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五环节”理想课堂模式的建构与实践

2018-01-26 15:13李新民
中小学校长 2018年5期
关键词:理想建构环节

□ 李新民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学生生活与成长的重要空间;课堂教学是发展学生关键能力的主渠道。而学科课程如何转化成课堂实践,课堂教学组织如何实施,如何让课堂教学和谐、高效,建构理想的课堂模式至关重要。基于上述,利津县第二中学 (简称“我校”)多年来借助 “五环节”理想课堂模式的建构与实践,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课堂品质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路径,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一、行动基点:建构 “五环节”理想课堂模式的问题背景与实践指向

(一)问题背景

新课程改革从课程目标到课程理念,从教材编写原则到内容呈现方式、从课程结构到课程评价等,都做出重大改革,这不仅对现行课程与教学体系产生巨大冲击,而且对每一位高中教师都提出严峻挑战。面对这样的挑战,我校在推进新课程与教学改革中存在如下问题:一是许多教师在被先进的课程理念所打动、所鼓舞的同时,也感到困惑、茫然,不知道如何将其转化为个人的教育教学实践行为,如何从 “知识课堂”走向 “生命课堂”、从 “独白”走向“对话”、从 “封闭”走向 “开放”,就成为一个较为现实的问题;二是我校作为山东省东营市一所有着厚重文化积淀和辉煌历史的农村高中学校,在城市化进程加快和新课程教育改革的双重冲击下,学校区位劣势日益明显,生源的质量下降,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徘徊不前,不可回避地遇到发展“瓶颈”。尤其是普通高中教学,过于追求分数。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身心得不到健康发展,而且认知结构与知识结构呈现畸形发展;三是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落后,“以教师为中心”和 “以应试为目的”教学的局限日益凸显。可以说,“细料饲喂式教学”仍然是课堂的主流,教师备课过程往往倾其所学,把知识详细地分解和消化,讲知识、讲要点、讲习题成了课堂之道,而忽略学生的思维方式、方法的启发和诱导,忽略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和迁移应用。

基于上述问题,学校认识到:只有与时俱进,大胆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构建真正符合新课改精神和学生生命发展本质要求的理想课堂,着眼于学生的 “终身学习”,才能改善学校课堂生态,突破发展 “瓶颈”,学校内涵发展才能高质、高效。为此,我校秉承“让每一个学生成长成功成才”的办学理念、“质量为本、精致管理”的办学策略,在借鉴国内外教学改革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2009年提出并实施 “普通高中‘五环节’理想课堂模式建构研究与实践”的教改项目。

(二)实践指向

所谓理想课堂模式,是使学生在课堂上以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学习收益的教学活动范式。我校建构实施的 “五环节”理想课堂模式,是基于现代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念,在学习借鉴先进学校教改经验的基础上,依据校情、学情,结合课改实际,且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积极推进课堂改革,而建构的一种符合学生学习认知规律和教师教学规律的课堂教学典型结构形式与有效方法论体系。在 “五环节”理想课堂运行中,学生能在愉悦与平和的氛围中达到厚积知识、破解疑难、方法优化、能力提高、学习高效的境界,并能真切地感受知识的魅力、学习的价值、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滋养,从而对知识的探索充满渴望,对能力的提升充满渴求。“五环节”理想课堂模式的建构,指向师生实现心灵对话、共同创造奇迹、唤醒沉睡潜能,彼此点燃智慧的火种,彰显平等、民主、安全、愉悦等美好情怀;建构理想课堂模式,是教师引领学生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探索旅程。

二、重视过程与方法:强化“五环节”理想课堂模式研究与实践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我们认为,“五环节”理想课堂模式研究与实践不能一蹴而就,更不能作秀、搞花样文章,而是在做好规划设计的前提下,“扎扎实实、坚持不懈地做”,这是我们的行动要求与奋进动力。

(一)解决问题的主要过程

“五环节”理想课堂模式从提出实施到全力全面推进,到目前已历十年,大致可分三个阶段:

