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学业负担及“减负”主体之我见

2018-01-26 15:57
山西青年 2018年6期
关键词:感者课业负担减负

李 艳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遂宁 629000)

从2000年以来,教育部为了减轻中小学生学业负担的问题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在2000年1月3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在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在1月7日又召开了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的工作电视会议,要求“切实减轻小学生经济负担、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在2004年6月,教育部明确地提出减负“五项不准”政策,以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难题。2009年4月,教育部又颁布了《关于加强当前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的指导意见》,强调加强省、市、县等政府部门的责任,认真解决和落实好中小学课业负担的问题。2010年7月,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一2020年)》中又再一次提到了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问题。纲要中还指出过重的课业负担已经严重损害儿童少年身心健康,所以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乃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在2013年11月,教育部官网发布《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通知》,《通知》要求以小学生减负为重点,标本兼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2015年1月,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2015年工作要点>的通知》中又提出了落实义务教育学校“减负万里行成果,建立健全减负工作长效机制”。尽管如此,教育界对于“减轻学业负担”的相关理论研究还是比较滞后,对教育者在学生负担减轻、学业压力等问题并没有有效的帮助,导致“减负”工作不尽人意。在中学生学业“减负”的相关文章中,很多作者谈到了学业负担重和“减负”难存在的原因,也提出了解决的措施,但都是针对全部学生来作为“减负”的对象。在笔者看来,问题解决或缓解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确定“减负”主体的问题。

刘合荣在《学业负担问题:理性的事实判断与缓解策略》谈到:根据“学业负担感”的有无,可以把学生分为两类:无负担感者和有负担感者。其中,无负担感者又包括以下两个群体:那些真正能做到以自己的兴趣全身心投人到学习的学生和对学习完全失败和丧失信心的学生。“减轻学业负担”对这两类学生是没有任何意义。中小学生当中,构成真正“学业负担”的承受主体基本上是占学生总体多数的中间者。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对于他们来说,一方面学习还不能够达到轻松自如,需要通过大量的努力才能完成常规的任务,另一方面他们对自己的学习抱有极大的期望,有的期望还相当苛刻,对目标不切实际的向往都使这部分人必然成为过重“学业负担”的承受者。“减负”的口号和行动对于这些中间者相对而言具有针对性。

中小学生学业负担“减负”要取得实效,必须要确定“减负”主体,以教育学和心理学作为理论依据,重新理清思路,找到改革的重点和方向。要“减负”,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中小学生“减负”需要优化教学过程

21世纪以来,我国开始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但课程改革方案是否顺利实施关键还是在于教师本身,所以如何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学能力,如何优化课堂教学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通过参加培训、观看视频进行讨论、教研组集体共同备课等方式提升专业素养,才能从根本去扭转真正需要“减负”的主体厌学或者憎学的现象,增加学校和学习对他们的吸引力,让课业不再在心理上成为他们的承重负担,这也是我国中小学生在现阶段实现“减负”的一种有效措施。

二、中学生的课业负担需要“增加质量减少数量”

通过控制学生在校的停留时间、尽可能多布置口头作业或者少布置书面作业,尽可能少地安排考试等行为来达到“减负”的目的都是收效甚微。因为这些行为与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关键是如何科学、合理地安排学生在校的时间、如何科学地布置作业、如何合理地安排考试等。仅仅是减少学生在校时间的做法都会让学生增加更多的课外辅导,同时还增加家长在经济、时间和精力等方面的负担。复习知识、完成作业都是为了新知识的巩固,所以对所有同学布置同样地作业无疑是违背了教学的相关规律,也给教育教学带来一些不好的影响。所以,复习的方式、布置作业的方式、作业的内容、类型、形式等都要发生一定的改变。对于学业“减负”的主体而言,我们需要遵循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目标,科学、合理地布置作业,作业的形式和类型也需要灵活多样,还可以设计出与生活实践相关的作业,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为重点,实现增质“减负”。

三、中学生的课业负担需要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学方法不仅包括教师教的方法还包括学生学的方法。对于课业“减负”的真正主体而言,改革学习的方法也是非常必要的。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方法大多是机械记忆,重复刷题,单兵作战等。著名的教育家苏赫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出于兴趣而无须熟记的阅读可以防止学习负担加重。多增加一些理解记忆,增加团队合作、互助学习,多增加一些课外实践活动的家庭作业,这样可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1]覃宇臻,彭博,邹婕.影响我国中小学生“减负”政策执行的原因及对策[J].才智,2015(30).

[2]刘合荣.学业负担问题:理性的事实判断与缓解策略[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8(5).

猜你喜欢
感者课业负担减负
带有自愿隔离博弈的SVIR传染病模型研究
非线性SEIR流行病模型的平稳分布
分析采取措施对性病传播动态的影响
新课改后学生课业负担和心理障碍的现状调查
如何使用信息技术减轻高二数学课业负担
我国HIV/TB双重感染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研究
“轻负提效”大家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