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图书馆数据素养研究进展述评

2018-01-28 09:46阳广元西南民族大学图书馆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8年11期
关键词:数据管理图书馆素养

阳广元(西南民族大学图书馆)

1 引言

数据素养不仅是大数据时代科研工作者和图书馆员应掌握的核心素养之一,也是目前国内图书情报界研究的热点之一。[1-3]目前,国内研究者对数据素养的译称并未统一,主要有:Data Literacy(数据素养、数据素质)、Data Information Literacy(数据信息素养)、Science Data Literacy(科学数据素养)、Research Data Literacy(科研数据素养)、Data Management Literacy(数据管理素养)、Research Data Management Literacy(科研数据管理素养),[4-6]本文为了描述的统一并结合国内对其的主要译称,在文中统称为数据素养(Data Literacy)。为尽量确保检索结果的相关性和全面性,以CNKI为样本数据库,以题名或关键词=‘Data Literacyor数据素养or数据素质or Data Information Literacy or数据信息素养or Science Data Literacy or科学数据素养or Research Data Literacyor科研数据素养or Data Management Literacy or数据管理素养or Research Data Management Literacyor科研数据管理素养’and题名或关键词=‘图书馆’”为检索条件(勾选“中英文扩展检索”功能)进行“精确”检索(检索时间:2017年6月12日),对检索到的学术文献做去重等处理后,共得到本文所需的有效样本学术文献49篇。笔者运用内容分析法对相关文献做系统综述和归纳分析,试图从数据素养内涵、数据素养教育、图书馆服务创新和国外最佳实践案例分析4方面全面剖析我国数据素养领域的研究进展,提出未来图书馆数据素养研究领域值得关注的问题,为未来国内图书馆数据素养研究领域的拓展提供参考。

2 图书馆数据素养研究内容重点剖析

2.1 关于数据素养内涵的研究

数据素养源于国外,因此国内要想更好地开展数据素养方面的工作,首先应弄清数据素养的内涵,这也是目前国内图书馆数据素养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国内研究者已经从不同视角对数据素养的内涵进行了探讨,如,张晨认为数据素养的内涵包括对数据的存在形态、价值、伦理等辩证认识能力和对数据的收集、获取、管理、分析、组织、利用与交流等综合应用能力两方面。[7]孟祥保等认为数据素养包括三个层次:① 具有能将数据认作一种资源的意识;② 具备数据基本知识与技能、熟悉数据和科学研究的生命周期、具有特定专业领域查找、管理、利用与共享数据的能力、了解数据管理的相关政策法规与伦理等知识;③ 具有能够在大数据时代下利用数据资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5]何海地认为数据素养是指针对数据方面的关于普通公众的基本能力、学者的研究素质和专业人员的分析技能三种层次。[8]杨晓菲认为数据素养是信息素养在大数据时代的延伸和发展,是一种能辩证、科学、正确认识数据的价值并能在符合道德伦理的基础上加以操作和管理,使其能通过分析、挖掘等操作应用或长久保存以被再次应用来实现其蕴含的巨大价值的能力。[4]张艳梅认为数据素养是数据行为主体在符合社会伦理和道德伦理的基础上,具有能对所面对的数据进行辩证、科学、正确认识、操作和管理以使其为我所用,从而挖掘其蕴含巨大价值的能力。[9]王春生认为数据素养包括三个层面:① 由数据意识、辩证思维和数据伦理意识三方面构成的意识层面的数据素养;② 由数据获取知识、数据分析和处理知识、数据管理知识和数据交流知识四方面构成的知识层面的数据素养;③由数据获取能力、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数据利用能力、数据管理能力和数据交流能力五方面构成的能力层面的数据素养。[10]刘勋认为数据素养包括四方面内容:① 正确认识数据并运用正确方法获取数据;② 以数据分析为基础对数据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解释;③ 科学管理数据以使其成为可获取、利用的资源;④ 准确评估数据并做出正确的决策。[11]胡卉等认为数据素养强调的是一种正当发现和获取数据、客观选择和评估数据、规范管理和处理数据、合理利用和共享数据的意识和能力,包括意识、知识、能力和道德四个层面的内容。[12]

