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需求差异化浅谈中学图书馆的建设

2018-01-27 20:36文苗苗
天津科技 2018年6期
关键词:检索群体中学

文苗苗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第十三中学 天津 300000)

0 引 言

中学图书馆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教学必不可少的硬件。进入信息时代,作为为学校的全体师生提供图书、信息资源和学习服务的场所,图书馆的功能和作用需要进一步发展和扩大,但目前不少的中学图书馆存在图书资源单一、设备老旧和管理制度僵化等问题,整个图书馆建设还秉承“以书为本”的理念,已经无法满足教师和学生对图书馆功能的需求[1]。在人性化服务深入人心的现代社会,图书馆服务需求的多元化、差异化与实际服务单一化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成为困扰中学图书馆建设和管理过程中的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2]。

1 中学图书馆需求的差异化分析

1.1 需求差异化产生的原因

中学校图书馆的服务宗旨决定其服务对象包括教师和中学生两大类。相对于其他类型的图书馆,中学图书馆服务对象的群体划分十分清晰。公用图书馆服务对象涵盖了广大人民群众,不同读者的社会阶层、知识水平和阅读需求五花八门,阶层组成复杂,差异性也相应复杂化。专业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受专业背景的限制而显得相对单一,差异性表现不明显。首先教师属于成年人,无论生理上和心理上都是成熟和稳定的状态。而中学生在身体上处于高速发育的阶段,心理上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和塑造阶段。两类截然不同的服务对象对图书馆的功能需求是不同的,这就要求中学图书馆在建设时应该考虑不同服务对象的不同需求而体现出差异性。

1.2 需求差异化的表现

教师和学生作为两类各具特点的服务对象对图书馆建设提出了不同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1.2.1 馆藏资源需求的差异化

教师对馆藏资源的需求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一是作为教职员工需依托图书馆辅助教学科研活动的实施并提升自身教学水平。这要求图书馆必须具备不同学科的教学参考资料和教育专业研究方面的资料。二是作为一名社会人,教师本身有个人的业余阅读需求。学校图书馆是满足本校教职员工业余阅读需求的首要选择,因此馆藏需包括满足该类需求的资源。而学生对馆藏资源的需求与教师有所区别,由于在心理上不够成熟,大多学生在阅读方面具有盲目性、随众性和猎奇性的特点。据统计,大多数学生将图书馆作为课外书的来源,而真正将其作为提升学习成绩的工具的很少。中学生最偏爱欣赏的是文学类图书,尤其是中外名著,其次是自然、历史、地理类的科普类图书,而借阅数理和文字类的图书很少。

1.2.2 资源检索渠道需求的差异化

随着信息化网络时代的到来,现代化的图书馆资源检索渠道也呈现出多样化。目前教师可利用多个渠道检索图书馆资源。首先教师可以直接到馆检索;其次多数学校图书馆都允许教师利用校内局域网进行检索查阅资源;第三,部分学校图书馆教师已经可以利用移动终端登录检索资源。相对而言,学生可利用的资源检索渠道就显得单一,多数学生只能前往图书馆现场查阅检索才能获取资源。随着网络化、智能化的发展,教师的资源检索渠道需求已经由传统的到馆检索转移到校内网络检索和移动终端检索。而目前学生的资源检索渠道依然只能以到馆检索为主。随着手机移动终端在青少年群体的推广,学生利用移动终端进行资源检索的意愿和需求日趋强烈。

1.2.3 阅读环境需求的差异化

对于阅读环境的需求,教师和学生有共性也有差异。从人性化角度考虑,图书馆阅览环境要求低噪音、光线适中且空气质量良好,这是共性。差异性主要体现在对阅读氛围的需求。教师阅读的目的性、针对性和独立性较强,需要特有的静谧、安宁和相对独立的氛围来激发阅读欲望,并能激发独立持续的思考。而学生则不同,由于正处于阅读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阶段。他们需要相对轻松、积极和安全的氛围,来维持他们的阅读感觉,延长阅读时长。同时学生阅读过程中有交流的需求,交流能够提高他们的阅读效率和理解能力,因此阅读环境应考虑学生之间交流的需求。