一是规划设计、尝试探索阶段(2008年 9月—2010年 8月)。当时首先对课堂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梳理课堂教学改革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提出打造 “理想课堂”的教改构想;其次,组织全体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教改方法和科研方法,以及国内外著名的教学模式 (流派)、课堂教学模式理论、国内成功的课堂教学模式 (范例);再次,组织教师学习研究教改先进学校的高效课堂模式,开展教学技能研究与培训,提高教师的理论与实践水平,同时鼓励教师树立研究意识,指导教师搜集、整理文献资料,开展基于理想课堂建设的小课题研究,寻找 “理想课堂”落地生根的方法和模式,提出以建构 “五环节”教学模式为突破口和抓手,研制建构实践该模式的理论依据、操作流程和评价标准。在本阶段,我校结合学习、研究与实践探索,在专家指导下,聚合学校骨干力量,编撰出版 《普通高中理想课堂建设的实践研究》。

二是逐步推进、深化实践阶段(2010年 9月—2016年 7月)。《普通高中理想课堂建设的实践研究》的编撰出版,不仅提振教师改革教学的士气,而且促进 “学”“思”“践”“悟”水平的提升。比如,各科教师应用行动研究法,研制不同课型的 “五环节”课堂教学操作流程和评价标准;利用“同课异构”、“骨干教师示范课”、“一课多轮课例研究”等方法,通过实践—研究—再实践—再研究,直至形成比较科学实用的 “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

在此阶段,教师借助 “五环节”理想课堂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对深化实践理想课堂模式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其一,“五环节”理想课堂模式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桥梁,对教学理论的应用、教学实践起直接指导作用,对先进教学思想的贯彻具有重大意义;其二,“五环节”理想课堂模式是成功教学实践的系统化、简约化概括,从而使优秀教学经验提升到理论的高度,并以相对稳定的形式体现出来,由此减少教学的随意性,有利于持续地保证教学质量。所以,“五环节”理想课堂模式既是理论体系的具体化,又是教学经验的系统概括。

三是经验提升、成果推广阶段(2016年 8月—2018年 2月)。在专家的具体指导下,我校在深化“五环节”理想课堂模式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加大课题研究、经验总结和成果提升力度。尤其是通过科研引领,加大成果的研究特性,从而促使 “五环节”理想课堂模式的实践更理性、更专业,也更具有思想含量。每个学期通过整理分析实践材料,组织老师展开讨论、总结、评价和反思,并形成阶段性研究报告。同时,相关研究成果在各级教育刊物发表;教改经验被地方重要纸媒推介。

(二)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

在开展普通高中 “五环节”理想课堂模式研究与实践过程中,我们瞄准问题的解决,通过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边推广的行动路径,采取文献法、行动研究法、比较法、经验总结法等研究方法,使研究方向更明确、研究过程的针对性更强,从而保证研究结果的有效性。

为了更好地开展该项研究与实践,我校注重借助高校和省市县教育科研部门的力量,成立由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季俊昌主任领衔的专家指导团队,多次通过课堂观察、与师生座谈、问卷调研等形式,诊断实施 “五环节”理想课堂模式的问题与不足,进一步明确改进的方向,以及后续研究与实践工作的着力点;重视成果的物化提升工作,出版 《高中理想课堂模式案例研究——“导—学—议—展—评”五环节教学模式应用》。

三、聚力主攻方向:研究与实践 “五环节”理想课堂模式的关键

课程改革不仅是内容的改革,也是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重视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特点。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高效的课堂模式是载体。顺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势,在不断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我校通过学习、实践、构建等方式,探索形成 “导—学—议—展—评”五环节理想课堂教学模式。

(一)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习效率:实施“五环节”课堂模式的内容与目的

导。“导”即课堂导入,是整个环节的总领。教师通过各种有效方式,引领学生进入课堂学习内容。在借助 《导学纲要》实施五环节理想课堂教学模式的过程中,究竟 “导”什么呢?实践过程中,我校教师导学的过程并不只是让学生获得知识、形成能力的简单认知过程,而是在 “导目标”的前提下,努力从导趣、导思、导疑、导法、导读、导说、导练等方面去落实 “导”,让学生不但知道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怎么学,而且学得有信心、有激情。

