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实根基 融情入理 墨润童心
——关于书法教学中一些现实问题的思考

2018-01-28 20:25
江苏教育 2018年93期
关键词:融情字帖笔法

学生学习书法的过程中,眼中只有单字,甚至在不知笔法及结字规则的情况下盲目练习,这样的学习不但效率低且效果也很差。这种教学模式显得单调,缺少生趣,没有章法。在教学中,踏实根基、融情入理、遵章有法,是让学生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学有所得、学有情趣、收获成功的较好路径。

一、踏实根基遵章法,学有所得游墨海

1.取法乎上,用经典引领学生的一笔一画。对于书法初学者,特别是中小学生来说,一定要选择书写规范的字帖,笔画结构、偏旁部首要符合规范字的写法。教师在书法学习起步时,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帮助他们选择适合的法帖,作为学习书法的范本,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初学书法时就培养起浓厚的兴趣,所谓下笔有法,早立风骨,自成高格。

2.精选巧述,重视笔法教学,以规矩成方圆。元代赵孟頫在《兰亭十三跋》中说:“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可见学好笔法十分重要且很实用,教师在课堂教学笔法时应特别重视。翻开学生的习字册,我们看到最多的问题是由于学生书写时不注重笔法所造成的。究其原因不外乎教师对于笔法教学不够重视,学生日常练习时没有笔法意识。因此,为提高书法教学质量,重视笔法教学势在必行。

所谓笔法,简单来说就是写字时运笔的方法。毛笔字的书写主要是线条表现,所用工具大都是兼毫毛笔,要使写出来的线条富有变化,必须要讲究执笔,在运笔时掌握轻重、快慢、偏正、曲直等方法。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从三年级开始安排毛笔字的书写练习。第一课时练习的就是横的写法,两个例字分别是“一”和“二”。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有写硬笔书法的基础,具备了一定的书写技巧。但大部分学生使用毛笔书写还是第一次,因此,教给学生正确的执笔姿势非常重要。执笔正确后,再教给学生各种笔画运笔的方法。如教学“一”时,教师先示范长横的书写方法:轻入笔稍顿,向右上方斜行笔,到末端的时候,笔向上提,再向下按,轻轻地回锋收笔。写出来的这个“长横”,左低右高,中间又带点弧度,两头成四十五度角。范写“二”时,上面的一横要短,短横的书写方法是露锋起笔稍顿,向右上方斜向行笔,收笔时先提,再向右下稍顿回锋,它与长横的区别是中间不带弧度,“二”第二笔的横和上述的“一”一样,“二”字的书写就完成了。另外还要注意,在米字格中写字时,上下左右都要留有空白。在提高教学中,褚遂良《倪宽赞》里的反文旁,第一笔撇的书写,要讲清向下点入,稍驻笔后向左下出锋,笔势如利刃长刀。在理解此笔法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用笔规范,不随意,坚持下去必有所成。

书法艺术浩瀚无边,教师在进行书法笔法教学时不可能网罗天下而授之,必据其规律,精选巧述,深入浅出,讲清笔画的入笔、调锋、行笔、收笔,规规矩矩如实运用,以一当十,只有这样坚守法度才是书法教学的正路。

3.对临、意临有机融合,提升内化效率与品质。临帖时,只注重对临是不够的,学生往往脱不了依葫芦画瓢的状态,对临和意临有机融合,通过对比不断达到符合法度的标准,是行之有效的办法。意临时要特别注意,意临不是随意地歪曲原碑帖,忠实原貌、强调形神兼备是要旨,只有从法度到自由,才能将古人的技法荟萃于心,运用时得心应手。

在实际的教学中有这样一个案例,学生学习写“心”字时,我在讲解笔法后,让学生临帖,他们临帖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后,再脱离字帖进行书写,这时候,学生发现原来照着字帖写出来的字挺好看的,可离开了字帖,这么简单的一个“心”字,怎么就写不出当初的意韵了呢?我告诉学生,在对临时,一定要把笔法字形牢记于心,在脱离字帖临写时仍然要忠于笔法,在此基础上,可以加入自己的一些想法。学生琢磨之后再写,效果就好了很多。这时,我又让学生将所练的字和原帖进行对照,看看还有什么地方可以写得更好,既保持原字的规范,又能有自己的主张。接下来再次书写“心”字,学生的书写水平又有所提高,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喜悦之情油然而生。

4.理解并熟记法帖内容,为默临奠定坚实的基础。我们还会见到,有些人对临法帖尽管达到一定的精准度,可一旦离开字帖,书写就失去了法度,自由体会占据上风。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多样,背临就是一个好办法。背临,是离开字帖凭借记忆临写,通过临写、对比、调整,不断提升背临的效果,实现书法之法为我所用。为了提高背临的效率,理解并熟记法帖内容至关重要,有利于书写流畅,贯通气脉。

5.建立作品意识,提升书法能力。不论是临帖还是创作,都要有作品意识,少到一个字,多到一幅字都应如此。这是潜心学习书法的态度问题,也是学好书法的踏实方式。日常教学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对自己的书法作业不珍惜,一段时间下来,除了作业本上留下的东西,别的几乎没有留存,最后看不到自己的作品,直接影响他们学习书法的兴趣。这其中当然有学生的懒惰、不重视等因素,但是,也不乏教师的引导和要求不到位的原因。

平时在对学生的书法教学中,我都让他们精心准备一个书法采蜜袋,把自己认为满意的作品收集到采蜜袋中。这样的好处是,学生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易于发现自己的进步。比如学期中途,学生将近期的书法作品和开学初的作品进行比较,会发现写出来的字越来越美观大方,增强了他们继续学习书法的自信。另外,班级里还会不定期搞书法展览或书法创作比赛,这时,他们就不会手忙脚乱了,只要挑出自己平时书写的满意作品参与活动就好。建立作品意识,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他们做事有条理的好习惯。

二、融情入理学书法,翰墨凝香润童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如果一味强调法理,学生必然会觉得枯燥,情境的引入能使学生享墨香的陶冶,受美的滋润。

1.让笔法携意韵在笔端舒展。教师在书法教学中对笔法进行精准的描述与示范固然重要,然而挖掘其有趣之处,帮助学生理解更是锦上添花之举。在进行基本笔画教学时,我们不妨将古人总结的精华之说授予学生。如晋代书法家卫夫人说:“点画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横画如千里阵云,隐隐然其实有形;竖画如万岁枯藤;撇画如陆断犀象;捺画如崩浪雷奔;斜钩如百钧弩发;横折如劲弩筋节……”当教师带领学生把书法当作鲜活的生命,当作自然的美妙去感悟时,学生怎能不被书法的生动有趣而吸引?

2.字理因情义深化。用情来诠释字理,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字理的理解,更能引发学生对书法学习的兴趣,同时起到德育作用。例如,相随结构的字是由两个相同的部件左右排列组合而成的,书写时要注意左小右大,如“林”“从”等。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把两部分想成姐弟俩,姐姐照顾弟弟,总是让弟弟走前面,弟弟也照顾姐姐,把自己的一捺缩成了点,让姐姐舒服些,他们多和谐呀!书法教学融情入理妙不可言。

书法教育是审美教育,是融情教育。带领学生踏实根基,紧扣章法,融情入理学习书法,翰墨凝香定能滋润学生的童心,使他们在感受书法美的同时学会用书法表现美。

猜你喜欢
融情字帖笔法
品读
童心爱党 画笔融情
不时不食 融情于艺
小字帖
古代隶书硬笔临摹字帖(二)
融情笔墨 悠然自得——花鸟画家李耕印象
小字帖
几多笔法写思情
小字帖
张旭《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