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2018-01-26 15:13李志辉
中小学校长 2018年5期
关键词:对象校长培训

□ 李志辉

义务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其薄弱环节和短板在农村。提升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水平是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关键。为了解重庆市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校长 (简称 “校长”,下同)专业发展现状并为校长队伍建设提供决策参考,笔者问卷调查了125名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并深入访谈了部分校长。本次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12份,有效率89.6%。其中,小学校长59人,占调查对象的52.7%;初中校长43人,占调查对象的38.4%;九年制学校校长10人,占调查对象的8.9%;正职校长68人,占调查对象的60.7%;副职校长44人,占调查对象的39.3%。

一、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职业认同感低

由于农村义务教育的特殊性,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们的发展空间较狭窄。当他们面临繁重的工作负担、过多的付出与较低的回报等现实问题时,多数校长(占调查对象的51.8%)产生了职业倦怠和发展迷茫,乃至相当多的校长 (占调查对象的64.3%)不愿再当校长,甚至有部分校长 (占调查对象的20.5%)宁愿放弃校长职务当普通教师。校长对自身职业认同感低,校长们普遍认为校长这个职位是临时的,一纸文件可以调走,也可以免职。所以,大多数校长都只是将其作为一个职位而不是作为一项职业。他们一般只有短期打算,没有长远规划,这对校长和学校的持续发展都极为不利。

(二)履职能力严重不均衡

校长们最擅长的是优化内部管理 (占调查对象的33.9%),其余依次是引领教师成长 (占调查对象的17.8%)、营造育人文化 (占调查对象的16.9%)、领导课程教学(占调查对象的14.3%)、规划学校发展 (占调查对象的8.9%)、调适外部环境 (占调查对象的8.0%)。可见,校长们对后五项专业职责的履职能力有限。“官员”成为农村校长的首要角色,校长更多的精力用于同上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打交道,同村委会、乡 (镇)教育办公室等基层部门处理关系,对自身和学校的发展思考不多;平时阅读最多的还是上级文件,对自身发展方向不明。这些对农村学校的全面发展和校长的自我成长均极为不利。

(三)发展环境有待改善

1.多数校长工作时间长,工作负担重

多数校长 (占调查对象的56.3%)每天工作时间在9小时以上。多数校长 (占调查对象的74.1%)每天忙于繁杂的日常事务,主要表现在:一是忙开会,既有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会、镇街相关部门的协调会 (如美化乡村等),又有学校内部的行政例会和教学例会;二是忙于应付检查,既有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检查 (如开学工作检查、教学常规检查等),又有相关部门的检查 (如消防安全检查等),这些检查结果都与校长考核挂钩,校长们不得不应付;三是忙创建,应上级部门的要求,开展各类创建活动 (如创建文明校园、绿色校园、平安校园、合格寄宿制校园、特色学校等)。校长真正用来思考学校办学和自身发展的时间还不到工作时间的三分之一,大量工作时间被消耗在繁杂的日常事务里。多数校长都在超负荷工作,半数以上 (占调查对象的61.6%)的校长都认为自身工作负担 “较重”或 “过重”。

2.多数校长压力大

校长是学校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如果学校出重大安全事故,校长不是撤职就是降职降薪。因此,校长们感到工作压力最大的是安全责任 (占调查对象的65.2%),其余依次是考核评比 (占调查对象的13.4%)、骨干教师流失 (占调查对象的10.8%)和完成升学任务 (占调查对象的9.8%)等工作压力。另外,农村学校办学条件较差,经济基础薄弱,优秀教师流失导致教学质量下降和生源下滑,这使得农村学校的处境更加艰难,校长也因此面临很大的社会压力。同时,农村学校福利待遇偏低,医疗条件差,家庭负担重,校长们的生活压力较大。

二、原因归纳

(一)现行教育管理方式影响了校长的办学自主权

教育行政部门和相关部门都把本辖区内学校 (包括农村义务阶段学校)看作自己的下级单位,而没有真正把学校看作立德育人的场所。在管理过程中,常采用一般的行政管理手段 (如开会布置,下发通知等),要求学校完成布置的任务。校长迫于领导意志或考核压力,不得不耗费大量精力去完成过多的 (其中,不少还与学校教育教学无关)社会任务。上级部门管得过多、过死、过细。偏远、师生少的农村义务学校基本上担负起同样的任务,这无形中增加了校长们的工作负担、精神压力;同时还使许多农村义务学校校长围着上级的指挥棒转,校长对学校和自身发展思考研究不够。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学校办学自主权,限制了校长自我成长和学校自我发展的空间。

