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程导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研究*

2018-01-26 15:13徐耀光
中小学校长 2018年5期
关键词:学程一节课导学

□ 徐耀光

课堂教学评价即我们俗称的评课,就是根据课程标准,对照课堂教学目标,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及由这些活动所引起的学情变化进行价值判断。在当前我校 “学程导学”高效课堂改革实践的背景下,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对探讨课堂教学规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更好地实现 “学程导学”课堂提升教学效率和学习质量这一改革实践目标,我们在实践研究中把有效推进教学方式从 “以教(教师和教材)为主”到 “以学(学生和学习)为主”转变,课堂教学行为从教师 “以教代学”和学生 “伪学、不学”到 “学程导学、先学后教、顺学而导、自主学习”的转变为突破口,逐步探索确立了围绕 “学习内容与目标”、“学习策略与过程”和 “学习评价与反馈”三个维度的 “学程导学”课堂的教学评价体系。

一、对学习任务与目标的评价

(一)评价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

学习任务是否完成、完成了多少?是评价一节课的一项基础性指标。评价 “学程导学”课堂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关键是要抓住课初和课末两个重要节点。

首先,课初学习任务是否明确。“学程导学”课堂要求教师在课初就要让学生清楚 “学什么”,也就是让学生在学习之初就清楚地知道自己这节课或这个环节要完成哪些学习任务。一节课有了明确具体的学习任务,既能指导和引领一节课学生的主动学习,又能为评价学习任务完成情况找到依据。比如,在执教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 《搭配的学问》一节课时,教师如果出示课题后给出了“不重复、不遗漏、有序搭配”的学习要求,引导学生进行 “搭配”探究活动。在这个学习活动中,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要求,但显然不知道这是要完成的任务,因此学生一节课的学习就会很盲目、很被动。通过课后研讨,我们明确了这节课的学习任务和目标应该完成三个搭配探究活动,会计算有多少种搭配方法,而 “不重复、不遗漏、有序搭配”只是进行搭配的要求。如果学生明确了这个学习任务,再按教师的指导去探究完成具体的学习活动,学生就不仅能知道自己要学什么、做什么,而且还能随时进行任务完成情况的自我评价。

其次,评价课终学习任务的完成度。这个评价也就是要看学生通过一节课的学习,所有的任务完成了没有?完成了多少?当一节课的学习结束时,对于学习任务完成情况,教师和学生都应该清楚结果。只有清楚任务完成的情况,才能逐步培养老师和学生课堂上的效率意识。如李老师在执教六年级《包装的学问》一课时,学程导学案中给出的学习任务和目标是“分别包装两个、三个、四个同样大小的长方体盒子,探究他们各有哪几种包装方法?分别算出他们的表面积,看哪种包法最省纸。”一节课的学习探究结束,截至检测环节,大部分学生按学程导学案设计的学习活动方案,在教师的指导和同伴的帮助下顺利完成了三个探究学习任务。然后教师引导小结,得出 “怎样包装相同长方体盒子最省纸”的结论。很明显,这节课的学习任务课初明确,课末小结也很顺利,我们也能清楚地评价这节课的学习效果。

(二)评价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

无论采取什么模式的课堂教学,对其目标达成度的评价是一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学程导学”模式要求,对于一节课或一个教学环节的教学任务是否达到了课程标准和教学设计预设的目标,我们必须给予课堂评价,也就是要评价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一是评价课初的学习目标是否明确、具体、可测。“学程导学”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课初一定要给学生具体、可测的学习目标。准确、具体、可测的学习目标会成为学生课堂学习的航标,也会成为学生自主有效学习的动力引擎。一节课或一个教学环节学生要在知道 “学什么”的同时,还明确应该学到 “什么程度”,才会让有效学习更加主动积极地发生。正如在 《包装的学问》一课的学程导学案中,给出的学习任务和目标是:“分别包装两个、三个、四个同样大小的长方体盒子,探究他们各有哪几种包装方法?分别算出他们的表面积?比较怎样包装最省纸?”。其中 “怎样包装最省纸?”就是学习的目标。又如九年级体育男子1000米、女子800米长跑,学生知道自己要跑1000米或800米,这是任务,但还应该清楚达标 (及格)的用时是多少?满分的用时是多少?这就是标准,也是学生努力学习的目标。