2 中学图书馆差异化的建设

中学图书馆建设中应该考虑满足不同服务对象的需求的差异性,进行差异化的设计和配置,笔者建议从以下3个方面考虑。

2.1 针对性地配置馆藏资源

图书馆馆藏资源应该根据中西兼备,文理皆有的原则进行有效配置以满足教师和学生的不同需求。对于教师群体,图书资源的配置首先要满足教学需求,应该根据教学大纲配置最新的教学辅助用书,满足教师的教学需求。其次要满足教师提升自我教学水平的需求,应配置教育学、学生心理学以及美学类书刊,使教师能够借助图书馆提升自身专业素养。随着教育的发展,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都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教师们对这类书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大。这类书籍一定要紧跟时代前沿,反映当代教育发展的最新进展。第三,应该考虑教师的业余阅读需求,配置一定比例的文学名著、艺术鉴赏、自然探索和社会调查类图书资源。

对于学生群体而言,图书馆藏首先要考虑学习需求,应配置相当数量与学习计划匹配的参考书,用于满足辅助学习的需求。该类资源的配置应切合最新的教学大纲,并且根据学生数量预计需求数量,以满足教学和学习需求。其次要满足学生多范围的课外阅读需求,其中文学作品历来是中学生最爱阅读的书籍,而且趣味各异。中外经典名著、当代小说和散文、体育新闻以及历史名人传记都是他们的兴趣所在,这类资源要合理配置并且比例应有所增加。另外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对自然探索和科技前沿愈发感兴趣,应该配置相应科普类书刊,例如太空探索、宇宙揭秘等。

2.2 设置多元化资源检索渠道,实现合理共享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信息增长速度惊人,数量庞大,类型复杂,文种多样,内容交叉重复。作为信息宝库的图书馆应该不断开发和提供多元化的渠道使不同的用户能够方便快捷地检索到所需的信息。

对于教师群体,首先应该在学校范围内普及网络检索,保证教师们可以在办公室进行网上检索。其次应该开发移动终端检索渠道,例如APP等,以便教师在家也可以检索所需的资源。最后,应该考虑年龄偏大尚不熟悉网络的教师如何查阅自己所需的文献资料。而对于学生群体,由于掌握的网络资源有限,应考虑提供适量的固定式公用网络检索设备。随着手机等移动设备在青少年群体中的普及,移动终端检索的权限应该考虑对学生群体开放。

2.3 设置不同风格的阅览环境

人性化的阅读环境可以给读者带来良好的视觉、触觉感受,进而激发读者思维的活跃性、情感的丰富性,最终唤起读者心理的共鸣[3]。图书馆阅览环境的设计应针对不同对象设计不同的风格。

对于中学图书馆,笔者建议设置不同的阅览区域供教师和学生使用。教师的阅览区域应该与学生分离开来,有条件的可以分楼层设置。空间条件不允许的,可同层划分不同的区域。教师阅览区相互之间也应该相对独立,可设置小隔断,以便创造独立思考的环境。阅览区周围的装饰应该以展览、绘画、雕塑或音乐等艺术形式创造具有人文气息的阅读环境,烘托出图书馆的人文氛围,创造出浓厚的阅读氛围,激发读者的兴趣和思考。学生阅览区在空间设计上应该考虑分散与集中相结合,既便于学生开展小规模的交流,又不互相干扰。周围装饰应该以青春活泼、积极向上为主要基调,并且能够突出学习和知识的主题。周围墙壁可以设置励志名言激发学习斗志,桌面宜布置绿植、盆栽增加美感,来消除长时间阅读带来的疲劳,使读书真正成为一种享受。

3 结 论

差异化需求是各行各业普遍存在的现象。相对于其他类型的图书馆,中学图书馆服务对象的群体划分清晰,服务需求差异性较大。中学图书馆建设过程中应该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考虑这些差异化需求,针对性地配置资源,以满足不同群体的不同需求,为读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猜你喜欢
检索群体中学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瑞典专利数据库的检索技巧
一种基于Python的音乐检索方法的研究
在多解中学创新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浅议专利检索质量的提升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
特殊群体要给予特殊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