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习作教学中的模仿技巧运用

2018-01-27 00:32吴慧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7年12期
关键词:习作教学运用

吴慧

[摘要]小学生习作需要模仿,如何给出到位的引导,这是我们教师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模仿不是机械操作,要兼顾形神,还要关注情感赋予,更要懂得创新。以模仿为起点,让学生逐渐找到习作认知的构建途径,这符合习作教学的基本规律。

[关键词]习作教学;模仿技巧;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7)36001301

小学生具有极强的模仿意识。但学生在进行习作模仿时,不是缺少真情实感,就是缺少创新精神,模仿呈现出机械化、低效性。为此,教师要给出适当的引导和矫正,针对学生的心理需求,适时展开模仿指导,为学生创设更多的学习成长机会。

一、模仿要形神兼具

小学生刚刚接触习作,对习作充满畏惧感和敬畏感。教师要注意从最为简单的造句模仿开始引导,逐渐向语段过渡,最后让学生在模仿中进行独立创造。习作仿写初期以追求形似为主,让学生逐渐形成语感;随着模仿的深入,要求神似就成为必然追求。教师要多给出示范操作,给学生做出样子,这样学生才会有迹可循。

学习完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泉城》一课,教师布置了一个仿写任务:“课文第一段对泉城七十二泉进行了综合性介绍,写得有声有色,不妨模仿其表现方法,介绍自己学校的美景;要注意仿写的角度选择,努力做到形神兼具。”学生重新阅读文本,对其表达形式进行深入体验,然后进行仿写。如学生习作:“说起我们的学校,那可是非常的有特色。就说这特色景观吧,就值得去好好观赏一番。如高大威猛的教学楼,好像巍峨的高山;如宽敞明亮的运动场,好像辽阔的海洋;如鲜花点缀的廊道,好像远航的舰艇。”教师进行评价:“写法模仿比较到位,特别是运用了‘如……好像……的句式,与课文有较高匹配度。用一组比喻构成排比句,具有很强的表达效果。虽然几个比喻还不是非常精美,但运用意识初步形成,写出了校园独特的风景。”

教师指导学生依照课文写法展开仿写,训练效果比较明显。而教师对学生的个性仿写进行公开评价,目的是让学生找到仿写的操作要领,这种设计也比较成功。

二、模仿要真情渗透

模仿要做到形神兼具,一个很重要的看点是仿写中的情感渗透。仿写虽然是“照葫芦画瓢”,但“葫芦”是“葫芦”,“瓢”还是“瓢”,唯有体现真情实感,习作才会属于学生自己。所仿照的例子就只是一个“例子”,是学习的榜样,如何表现自我,还需要有清晰的情感赋予,不然,这些仿写还是“死句”。

《桂花雨》中的景色描写,其情感赋予丰富鲜明,教师引导学生展开仿写训练:“桂花成雨,那是特别有情趣的场面,作者这里要表达的是浓浓的乡情。想一想,你有什么难忘的经历,模仿《桂花雨》的写法,展示那深刻的情思。”学生经过一番讨论之后,逐渐筛选出仿写素材,并展开仿写活动。如学生习作:“奶奶家在农村,原来生活条件不是很好,做饭都用柴草。后来生活好了,爸妈给奶奶送去煤气灶、电磁炉、电压力锅等,可奶奶现在还烧柴草。每次,爸妈都要说奶奶几句:‘烧煤气和电做饭也用不了多少钱,我们给你买就是。奶奶总是摆手:‘不是烧不起煤气、电,我感觉还是柴草做出来的饭菜香啊。不知爸妈是不是认同,反正我感觉奶奶家的饭菜就是香。难道这里早已蕴含了浓浓的乡情?”

从学生习作中可以体会到,其模仿早已超越了文本的写法,虽然借鉴了“乡情”这个点,但其中的真情渗透还是特别有感染力的。

三、模仿要变通创新

小学生习作很容易陷入惯性思维的窠臼之中,模式化特征非常严重,这就是刻板模仿的结果。习作强调独立创作,这应是模仿的高级产品。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简单的模仿向独立创作过渡,让模仿成为一种习作启迪,这才是习作教学的更高追求。鼓励学生创新,教师需要给出更多提示,矫正学生的思维方向。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习作6》要求发挥想象,选择一个熟悉的卡通人物,编写一个卡通故事。这应该是最为典型的仿写了。学生快速进入情节之中,仿写顺利展开。有学生这样写:“齊天大圣孙悟空,一个筋斗云翻到一个地方,他定睛一看,这里的人都长得特别奇怪。白皮肤、大鼻子、蓝眼珠,这不是妖怪的打扮吗?孙悟空拿出金箍棒,拦住一位:‘大胆妖怪,如实招来,你是什么来路?这个人先是一愣,然后笑了:‘这不是中国的孙悟空吗?欢迎你来到美国。这时,很多人都围拢过来,纷纷拿出手机要跟孙悟空合影。孙悟空有些懵了:‘不好不好,你们怎么都有照妖镜啊?众人又是一阵欢笑……”

学生编写的卡通故事非常有创意,他没有依据一般的卡通故事展开描述,而是让孙悟空一个筋斗穿越到现实中的美国。这种创造性的思路,自然营造出一种强大的反差效果,使习作具有诸多看点和亮点。

模仿虽然是一种比较原始的习作方法,但没有模仿经历是难以找到习作进步的阶梯的。正如叶圣陶先生说的:“艺术的事情大都始于模仿,终于独创。”我们要给出必要的引导,让学生在模仿中逐渐找到习作的思维起点,掌握习作节奏,最终增强习作的创造力。

(责编刘宇帆)endprint

猜你喜欢
习作教学运用
分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提高习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研究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学生习作难题之解决策略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