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国传统节日为载体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2018-01-25 20:51广东省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幼儿园庄思微
儿童与健康(幼儿教师参考) 2018年12期
关键词:社会性传统节日幼儿园

广东省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幼儿园 庄思微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是在我国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逐渐形成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节日中蕴涵着发展幼儿社会情感的丰富教育资源。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比较单一,教学方法和手段相对滞后,导致教育教学的感染力不强,传统文化的教育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彰显[1]。因此,我们应当借助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技术,努力挖掘传统节日经典魅力,赋予节日新的时代内涵和文化符号,让传统节日文化更贴近幼儿生活,从而培养幼儿的社会性情感,使传统节日成为幼儿喜爱的节日。

一、开展传统节日活动是培养幼儿社会性情感的有效途径

㈠创设情景化的节日环境,激发幼儿热爱传统节日的情感。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2]。那么,创设什么样的节日环境才能吸引幼儿呢?本研究经过实践探索认为在开展传统节日主题活动时应该根据幼儿年龄特点,通过创设情景化、趣味化的节日环境,让幼儿置身于游戏的氛围中,才能引发幼儿“玩”的欲望,充分激发幼儿热爱传统节日的情感。比如,在过春节的主题中,幼儿园的操场、走廊挂满了红灯笼、树枝上也缀满了红红的福袋,幼儿随时能摘下甜甜的糖果和有温馨祝福的福袋;教师还与幼儿一起动手贴春联,卷鞭炮,挂红辣椒,布置班级环境——情节化的环境让幼儿参与其中,乐在其中,使他们在欣赏、参与、体验中喜欢传统节日文化。

㈡开展节日主题教育活动,培养幼儿的社会性情感。

1.确定传统节日主题活动的结构模式

以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为本,把传统节日设计成一个个主题活动。根据节日具有每年反复呈现的特点,为使每次节日循环都有新的内涵,体现幼儿的可持续发展观,确定了各年龄段的发展目标,即:感知——意义——创造。具体的说,小班侧重于节日典型活动的感知,体验节日的快乐;中班侧重于节日背景知识的理解,展现节日多样化的活动;大班侧重于对节日创造性的表现,丰富节日深刻的文化内涵。确定了主题活动的结构模式后,本研究把人们所熟知的、广为流传的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作为传统节日教育内容,用新的视角挖掘节日中新的内涵,开展了热爱民族文化、热爱生命、关注自然、关爱他人等社会性情感的传统节日主题活动。

2.开展热爱民族文化的传统节日主题活动

传统节日活动所特有的情景性、感染性、实践性、娱乐性使幼儿在自然、宽松、愉快的氛围中主动参与实践活动,从而发挥区别于其他教育途径所特有的教育价值,它是幼儿亲近社会的一个有效方式,是培养幼儿热爱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3]。比如,开学的第一周,以“红红火火过新年”为题,让幼儿共同延续和感受春节的热闹和快乐。在小班开展了“过年啦”主题活动,通过“做红灯笼”“吃饺子”“卷鞭炮”等活动,感受民俗活动的乐趣;中班开展“闹新年”主题活动,在“红包到,祝福来”“欢欢喜喜去拜年”等活动中感受节日多样化的活动,幼儿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红包,摘下祝福,敲锣打鼓,分别给幼儿园的老师、伙房叔叔阿姨和同伴拜年,在活动中激发幼儿对春节的喜爱;大班侧重于对节日习俗过程中的再创造,开展了“新年狂欢会”主题活动,在“唐装秀”“观灯猜谜”“快乐舞会”“剪窗花”等活动中,使幼儿在创造中感受民俗文化的乐趣,唤起了幼儿情感上的共鸣。

