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的思考

2018-01-25 11:23吴天娇李岩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45期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大学生

吴天娇 李岩

摘 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但长期以来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部分大学生对传统文化价值的认识不够,学习热情不足,对传统文化的践行及传播意识淡薄,故当代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严重缺失的尴尬现状亟待解决。此文就大学生在优秀传统文化认识、践行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及剖析。

关键词:大学生 优秀传统文化 践行及弘扬

一、当代大学生在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存在的问题。

1.传统优秀文化的认知与日常行为脱节严重。

当代大学生是接受国家高等教育的拔尖人才,是人们心目中是高素质、高品德的代表。可高校中部分大学生出口成“脏”、考试作弊、失信贷款的现象屡见不鲜。他们认可优秀传统美德,但却只停留在口头上。究其根本,优秀传统文化并没有给其生活带来实际的影响和好处,而且有关书籍枯燥无味,加之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由来和重要意义并不了解,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热情,传统文化认知和行为脱节严重。

2.功利思想、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盛行。

当下网络科技高速发展,消费娱乐项目多样,西方国家的文化理念和政治模式对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造成了很大冲击。一股拜金、奢靡、攀比之风正在大学校园内盛行。部分自控能力低,辨别能力差的大学生,很容易陷入道德失范的泥沼中。比如很多学生在无力支付高额消费的情况下,盲目攀比、过分享乐的行为并未有所收敛。这样一来,往往会走向透支消费,网络裸贷的陷阱中。这种局面一方面是由于外界纷繁环境的影响,一方面则是由于人生观念、消费观念出现的问题。这与传统文化的勤俭节约、自力更生的理念背道而驰。当然,很多学生认为传统文化不仅没有时代价值,而且固化陈旧,完全没有继承并弘扬的理由。事实上,这种态度过分片面,中华几千年传统文化一定是既有精华有又糟粕的,我们应该体会其优秀之处,摒弃不足的地方。

3.传统优秀文化观念上缺失严重。

原本遵守社会公德是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品德。我们应该重“师道”、“孝道”,重“仁、义、礼、智、信”,争取让自己成为一个有德行的人[1]。然而,当代部分大学生羞耻感、荣辱感、敬畏感异常淡薄。常常能见到大学生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衣着暴露,说话及行为不修边幅,没有底线,不尊重师长,不注重集体利益,以个人为中心。这部分学生并不为这种行为感到羞耻,反而认为这是当代“90后”、“00后”独有的特质,是他们“个性”的标签,完全没有认识到自身行为的不妥之处。

二、当代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缺失现状反思。

1.受外来文化的冲击。

当代大学生年龄普遍偏小,大多是“90后”、“00后”。这个时代大学生的特点是思想异常活跃,在新媒体迅猛发展的今天,他们受到良莠不齐的价值观念、思想文化相互交错的影响,盲目跟风,崇洋媚外的思想在大学生的心理种下了根深蒂固的种子。

2.学校教育的缺位。

长久以来,学生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过分追求升学及成绩,致使大学生无法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入、全面的了解。进入大学后,学校对学生的教育更多的是体现在传授知识及求职技能的培养上,对传统优秀文化的教育更是少之又少。此外,部分管理人员本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就并不深刻,对传统文化的传播就更加吃力。这样一来,大学生能够在学习和生活中接收到的传统文化教育极其有限。

3.自身践行能力弱。

由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传承过程中出现的断裂,导致当代大学生对其深远意义认识的不够深刻。当遇到外来文化冲击时,大部分学生没办法“站稳脚跟”,更无法要求其对学生行为进行有效指导。所以,大学生群体中很容易出现一些诸如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以及社会公德意识淡漠等与传统美德不相符的行为。

三、优化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路径。

1.提高教师队伍的文化修养。

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与学生接触最频繁的是教师,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是深刻的,是直接的。无论是教育主体也就是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还是教育客体也就是学生的接受习惯,高校都应该承担起对学生文化素养及传统美德的教育责任。如若,想把传统文化落到实处,则要求各教师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素养。这样,不仅从知识层面、人生态度、生活方式等能很好的得到学生的认可,更可以潜移默化的对其身心产生影响。

2.开设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课程。

为了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各高校可开设优秀传统文化相关课程及学生活动,如优秀传统文化修养方面的课程及讲座等等。学生可以通过学习相关课程及参与日常活动,提高自身文化底蕴及人文素养。例如,我校近期开张的诗词大会,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识,更是对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一种熏染。此外,还营造了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环境。不仅让学生予学于玩,还加大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接受度,更拉近了二者的距离。大大提高了学生对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

3.将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指引。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优秀传统文化滋养校园文化,从而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结合地方特点、人文特点,入其时,入其境,使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生生活。此外,可以通过一些道德公约、礼仪公约、爱心提示等,约束学生的日常行为,通过优秀传统文化与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结合,对学生的行为规范进行引导。

结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民族复兴的文化支撑,更是中國梦的文化源泉。大学生不仅是传统文化的守望者,也是传统文化弘扬的践行者。在新媒体的背景下,在外来文化输入和渗透严重的今天,学生要自觉抵制“糖衣炮弹”的诱惑,肩负起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担。通过学习优秀文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王萌.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级对策[J].高校辅导员,2016(6):53-57.

[2]曲阳阳,白雪飞.论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现状及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7(52):37-38.

猜你喜欢
优秀传统文化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国际化背景下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探析
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意义研究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