综合前述研究者对数据素养内涵的阐释,可得出以下结论:① 强调数据就是一种资源;② 前提是符合社会伦理和道德伦理;③ 强调对数据而非基于文献的属性的运用与管理;④ 最终目标是让数据被长期存储以再次被挖掘其蕴含的巨大价值,即使数据达到最大化利用价值;⑤ 数据素养工作包括数据发现、获取、分析、处理、利用、管理、交流和再利用等一系列持续性活动;⑥ 数据素养管理过程是对科学研究的整个生命周期内的数据的整个生命周期的管理;⑦ 最终目的是对数据进行评估以做出正确的决策。

2.2 关于数据素养教育的研究

图书馆作为开展数据素养教育的最佳主体,[13]应该在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等课程的经验基础上,积极主动地探索开展数据素养教育的方法与途径,以推进数据素养在国内的快速发展,促进图书馆在数据密集型科研环境下的变革转型。学者们指出图书馆在开展数据素养教育之前,图书馆员应首先采用主动学习和被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来掌握数据素养的相关知识与技能以构建专业化的数据服务人才队伍,与科研机构、科研人员、数据人员、学生、数据服务馆员等进行深度的交流来把握其实际需求并评价其已具备的数据素养能力以开设可随其需求和能力而动态调整的针对不同用户群体的数据素养教育课程体系,依据机构的实际发展规划和服务需求来建立专门的数据服务体系和人员引进、继续教育与培训体系,开辟用于实践运用的数据实验室,采取如技能竞赛、应用案例展示等不同形式开展数据素养教育活动以提升数据素养的知名度和用户的兴趣,[14-18]提供兼具差异化、个性化和专业化的数据素养教育方式,[19]构建能通过多媒体、移动技术、互联网等多渠道引导、发掘读者对数据资源的自我选择能力的以读者为对象的自助式数据资源利用模式,[20]采取嵌入式合作教学模式(与专业教师合作以嵌入课程和网络教学平台、与学生合作以嵌入学习环境、与科研人员合作以嵌入科研课题的全过程[11,21])、数据空间模式、在线课程模式、专题研讨会、实践指南、数据咨询服务等六种方式来开展数据素养教育,运用效果评估反馈机制对数据素养教育的效果进行评估反馈以促进该教育活动的可持续发展。[6,16]

另外,专家学者们还对数据素养教育的模式与模型进行了讨论,提出了数据素养教育者可通过面授或网络教育平台等方式实现与教师、学生、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相互交流培训的数据素养教育模式[22]和面向学科的高校图书馆数据素养教育模式,该模式主要分为数据管理导航模式、理论课程教育模式和专项素养教育模式等三种,[23]构建了数据素养教育体系“5W”模型,即Who(参与主体)、When(介入阶段)、Why(驱动因素)、What(教育内容)和How(实施方式),以基于科学研究的生命周期和数据的生命周期来全方位地开展差异性的、个性化的、针对性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和多方合作的数据素养教育。[24]

2.3 关于图书馆服务创新的研究

服务创新是图书馆的生存之本,数据素养教育作为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的重要服务发展方向之一,为图书馆在大数据环境下的服务创新与拓展提供了新的契机。[25,26]学者们指出可通过关注高等教育环境变化设计数据服务标准,构建数据规范化、数据集成化和服务联合化的服务基础,拓展数据处理与深度分析、交流与推荐服务,构建基于学科或资源优势的特色数据资源库,采取如海报、研讨会、信息推送等方式加大数据素养理念的宣传推广以提高对数据素养的认识,促成适合数据素养教育开展的环境,按对数据服务需求的异同提供有针对性的多元化嵌入式服务,推动数据素养教育的社会化等策略以加快图书馆服务的转型发展。[26-29]