3.开展热爱生命的传统节日主题活动

中国的每一个传统节日几乎都是对生命的颂歌,都体现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尊重,对健康的追求。因此,利用每个节日的不同侧面,培养幼儿的健康意识,并使他们懂得热爱生命,尊重生命,通过开展“热爱生命”的传统节日主题活动,让幼儿逐渐懂得尊重生命、关注健康、快乐生活。比如,清明节围绕“纪念和生命”的核心内容,在小班主要以了解健康的重要性为主,开展“健康宝宝”主题活动,让幼儿在“我运动,我健康”“好吃的青团”“爱清洁、讲卫生”等活动中了解简单的卫生保健常识,形成初步的健康意识;端午节在大班开展的活动中,结合喝雄黄酒、挂艾叶、草药沐浴等习俗,开展“我健康,我快乐”主题活动,幼儿通过询问父母、查找资料,发现原来人们在端午节吃这些东西是为了祛病辟邪,开展赛龙舟比赛是为了强身健体,求得平安健康,那么怎样使自己更健康呢?在老师的指导下,幼儿开始了解健康饮食,学习自我保健的粗浅知识,学习制定饮食计划和运动计划。

4.开展关注自然的传统节日主题活动

关心环境、热爱大自然也是幼儿社会性情感教育的内容之一。为此,有必要梳理传统节日内容,找出与自然环境相联系的节日,开展系列主题活动,培养幼儿热爱自然、亲近自然、关注自然的情感。如,在中秋节前后,中班开展“会变的月亮”主题活动,请家长带领幼儿观察和记录月亮的变化,活动坚持一个月后,启发幼儿总结并表述出月亮变化的规律,激发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大班开展“小小天文家”主题活动,带领幼儿到科技馆参观,鼓励幼儿通过上网查找资料等方式了解有关月球、太阳、行星等粗浅的知识,激发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5.开展关爱他人的传统节日主题活动

培养幼儿的关爱情感是促进幼儿社会性情感发展的重要内容。传统节日教育是对幼儿进行关爱情感教育的特殊形式。中国传统节日以人际交往为主,人们在节日中或合家团圆、或访亲探友,反映出一种“爱”的情感。为此,我们围绕重阳节中所蕴涵的“尊敬、感恩”核心内容,开展了“小小手,暖暖情”系列主题活动——小班开展“亲亲爷爷奶奶”主题活动,幼儿给爷爷奶奶送上蛋糕水果,和老人一起玩游戏,感受家人在一起的温暖;中班开展“爷爷奶奶的小帮手”主题活动,在家里为老人做力所能及的事等,懂得感谢爷爷奶奶对自己的照顾;大班则开展“送祝福,献爱心”主题活动,幼儿来到敬老院看望老人,回园后,组织孩子运用多种材料给老人们建造一个“新的敬老院”,幼儿大胆设想,以“让老人生活得更舒适、更方便”为出发点,把邮局、超市、医院、菜场、花园等都“搬进”了“敬老院”,充分地表达着对老人的感恩。

㈢利用家庭和社区资源开展传统节日活动,拓宽幼儿社会性情感培养渠道。

1.家园合作开展传统节日活动

家长是幼儿教育中的重要资源,是促进幼儿发展进程中的积极合作者。幼儿社会性情感离不开幼儿园教育,更离不开家庭的教育。家园合作能够共同促进幼儿社会性情感的形成。在开展传统节日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和扩大他们的优势、加大家园共育的力度和效度。可以运用家长的职业优势,请他们主动支持幼儿园开展的传统节日教育,与教师形成优势互补。如邀请身为酒店主厨的家长进班当老师,教幼儿和其他家长制作月饼,让幼儿了解月饼的制作过程。另外,根据主题活动开展的需要,邀请家长来园参加各种亲子活动:如欢度春节时,幼儿园邀请家长和幼儿一起写写春联、画福字,培养幼儿热爱生活的情感;过端午时,家长和孩子一起包粽子、做香囊,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加深幼儿与父母的感情沟通。

