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读对于提升科技期刊质量与编辑水平的影响

2018-01-27 20:36潘凤云李无双
天津科技 2018年6期
关键词:业务水平编校责任编辑

潘凤云,李无双

(1.《环境科学研究》编辑部,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北京100012;2.《农业环境科学学报》编辑部,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 天津300191)

学术质量是科技期刊的生命,是其生存发展的基础[1]。良好的审读反馈机制,是科技期刊提升质量水平、丰富科技学术内涵,更好地服务于科学研究、更顺利地走向国际的重要保障[1]。审读制度的建立,形成了“通过不同渠道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的机制;根据相关政策迅速对问题性质做出判断的机制;依照法律法规规章依法做出处理的机制;及时通报情况,发挥警示作用的机制”[2]。可以说,期刊出版事后审读是同行评议行为的一种标志性体现,在控制期刊整体学术质量、审视期刊社会功能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可以直击要害地批评,也可以举贤不避亲地表扬,从而使得这样的审读评价较为客观与真实[3]。

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于2005年颁布施行了《期刊出版管理规定》中的第四十五条规定,期刊出版管理实施期刊出版事后审读制度;第四十六条规定,新闻出版总署负责全国期刊审读工作[4]。2009年,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又印发了“关于印发《报纸期刊审读暂行办法》的通知(新出报刊[2009]126号)”,对于报刊审读的形式、审读制度的建立、审读的重点以及发现问题后的处理办法均做出了明确的规定[5]。这两部规定的出台,成为期刊审读工作的重要参考。

期刊审读分为事前和事后审读两种。一般来讲,事前审读由编辑部自己来做,主要是在审校环节由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编辑部或编委会负责人来进行;而事后审读一般是期刊管理部门组织行业内权威专家来做,是期刊管理部门认真落实《期刊出版管理规定》、对期刊进行精细化监督与管理的重要过程。

在笔者担任环境保护部期刊审读专家期间,共审读了两本科技期刊,在此,将对在审读工作过程中的认识、实践和环境类科技期刊容易发生的编校问题,以及如何提高科技期刊编辑业务水平提出建议。

1 环境类科技期刊事后审读实践

环境保护部期刊管理部门自2011年起就组织专家对其所主管的 17本期刊开展专家审读工作,采取分类审读与集中审读相结合的审读方式,在确保每个专家组既有精通环境领域知识的专家又有丰富编辑出版经验的专家的基础上,对部属期刊进行审查、评价和指导。

审读专家除了审查期刊的报道方向、政治性、编校质量以外,还针对不同期刊的特色,指导期刊关注热点问题进行深入报道,以充分发挥环境科技期刊宣传、报道和导向作用,创造出更好的社会效益。

2 审读过程中发现的主要编校问题及原因分析

2.1 期刊版式、格式及著录方面的问题

期刊版式、格式及著录方面的问题主要包括:①同级标题转行格式不统一。②信息类的补白文未体现在目次上,不符合“目次表应标示当期登载的论文、评论、图片、通讯、消息以及补白和更正等的题名、责任者、所在页的起始页码或起止页码(GB/T,13417—2009期刊目次表)的要求。③正文中的数值与表中不符。④英文作者姓名、单位不完整,未与中文一一对应。⑤图背题,每幅插图应随文编排,出现插图位置不够的情况时,可调整图序或者调整文字、版面加以解决。⑥对于涉及国界和省界的地图未完全按照相关要求标注图的合法来源、国家测绘局的审图号。