学。“学”即课堂学习,是学生根据教师要求,以 《导学纲要》为纲,自主学习教材及相关资料,初步探究、独立思考,生成并记录学习问题的学习过程或教学环节。“学”又有三种表现形态,一是自学,体现学习的自主性;二是互学,体现学习的合作性;三是共学,体现学习的参与度。“学”作为课堂教学的基础环节,要求教师通过集体备课,编写高质量的《导学纲要》,以此保证自主学习的质量。

议。“议”就是议论、讨论、质疑,即合作学习,是学生在独立探究的基础上,通过同桌对议、组内合议、组间辩论等形式,进行合作探究,解决自主学习过程中没有解决的问题,并将学习成果与新生成问题进行记录整理的学习过程或教学环节。“议”是围绕学习目标进行讨论和质疑的过程;在教师的指导下,师生间、学生间探讨问题与交流信息,从而求得知识的深化的认知过程;解决疑难问题的过程,即解惑过程;对已有知识的掌握和新知识的获取过程。同时也是新知识的生成过程;对所学知识加深理解的过程,以及对知识的提炼、提升、升华的过程。

展。“展”即课堂学习成果展示,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获得的新知识,通过一定的形式展示出来,既可以用书面 (作业、思维导图、小论文等完成的情况)的形式进行展示,也可以用语言 (课堂回答问题)表达,以学生当堂呈现出来的形式为主。其时间设计应为总课时的40%左右,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在此环节,教师通过组织、引导、启发、激励,推动学生质疑答问、深度探究,在思维碰撞过程中再生疑问,达到开发智力、提升能力的目的。

评。“评”即讲评和评价,是教师在学生充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展示的基础上精讲点拨,并组织学生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的教学环节。教师讲评的内容要针对重难点、易错易混点和质疑点。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表现,也要重视学生学习结果。评价可以采用个人、小组与团体结合的方式进行。

(二)充分落实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地位:实施“五环节”课堂模式的关键

“五环节”理想课堂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落实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地位,一直都是该模式实施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对 “五环节”模式的建构与实践,我们对 “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又有新的理解与践行。

正确处理主体与主导的关系。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是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主体性能否实现,取决于老师如何发挥主导作用。有些人片面地认为,处理好主体与主导的关系就是由 “满堂灌”变为 “满堂问”。其实,问答式的教学、是非式的提问,表面看上去气氛很好,但实际效果往往不理想,同时还会使学生形成不动脑筋、乱猜答案的不良习惯。主体性发挥得如何,不在于问的多少,也不在于课堂教学气氛如何,而从本质上讲,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投入程度;从形式上讲,主体性的表现不仅是师生互动,而且还包括生生互动,以及学生独立活动。

教师要正确理解 “导”。教师的 “导”绝不是简简单单地领着学生去逐一生搬硬套教材中的知识点,而是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又能有所侧重地去理解知识,进而达到能灵活运用的程度。讲课是一种艺术,引导同样是一种艺术,或者说,是一种比讲课艺术更为精深的艺术。简单说,在这种 “导”的要求下,教师不仅要做 “演员”的 “导演”,更要做 “演导演”的 “演员”。

在践行 “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原则中强化教师的专业精神。首先,要求教师对待学生要有爱心、有耐心,因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其次,教师要有深厚的功底,学生的视野越来越宽,懂得的东西越来越多、越来越新,要把这样的学生教好,让他们有所进步、有所提高,要求教师在研究书本知识的同时,更要勤于接受现代科技信息;再次,要求教师要有研究探讨的精神,只有不断解决旧问题、发现新问题,才能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最后,要加强教师的师德建设,教师对学生的影响除了学识方面以外,更重要的是思想行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对每一个教师的最基本的要求,更是做好 “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有力保障。

