人’。”从内容来看,可以发现其中共有两个问题,在具体教学中,教师抓住这两个问题,逐步展开,并层层推进,由此过渡到“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继而最终辐射全文。在课堂教学中,主问题不仅可以串联整个课堂教学,还能为课堂教学迅速突破重难点做好准备。

三、推促课后习题的思维发散,搭建内外新桥梁

“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应该以此进行拓展延伸,在丰富学生知识面的同时,也有效提升其能力。从课后习题来看,其课外拓展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拓展学生知识面,为其准确理解文本内容、精确把握文本主题做好准备;一类是提升学生习作技巧,为其言语表达训练搭建平台。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研读课后习题,并结合相应内容及时调整教学环节,以便有效搭建桥梁,沟通课内与课外的联系,推促学生思维发散。

比如《沙漠中的绿洲》这一课,课后习题中第5题为:“仔细观察题头的照片,以‘迪拜街头风光’为题,写一段话。课文的词语可供选用。”这一题目注重学生言语实践训练,并且推促学生对其文本词语进行内化,在推促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的同时,还能有效提升其言语表达能力。

对于课后习题,教师要充分挖掘整合这一资源,并巧妙渗透在课堂教学中。这样,在推促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能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

猜你喜欢
导学习题文本
从一道课本习题说开去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一道课本习题及其拓展的应用
抓住习题深探索
三角函数考点导学
“概率”导学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