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般的生命吟唱

2018-01-25 20:35林莹秋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文化内涵

林莹秋

摘 要:伍荔霞的文集《风中雨路》,散发着温和、敦厚的传统文化内涵,也蕴含了她对生命的认知和对人生的感悟,传递出力透纸背的深沉哲思,是喧嚣繁杂的世间缓缓流淌的一股清流,带给读者独特的审美感受。

关键词:伍荔霞 《风中雨路》 文化内涵 审美感受

伍荔霞的这本散文小集,封面简单而写意,几株在风雨中摇曳的杨柳枝,嫩嫩的,绿绿的,一种代表生命的颜色,虽在风雨中,却似乎也在昭示一种坚韧的精神,正如集子的名称一般:《风中雨路》。

虽然没有机会见过作者本人,但在小册子扉页上的作者像,却是那样的简单而淳朴,正如那坚韧而摇曳多姿的杨柳,含蓄而见睿智,举止娴雅却不矫情,是当代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少见的仍保有中国女人端庄的仪表、心境明澈的人。再读她在文中用情、用心、用灵魂写出来的一行行文字,一个个响亮的音符,一个个灵魂的倾诉,仿佛让我们聆听到了一支清幽的小夜曲;又仿佛是在观赏一幅素朴、淡雅、意境悠远的山水画;仿佛在朗诵一首充满人生况味的抒情诗,总给人留下一丝余味、一绺淡淡的哀愁,再经一番细细品味后,随之而来挥之不去的是心灵的求索和对生命的沉思。这种诗意般的生命吟唱,次第展示在读者面前的是:有如历史沉重的“低音”、现实纯真的“中音”、人性亮丽的“高音”和命运多思的“颤音”。质朴、素淡的文字闪烁着灵性的光芒,字里行间流淌着感人肺腑的真情至爱,琐碎至微的细节折射出历经沧桑后的从容平和,心灵如出浴般有了洗练的洁净与纯美,这是《风中雨路》给我们找寻的精神家园:一种寻求人情与人性的至高境界。

与当今一些作家追求的所谓“另类”写作风格不同,伍荔霞的散文散发出的是传统文化精神的意蕴:温和而敦厚。人情练达的审美意象,观照人性、体味人生的人文精神,正是她的散文力透纸背传达出来的深沉哲思,但这并不妨碍其文章思想的跳跃与灵动、情感的抒发与吟唱。读她的散文,我们既可以观赏到一路上“风霜红叶”的美妙画卷,又可以与“风雨行人”共同领略那“行走的风景”,一起去领会人生历程中处处蕴含的感悟。

我国古代诗词中歌咏四季景色的名篇佳作,俯拾皆是。读伍荔霞的散文,同样会感受到其因春秋代序而心亦摇焉、亲蝉鸟乐山水的审美情趣。作者的文笔多情而细腻,为我们描述了诗思沓来、画境悠然的《春天的日记》《溪流》《南疆的秋》《北方冬日的阳光》等寄情自然山水之作。她既欣赏那高大挺拔的绿树,喜欢站在树前,瞻仰它们那笔直独立的风姿,也满心喜爱那表面柔弱的小花朵,“未开时翠绿的叶吸进二氧化碳放出氧气供给人们,它清洁城市,保护城市,装点城市四季不变”,最后虽然漫天飘落,但仍“任人辗作泥”;她愿意化身为溪流,为河,为海,“顺流而去,去寻找融得下欢乐也容得下痛苦的地方”,享受一种抛开争逐之后的安闲,放下欲念之后的怡然;她愿意自己是一朵纯洁无瑕的昙花,即使“它的美麗,短暂得让人柔肠寸断”,但这种瞬间轰轰烈烈的单纯的美丽不会让自我迷失,它“可以在一个为自己酿造的世外桃源里纯净,宁静”;她更愿意自己是一株嫩绿的杨柳,“婀娜似女子的妩媚,轻柔如女子的温顺。柳不是雪松般刚烈的汉子,然而不刚烈并不意味着可欺。柔弱只是柳的外表,坚韧才是柳的风骨。轻风细雨中柳摇曳成一幅可人的画,狂风暴雨却难把它折断”。

作者对大自然的万事万物是如此的喜爱。山上的雨、雨中的叶、叶上的水珠,都使她投身其中,沐浴那清新,感觉那甘甜,融入那生机,在一种淡淡的诗意与凄清中,去获取人生的感悟。在《金黄的感叹》中,作者描述了她在雨中观赏到的这样一幕美丽的景观:“抬头看,却见天空蝴蝶般翻飞着无数金黄中带红的叶片。叶片被雨水打得湿漉漉的,黄亮亮红亮亮透明一般。天空灰白而清凄,这透亮的叶却翻飞出轻盈,翻飞出活泼,翻飞出升腾的温暖来。它们丝毫不在意寒冷,不在意今天的蹁跹就意味着永久的凋零。它们是那么珍惜并享受着生命最后这一刻所赋予的美丽。”从这里,我们可以感觉到她与大自然是那样的亲近,那样的息息相通,这份安闲与快乐也正是作者从大自然中读出来的人生态度。

