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及效果的探讨

2018-01-27 12:17郑丹
考试周刊 2018年100期
关键词:审美初中音乐运用

郑丹

摘 要: 音乐与舞蹈是人类抒发情感最自然、最原始的表达方式之一。音乐与舞蹈是相辅相成的,相互促进。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运用舞蹈律动进行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自素质教育以来,音乐教学就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河北省“十二五”课题《舞蹈律动在初一年级音乐教学中的运用及效果的研究》更是提出了把舞蹈律动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深入到音乐教学当中。让学生感受音乐之美,树立自信心,在音乐、舞蹈律动中规范姿态,陶冶情操,升华精神世界。

关键词: 舞蹈律动;初中音乐;审美;运用

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的发展下得到了重视,音乐作为艺术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种以审美为核心的,人们用于抒发情感世界的实践活动。通过音乐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美好情感,在音乐的熏陶下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他们的修养。舞蹈之于音乐是不可缺失的,相辅相成的。学生在聽到音乐后按照音乐作品本身的节奏来编排舞曲,随之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运用舞蹈律动进行教学,既可以锻炼学生的体形,使学生变得更加活泼,还能使音乐课堂焕发光彩,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一、 创设音乐氛围,激发学生律动欲望

学生需要在一定的音乐氛围中才能激发自身的律动欲望,如果没有音乐背景作为衬托,单调的舞蹈律动便会丧失活力。教师可以在课前播放音乐,创设愉快的学习氛围。也可以利用直观的道具或者辅助语言,调动学生舞蹈律动的情绪。例如,在教学《鼓乐》这一章节内容时,首先让学生欣赏非洲的乐器,欣赏马林巴琴演奏。运用多媒体设备播放非洲人持鼓舞蹈的方法,观看非洲歌舞视频。在非洲人的生活中,舞蹈是不可缺少的,而舞蹈又离不开鼓。通过观看礼仪性舞蹈和民间自娱性舞蹈来认识各种各样的鼓。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随着音乐律动,可以跳一些简单的礼仪性舞蹈,如敬神舞、驱邪舞、耕种舞、狩猎舞等。一边舞蹈律动,一边感受舞蹈与音乐带来的震撼,深入了解音乐。掌握非洲歌舞音乐的特征,非洲音乐的节奏具有特殊的重要性。非洲人偏爱敲击乐器,鼓和马林巴是非洲使用得最多的乐器。在大多数情况下非洲音乐都与舞蹈紧密结合。在音乐的指引下,学生的律动欲望被激发。随着音乐摇摆,在舞蹈律动中感受音乐,学习音乐。如此这般,学生就容易掌握非洲歌唱的特点,演唱形式和伴奏乐器。掌握非洲歌唱的曲调特点:音域比较狭窄,乐句比较短小,较少装饰音,且少用变奏,常做反复。歌曲的旋律结构围绕一个或几个中心音,或用重复的旋律型。

二、 结合舞蹈律动,提升学生音乐认识

很多音乐都是通过自身的速度、节奏、情绪及曲调的特点形成一种语言的表现形式让听者去倾听。有些音乐的表现比较直白,听者无需深入分析就可听明白表达的意思。但是有些音乐具有浓厚的艺术内涵,需要听者仔细地去品味才能感受到其中的奥秘。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舞蹈律动一起教学。让学生能够提升对音乐语言表现的认识和对音乐的感悟。例如,在进行《阿玛勒火》的品鉴与学习过程中,学生在初次学习中能够感受到歌曲的曲调,但是在静态的教学模式下很难让学生明白其中蕴含的生活哲理,歌曲的深刻寓意。对此,教师可以利用舞蹈律动结合,示范性的教授藏族舞蹈的表现特点。从他们的服饰特点:长袖、大襟、宽腰,学习中国藏族传统歌舞音乐囊玛。音乐由引子、歌曲、舞曲组成。教学最常见的形式——中速的引子接慢板的歌曲,然后是快板的舞曲。在歌曲演唱时学生配以简单的舞蹈动作,舞曲的欢快热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舞蹈去感受各段开头的特点:纵观全歌,都是以衬词起头的。各段节奏的特点:每个乐段(除引子外)都使用间奏进行过渡。各结尾的特点:每个乐段结尾都用固定的衬词及旋律结束。通过舞蹈律动的结合教学,学生能够明白此歌曲用非常简练的文字阐明了很多生活哲理,寓意深刻,艺术性很强。这样的教学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音乐认识,对歌曲的内在语言有更深入的理解。

三、 利用舞蹈律动,增强学生音乐节奏感

虽然很多学生都喜欢音乐,渴望学习音乐,了解音乐。但是由于自身的音乐基础较差,致使在音乐课程学习中的学习效率较差,达不到预想的效果。缺乏音乐节奏感是困扰学生的最大问题之一。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融入舞蹈律动教学,训练和提高学生的音乐节奏感,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例如,在进行《斗笠舞 舞剧〈红色娘子军〉选曲》鉴赏与学习过程中,学生不能掌握舞蹈的旋律,分辨不出舞剧选段《斗笠舞》的旋律取材于哪里。首先让学生欣赏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选段《斗笠舞》,然后学唱《斗笠舞》的音乐主题。让学生伴随着音乐加入舞步,利用身体的协调性来调动自身的脚步变化。教师口述,学生跟着记忆音乐节奏。有的学生能够记住,但是有些学生则会觉得有难度。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将节奏与脚步移动进行结合,让学生尽快掌握音乐节奏。在舞蹈的律动节奏中,学生能够快速地掌握歌曲的节奏,也可以运用比较的学习方法,将《斗笠舞》与《五指山歌》的舞蹈律动进行比较,如此,学生能够听辨该主题与《五指山歌》的内在联系。这样的教学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音乐节奏感。

四、 结语

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运用舞蹈律动进行教学,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对音乐的喜爱。在舞蹈律动中增强对音乐内容的理解,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力。教师以辅助性教学手段运用为宗旨,把舞蹈律动应用于音乐教学当中,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实现舞蹈律动对音乐教学的促进作用。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感受音乐之美,感悟音乐的内在艺术魅力,从而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孟卫.舞蹈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及效果的探讨[J].学周刊,2016(2):227.

[2]方美茹.舞蹈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及效果的探讨[J].北方音乐,2017,37(14):147.

[3]祖帅.舞蹈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及效果分析[J].艺术评鉴,2017(11):73-74.

[4]王红艳.舞蹈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中外交流,2017(48).

猜你喜欢
审美初中音乐运用
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
节奏训练在初中音乐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试论师生互动教学在初中音乐课堂的应用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
现代陶艺教学特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