2.4 关于国外最佳实践案例分析的研究

国内对数据素养的研究不仅仅局限于其理论的引进和探讨,还对国外已有的实践经验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总结,并在借鉴国外相关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图书馆数据素养未来发展策略,以促进国内图书馆数据素养在理论研究和实践运用两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如邓李君从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深入剖析了国外数据素养教育的研究现状,提出我国图书馆数据素养教育可以从四个方面开展:① 制定教育与管理策略以形成数据素养教育环境;② 构建数据专家培养机制以逐步提升高校图书馆服务能力;③ 以数据生命周期为导线以开展启发式教育;④ 构建数据管理平台和加强交流合作以用促学促教。[30]胡卉等在对英美两国的最佳实践深入剖析的基础上,提出我国数据素养教育目标应明确化、教学对象要分层次和分领域、教育途径要多样化、教学内容应围绕数据的整个生命周期与学科需求和重视教学的评估和反馈,[13,31]并深入剖析了加拿大高校图书馆的数据素养教育模式,提出我国应从五方面加强图书馆数据素养教育:① 合理安排授课时间和教学内容;② 依据实际教学内容和目标选用恰当的教学形式;③ 将数据素养嵌入到其他课程;④ 教学内容与实践工作相结合以促进创新;⑤ 循环往复、可持续地开展教学。[32]朱玉奴深入剖析了英国DDC数据监护培训课程、科学研究之负责任的数据管理指南、面向图书馆员的数据情报课程等实践指南与课程,提出应通过嵌入式教学模式、数据空间模式和在线课程模式等3种教育模式开展数据素养的教育与培训,提倡开放数据共享以及与其他机构和研究人员密切合作,以使图书馆在数据管理领域发挥关键作用。[6]张雯从用户需求信息采集、教学策划、参与机构及学科对话、评估开展4方面剖析了美国高校图书馆数据素养教育服务实践现状,提出应关注高等教育环境变化设计数据素养标准及服务、立足用户数据管理需求推动数据素养服务发展和建立合作关系推动数据素养教育的可持续发展。[27]孟祥保等按三种模式(利用Libguides建立科学数据管理资源导航、数据素养通识教育和学科数据素养教育)深入剖析了国外高校图书馆数据素养教育实践,提出国内高校图书馆在开展数据素养教育时,应充分掌握用户的数据管理需求、基于科研生命周期设计教学内容、注重合作并配备训练有素的培训馆员和依托数据管理平台推进数据素养教育工作。[5]许丽丽全面剖析了美国普渡大学图书馆、明尼苏达大学图书馆和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图书馆的数据素养教研实践进展,提出国内图书馆在开展数据素养教育时应注重用户需求评估、开展嵌入式数据素养教育、发展广泛的合作关系和采取多样化的教学评估方式。[33]

3 国内图书馆数据素养研究的特点、不足与发展策略

3.1 特点

3.1.1 对图书馆数据素养研究还不够深入

通过对样本文献的分析归纳,可知目前国内图书馆数据素养的研究虽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但是对该领域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基本上都是对数据素养内涵、国外数据素养及其教育现状与启示、国外最佳实践经验的介绍与启示等问题的探讨,虽提出了一些针对国内图书馆开展数据素养工作的建议,但基本都是简单的论述,并没有结合我国国情以及未来图书馆发展规划,提出实践性强的策略或解决方案。因图书馆数据素养工作的开展离不开理论的指导,但最终目的是如何运用到实际以推动数据管理相关工作的开展与推进。因此未来应在深入剖析数据素养内涵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和未来图书馆发展规划,对如何采取有效的可操作的实践策略或解决方案,将图书馆数据素养教育嵌入到其他课程或活动的每个环节深入研究;对数据素养工作面临的技术难度、馆员能力要求等问题以及如何与图书馆其他服务与教育工作融合开展研究。

3.1.2 研究成果增长迅速,重视度不断提高

国内图书馆数据素养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运用较国外起步晚,但通过对样本文献的年发文量的分析归纳,发现国内图书馆数据素养从2014年开始,每年研究成果呈逐年上升趋势:2014年发文为6篇;2015年发文为13篇;2016年为23篇;2017为7篇(截止检索时间且不计数据库的收录时滞),累计发文量为49篇,其中核心期刊(以刊载样本学术文献时是否被收录进《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和《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为标准判断是否为核心期刊)文献有27篇,这一定程度上表明国内图书馆数据素养研究不仅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和重视,而且其成果质量也较高。