2.2 编辑加工标准化、规范化问题

稿件编辑加工标准规范化问题主要包括(括号内为正确的表达):①使用已废弃的非法定单位,如亩(换算为 m2或 hm2)、kDa(ku)等。未按规定使用单位的国际符号而错误地使用了中文符号,如吨(t)、立方米(m3)、平方公里(km2)、千克(kg)、升(L)、海里(n mile)、天(d)等。对单位符号进行了不应有的修饰,如 1.0,ng/g(土干重),其中的“土干重”不应放在单位中,且应把“土干重”改为“土干质量”。校对中遗漏的问题,如“gm/L”。单位符号大小错误,如ml、µl(mL、µL)。②公式中矩阵及矩阵符号的排法不规范,排版版式不统一。③坐标轴标值分布不均。要防止选用不规整的标值,可采取相应地移动标值线来使其规整化[6]。函数曲线图的画面覆盖率欠合理,函数曲线的画面覆盖率要适中,遇到覆盖情况不对称或不相称时,应视情况改变坐标原点的取法[6]。④国外机构名称表述不一致,在同一期刊物内出现了美国环境署、美国环保局、美国环境保护局、美国 EPA等多种表达。文字和化合物名称表达欠规范,如二(二英)、粘土(黏土)、苯并(a)芘(苯并[a]芘)等,以及应注意“制订”“制定”的区别使用。⑤在英摘中出现中文符号,如“—”“~”(-)。数值千分不应与中文一样加空格,而应使用“,”分隔。⑥数值范围的词头不能省,如“2,000~3,000万元”的正确表达为“2,000万~3,000万元”。数值的幂指数格式表达不一致,同一篇文章出现 3.2E-07和3.0×10-7两种不同方式的表达。⑦参考文献著录格式错误较多,应严格执行GB/T 7714—2015《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要求。

2.3 编校错误产生原因分析

笔者所审读的期刊,期刊出版单位领导比较重视,编辑部对于专家审读意见基本能够正确处理,期刊质量正在逐年提升。但是,由于编辑部缺乏真正的领头人,缺少互校、统稿环节,再加上编辑人员参加专业培训的效果不理想,编辑业务水平仍有待提高,并因此导致同类型的编校错误反复出现。此外,由于各期责任编辑各自为政,导致全年期刊格式不够一致的问题一直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并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期刊总体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3 对于提高编辑业务能力的建议

编辑人员是办刊的主体,是促进科技期刊发展的主要力量,对科技期刊质量起着关键性作用[7]。出版物的基本要求就是合乎规范,有一系列的行业规范和国家标准,包括数字、标点符号的用法,关于文中注、脚注、参考文献的格式体例等等,这些规范和国家标准是编辑加工书稿的基本依据[8]。同时,编辑应关注与编辑出版工作有关的各项标准和规范的制订、修订情况,认真学习,熟练运用,使自觉执行标准和规范成为职业习惯,促进编辑水平不断提高[9]。

加强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是责任编辑的工作职责,但是编辑业务水平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因此,结合笔者在编辑部管理、稿件编辑加工与校对以及期刊事前审校工作经验,提出如下建议:①制订完善的编辑工作制度。完善的审读标准可以更好地提高审读效率,确保期刊质量[10]。②加强编辑部的业务学习与交流。③精心编辑加工稿件。编辑是科技期刊生产中最为活跃的因素,他不仅是期刊稿件的组织者,也是科技知识的创造者[11]。因此,在稿件的编辑加工过程中,责任编辑应充分发挥“创造者”的功能。④重视编辑互校环节,进一步完善稿件的编辑加工。⑤使用好工具书。遇到不清楚或不懂的问题时,责任编辑应优先查阅手边的工具书。⑥加强积累。编辑应做好笔记并经常拿出来翻阅。做好工作记录、经常总结、反复记忆是提升编辑业务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⑦珍惜并利用好责任编辑每年72学时的培训机会。在培训期间,责任编辑除了认真听课以外,还可以多与同行间交流,取长补短。

4 结 语

期刊出版审读是《期刊出版管理规定》的明确要求,是期刊管理部门对期刊的精细化管理、监督、指导,促进期刊出版质量的提高。通过审读专家的指导,使出版物更加规范,并防止重大问题的发生。

编辑部在编辑成长的过程中肩负着指导、培养、把关的责任,提升编辑业务水平与提升期刊总体质量密不可分,因此,应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编辑间团结协作,共同努力把期刊办得更好。

猜你喜欢
业务水平编校责任编辑
ABSTRACTS
把编校质量的弦绷得更紧
English Abstracts
在教育教学中丰富自己
高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以赛促教”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浅谈如何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能力
English Abstracts
English Abstracts
English Abstracts
编校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