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深度合作,提升药品生产技术专业对医药化工行业的服务能力

2018-01-26 11:02房静侯芳菲曹佳张媛陈克雷津郭俊玲
天津化工 2018年1期
关键词:药物制剂课程体系校企

房静,侯芳菲,曹佳,张媛,陈克,雷津,郭俊玲

(天津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天津300462)

本课题以药品生产技术(药物制剂)专业为例,在现有的专业建设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索。

1 药品生产技术专业建设现状

为了适应天津市及周边地区现代医药化工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本专业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工学结合为主线,培养面向药品生产及制剂第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药品生产技术专业注重“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现有校内专任专业教师11人,还聘请企业带头人,实施“双带头人”制,全程参与课程体系的构建,课程设置、教材建设以及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指导,校外实训基地等建设

目前,在学院“十二五”优质特色专业建设的基础上,药品生产技术专业已具备一条完整的固体制剂生产线,和仿真软件实训室。校内实训室有8个。本专业与多家企业进行合作,进行订单式培养,现有天津药研院制药有限公司等6个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同时,本专业和天津百特医疗用品有限公司等企业合建“厂中校”,探索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学生轮流到企业边学习边实践。

天津市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准入制度。2014年,本专业着手开发“药物制剂工”培训包项目,现正在积极开展培训,每年培训不少于200人次,提高了企业在职员工的持证率和专业素质。

然而,各企业自身产品结构的不同,对人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需求侧重也各不相同。而目前我们现有的订单班培养方案“一对多”的形式比较常见,还不能完全实现专业和岗位的“无缝对接”。另一方面,药物制剂工的培训也存在着培训内容差别化不明显,岗位要求和专业培训对接不严密的问题。

2 提升医药化工行业服务能力探索

2.1 校企深度合作,订单班课程体系改革

课程体系建设既是实现培养目标的载体,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1]。

首先,我们针对不同的订单班企业进行调研,针对生产任务对应的岗位进行筛选和归纳,确定本专业所面对的典型岗位,然后再对典型岗位的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归纳出学生需要掌握的技术和操作能力,其次,再对技术和操作能力需要的知识点、技能点和素质点进行梳理,确定本专业订单班需要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以及支撑课程和相关课程,完成建构课程体系框架。

我们对天津药研院药业有限公司,天津中央药业有限公司,天津百特医疗用品有限公司,北京悦康凯悦制药有限公司等医药化工企业进行多层次的调研,包括一线生产岗位,生产管理及人事专员等。以问卷,座谈,参观实习等方式,获得了非常宝贵的意见和反馈。针对反馈,我们对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以药研院的订单班课程为例,因为该企业的主要产品类型为注射剂,围绕着这一特点我们把原有课程体系中的《药学微生物基础技术》,《制剂检测技术》,《药物制剂技术》,《药物制剂设备》,《药事管理与GMP》的课程内容进行了相应的侧重和调整。实训的安排上也加大了注射剂方面的比例。同时,进一步梳理了相关的课程标准。从而更好的与该企业的岗位对接。在包括该企业在内的8家企业在内的124名被调查人员(一线生产岗位86名,生产管理岗位28名,人事岗位10名)和20个顶岗实习学生的反馈中,89%认为岗位对接程度有提高,剩余11%认为效果不太明显。

2.2 校企共建实践教学质量标准

实践教学质量标准要素包括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课程标准(大纲)、教材等,能否满足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要求的实践教学内容,是质量标准的衡量标准和尺度。我们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制定实践教学培养质量标准,人员组成包括企业实践基地工程师、人力资源主管人员、专业带头人和任课教师,并定期开展专业培养质量、创新实践能力反馈意见的收集工作,作为不断改进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依据。目前,我们在此次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已经完成19了门课程标准的修订、5本教材的编写和提升(其中1本核心专业课程教材,1本核心实践教程),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1套及本专业三二分段层次人才培养方案1套,同时,修订了三二分段技能考核方案1套。

这样一来,实践教学过程实现了“双方参与”和“全程管理”,共同维护和保证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让企业不仅成为了实践教学的场地和机会的提供者,更成为了实习实践质量的检测者和提高者[2]。实验、实习、实践过程全程管理,保证教学质量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入手;增加企业对其实习学生过程监控和参与实践成绩考核,确保培养过程双方共管,培养效果双方同评。实现了“生产车间与实训室的合一,实训设备与生产设备合一,教学项目与工作任务合一,教师与岗位指导老师合一、”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为行业企业服务的能力。

2.3 培训包的模块化整合

高职教育的专业是院校与社会行业、职业、岗位群衔接的载体,是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而设置的,因此它应当了解经济社会发展动向,清楚专业领域前沿技术,承担区域社会人员岗位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等任务,提高区域劳动者素质是高职专业义不容辞的责任[3]。

药品生产技术专业自2014年以来一直面对医药化工企业一线员工开展“药物制剂工”培训。在对中美史克,津康,百特,中央药业等多家企业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我们将“药物制剂工”培训包内容进行了模块化调整(注射剂,口服固体制剂,半固体制剂,液体制剂,其他剂型五大模块),每个模块下又划分出培训单元,并梳理知识点和技能点。而针对不同企业的结构类型进行培训模块的灵活选取和串联。使得每一个企业都能有一套适合的培训内容和方案。从而为企业提供差别化的岗位能力培训,解决培训不对口而造成的“考了证,岗位能力却没有明显提高”的问题。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 校企深度合作,深化课程改革,提高社会培训的实效性

针对订单班进行了课程体系改革和实践教学改革之后,我们对相关企业再次进行调研,结果令人欣慰。一线岗位操作人员和生产及质量管理人员对此次改革给与了肯定。改革后,专业课程的设置更加以岗位任务为中心,技能训练和岗位能力达到了点对点对接。学生在制药企业实习实践过程更加得心应手,为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约了一定的培训时间,也为药品生产技术专业创造了更良好的声誉。

培训包方面,我们通过实地走访、现场交流、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多家合作企业进行调研。调研对象包括行业企业专家,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人事部经理、专业技术人员、车间班组长、一线操作工以及毕业学生等。我们的改革紧密对接相关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4,5],提供了差别化的岗位能力培训,基本解决了以往培训内容和岗位能力要求不对口的问题。提高了专业服务社会,服务行业企业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玉华,孙伟,聂相平.对校企合作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科技展望[J],2015(23):276-277

[2]鲜耀.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全面质量管理研究[M].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4.

[3]朱涛.高职生物专业提高服务区域经济能力的研究与实践.技术与市场[J].2016,23(11):181-184

[4]姚远.对接行业需求提高卫生类高职院校服务能力——以江苏建康职业学院开展远程继续医学教育为例,医药卫生教育[J],2017(1:)91-93

[5]于永军.高职药学专业“双主体”育人模式的探究与实践.中国医药导报[J].2017,14(1):125-128

猜你喜欢
药物制剂课程体系校企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因素及解决办法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高端药物制剂产业化的机遇与挑战
影响药物制剂的稳定性因素分析
构建优质学前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因素及应对策略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