(三)在创新性使用中建构自己的课堂模式:实施“五环节”课堂模式的基本要求

建构实施 “导—学—议—展—评”五环节理想课堂模式,是在借鉴他人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改革自己的教学实践,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由于模式本身的非定性和教学经验的个人性,我们要求每一位教师解放思想,扬己之长、避己之短,找准自己的最佳位置,在总模式的框架下灵活处理和运用“五环节”课堂模式,并在教学实践中建构起适合自己的理想课堂教学模式。这既是我们聚力研究与实践的主攻方向,也是提高 “五环节”理想课堂模式研究与实践的关键。

教师在实施使用 “五环节”课堂模式的过程中,不能只运用其形式进行,必须真正地领会 “五环节”课堂模式的实质与内涵,在理解其精髓后,内化为自己的能力,并创造性地运用 “五环节”课堂模式。首先,要认真学习、领会课改 《课标》精神,理解教学新理念。充分认识到新课程是强调改革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勇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的搜集信息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交流合作能力,体现的是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只有转变观念,才能从主观上运用新的理念解决课堂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其次,要认识到“五环节”课堂模式的重要性。它是新课程理念与学校具体实际情况相结合的产物,经过实践检验是正确的、符合学生发展规律的教学模式。同时,该模式又是基于建构主义理念的教学模式,在提倡建构主义教学的大环境下,推广使用五环节教学模式符合时代发展要求。

在对 “五环节”课堂模式形成正确认识后,教师要结合学科教学的特点,创造性地运用该模式,使其发挥到最好的效果。教师要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求知的能力。通过教学,能使他们在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的发展。首先,重视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学生进行学习的保证,我们知道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之一是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物理环境主要是指学生的先天生理条件。在此,我们暂不讨论,但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影响也同样密切,所以创设一定的教学环境,更有利于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体系,更有利于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其次,重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在长期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最适合本班学生发展水平的教学方法尤为重要,只有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才能创造性地运用 “五环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让课堂永远是学生的期待和渴望。

(四)落实小组合作学习,促进课堂交往与互助:实施“五环节”课堂模式的重要保障

面授式的课堂往往不能给全体学生创设主动学习的机会,不利于学生主体意识及学习能力的形成,特别不利于对个别后进生的因材施教。针对这一问题,“五环节”课堂模式强调小组合作讨论学习方式。分组根据学习内容和阶段学习情况的需要,按照学生的学习水平、智能情况、性格特点、操作能力等,或混合编组或自愿结合成组,一般以座位前后4人为一组。这样,学生不再只是面视教师,也可以面视同伴,在这样的组织形式中,每个小组都是一个合作的群体,这一形式为每一位同学创设“无威胁”的课堂氛围。基于小组合作讨论学习的 “五环节”课堂模式优点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一是增加信息交流量。小组合作讨论学习方式将课堂上的单向反馈变为多向反馈,它不但为每位小组成员创设均等的发表见解的条件,还把每位学生在45分钟内发言的机会由1/50提高到1/4,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从教师那里获得知识和学习方法,而且通过同学间讨论、交流,扩大信息量,在学习交流中相互启发,拓展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增强学生广收信息、主动探究的能力。

二是培养互助合作精神。小组合作讨论学生的最大优势体现在实现综合性学习目标方面。学生们通过小组讨论,各抒己见,发表个体的主见,形成小组的意见,又通过组际间的交流,综合大家的意见,做出完整、理想的结论,使同学们感到合作的力量超越个体的力量,自己与小组不可分割。互助的成功体验也常常产生在这里。在这无心理负担的学习过程中,后进生在同学们的帮助和鼓励下,形成自己的见解,也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总之,研究与实践 “五环节”课堂模式,不仅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得到发展,同时也促进教师教学理念的改变和教学素养的提升,有效深化我校的课程与教学改革实践。

猜你喜欢
理想建构环节
理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2021款理想ONE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理想
你是我的理想型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桥式起重机使用环节重大危险源辨识研究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