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背景下的跨文化研究与跨文化能力培养
——评《全球本土化视角下的跨文化研究》

2018-01-28 08:55曹学庆
探索 2018年2期
关键词:跨文化全球化交际

曹学庆

所谓跨文化研究就是运用人类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和心理学等知识对不同文化背景进行研究,从而了解文化因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在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研究成为炙手可热的课题,尤其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文化的交流日益频繁,各国文化通过电影、电视和网络等渠道得到了广泛传播。在文化与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席卷之下,一些文化主体凭借自身携带的信息和资本进行跨文化语境下的文化输出和文化传播。当然,跨文化研究也有自身的优缺点,跨文化研究虽然可以了解某种特定环境因素对人们的影响,却无法评估出遗传和环境因素能起多大的影响。

由孙有中和吴东英主编的《全球本土化视角下的跨文化研究》,对探讨全球化背景下的跨文化研究和跨文化能力培养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本书通过20余篇高质量学术论文论证阐述了跨文化传播与交际、跨文化教学与跨文化能力培养及跨文化能力的运用,剖析了全球化与跨文化传播、媒体话语与文化之间的关系以及文学作品中的跨文化运用,深刻解读了跨文化现象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的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本书认为,经济全球化引发了文化全球化,虽然西方文化的强势介入压制了本土文化,但因本土文化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地方性知识特质,故而,西方文化仍无法取代本土文化。因此,全球化文化应该采取互相包容、彼此借鉴的合作态度,以实现文化的全球化和本土化的共存共赢,而跨文化传播也应当从多元文化视角出发,采取对话性传播策略。本书通过跨文化视角下的中外企业使命声明的对比性研究,阐述了不同国家与地区的民族文化定势在跨文化广告中的应用;重点论述了跨文化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问题,英汉对比视角下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体育广告与性别文化、社交媒体时代大学品牌传播战略实证和言语交际过程中词语的变异现象等问题研究,并通过系统功能多模态语篇分析阐述了语言与图像的运用。

同时,外语教学是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然而我国的高校外语跨文化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跨文化教学缺乏理论支持、教师自身综合素养不高、英语教材中的跨文化内容比较薄弱、传统中国文化价值缺失、学生英语学习功利性太强、学习缺乏主动性、自主学习能力低下等。通过对高校外语教学跨文化现状和问题的分析,可以得出上述问题产生是因为:(1)外语教学层面:教学理念偏颇、文化教学缺失、内容选择失衡、教学目标模糊不清、教学方法滞后、策略运用不合理、语言环境与交际场景匮乏及应试教育普遍存在而素质教育推行不够等因素;(2)跨文化交际层面:对中英文化差异缺乏观察和理解、受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和价值观差异的影响。

因此,要积极构建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体系,具体来说:一是构建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认知体系、情感体系和行为体系,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明确合理的教学目标,正确处理高校外语跨文化教学所面对的本土文化与外语文化、外语功用性与人文性、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三种关系。二是确立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原则,如采用以学生为中心、多层面合作、渐进性、传授式与体验式相融合、反思与比较、因材施教等教学原则。三是在情感体系方面注重英汉文化并重,消除“中国文化失语症”的影响,消除母语负迁移并发挥母语正迁移的作用,树立语言和文化的平等观,加强学生文化移情能力的培养,建立跨文化交际意识,提高文化认同度,注重英汉语言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异同分析等。四是在行为体系方面确定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教材的编写特色与内容蕴含,教材应体现文化内容与语言内容的自然融合,内容安排应循序渐进,教材选用注重教学材料的真实化、语境化和多样化,加强教材与练习的编排设计,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五是在高校跨文化教学策略运用方面,加强教师的跨文化训练,语言与文化有机融合于课堂教学,创设课外文化学习环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六是加强我国跨文化培训工作,加强驻外人员和组织内其他成员的跨文化培训工作,培养他们文化的敏感性。

猜你喜欢
跨文化全球化交际
情景交际
交际羊
两块磁的交际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全球化陷阱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