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家委会:想说爱你不容易

2018-01-25 00:14王斌王佳佳
中小学管理 2017年7期
关键词:校方问卷家校

王斌+王佳佳

近年来,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推动下,我国各地中小学普遍建立了家长委员会(以下简称“家委会”),这些组织在推动家校合作、促进学校办学质量提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国内家委会的组建运转尚处在探索阶段,各地在实践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问题。为深入摸清现状。笔者在我国东部某省的地级市S市选取14所城区中小学,在实地访谈的基础上对校方和学生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

S市经济发展状况和中小学教育水平在该省乃至全国均位居前列。课题组在S市城区全部七个辖区的每一个辖区内。各随机选择一所小学和一所初中进行采样,共回收校方问卷512份。家长问卷504份。问卷回收率为100%。在回收的512份校方问卷中,5.7%为校级领导,26.5%为中层干部,42.4%为班主任教师,25.4%为普通任课教师(考虑到和普通任课教师相比,班主任与家长接触更为频繁,故在问卷设计中将其单列):在回收的504份家长问卷中,46.2%为家委会成员,53.8%为普通家长。问卷主要圍绕家委会的角色定位、组建情况、成员产生、日常工作四方面进行内容设计。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调研结果值得学校管理者关注和思考。

一、关于家委会角色定位:部分教师和家长认识不清

家委会是由家长代表组成的群众性组织。它代表全体家长和学生参与学校教育和管理、行使教育监督权和评议权。家长在其中应该起到主导作用。但实际情况往往并非如此。由于家委会在我国发展历史不长,人们对其功能定位—直存在着模糊认识。

1.少数被访者认为家委会是“学校下属机构”

从此次网络调查结果来看。超过六成的家长(63.5%)和校方成员(66.2%)认为家委会是“独立于学校的机构”,也有少数人认为它是“学校下属机构”或表示“说不清”。另据访谈显示。一些学校的家委会是由校方牵头组建的。导致部分家长将其看成是“学校下属机构”而不是“家长自己的组织”:部分教师则把家委会当做是“学校董事会”,希望有社会地位的家长能给学校带来更多的办学资源:还有少数教师认为。家委会是代表家长来给学校“挑毛病”的,因此对其工作有抵触情绪。

2.少数教师对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有抵触情绪

另有观点认为:学校是专业的教育机构,家长的参与会影响和干扰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对此,我们征询了家长和校方意见,结果有接近八成的家长(77.6%)和校方成员(76.0%)表示“不赞成”或“不太赞成”。但校方内部的态度却存在显著差异。如对该观点表示“非常赞成”或“比较赞成”的校方成员中,从普通任课教师(26.9%),到班主任(22.6%),再到校领导(14.5%),比例依次递减。通过实地采访发现,由于普通任课教师较少与家委会接触。因而部分人对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有一定抵触情绪:校领导由于与家委会接触较多,较少有这样的负面意见。

二、关于家委会组建情况:年级家委会最弱。少数家长持负面印象

1.年级家委会是家委会建设中的薄弱环节

调查结果显示。参与本次调研的绝大多数学校都设立了学校、年级和班级三级家委会,其中校级家委会成立的比例略高于年级和班级家委会。大部分教师和家长对三级家委会均有所了解,但对年级家委会了解最少,表明这可能是建设中的一个薄弱环节。

2.少数家长认为家委会“与家长无关”

当被问及成立家委会的原因时。家长和校方都认为主要原因是“家校沟通的工作需要”。分别占77.4%和80.1%。家长认为是上级主管部门、学校领导、教师的要求的比例,合计为11.3%:认为是家长的要求的,仅有3.0%(详见表1)。

三、关于家委会成员:社会地位与声望仍是其中考量因素

1.家委会成员产生仍由学校主导

关于家委会成员的产生途径,虽然家长和校方多数都认为主要依靠“推荐与选举相结合”,分别占62.3%和77.1%(详见表2)。但家长选择靠“家长选举”的比例(6.0%),要略低于校方(8.8%):选择靠“学校推荐”(11.5%)的比例,要远高于校方(3.1%)。可见部分家长倾向于认为家委会成员产生是由学校主导的。

2.校方更加注重家委会成员的社会地位与声望

此外。当被问及“家委会成员的产生主要基于何种考虑”(多选题)时,多数家长和教师都选择了“对家委会工作比较热心”“个人能力胜任这份工作”及“与其他家长较熟悉”。其中选择“社会地位与声望”这一项的校方比例(18.4%)是家长(6.3%)的近三倍。对于家长和公众普遍担心的“家委会会不会沦为‘官商俱乐部”,问卷特意设计了“成为家委会成员是否有助于获得人脉资源”这一问题。结果表明。校方认为“完全符合”的比例(16.2)要高于家长(11.3%)。家委会成员表示“完全不符合”的比例(38.6%)要高于普通家长(19.9%)。

四、关于日常工作:“透明度”、经费支持、培训指导有待提升

调查中。绝大多数受访教师和家长对于家委会制度的规范性、家委会成员的内部分工和日常运行状况等均给予较高评价。但值得注意的是。家长方面对家委会日常工作的各项评价比校方略低。而且表示对日常工作不知情的家长比例也比校方高。

1.家委会需提高自身工作“透明度”

家委会是代表家长的群众性组织。但相当高比例的家长对家委会的日常工作知之甚少。了解程度甚至不及校方。其中除了部分家委会和家长、教师联系不够紧密外,缺乏宣传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2.家委会迫切需要相关经费保障和培训指导

在被问及家委会的经费来源时,家校双方多数认为是以家长自筹为主、学校补贴为辅。无论是由学校办公经费支持还是由家长自筹,学校都将面临经费管理和审计方面的难题。此外。对于是否有必要开展家委会组建、管理等方面的培训,超过九成的家长(91.5%)和校方成员(95.5%)均表示有必要。

面对校方和家长在组建管理家委会方面亟须指导的强烈需求。目前相关培训还相当匮乏。一位校领导称:上级部门要求成立家委会。但对家委会具体的组建方式、工作职责等只有原则性要求。而没有具体细则。随着未来家委会工作的普遍开展和深入推进。没有明确的经费管理规定和缺乏培训指导将成为制约其运行和发展的重大障碍。

因此,在家委会的组建和运行中,其一,学校在推荐家委会成员过程中,应主要考虑其来源的代表性,而不宜过分看重家长的社会身份。其二,学校需要积极辅助与配合,促进家校沟通,使得家委会真正成为促进家校合作的有效渠道。其三。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应根据相关文件。补充出台相关工作细则,明确经费管理办法,完善相关制度。其四,家长委员会还需要广泛联系家校,大力开展工作宣传,真正赢得更多家长和教师的理解、信任和支持。endprint

猜你喜欢
校方问卷家校
谈如何有效的开展幼儿园家校共育工作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校携手,共促发展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加大力度 全面保障学校学生合法权益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
风雪中的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