二是评价课终学习目标达成度。这个评价也就是要看学生对学习任务的学习是否达到目标,达到了什么程度。“学程导学”教学模式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学习任务和目标,要合理地安排教学效果评价环节,主要是评价目标的达成度。无论是一个环节,还是一节课,只有绝大多数 (90%以上)学生都能达到设定的标准,才算是学习目标基本达到。达到学习标准的学生比例越高,超出目标的标准范围越大,说明课堂教学的目标达成度越高,课堂学习的效果就越好。

二、对学习策略和过程的评价

“学程导学”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依据学程思想为学生设计导学案。这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借助导学案提供的学习方案,在教师、同学的帮助下开展自主有效的学习,以实现以学为主的课堂,最大限度地把课堂时间和空间用于自主探究和学习体验。这是“学程导学”课堂和传统课堂最大的本质性区别,也是实现由 “以教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向以学为主的 “学程导学”课堂转变的关键环节。所以,对 “学程导学”教学模式课堂教学的评价,最为关键的就是对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进行评价。

(一)评价教师指导的有效性

一是评价教学准备是否充分。这个评价关键要看教师是否为学生提供导学案,导学活动设计是否符合学情和课堂教学需要。在学校同课异构教学研讨中,王老师设计和执教小学语文五年级《别董大》一课时,为学生设计的学程导学案在课堂学习中起到明显作用。字词基础部分安排前置预习学习,课堂上利用导学案进行了学习检测和巩固,既了解了学情,又节约了课堂时间。这节课由于导学案教学活动设计任务明确、要求具体,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明显改善,学习质量自然比较高。

二是评价教学方法手段是否有效。这个评价主要是看教师能否依据教学目标和学情实际,灵活使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恰当的手段。张老师在执教八年级地理 《地势和地形》一节时,采用学生手绘地图的方法,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这种学习方法比学生看地图册、看投影体验程度明显要深刻。这样的教学方法,既能符合学科特色,又能体现以学为主的教学理念。

三是评价能否面向全体且尊重学生差异。这个评价侧重点是教师是否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相应的有效指导,能否根据学情随时调整教学进度、难度,满足学生学习要求,能否实施多元标准的激励性评价,使被评价学生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在一次公开课教学中,李老师执教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 《有多重》,对探究活动的设计和学生小组学习的分组都进行了精心安排。这节课不但充分照顾到全体学生,而且能在学习活动安排和学习指导中重点关注学习能力相对薄弱的学生,并能及时对其实施激励性评价。整堂课让所有的学生都能积极、愉悦地参与到学习之中,这正是既面向全体又充分尊重学生差异的课堂教学体现。

四是评价教学节奏和密度是否适中。教学节奏和密度适中的课堂应该是不显松散也不使学生过度疲劳,学生能高效利用时间的课堂。魏老师五年级英语 《Unit5 Dinner's ready》教学中安排了丰富的学生活动,有同桌情景对话、角色扮演表演、单词接力等等。课堂上,教师成了导演、学生是主角,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就在学生紧张有序的活动中完成。课堂节奏紧凑且活泼有序,教学活动丰富但学习内容容量适中,学生充分参与体验且学得轻松自然。

研究实践证明,学程导学案的有效设计和运用,教师能更容易体察学情、掌控学习进度,对课堂时空的占领会明显减少,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也会得到明显提高。

(二)评价学生参与的有效性

一是评价学生参与的广度。这个评价看的是课堂中绝大多数学生是否对学习感兴趣,是否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各项学习活动。教师安排和指导教学活动能否尽可能地防止和减少 “不学”、“伪学”、“假学”、“代学”的课堂低效学习现象。就如,单老师在执教七年级生物课 《植物的光合作用》时,学生在一个接一个的分组实验中有序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全班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共同探究,最大可能地实现了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的学习。

二是评价学生参与的深度。这个评价主要看的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否能积极主动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是否能积极动手演示操作、能自主学习有所收获。“学程导学”课堂主张 “下到河里学习游泳”的实践性学习理念,无论是语言类课的听说读写、数学课计算推演,还是科学课实验操作,只有学生亲自参与并体验了,才会有深度的学习,才能是有质量的学习。