3.1.3 核心作者和核心团队尚未形成

目前虽出现了胡卉、邓李君等高发文作者(发文集中在2016年)及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图书馆等高发文科研机构(发文集中在2016年)对国内数据素养进行比较深入的研讨,但并没有形成比较有影响力的核心作者和核心机构对图书馆数据素养进行持续性地跟踪理论研究与实践运用。因此为了能更好地促进国内数据素养研究与实践的可持续性发展,未来研究者及机构应该从深度和广度两方面加大对数据素养的研讨,以形成一支完备的科研团队和人员对数据素养进行持续的、多方面的、深入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运用。

3.2 国内图书馆数据素养研究的不足与发展策略

尽管国内图书馆数据素养研究领域已取得了一定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但由于国内外国情的差异以及国内该研究领域起步较晚,因此目前国内图书馆数据素养研究与实践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对数据素养内涵还没有形成被认可的统一认识和界定;对数据素养带给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契机及策略的研究还不够细化和深入;偏重图书馆数据素养及其教育的理论研究,轻结合我国国情的实践运用研究;缺乏对数据素养工作开展时图书馆及其馆员所扮演的角色的研讨;缺乏对图书馆开展数据素养工作时面临的信息伦理及技术的探讨等,笔者建议未来国内图书馆数据素养研究领域应强化以下四方面问题的研讨。

3.2.1 数据素养内涵的认识和界定

目前国内对数据素养的内涵、概念和译称还未形成被认可的统一认识和界定,这将导致图书馆、研究者(特别是新进科研者)等在开展数据素养工作和研究的过程中无法更好地把握其内涵、概念和译称,从而阻碍数据素养的实践运用(如宣传与推广、教育与服务开展等),从而引起国内数据素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运用的混淆。因此国内未来应加强对数据素养内涵的深度认识,把握其内在的真正涵义,明确其概念和译称,结合我国国情,形成一个可被各界认可的符合我国未来国情发展的、简洁易懂的统一概念和译称,以更好地推动我国数据素养的深入发展和实践运用。

3.2.2 服务创新

数据素养为图书馆在大数据环境下的服务创新提供了发展契机,图书馆应在充分把握数据素养内涵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及自身发展需要,弄清楚采取什么样的服务模式来开展数据素养的相关工作,以及如何在图书馆的传统服务中融合数据素养以进行服务创新等问题,以使图书馆抓住机会提升自身的整体服务水平。通过前述可知,国内已对服务创新进行了一些研讨,但还有待拓展,如“数据素养对传统服务方式及服务创新的影响”、“数据素养工作开展的服务方式及实现途径”等研究几乎没有。因此我国未来应该加强数据素养运用于图书馆服务创新的研究与实践,以在大数据环境下有效提升图书馆服务的整体水平和质量。

3.2.3 角色定位与策略

数据素养环境下,图书馆及其馆员应该首先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才能更好地开展数据素养的相关工作,而国内目前研究者并没有开展这方面的相关研究与实践工作。因此未来国内应该加强如数据素养背景下,图书馆及其馆员的角色定位及策略、与传统馆员的差异及融合、科研生命周期理论和数据生命周期理论下的角色定位与策略等的研讨和实践,以推动数据素养背景下图书馆及其馆员的变革发展,以快速适应大数据背景下服务深化的新要求和趋势。

3.2.4 数据素养教育

尽管国内已从国外最佳实践介绍等角度对图书馆数据素养教育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并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符合我国国情需求的策略,但对“如何与传统课程进行融合的具体实施措施”、“如何建立一套用户参与的行之有效的教育效果反馈机制”、“建立什么样的联合培养机制”等实践性强的内容研究较少,只有这些才能真正地推动国内图书馆数据素养教育的发展。因此国内应结合我国国情和未来教育发展需求,进一步加强对数图书馆据素养教育的本地化理论研究和实践运用。

猜你喜欢
数据管理图书馆素养
企业级BOM数据管理概要
定制化汽车制造的数据管理分析
海洋环境数据管理优化与实践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CTCS-2级报文数据管理需求分析和实现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图书馆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