萃取乡土文化精髓培育农村学校文化

2018-01-25 00:13谭诤商宪春
中小学管理 2017年7期
关键词:南安力行乡土

谭诤+商宪春

近年来,我国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很多学校开始着眼于自身的长远发展,并将关注点放在学校文化建设上。在此过程中,农村校如何不去简单模仿城市学校文化建设的路径,挖掘农村教育资源优势,萃取乡土文化精髓,凝练和彰显本土文化的内涵与特色,培育自身的文化个性。是一个值得思考和关注的问题。

1.萃取精髓:提炼乡土文化的核心价值

乡土文化有良莠之分。因此要认真研究、甄别和选择优秀乡土文化融入学校文化建设,做到既基于乡土文化,又要高于乡土文化。对乡土文化的研究,要遵循追根溯源、鉴别选择、精准提炼的思维逻辑。首先。溯源乡土文化历史,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遗存等:其次,鉴别选择优秀的乡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再次,精准提炼乡土文化的核心价值,在与当地学校文化相联系时,还要充分考虑其适切性。

例如: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南安中学所在地——大余县。集“古色、绿色、红色”三色文化资源为一身。乡土文化历史绵延千年,内容丰富。当地有一岭,名为庾岭(亦称大庾岭、梅岭),故当地人也称庾岭人。庾岭人喜欢梅和莲,它们象征人的高尚品德,哲人贤达在庾岭沃土上的足迹就见证了庾岭人对德的追求和向往。庾岭大地尚学之风绵延至今,宋有周敦颐授徒二程(程颢、程颐)创“道源书院”:清有乾隆年间重臣戴衢亨与其父戴第元、叔戴均元、兄戴心亨被誉为“西江四戴”,留下“一门四进士,叔侄两宰相”的佳话。庾岭古时属于南蛮之地,梅岭古驿道“商贾如云、货物如雨、万足践履、冬无寒士”的胜景,形成“力行”之乡土精神。因此。大余县乡土文化的核心价值可以提炼为:崇德、尚学、力行。

2.内化于神:为学校理念体系融入“乡土味道”

南安中学是大余县城唯一一所初中学校。大余县“崇德、尚学、力行”的乡土文化核心价值既是当地悠久历史和人民真实生活的写照。也与南安中学的文化属性相吻合。基于此,南安中学选定“崇德、尚学、力行”为该校的核心价值观:将办学理念诠释为“生命绽放,你我精彩”,意喻南中学子就像庾岭大地上的莲花和梅花一样,浸润雨露,沐浴阳光,都有自己的花季,都能结出累累硕果。作为一所县级农村学校,面对城乡教育的显著差距,它必须奋起直追,因此学校办学精神定位为“自强不息,开拓进取”,校训确定为“学莲之高洁,立梅之风骨”,校徽设计以梅花和莲花作为主体元素。由此。南安中学的学校文化理念体系既具备了浓郁的乡土文化味道,又符合学校的教育哲学。充分体现出学校文化的个性化。

3.文化化人:在办学实践中彰显本土特色

为避免学校文化建设出现“说做两张皮”的现象,还需要把乡土文化核心价值融入学校实践体系之中。做到外化于行。物化于形。

其一,外化于行。即在学校文化核心理念的统摄下,进行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建设,实质是将理念层面的隐性文化转化为实践层面的显性文化。可以通过开设校本课程、开展日常活动等来实现。例如:南安中学组织教师研究和开发校本课程“莲姿”和“梅韵”,充分利用梅关古驛道上的梅花和历史上有关梅花的诗词歌赋。在全校师生中开展“种梅”“赏梅”“咏梅”等活动,让师生在习得知识的同时也养成高尚的品格。又如:江西上犹县营前小学将办学理念定位为“承千年古训。育现代公民”。同时把所在地客家人的家训整理成校本课程。让学生通过学习达到对在地文化的认同和对自我身份的认知。

其二,物化于形。即借鉴乡土人文、自然等各种元素进行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例如:江西省大余县青龙镇是我国明代著名思想家王阳明仙逝之地。当地专门建有一座纪念他的亭子一一“落星亭”。当地的青龙中学把阳明文化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主题,取“知行合一,此心光明”之意,并在校园中放置一尊王阳明雕塑,上书王阳明生平及思想简介,与校外的“落星亭”遥相呼应,成为当地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endprint

猜你喜欢
南安力行乡土
“力行近乎仁”主题作文写作指导
身体力行
学校党支部构建力行文化的思考与实践
善用乡土历史资源 提高史料实证素养
聚焦核心素养 改革教学方式——南安国光中学提升办学质量的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有效教学“三步曲”
乡土分外妖娆
婚姻里的骗局
九尺观音像
最后的炊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