(二)现行校长行政管理方式制约了校长的发展动力

在现行校长行政管理制度下,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其管理权限,按照一定的组织程序和原则,行使对校长的任命、考核、使用等人事权。教育主管部门是将校长作为一定行政级别的 “官员”来管理的,他们往往是将校长定位为命令的执行者和传达者,而不是将校长定位为专业人员。教育主管部门对校长角色定位的偏差,使其无法为校长的专业成长提供发展空间和平台;部分校长也将校长职位当成有一定行政级别的官员,不认同自身的专业定位和 《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的专业要求,更谈不让自身的专业成长和专业发展。校长们自然没有专业发展的动力和追求。

(三)“官本位”的社会意识无法为校长的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中国社会的 “官本位”意识仍然十分强烈,社会人士普遍认为校长是学校领导,认为只要管理好学校就是好校长。他们认识不到学校管理与一般行政单位管理的不同,认识不到学校职责的特殊性和校长对学生、教师、学校发展的独特作用,认为只要会管理的人就能当校长,校长没有必要像医生、律师一样进行专业的训练和培养。这也无法为校长专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氛围。

三、对策与建议

(一)建立权责明确的教育管理体制

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建立教育行政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全面清理规范性文件,严格控制针对学校的项目评审、检查事项等,大幅减少其总量,确需开展的检查,要在年初编制目录并进行公示;没有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明确依据,不得进入学校进行检查。减少对学校办学行为的行政干预,使校长们不再 “瞎忙”。

(二)健全校长队伍建设与管理制度

教育行政部门要制定科学有效的校长队伍建设与管理制度,认真落实校长负责制,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保障校长 (包括农村学校校长)在育人方式、资源配置、人事管理等方面的自主权,为校长施展才华提供更好平台。

完善校长任职资格制度、校长选拔任用制度、校长考核评价制度、校长培养培训制度;大力推行校长职级制,根据 《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制定校长的不同职级,将校长的职级、待遇与其专业发展水平和管理业绩挂钩并与学校行政级别脱钩,提高校长专业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改善农村校长成长的社会环境

教育行政部门要以 《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为准则,从本地区校长专业发展的实际水平及学校和教育发展需要出发,制定切合本地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的校长队伍建设规划、培训规划及具体措施,健全校长培养培训质量保障体系;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让校长们卸下不必要的工作压力(如过重的安全压力、不必要的检查评比等)和思想包袱 (如害怕得罪上级领导),帮助校长解决专业成长和工作中的实际困难,使校长们能沉心静气地思考学校发展的重大问题,心无旁骛地为师生发展服务;要完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校长的培训机制,建立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培训经费保障制度。

校长培训机构要深入分析校长们的培训需求和专业发展需要,根据 《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的要求和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发展需求,科学设置针对性强的培养培训课程体系,创新培训方式,采用案例教学、学校诊断、同伴互助、影子培训、菜单学习、行动研究、远程培训等多种方式,提升培训的实效性,着力提升校长的专业能力。

(四)给予校长更多的人文关怀

结合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在师资配备、经费投入等方面给予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更多倾斜政策,切实解决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发展中面临的现实问题,减轻校长的工作压力。同时,在生活方面,尽量多关心校长,尽可能地帮助他们解决子女入学等生活难题。

(五)校长要注重提升自身专业水平

校长要转变观念,不能将自己当成 “官员”,要力争成为引领学校和本地教育发展的专业人士;根据 《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结合学校内涵发展需要和自身实际,制定自身的专业发展规划。校长要在领导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发扬自己的专业优势,打造学校特色;同时,补齐自己专业能力短板,提升自身专业水平。

猜你喜欢
对象校长培训
涉税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以纳税人举证责任为考察对象
判断电压表测量对象有妙招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区间对象族的可镇定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