春夏秋冬,这四季之景在作者的眼里都是充满诗情画意的,灵感在季节的变化里荡动涟漪,打破了时光流逝的嗟叹声,弹拨着生命的音符:她喜欢春天的蓬勃与生机,热爱夏日的凝重与深沉,欣赏秋天的悠然与明澈,赞叹冬日的冷然与清醒。很显然,作者对于自然万物都是处于一种悠然的审美观照之中,她与自然天地共逍遥,寄情于山水,追求主客一体、物我两忘的艺术境界,使感情得到净化,心灵得到慰藉。这种亲近自然,与天地自由精神交相感应的艺术情趣,给人生以更多的心灵滋补,使自我得到了超脱,从而在实际生活中提炼出豁达不羁、远离尘嚣、睿智潇洒这样一种独特的人生境界。

叶燮曾说:“形依情而深,情附形则显。”作者笔下的自然万物并不仅仅是单纯的事物,而是对其赋予了深厚的情感,于是它们都成为情意浓浓,厚重质朴的审美意象,一幅幅的“情中景”,积淀着人文关怀,如杨柳、青藤,甚至那短暂而绚烂的“昙花一现”,都因其丰富的内涵而成为意味深远的审美意象。作者用明净、凝练的文字衬托出这些事物生命的美妙,使人在一幅幅色彩明亮、意境旷远的画中漫步,真正体味到了心灵深处的触动并感受到生命的多姿。

而《静谧心灵》这篇散文则使读者到达更为广阔的审美境地。偶然的瞬间宁静,开启了作者的灵性之门,“化解了万物的空寂与迷蒙”,“我的心沉寂得恍惚起来——肉体的我消失了”。作者对物质与精神、自然与人类、躯体与灵魂进行思考,将对短暂人生和生命易逝的感叹,融入茫茫的宇宙意识之中去;把个体的渺小与短暂融注在永恒的天地间,天人合一,审美者获得了永恒感,一种形而上的本体的体味,和对人生终极的观照,意境幽深,耐人寻味。

作者笔下的万物都是多姿多彩的,回归到现实中来,则体现了人自身的一种文化生存状态,正是传统文化刚健与柔和的结合催发出了多彩的生命,丰富的人生。人生百态,生活的点滴韵致都蕴藏着更深的对生命的体味与感悟,从点滴中看出广阔的空间。无论是父女之间的情深、母女的连心,还是夫妻间的眷恋,以及自己做了母亲后的感受,这些生活中的琐碎点滴,都可以让人从现实层面的生活中深入下去,求得独特的生活体会和无限的审美意境,于是人生有了立体、多面的姿态,生命也绽放出更加斑斓的色彩。艺术化的生活,生活的艺术化一直都是人心之向往,于是生活的点滴渗透到文学作品中,一点灵动,一缕惆怅,一分喜悦,都能让人感悟人生,体味生命,而不了解这些原发的生命力,不懂得它丰富的内涵,就无法读懂那些平淡的文字背后深藏的哲理,弥散的灵光。

作者坦言,生活在喧嚣的都市里,也时常会被一些世俗的东西所困扰。在现实世界的奔劳岁月中,为了摆脱生活的浮躁和喧腾、寂寞和虚空,她向往那空中自由飘飞的云,喜欢小路的清幽和安闲,找回心境的澄明和与世无争的恬淡,远离人世间的烦嚣。于是,当她烦累不堪,陷入那层层叠叠、积满了凡尘的凌乱心境时,常常做一次“愉快的逃离”,投身于清山翠谷和绿野田间之中,远离都市的烟尘与功利的竞逐,去享受那与世无争的乡野的和谐与宁静。在这一路“行走的风景”中,她的心灵得到了调节和休息,摆脱了人生的困倦,求得精神上的自由与解放,找回澄静的心灵。这种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赋予生活以放达与洒脱,是其追求理想人生的一种人格建构,体现出她独特的艺术人生风姿。

读伍荔霞的散文,透过其字面的美丽、纯净,我们可以感受到充溢在语词底下人性汁液的饱满丰盈,以及散发出的一份冲淡,一份宁静,一份平和。在这本小集子所展示的片片风景、串起的件件往事中,诗情交织着画意,回荡着感情的旋律,生动、多姿、感人。

一部好的作品是永远也读不够的。伍荔霞以多情细腻的文笔,引领着我们去领略山水美景,感悟人生百态,探求生命真谛,进入一个独特的艺术审美境界,感受到一种诗、歌、画与自然交织的审美情趣,一种闲适平和的胸襟,一种理智渗透着感情的智慧,从而使我们的精神锁链得以解脱,躁动不安的心灵得到宁静和休憩,给人以风和日丽、明净淡雅的审美感受!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化内涵
浅议蛙崇拜及其文化内涵
对中国传统锡工艺传承的思考
对太极拳双语教学中教学技巧的研究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浅谈法语习语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