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课堂道德生活意蕴

2018-01-28 22:25
江苏教育 2018年95期
关键词:经验育人生活

现实生活中,经常听到有老师抱怨,为什么学生总是不听话呢?为什么这个问题反复强调学生还总是犯错呢?为什么学生总是学不好、考不好?这些困惑和追问实际上涉及教育教学的方式、效果和评价等问题。教育的本质应该是培养人的活动,通过真实有效的系列育人活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但在现实生活中,一些课堂生活背离了立德树人的根本宗旨和向真而教的育人方向,课堂生活重灌输,轻引导;重说教,轻体验;重理论,轻活动;重行为,轻思想……这样的课堂活动淡化和弱化了育人效果。

我们要重构学科课堂,围绕育人旨归,服务学生成长,引导学生探求真知识,学会真本领,养成真道德,说真话,做真事,做真人,从而真正确立以人格陶冶、思维创新、能力发展、素养提升为导向的课堂生活新样态。

一、双眼观察世界,让学生看清多彩“真生活”

2018年9月在由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举办的“学做人师”主题系列活动上,面对一些青年教师不知如何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的困惑,已届耄耋之年的于漪老师建议青年教师们教会学生用两只眼睛看世界。她说,如今我们处在一个多元价值观并存的时代,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很发达,这同时也给学校教育和青年教师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作为教师,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引导学生分清真善美与假丑恶。在一些课堂上,老师的教育学生之所以不认同、不接受,往往是因为教师只单向灌输真善美的知识,而学生一旦离开课堂,往往发现生活中还存在很多假丑恶现象。所以教师要帮助学生擦亮双眼,提高鉴别力,既要看到色彩斑斓的现实生活,又要看到阳光下的阴影与隐忧,让学生在对真实世界的鉴别中形成对教师教育的“真认同”。

二、和谐课堂生态,让学生成为学习“真主体”

民主平等、融洽温馨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课堂生态的重要基础,大凡名师名家无不重视师生关系和课堂生态建设。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就像喂鸡一样,先生强迫学生去学习,把知识硬灌给他,他是不情愿学的,即使学也是食而不化,过不了多久,他还是会把知识还给先生的,但是如果让他自由地学习,充分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那效果一定好得多!”在一些以应试教育为主的课堂上,师生关系是紧张的,课堂生态是失衡的,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也是这种喂鸡式的教育教学方式。和谐课堂生态必须让学生在场,真正以生为本,真正为了学生,发展学生,成就学生!真正创设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开展平等民主的课堂道德对话,让学生在温馨的教学环境中主动探究,积极思考,主动转知成智,化智为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搭建活动支架,让学生获得学习“真体验”

杜威曾说:“教育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这种改造或改组,既能增加经验的意义,又能提高后来的经验。”在这些改组和改造中我们教师不是“工程”的施工方,而是“工程和项目”的设计者、建设的指导者和支持者。我们要在客观分析学生的主观动机与外在可能的基础上,积极搭建教育支架,让内外有利条件对接,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有利时空中尽情享受学习的快乐。如有位教师在开展对学生的公民教育时,引用了生活中的范冰冰偷税的热点事件,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小组,先搜集整理我国税法中各种违反税法行为的特征及其惩处办法,然后让学生思考:“范冰冰偷税受重罚,补缴各类违规款项超过8亿元,为何没有追究她的刑事责任?”“此案对社会各界有何警示意义?”明星级人物、焦点事件、生活化素材,学生学习的热情被点燃,生活经验被激活。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习得、悟得,就会感到真实而又深刻。教师课堂生活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激活经验、提取经验、丰富经验,对学生缺少的相应经验,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获取新经验的机会与平台。

四、转变教育方式,实现学生学习“真发生”

每年高考过后都会有学生把试卷和书本统统扔掉或烧掉的报道。读书学习本是人世间十分美好的事情,为什么我们的学生对“宝贵”的学习资料要烧之而后快?事实上,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在于平时的教育教学方式出了问题:虽然学生大量做题,反复机械训练,但学生的学习没有真发生。在一些传统课堂生活中,教育远离社会,远离生活,远离实践,远离学习者的生命。学生整天在封闭的教室中埋头做题,重复考试,无法体验到生活的乐趣和学习的意义。学生在枯燥、乏味、疲惫、厌烦的心理环境中,把学习仅仅看成是为完成父母之命或教师任务的苦差事,学生毫无幸福和快乐可言。为此,教师要真正转变教育观念,转变教育和教学方式,多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多设置有思维价值的真问题,多开展议题式、辩论式、探究式等学习活动,激发学生探究新经验的斗志与激情,让学生在与疑难、困惑、险阻的搏击中,明理悟道,启智导行,只有这样学习才能真正发生。

五、聚焦立德树人,追求课堂生活“真价值”

在素养时代,教师的真正工作是育人!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课程开发、课堂教学、教育科研、教学管理、学校、教师、家长、社会等和教育相关的各种力量、各种资源、各种活动都应指向立德树人。新时代的教师应当切实转变教育观念,真正培养学生把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和谐统一起来,把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和谐统一起来,把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和谐统一起来。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通过这些价值观教育与引领,把立德树人的目标落到实处。而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不是自发和强制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精心设计,通过把学习目标和教学要求转化为学生需要完成的任务,让学生自己去体验、感悟、实践,才能慢慢养成。

教育是心灵的事业,我们教师要真正转变教育方式,建设道德课堂,让我们的课堂生活更多地由“教师教”转向“学生学”,从“传授”转向“体验”,从“书本”走向“生活”,更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生命潜能,让学生真正自主学习,快乐学习,在主动求知中感悟生命的价值,提升生命的境界。

猜你喜欢
经验育人生活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当你遇见了“零经验”的他