三是评价学生参与的效度。这个评价看的是课堂上学生和学生、学生和老师、学生和教材之间能否保持多面、丰富、和谐、有效的信息交流。比如阅读课文,不但要读还要有具体的阅读要求和方法,让学生带着任务、带着方法去读;又比如小组合作学习,小组怎么分、每个人有怎样具体的任务,这些都要明确,小组学习不能成为后进生围观优秀学生学习展示的小舞台。

(三)评价学习状态的愉悦度

一是评价学习氛围是否浓厚。课堂上要保持师生关系要融洽、民主平等,学生之间能友好合作、互帮互学,学习环境宽松,师生心情愉悦,课堂气氛轻松自然。

二是评价学生思维状态是否良好。这一点主要是看学生能否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进行有效质疑,并能围绕着学习目标对问题进行有效分析与讨论,较好地解释或解决问题。笔者在执教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伟大的开端》一课时,让学生自主学习,在导学案中完成共同探究什么是五四精神?我们应该怎样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讨论记录后,竞相展示分享,不时会有学生对他人分享结果进行评价、质疑、讨论、补充,使学生在整个学习活动中充满活力。

(四)评价导学案的适宜度

一是评价学程导学案是否能充分体现 “学程”思想。学程导学案设计是落实 “要学什么?要学到什么程度?该怎么去学?学习落实了没有?学习的效果如何?”这五个环节的主要途径。坚持学程思想是学程导学案的前提要求,按照学程思想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习质量是学程导学案追求的价值目标。所以,这个评价应主要针对学程导学案设计进行。

二是学程导学案要能体现 “导学”功能。“导学”就是通过创设情境、设置问题、点拨启迪、评价提升等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和措施,主要包括导趣、导思和导行等。“导学”是学程导学案的价值核心,充分体现学生主动作用于学习内容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是落实 “学程导学”、实现自主有效学习的根本保障。所以,这个评价主要针对学程导学案功能和作用进行。

总之,“学程导学”教学模式追求的目标之一就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也就是说我们不但要让学生 “学会”,还要引导学生 “会学”。无论是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目标,为学生设计学习方案,还是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再到学习效果的评价反馈,都少不了教师的教学策略和教育智慧。所以,关于学习策略的评价,是对“学程导学”课堂评价最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对落实以学为主的教学理念和 “学程导学”思想最主要的评价。

三、对学习效果与反馈的评价

一是关注对学习状态的评价是否有效。课堂上对学生学习状态的评价应该贯穿于一节课的始终。对其评价主要看对学习状态有没有进行及时激励评价,评价方法是否灵活、符合课情,评价对学习状态是否有明显作用,学生是否能态度积极、情绪饱满地参与学习。蔺老师执教四年级英语《Unit4 At the farm》时,采用攀登金字塔的方式对学习小组进行激励评价,对学生学习状态提升效果非常明显。像这样的激励性评价就很好地发挥了课堂评价的作用,值得肯定和推广。

二是关注对学习效果评价是否科学。课堂上对学习效果评价是落实 “学程”思想和 “学程导学”教学模式不可或缺的环节。对其评价主要看课堂教学对学习效果有没有进行及时评价,评价内容、标准是否与学习任务和目标一致,评价能否直观反映出目标的达成度,评价能否反映出学情发生的变化。同时还要看课堂上有没有根据评价结果及时对教学做必要的调整和补充。在我们的教学研讨实践中,我们鼓励和引导教师分阶段或整课安排学情检测环节,其目的就是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这一点已经得到了大部分教师的认同并在积极实践中改进。

实践证明,先进的教育思想不仅是课堂教学的灵魂,也是进行课堂教学评价的前提。所以,在 “学程导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实践中,我们督促教师运用 “以学为主”和 “学程导学”等先进思想理念、用 “课改先改课”课改意识去分析、透视每一节课。只有这样,才能对 “学程导学”课堂教学的优劣做出客观、正确、科学的判断,才能给授课教师以正确的指导,从而促进授课教师和评课教师共同提升。对 “学程导学”课堂教学的评价,其目标同样是为了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所以,“学程导学”课堂评价标准和 “学程导学”教学模式将会在逐步深入的实践研究中进一步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将会更加有效地服务于我们的中小学课堂和全体教师,真正形成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品牌特色。

猜你喜欢
学程一节课导学
三角函数考点导学
“概率”导学
普通高中个性化学程和学分管理研究
托马斯的一节课
胆战心惊的一节课
学材再建构,从教程走向学程
实践“三学”要求提高应用能力
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