2.联动社区资源开展传统节日活动

社区资源是一个丰富的教育资源宝库,它所涵盖的教育价值、教育内容是幼儿园无法替代的。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幼儿园的教育专业优势、街道居委会等社区资源的行政优势,开展传统节日教育的宣传与发展,用联动带来的正能量凝聚社区与幼儿园的感情,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在社区中开展传统节日活动,有利于锻炼幼儿胆量,扩大交往领域、增加互动频率、开阔幼儿的视野、丰富幼儿的知识,幼儿通过不同的视角去积累、延伸、交汇,构成对传统节日立体的认识,最终使幼儿融入到体验生活的情感过程中。如:元宵节时带幼儿到南湖公园赏花灯;端午节时让家长带幼儿到南湖参与赛龙舟活动;清明节时带领幼儿去革命烈士陵园进行扫墓活动;在重阳节带领中大班幼儿到敬老院开展“老少同乐”联谊活动等。一系列的活动,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传统节日文化的多姿多彩,萌发幼儿对传统节日的兴趣和初步的感受力,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以积极的情感和态度去接纳传统文化。

二、传统节日活动中幼儿社会性情感培养的教学策略

在开展传统节日教育活动中,为了加强社会性情感的内化过程,需要采用多种教学策略,使传统节日的教育生活化、情境化、趣味化,让传统节日真正成为幼儿喜欢的节日[4]。

㈠实践性的学习活动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约翰·杜威主张“从做中学”,即把获取主观经验作为确定教材、教法和教学过程的原则。他认为应教学生去“做”,而不是去“学”。传统节日中因为具有许多民俗活动,因此有效支持了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在操作中学习。比如在中秋节制作月饼活动中,幼儿先要收集资料,了解月饼的制作过程和主要工具,知道月饼的种类和花样,在这个过程中无形培养了幼儿查找信息、加工信息、输出信息的能力,月饼制作过程中也为幼儿提供了交往合作的机会,促使幼儿在活动中学会交往。在观察月亮的圆缺时,幼儿学会了记录、表达,感受到了自然的神奇,在亲身的体验中也感受到传统节日活动带来的乐趣。

㈡趣味性的绘本教学

传统节日中流传的一些优秀文学作品常常蕴涵深刻的为人处世的道理和社会准则,这对幼儿的人际交往、情感认可、控制负面情绪等方面的社会性情感能力的培养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选择能培养情感能力的传统节日文学作品,用绘本教学的方式,使幼儿感受并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意义。比如,清明节主题活动中,围绕节日蕴涵的“珍惜生命”这一核心价值,利用绘本《大树和树叶宝宝》《健康熊》等,让幼儿在自主阅读中找出图书内含的信息,直接感悟生命的意义;在语言区投放绘本中华故事《传统节日》,让幼儿通过自主阅读,感受传统节日文化的魅力。

㈢动态化的媒体教学

因受制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度,幼儿对民俗知识了解起来比较困难,空洞的介绍和说教不符合幼儿的学习和认知特点。因此,教师利用网络、视频等现代信息技术打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让幼儿能身临其境的欣赏不同民族、地域的节日习俗,并利用教学课件,支持幼儿多通道的感知,从而拓宽幼儿的视野,感知文化的多元性。因此,教师一方面要在网络上搜索适宜幼儿认知的视频和课件,让幼儿身临其境地感受传统节日的习俗;另一方面要利用简单动画制作软件,将节日由来、故事传说等做成生动有趣的动画,从而加深幼儿对传统节日的理解。动态化的媒体教学以其直观、生动、有趣等特点,成为传统节日教育培养幼儿社会性情感的一个重要教学形式。

传统节日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精神家园,在幼儿园开展传统节日教育时,一方面要体现传承与发展的理念,运用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深入挖掘传统节日深厚的文化内涵,使其具有新的生命力并充盈传统节日的时代内容,让节日成为幼儿喜闻乐见的活动,从中感受传统节日、喜爱传统节日,萌发他们初步的民族精神和良好的社会情感。另一方面要充分运用现代先进的教育技术开展教学,开发多媒体软件,创新教学方式,进一步优化活动结构,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幼儿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幼儿园开展传统节日教育应本着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关注幼儿的生活经验,充分挖掘传统节日的资源,让孩子们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幼儿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促进了幼儿社会性发展,真正贯彻落实了素质教育。

猜你喜欢
社会性传统节日幼儿园
“社会性死亡”:青年网络暴力新趋势及治理路径
以户外混龄活动促进社会性发展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the Walking Dead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社会性软件在网上交互教学中的应用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